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透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6414发布日期:2018-12-18 21:1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透气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透气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户外防水部件的防水透气阀。



背景技术:

户外用防水部件,例如户外LED灯,通常要经受风吹日晒雨淋,灯具在点亮时会产生温度,从而导致灯体内外的气压不平衡,灯体内部易形成水汽,从而影响使用寿命,因此这类户外用防水部件通常需要在其上安装防水透气阀,以平衡防水部件的内外气压差,排出防水部件内部的水汽,实现防水透气的目的,从而提高户外用防水部件的使用寿命。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用于户外防水部件的防水透气阀,通常是在阀门内安装一个透气模体,其微观下是微孔状结构,利用气体分子与液体及灰尘颗粒的体积大小数量级差,让气体分子通过,而液体、灰尘无法通过,从而实现防水透气的目的,但是上述结构的防水透气阀存在以下问题:(1)外界水蒸气容易进去防水部件,从而在防水部件里面凝聚成水,不容易排出;(2)水蒸汽容易在透气模体上凝聚成水,堵塞气孔;(3)内部水汽必须在防水部件热胀的情况下才能通过防水透气阀,而在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膨胀气体攻击的薄弱环节必须是透气模体,不然防水部件别的地方防水效果会下降从而漏水,但这个前提很难实现。综上可见:无论是热障排气还是冷缩进气都是建立在具有一定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的,而针对户外LED灯,只有当灯体一切结构密封部位所能承受的压力都大于这个透气膜体的排气压力才能保证灯体是正常防水状态,否则只要有一个环节所能承受的压力小于这个透气膜体的压力就会进水,而要将灯体所有密封环节都做到满足一定压力值的制造难度较大,同时要满足在露天下经过长年风吹雨打、日晒、高温低温考验,难度则更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水透气效果好且对相适配的防水部件的制造要求较低的防水透气阀。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水透气阀,包括阀体,所述的阀体上设置有防水盖帽,所述的防水盖帽的下端面向上凹陷设置有一凹腔,所述的阀体的上部向上伸入设置在所述的凹腔内,所述的阀体的上端面与所述的凹腔的底端面之间设置有顶部透气间隙,所述的阀体的侧部与所述的凹腔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侧部透气间隙,所述的顶部透气间隙与所述的侧部透气间隙之间相连通,所述的阀体的上端面设置有向下凹腔的安装凹腔,所述的安装凹腔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透气孔,所述的安装凹腔内设置有透气垫块,所述的透气垫块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的顶部透气间隙和所述的透气孔相连通的透气通道。

所述的透气垫块包括自上而下固定设置的安装部和透气部,所述的安装部的侧壁与所述的安装凹腔的侧壁紧配贴合,所述的透气部的底端面与所述的安装凹腔的底端面相贴合,所述的透气部的侧壁、所述的安装凹腔的侧壁与所述的安装部的下端面之间形成一环形的第一透气腔,所述的透气部的下端面设置有向上凹陷的第二透气腔,所述的第二透气腔位于所述的透气孔的上方,所述的透气部上设置有多个透气缺口,所述的透气缺口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透气腔和第二透气腔相连通,所述的安装部上设置有多个上下贯通的透气口,所述的透气口与所述的第一透气腔和所述的安装凹腔相连通,所述的第一透气腔、所述的第二透气腔、所述的透气缺口和所述的透气口形成所述的透气通道。上述透气垫块结构简单,安装部用于将透气垫块稳定地安装在安装凹腔内,安装时,通过外部压力将透气垫块压入安装到安装凹腔中,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第一透气腔、第二透气腔、透气缺口和透气口形成的透气通道,能够保证防水部件内部的水汽稳定有序地向外排出,结构简单,散热、透气性好。

所述的安装部的上端面向上延伸设置有带有连接外螺纹的连接柱,所述的凹腔内向下延伸设置有安装柱,所述的安装柱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的连接柱相配合的内螺纹盲孔,所述的连接柱螺接在所述的内螺纹盲孔内实现防水盖帽的安装。通过连接柱与安装柱的配合实现将防水盖帽安装在阀体之上,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

所述的阀体的下部向下延伸设置有用于与防水部件配合安装的阀体安装部,所述的阀体安装部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与所述的透气孔同轴的透气通孔,所述的透气通孔与所述的透气孔相连通。通过阀体安装部实现将整个防水透气阀安装到防水部件中,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所述的阀体的侧部向外延伸设置有一环状的延伸壁,所述的延伸壁的下端面为自上而下向内收拢的弧形凸壁,所述的延伸壁的上端面设置有向下凹腔的环状的弧形凹槽,所述的延伸壁的上端面与所述的防水盖帽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的延伸壁的外端伸出所述的防水盖帽。延伸壁的设置可进一步起到防水挡水的作用,使得整个防水透气阀的防水效果更佳,同时延伸壁的上端面与防水盖帽的下端面之间设置的间隙有利于水汽和热量的向外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阀体上部伸入设置在防水盖帽下端面设置的凹腔内,通过防水盖帽起到防水的作用;当该结构的阀体安装到相应的防水部件上时,防水部件内部的水汽和热量可依次通过阀体上的透气孔、透气垫块上的透气通道、顶部透气间隙和侧部透气间隙向外排出,通过对防水透气阀的具体结构设计来实现防水透气的功能,结构简单,防水透气效果好,同时对相适配的防水部件的制造要求低,大大较少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透气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水盖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防水部件配合安装时水蒸气和热量排出方向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倒置时的防水工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正置时的防水工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倒着斜放时的防水工作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正着斜放时的防水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防水透气阀,包括阀体1,阀体1上设置有防水盖帽2,防水盖帽2的下端面向上凹陷设置有一凹腔21,阀体1的上部向上伸入设置在凹腔21内,阀体1的上端面与凹腔21的底端面之间设置有顶部透气间隙121,阀体1的侧部与凹腔2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侧部透气间隙122,顶部透气间隙121与侧部透气间隙122之间相连通,阀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向下凹腔的安装凹腔11,安装凹腔11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透气孔12,安装凹腔11内设置有透气垫块3,透气垫块3上设置有分别与顶部透气间隙121和透气孔12相连通的透气通道。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透气垫块3包括自上而下固定设置的安装部31和透气部32,安装部31的侧壁与安装凹腔11的侧壁紧配贴合,透气部32的底端面与安装凹腔11的底端面相贴合,透气部32的侧壁、安装凹腔11的侧壁与安装部31的下端面之间形成一环形的第一透气腔33,透气部32的下端面设置有向上凹陷的第二透气腔321,第二透气腔321位于透气孔12的上方,透气部32上设置有多个透气缺口322,透气缺口322分别与第一透气腔33和第二透气腔321相连通,安装部31上设置有多个上下贯通的透气口311,透气口311与第一透气腔33和安装凹腔11相连通,第一透气腔33、第二透气腔321、透气缺口322和透气口311形成透气通道。上述透气垫块3结构简单,安装部31用于将透气垫块3稳定地安装在安装凹腔11内,安装时,通过外部压力将透气垫块3压入安装到安装凹腔11中,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第一透气腔33、第二透气腔321、透气缺口322和透气口311形成的透气通道,能够保证防水部件4内部的水汽稳定有序地向外排出,结构简单,散热、透气性好。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安装部31的上端面向上延伸设置有带有连接外螺纹的连接柱34,凹腔21内向下延伸设置有安装柱211,安装柱211的下端面设置有与连接柱34相配合的内螺纹盲孔2111,连接柱34螺接在内螺纹盲孔2111内实现防水盖帽2的安装。通过连接柱34与安装柱211的配合实现将防水盖帽2安装在阀体1之上,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阀体1的下部向下延伸设置有用于与防水部件4配合安装的阀体安装部13,阀体安装部13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与透气孔12同轴的透气通孔131,透气通孔131与透气孔12相连通。通过阀体安装部13实现将整个防水透气阀安装到防水部件4中,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阀体1的侧部向外延伸设置有一环状的延伸壁14,延伸壁14的下端面为自上而下向内收拢的弧形凸壁141,延伸壁14的上端面设置有向下凹腔的环状的弧形凹槽142,延伸壁14的上端面与防水盖帽2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214,延伸壁14的外端伸出防水盖帽2。延伸壁14的设置可进一步起到防水挡水的作用,使得整个防水透气阀的防水效果更佳,同时延伸壁14的上端面与防水盖帽2的下端面之间设置的间隙214有利于水汽和热量的向外排出。具体表现为:当防水透气阀倒置,即防水部件4位于防水透气阀的上方时,大部分雨水会被延伸壁14挡住同时顺着弧形凸壁141流下,小部分雨水会进入到防水盖帽2上的凹腔21中,凹腔21盛满后溢出,确保雨水不会进入到防水部件4内部,而假如此时有吸气情况发生由于凹腔里的水的体积小于上面的空间,所以当吸力将水吸到一定高度后,由于水量有限,随后吸进去的就是外界的空气,如图6所示;当防水透气阀正着放,即防水部件4位于防水透气阀的上方,雨水进入到延伸壁14上的弧形凹槽142,弧形凹槽142盛满后,溢出,而上方的防水盖帽2将雨水全部遮挡住,起到了雨伞的作用,同样,雨水不会进入到防水部件中,如图7所示;当防水透气阀倒着斜放,雨水盛满凹腔21后,溢出,水位的最高点始终会低于透气间隙的位置,同样可达到防水的目的,如图8所示;当防水透气阀正着斜放,雨水可直接顺着延伸壁14流出,如图9所示。

该防水透气阀的具体散热和透气方向为:首先防水部件4内部的水汽和热量通过透气通孔131进入到透气孔12中,通过透气孔12进入到第二透气腔321中,接着通过透气缺口322进入到第一透气腔33内,通过透气口311进入到安装凹腔11中,通过安装凹腔11进入到顶部透气间隙121中,随之进入到侧部透气间隙122,最后通过延伸壁14与防水盖帽2之间的间隙214向外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