防尘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8980发布日期:2019-01-22 21:15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防尘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尘罩,尤其涉及在车辆的悬架装置等的球节中使用的防尘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车辆的悬架装置等的球节,为了防止雨水或泥水、粉尘等异物向球节内侵入且防止球节内的润滑脂的流出,使用防尘罩。图5是用于表示这种现有的防尘罩100的安装状态的截面图。

如图5所示,现有的防尘罩100具有:整体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环状的膜部 110、以及金属制的环状加强环140。加强环140埋设于膜部110的夹紧(clamp) 部130,且形成为相对于底座(socket)230的外周面231而具有规定的过盈量。

通过将夹紧部130压入底座230的外周面231,从而使加强环140以具有过盈量的方式嵌接于底座230,夹紧部130对底座230的外周面231施加压紧力,从而底座230的外周面231与防尘罩100之间被密封。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伴随车辆的轻量化等,要求通过尼龙等树脂材料来设计底座230。然而,在尼龙制的底座230上安装现有的防尘罩100的情况下,夹紧部130对底座230的外周面231的压紧力下降,防尘罩100有可能从底座230脱落。

由此,针对现有的防尘罩100要求即使用于尼龙等树脂材料形成的底座230 的情况下,也防止夹紧部130对底座230的外周面231的压紧力下降。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对于树脂材料的底座也能防止压紧力的下降的防尘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防尘罩包括:膜部,其具有2个开口部以及在该2个开口部之间延伸的主体部,并由弹性材料构成;环状的金属制加强环;以及环状的金属制套筒,其安装于被安装体,在所述膜部,所述2 个开口部的一侧是夹紧部,所述加强环埋设于所述夹紧部,所述套筒安装于所述夹紧部的内周侧的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中,所述套筒相对于所述被安装体具有过盈量,并且能够通过压入而被安装至所述被安装体的外周侧的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中,所述套筒的沿轴线的所述套筒的高度与所述被安装体的外周侧的面的高度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中,所述套筒在沿所述轴线的所述套筒的整个高度,相对于所述被安装体具有过盈量,并且能够通过压入而被安装至所述被安装体的外周侧的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中,所述套筒相对于所述夹紧部的内周侧的面具有过盈量,并且能够通过压入而被安装至所述夹紧部的内周侧的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中,所述夹紧部的内周侧的面形成为:朝向所述主体部的内部而内径变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中,所述套筒形成为圆筒状,在所述套筒的轴线上的至少一部分范围,所述套筒的外周侧的面的外径大于所述夹紧部的内周侧的面的内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中,所述套筒形成为圆筒状,所述套筒在该套筒的外周侧的面具有比所述加强环的内径更大的外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中,所述2个开口部具有同一轴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中,所述被安装体是用于收纳球节的球状部的底座,所述底座是树脂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中,所述底座是尼龙制。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防尘罩,能够提供即使对于树脂材料的底座也能防止压紧力的下降的防尘罩。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的示意性构成的沿轴线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2是用于表示图1所示的防尘罩拆卸套筒后的状态的示意性构成的、沿轴线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3用于说明将图1所示的防尘罩安装于球节的使用状态,是防尘罩以及球节沿轴线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图3所示的使用状态下,套筒、夹紧部、加强环以及底座的过盈量的关系的沿轴线的截面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5是用于表示球节所使用的现有的防尘罩的示意性构成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1的示意性构成的沿轴线x的截面(以下也简称为截面)的截面图。图2是用于表示在防尘罩1 中将套筒15拆卸后的状态的示意性构成的、沿轴线x的截面的截面图。图3用于说明将防尘罩1安装于球节50的使用状态,是防尘罩1以及球节50沿轴线x 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图4是用于说明在图3所示的使用状态下的套筒15、夹紧部10a、加强环14以及底座51的过盈量的关系的、沿轴线x的截面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以下,在附图中为了方便说明,将沿轴线x的方向上的箭头A侧设为一侧,并将沿轴线x的方向上的箭头B侧设为另一侧。另外,在与轴线x垂直的方向上,将远离轴线x的方向(箭头a方向)设为外周侧,并将接近轴线x的方向 (箭头b方向)设为内周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1包括:膜部10,其具有2个开口部11、12以及在2个开口部11、12之间延伸的主体部13,并由弹性材料构成;环状的金属制加强环14;以及被安装在作为后述的被安装体的底座51(图3)上的环状的金属制套筒15。在膜部10,2个开口部11、12的一侧(箭头A侧)是夹紧部10a。加强环14埋设于夹紧部10a。套筒15安装于作为夹紧部10a的内周侧(箭头b方向)的面的接触面10as。此外,2个开口部 11、12既可以具有同一轴线x,也可以分别具有不同轴线。

套筒15如图4所示,以如下方式相对于底座51具有过盈量,即、能够通过压入而被安装至作为后述的底座51的外周侧(箭头a方向)的面的被压接面 51a。另外,如图3所示,套筒15的沿轴线x的套筒15的高度H1与底座51的被压接面51a的高度H2相同或大致相同。另外,套筒15如图3、4所示,在沿轴线x的套筒15的整个高度H1,以如下方式相对于底座51具有过盈量,即、能够通过压入而被安装至底座51的被压接面51a。此外,底座51的被压接面 51a的高度如图3、4所例示,是底座51的轴线方向的宽度。

套筒15如图4所示,相对于夹紧部10a的接触面10as具有过盈量,使得能够通过压入而被安装至夹紧部10a的接触面10as。另外,如图2所示,夹紧部 10a的接触面10as形成为:朝向主体部13的内部,内径Rc变小(最大内径RcM,最小内径Rcm)。另外,如图1、4所示,套筒15形成为圆筒状或大致圆筒状,作为套筒15的外周侧的面的按压面15a的外径Dp在套筒15的轴线x上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大于夹紧部10a的接触面10as的内径Rc,或与接触面10as的内径Rc相同或大致相同。例如,套筒15的按压面15a的外径Dp在高度方向上的比加强环14更靠一侧(箭头A侧)的位置大于夹紧部10a的接触面10as的内径Rc。

如图1、4所示,套筒15形成为圆筒状或大致圆筒状,套筒15在套筒15 的按压面15a具有比加强环14的内径Rr更大的外径Dp。

膜部10如图2所示,具有:主体部13,其是具有绕轴线x而呈环状的吊钟形状或大致吊钟形状的部分;夹紧部10a,其是配设于主体部13的一侧(箭头 A侧)且绕轴线x而呈环状的部分;以及唇部10b,其是配设于主体部13的另一侧(箭头B侧)且绕轴线x而呈环状的部分。主体部13在截面中既可以整体具有恒定或大致恒定的厚度,也可以形成为从一侧(箭头A侧)向另一侧(箭头B侧)逐渐变厚,还可以形成为从一侧(箭头A侧)向另一侧(箭头B侧) 逐渐变薄。在膜部10,主体部13、夹紧部10a以及唇部10b由同一弹性材料一体结合而形成。作为膜部10的弹性材料,例如有丁腈橡胶(NBR)、氢化丁腈橡胶(H-NBR)、丙烯酸酯橡胶(ACM)、氟橡胶(FKM)等合成橡胶。

夹紧部10a的接触面10as如图2所示,是在截面中以如下方式绘出直线的面,即、从接触面10as的一侧(箭头A侧)的端缘即下端缘10au起至接触面 10as的另一侧(箭头B侧)的端缘即上端缘10ap为止内径Rc逐渐变小。接触面10as的内径Rc在接触面10as的下端缘10au具有最大内径RcM,并在接触面10as的上端缘10ap具有最小内径Rcm。此外,接触面10as既可以是在截面上绘出向内周侧凸的曲线的曲面,也可以是在截面上绘出向外周侧凹的曲线的曲面。另外,接触面10as还可以是在截面上绘出这些曲线以及直线的组合的曲面。

接触面10as的内径Rc如图4所示,被设定为:在防尘罩1已组装的状态下,相对于套筒15的按压面15a的外径Dp,在沿轴线x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具有规定的过盈量Wp(Wp=(Dp-Rc)/2)。过盈量Wp被设定为沿轴线x而不同,例如,在接触面10as的上端缘10ap(最小内径Rcm),上述过盈量Wp最大。如此,夹紧部10a形成为:在将套筒15压入夹紧部10a的情况下,压缩相当于上述过盈量Wp的量,并在套筒15的按压面15a的接触范围,施加与对应的压缩量相应的保持力而接触。另外,如图1、2所示,沿轴线x的接触面10as 的高度H3被设定为与沿轴线x的套筒15的高度H1相同或大致相同。此外,接触面10as的高度H3既可以比套筒15的高度H1高,也可以比其低。

加强环14的内径Rr如图4所示,被设定为:在防尘罩1已被组装的状态下,相对于套筒15的按压面15a的外径Dp具有规定的过盈量Wr(Wr=(Dp -Rr)/2)。加强环14形成为:在将套筒15压入夹紧部10a的情况下,向套筒 15施加与上述过盈量Wr相应的保持力。作为加强环14的金属材料,例如有 SAPH440等热轧钢、SPCC等冷轧钢。加强环14例如通过压制加工、锻造而成形为规定的形状。在使用成形模具来对膜部10进行交联(硫化)成形时,将加强环14配置于成型模具中,膜部10通过交联粘接与加强环14粘接,从而膜部 10与加强环14一体成形。

套筒15如图1所示,形成为绕轴线x而呈环状的具有恒定或大致恒定的厚度的圆筒状或大致圆筒状的构件,并具有面向内周侧的面即嵌合面15b。套筒 15的嵌合面15b的内径Rs如图4所示被设定为:在后述的防尘罩1的使用状态下,相对于底座51的被压接面51a的外径Da而具有规定的过盈量Ws(Ws= (Da-Rs)/2)。

唇部10b呈现有公知的形状,例如如图1、2所示,具有向内周侧凸的楔状的环状唇前端部10bs。唇部10b可以具有多个唇前端部10bs。唇部10b在后述的防尘罩1的使用状态下,与后述的球头螺栓54的轴部52的外周面52a紧密抵接,谋求该外周面52a与防尘罩1之间的密封。

接下来,说明具有上述构成的防尘罩1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1适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的球节50。

球节50如图3所示,包括:球头螺栓54,其具有设置于另一侧(箭头B 侧)的绕轴线x而呈环状的轴部52以及设置于一侧(箭头A侧)的球状部53;以及作为被安装体的底座51,其用于可相对运动地收纳球状部53。底座51是树脂制,例如是尼龙制。球头螺栓54的轴部52使用螺母70而被紧固于悬架装置的转向节臂(knuckle)60,球头螺栓54的球状部53以能够向箭头C方向或 D方向揺动且能够以轴线x为中心转动的方式保持在底座51内。在由防尘罩1、球头螺栓54以及底座51围成的空间S中,为了润滑球头螺栓54的轴部52的外周面52a与唇前端部10bs、以及球头螺栓54的球状部53与底座51,保持有未图示的润滑脂。

如图3、4所示,底座51在与转向节臂60对置的另一侧(箭头B侧)即外周侧(箭头a方向)的端区域,具有由沿轴线x延伸的被压接面51a以及与被压接面51a垂直的被抵接面51b划定的L字截面形状的部分。另外,底座51具有从被压接面51a的另一侧(箭头B侧)的端部分向内周侧(箭头b方向)延伸的上表面51c。此外,球节50的构成是现有公知的构成,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3所示,套筒15形成为:在防尘罩1的使用状态下,套筒15的一侧 (箭头A侧)的端部分即套筒下端部15c与底座51的被抵接面51b抵接,套筒 15的另一侧(箭头B侧)的端部分即套筒上端部15d并不超出底座51的上表面 51c。具体而言,套筒15形成为:在防尘罩1的使用状态下,套筒上端部15d 与底座51的上表面51c共面或大致共面。如此,通过将套筒15压入底座51,从而套筒15的嵌合面15b以保持上述过盈量Ws的方式,通过面接触而与底座 51的被压接面51a嵌接。如此,能防止防尘罩1从底座51脱落。

另外,由于套筒15的嵌合面15b通过面接触与底座51的被压接面51a嵌接,因此,与现有技术(不具有套筒的防尘罩)相比,能避免对底座51的被压接面51a的局部施加大的压紧力(面压)。其结果是,即使在通过尼龙等树脂制造底座51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底座51的被压接面51a的变形,并抑制对被压接面51a的压紧力的下降。如此,能防止防尘罩1从底座51脱落。

另外,由于套筒15是金属制,因此,即使在通过加强环14向套筒15施加与上述过盈量Wr相应的力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套筒15的变形。因此,通过套筒15,能维持对底座51的被压接面51a施加的压紧力,并能防止防尘罩1从底座51脱落。

另外,夹紧部10a的接触面10as形成为从接触面10as的下端缘10au起到上端缘10ap为止朝向另一侧(箭头B侧)且内周侧(箭头b方向)倾斜,因此,能使套筒15针对夹紧部10a的插入性得以提高。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1,即使对于树脂材料的底座51,也能防止压紧力的下降。

尽管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1,其包含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以及实用新案权利要求书所含的全部方式。另外,可以将各构成适当选择性地组合,以起到上述课题以及效果的至少一部分。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的形状、材料、配置、尺寸等也能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形态而适当变更。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1不限于适用于上述悬架装置的球节50,例如,对于控制装置的球节等能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起效果的全部构成,也能适用本实用新型。

(标号说明)

1、100…防尘罩,10、110…膜部,10a、130夹紧部,10ap…上端缘,10as…接触面,10au…下端缘,10b…唇部,10bs…唇前端部,11、 12…开口部,13…主体部,14、140…加强环,15…套筒,15a…按压面,15b…嵌合面,15c…套筒下端部,15d…套筒上端部,50…球节, 51、230…底座,51a…被压接面,51b…被抵接面,51c…上表面,52…轴部,52a、231…外周面,53…球状部,54…球头螺栓,60…转向节臂,70…螺母,A…一侧,B…另一侧,a…外周侧,b…内周侧,C、 D…揺动方向,Da…底座的被压接面的外径,Dp…套筒的按压面的外径, H1…套筒的高度,H2…底座的被压接面的高度,H3…夹紧部的接触面的高度,Rc…夹紧部的接触面的内径,RcM…接触面的最大内径,Rcm…接触面的最小内径,Rr…加强环的内径,Rs…套筒的嵌合面的内径,S…空间,Wp…过盈量(Wp=(Dp-Rc)/2),Wr…过盈量(Wr=(Dp-Rr) /2),Ws…过盈量(Ws=(Da-Rs)/2),x…轴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