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龙头把手注塑成型的镶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5430发布日期:2018-11-16 21:23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龙头把手注塑成型的镶件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水龙头一般是以PVC、ABS、PP等材质为原材料通过模具大批量生产制造而成,相对其他材质而言,塑料水龙头重量轻、无垢、无味、无锈、便宜、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各个生活领域中。然而,现有的塑料水龙头一次注塑成型之后,把手整体重量轻、质感差,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还容易发生断裂,使用寿命较短。此外,现有的技术也有小部分设计在把手内加配重块,例如中国专利号为“CN201710265415.5”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自配重水龙头把手及其生产工艺,并公开了一种水龙头把手,所述水龙头把手包括把手本体、手柄、和封盖;所述手柄一体成型的设置在所述把手本体上,所述把手本体为下端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把手本体内紧靠封闭端设置有第一配重块。

该专利虽然设置了配重块解决了把手整体重量轻、质感差的问题,但是由于第一配重块设置在把手本体的筒体内且紧靠封闭端,并且在水龙头制造过程中,需要先将第一配重块放置于模具中,再将整个水龙头把手一体成型制造,这就导致把手本体与手柄的连接处注塑成型的厚度较大,连接处表面容易发生缩水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水龙头把手注塑中表面缩水的用于水龙头把手注塑成型的镶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水龙头把手注塑成型的镶件装置,包括承重填充物和把手镶件,所述把手镶件包括第一封盖、第二封盖和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一端与第一封盖相连,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封盖并延伸至第二封盖的外侧,所述第一定位块上设有沿第一定位块轴向方向贯穿第一定位块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封盖的侧壁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朝远离第一封盖的方向延伸并朝远离第二封盖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凸起部的倾斜角度与预定制造的水龙头把手的手柄的倾斜角度相同;

所述承重填充物为环状结构,所述承重填充物套设于第一定位块上且设于第一封盖与第二封盖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的形状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封盖与第二封盖的形状分别为圆盘形。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填充物为金属材质的配重块。

进一步的,还包括铜镶件,所述铜镶件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铜镶件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铜镶件的外壁上设有齿状凸出部;

所述把手镶件还包括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一端与第一定位块的伸出第二封盖的侧壁相连且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定位块上设有沿第二定位块的轴向方向贯穿第二定位块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连通,所述铜镶件设于第二定位孔内,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内壁上设有与铜镶件的齿状凸出部配合设置的齿状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镶件还包括第三封盖,所述第三封盖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三封盖设于第一封盖与第二封盖之间且第三封盖的一端与第一封盖相连,所述承重填充物位于第一封盖、第二封盖和第三封盖围成的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把手镶件的第一封盖上设置凸起部,凸起部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与预定制造的水龙头把手的手柄的倾斜角度相同,这样,在水龙头注塑成型中,凸起部就会嵌入把手本体与手柄的连接处,使得把手本体与手柄的连接处的厚度变小,从而在设置承重填充物解决把手整体重量轻、质感差的问题的同时,防止水龙头把手注塑中表面缩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龙头把手注塑成型的镶件装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龙头把手注塑成型的镶件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龙头把手注塑成型的镶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龙头把手注塑成型的镶件装置与水龙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龙头把手注塑成型的镶件装置与水龙头组装下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把手镶件;11、第一封盖;12、第二封盖;13、第一定位块;131、第一定位孔;14、第二定位块;141、第二定位孔;15、凸起部;16、第三封盖;

2、承重填充物;

3、铜镶件;

4、把手本体;

5、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的减胶,指的是原有模具上修改模具,使得注塑出来的塑件壁厚厚度较少一定的数值,而在模具的注塑成型中,壁厚过大引起表面缩水的风险也较大。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置了镶件装置,并通过在镶件设置凸起部进行减胶。

请参照图1-5,一种用于水龙头把手注塑成型的镶件装置,包括承重填充物2和把手镶件1,所述把手镶件1包括第一封盖11、第二封盖12和第一定位块13,所述第一定位块13的一端与第一封盖11相连,所述第一定位块13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封盖12并延伸至第二封盖12的外侧,所述第一定位块13上设有沿第一定位块13轴向方向贯穿第一定位块13的第一定位孔131,所述第一封盖11的侧壁上设有凸起部15,所述凸起部15朝远离第一封盖11的方向延伸并朝远离第二封盖12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凸起部15的倾斜角度与预定制造的水龙头把手的手柄5的倾斜角度相同;

所述承重填充物2为环状结构,所述承重填充物2套设于第一定位块13上且设于第一封盖11与第二封盖12之间。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把手镶件的第一封盖上设置凸起部,凸起部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与预定制造的水龙头把手的手柄的倾斜角度相同,这样,在水龙头注塑成型中,凸起部就会嵌入把手本体与手柄的连接处,使得把手本体与手柄的连接处的厚度变小,从而在设置承重填充物解决把手整体重量轻、质感差的问题的同时,防止水龙头把手注塑中表面缩水。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的形状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封盖11与第二封盖12的形状分别为圆盘形。

由上述描述可知,由于一般要制造的水龙头把手的把手本体4的内腔为圆柱体,因此圆盘形的第一封盖11与第二封盖12可以完美嵌入把手本体4的内腔中。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填充物2为金属材质的配重块。

由上述描述可知,金属材质的配重块重量合适。

进一步的,还包括铜镶件3,所述铜镶件3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铜镶件3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铜镶件3的外壁上设有齿状凸出部;

所述把手镶件1还包括第二定位块14,所述第二定位块14的一端与第一定位块13的伸出第二封盖12的侧壁相连且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定位块14上设有沿第二定位块14的轴向方向贯穿第二定位块14的第二定位孔141,所述第二定位孔141与第一定位孔131连通,所述铜镶件3设于第二定位孔141内,所述第二定位孔141的内壁上设有与铜镶件3的齿状凸出部配合设置的齿状凹槽。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铜镶件3用于与预设的阀芯螺纹连接,铜镶件3外壁上的齿状凸出部与与第二定位孔141内的齿状凹槽配合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镶件还包括第三封盖16,所述第三封盖16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三封盖16设于第一封盖11与第二封盖12之间且第三封盖16的一端与第一封盖11相连,所述承重填充物2位于第一封盖11、第二封盖12和第三封盖16围成的空间内。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三封盖16可以对承重填充物2起到保护作用。

请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用于水龙头把手注塑成型的镶件装置,包括承重填充物2、把手镶件1和铜镶件3,所述把手镶件1包括第一封盖11、第二封盖12、第三封盖16、第一定位块13和第二定位块14,所述第一封盖11与第二封盖12的形状分别为圆盘形,所述第一定位块13的一端与第一封盖11相连,所述第一定位块13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封盖12并延伸至第二封盖12的外侧,所述第一定位块13上设有沿第一定位块13轴向方向贯穿第一定位块13的第一定位孔131,所述第一封盖11的侧壁上设有弧形的凸起部15,所述弧形的凸起部15朝远离第一封盖11的方向延伸并朝远离第二封盖12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弧形的凸起部15的倾斜角度与预定制造的水龙头把手的手柄5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第三封盖16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三封盖16设于第一封盖11与第二封盖12之间且第三封盖16的一端与第一封盖11相连;

所述承重填充物2为环状结构且为金属材质的配重块,所述承重填充物2套设于第一定位块13上且位于第一封盖11、第二封盖12和第三封盖16围成的空间内。

所述铜镶件3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铜镶件3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铜镶件3的外壁上设有齿状凸出部;所述第二定位块14的一端与第一定位块13的伸出第二封盖12的侧壁相连且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定位块14上设有沿第二定位块14的轴向方向贯穿第二定位块14的第二定位孔141,所述第二定位孔141与第一定位孔131连通,所述铜镶件3设于第二定位孔141内,所述第二定位孔141的内壁上设有与铜镶件3的齿状凸出部配合设置的齿状凹槽。

本实施例水龙头把手的制造流程为:

首先将承重填充物设于镶件注塑模具中,将镶件注塑成型;

再将镶件装置设于水龙头注塑模具中,凸起部的朝向与模具内把手的朝向同向设置,最后注塑出内含镶件装置的水龙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水龙头把手注塑中表面缩水的用于水龙头把手注塑成型的镶件装置。所述用于水龙头把手注塑成型的镶件装置在把手镶件的第一封盖上设置凸起部,凸起部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与预定制造的水龙头把手的手柄的倾斜角度相同,这样,在水龙头注塑成型中,凸起部就会嵌入把手本体与手柄的连接处,使得把手本体与手柄的连接处的厚度变小,从而在设置承重填充物解决把手整体重量轻、质感差的问题的同时,防止水龙头把手注塑中表面缩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