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机台车侧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1526发布日期:2019-01-15 22:20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结机台车侧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机领域,具体是一种烧结机台车侧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烧结机漏风一直是烧结生产中难以解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烧结机台车端部的漏风率占烧结机总漏风率的8%-9%。主要有由于台车栏板变形造成的栏板与台车体之间的缝隙所造成的漏风、上下栏板之间的漏风,由于栏板结构、材质不合理出现的栏板裂缝造成的漏风,台车与台车之间由于栏板变形及在设计时台车体与栏板两端各留有1mm的间隙,在栏板与台车体装配后产生2mm的间隙造成台车体与台车体之间的漏风。这些漏风影响很大,处理也极其困难,而且随着烧结机台车的磨损,台车端部的漏风率可占到总漏风率的20%以上。烧结矿产量与通过烧结台车的风量成正比,大量的漏风使部分风量没有通过烧结台车料层,做了无用功,不但影响了产量,也造成了主抽风机电能的浪费,并且使漏风处的设备、管路等磨损加剧,增加了维修量和维修费用。因此,降低台车端部漏风率,是提高烧结矿产量、节省电能的有效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结机台车侧密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烧结机台车侧密封装置,包括拦板和台车体,拦板固定于台车体上方,所述台车体后侧端面固定连接有侧密封装置,侧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开设有若干沉孔,密封板与台车体通过销轴螺栓固定,密封板内侧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密封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孔个数为三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有效减少台车体与栏板之间的漏风,避免漏风影响了产量,也避免了主抽风机电能的浪费,降低漏风处的设备、管路等磨损加剧,进而降低了维修量和维修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烧结机台车侧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烧结机台车侧密封装置中侧密封装置的分解详图;

图3为图2的左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拦板、2-台车体、3-侧密封装置、4-沉孔、5-密封板、6-弹簧、7-密封材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烧结机台车侧密封装置,包括拦板1和台车体2,拦板1固定于台车体2上方,所述台车体2后侧端面固定连接有侧密封装置3,侧密封装置3包括密封板5,所述密封板5上开设有若干沉孔4,密封板5与台车体2通过销轴螺栓固定,密封板5内侧通过弹簧6固定连接有密封材质7。

所述沉孔4个数为三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侧密封装置3主要由密封板5、轻质弹簧6及第二密封板7等构成。根据烧结台车端部密封的工况特殊性,烧结机台车端部漏风问题常被称作“三动态”密封对象。既要求台车体2在行走中保持密封状态,又要求烧结台车进入机尾弯道后,当台车端部呈扇形张开时,保障密封装置不被磨损,还要求烧结台车在走出弯道而闭合时,密封装置不被挤压损坏。烧结台车在运行中,其侧挡板的表面温度高达300℃,因此,密封装置要求具有耐高温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将侧密封装置分别安装在台车体2后侧端部的外表面。即首先在台车体2和栏板1外表面靠近端部漏风处钻螺孔,预先制作好的密封板5内侧附有柔软的耐高温密封材质7,密封板5上留有沉孔4,沉孔4位置与台车体2及栏板1上的螺孔一一对应,然后将密封板5用销轴套上轻弹簧6固定在台车端部外表面。轻弹簧6的选择也很关键,既要保证密封材质7受吸力可以轻松贴合台车侧面,又要保证不受吸力时在弹簧6弹力作用下与台车体2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运行过程是:1、当台车运行至抽风烧结区时,由于台车端部缝隙之间存在漏风,柔软的密封材质7在漏风产生的吸力作用下,紧紧贴合台车端部漏风间隙,有效地密封了漏风间隙。

2、当台车运行出风箱区将要进入机尾弯道时,台车端部间隙不再产生漏风,失去吸力的密封材质7的弹簧的作用下离开漏风间隙,当台车进入弯道和走出弯道时,避免了对密封材质7的磨损和挤压损坏。

3、当台车再次进入风箱区时,漏风产生的吸力使得密封材质7再次将漏风间隙密封,如此周而复始,解决了烧结台车端部漏风的问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