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级式高压差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8996发布日期:2019-01-22 21:15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串级式高压差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量调节控制装置,具体是调节阀。



背景技术:

高压差调节阀用于对流体介质进行减温减压;高压差调节阀中设有多个阀座,这些阀座通常为一体制成,生产难度大,价格偏高,且维修不便;同时,阀座与阀杆的同心度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会导致阀杆升降时容易发生卡壳故障,严重时还会导致阀杆弯曲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串级式高压差调节阀,该调节阀应具有运行可靠、成本较低、维护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串级式高压差调节阀,包括制有进口和出口的阀体、设置在阀体顶部的阀盖、可轴向移动地定位在阀体内腔中的阀杆、设置在阀体内腔的压套及阀座、制于阀杆上且与阀座配合的阀瓣、驱动阀杆轴向移动的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包括沿着阀杆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上阀座、中阀座、下阀座;所述压套与上阀座之间、上阀座与中阀座之间分别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所述中阀座与下阀座之间通过止口结构连接;所述止口结构包括设置在中阀座底部的凹槽以及设置在下阀座顶部且与凹槽配合的凸台。

所述压套底部设有压套内螺纹,上阀座顶部设有与压套内螺纹配合的上阀座外螺纹,上阀座底部设有上阀座内螺纹,中阀座顶部设有与上阀座内螺纹配合的中阀座外螺纹。

所述阀杆上分别制有与上阀座配合的上阀瓣、与中阀座配合的中阀瓣以及与下阀座配合的下阀瓣。

所述下阀座的底部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压套、上阀座、中阀座通过螺纹结构组合为一体,中阀座与下阀座通过止口结构对接,具有生产方便、同心度高、成本较低、维修便捷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串级式高压差调节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上分别制有进口11和出口12,阀体顶部设置阀盖2,阀盖上设置动力机构(常规结构,图中省略)。所述阀体的内腔设置压套4与阀座,阀杆3可轴向移动地定位在阀体内腔中并由动力机构驱动进行竖直升降,阀杆上制有与阀座配合的阀瓣。

所述阀座包括上阀座51、中阀座52与下阀座53。所述压套、上阀座、中阀座与下阀座沿着阀杆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并且压套、上阀座与中阀座组合为一体。所述阀杆上分别制有与上阀座配合的上阀瓣31、与中阀座配合的中阀瓣 32以及与下阀座配合的下阀瓣33。所述下阀座的底部设置密封圈6。

所述压套与上阀座之间、上阀座与中阀座之间分别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所述螺纹结构中,压套底部设有压套内螺纹,上阀座顶部设有与压套内螺纹配合的上阀座外螺纹,上阀座底部设有上阀座内螺纹,中阀座顶部设有与上阀座内螺纹配合的中阀座外螺纹。所述中阀座与下阀座之间通过止口结构连接。所述止口结构中,中阀座底部设有凹槽52.1,下阀座顶部设有与凹槽配合的凸台 53.1。

所述压套、上阀座、中阀座、下阀座均为单独加工而成,压套、上阀座与中阀座通过螺纹结构组合为一体后,再通过车床对该组合体的内孔外圈进行精车。在装配过程中,将密封圈、下阀座与组合体依次放入阀体内腔中,中阀座与下阀座之间通过止口结构对接,再安装阀杆与阀盖将组合体与下阀座压紧固定。

所述螺纹结构能保证组合体与阀杆的同心度,避免阀杆与阀座之间发生卡壳现象,阀杆不会发生弯曲断裂,延长了阀杆的使用寿命;止口结构能够给安装维修带来极大便利(只需修整下阀座的轴向长度,就能确保组合体的长度与阀体的内腔长度相匹配)。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得到了提升,其中,工作压力为4.0-32mPa,适用口径为DN20至DN50,最高工作温度为425度,进出口压为20:1。本实用新型大大地降低了生产难度与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维修非常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