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施工的泵站出水钢管轨道支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7456发布日期:2019-01-04 23:5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施工的泵站出水钢管轨道支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施工的泵站出水钢管轨道支架装置,属江河提水泵站出水钢管轨道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充分利用长江水系对农业的灌溉作用,在长江沿岸修建有多座提水泵站,将长江水提灌入渠道对农田进行灌溉。现有长江沿岸修建的提水泵站普遍采用轨道缆车形式,其以往的施工方案是:为了保证施工时间,首先要填筑高围堰挡水,然后进行进水池基坑开挖→底板垫层混凝土浇筑→底板钢筋制安→底板混凝土浇筑→底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48小时以上)制作U型槽墙体钢筋、预埋件制安→U型槽墙体模板安装→U型槽混凝土浇筑→管道安装→附属金属安装工程→U型槽内二期填充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周期长,水下管道施工需要有效工作日170天以上。且当施工中一旦长江春季水位提前上涨,围堰漫溢淹没,只能待水位退后重新恢复围堰,再次排水开挖基坑。另一方面,管道的钢管连接安装是在工地斜坡面上焊接的,材料拼接、人工焊接工作因受仪器设备和场地的局限,很难满足设计的精度要求。原施工方案做高围堰存在漫堰和倒坝的安全风险,若要抢时间在质量上又很难保障;因此,为了既保证工程质量,又规避安全风险,一般情况下提水泵站的修建都需要2年工期,工程不能当年受益,不仅严重影响了灌区的农业生产,而且增加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出水钢管及轨道事先在生产车间加工成型,同时在生产车间用U形支架板焊接在出水钢管上,再将出水钢管及轨道成品运输到工地上,然后现场浇筑混凝土一次成型,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又能提高工效一倍,节省工期,实现工程当年受益,降低建设成本;非常适用于江河坡面轨道缆车式提水泵站的修建,特别是受江河水位限制,要求水下施工工期短的工程,泵站出水钢管轨道支架装置可实现快速施工。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一种快速施工的泵站出水钢管轨道支架装置,它由出水钢管、轨道和U形支架板、钢筋、预埋螺栓、预埋件和压块构成,其特征在于:出水钢管固装在U形支架板上,U形支架板为长方形结构,U形支架板上制作有钢筋孔,两条轨道通过压块对称固装在出水钢管两侧的U形支架板上形成出水钢管和轨道的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固装在浇筑好的混凝土底板上,泵车的一端安装有钢丝绳并通过泵房卷扬机实现在轨道上滑行,泵车上装有潜水泵并通过抱轨装置扣在两条轨道上;钢筋通过U形支架板上的钢筋孔穿入各U形支架板中,并用箍筋将钢筋绑扎固定后进行混凝土的浇注,浇注时将预埋螺栓和预埋件放入混凝土上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快速施工的泵站出水钢管轨道支架装置采用将出水钢管及轨道事先在生产车间加工成型,同时在生产车间将U形支架板焊装在出水钢管上,再将钢管轨道支架组件运输到工地,然后现场浇筑混凝土一次成型,施工工期短,比以往方法施工缩短工期50%以上,节省时间,工程可当年建成当年运行受益。解决了传统方法是先浇筑U型槽混凝土管座,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出水钢管安装,然后再浇筑U型槽内的填充混凝土。如遇长江冬季水位持续不能降到理想的施工水位时,水下部分施工必须两年施工期才能完成,对当年的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

2、相对以往方法的U型槽钢管施工方案相比混凝土断面面积减小,大大减少了混凝土和钢筋用量,也减少了人工的用量,节约了工程成本,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3、该快速施工的泵站出水钢管轨道支架装置的出水钢管及轨道事先在生产车间加工成型,制作的加工精度更高、焊接质量更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4、该快速施工的泵站出水钢管轨道支架装置的出水钢管、轨道及支架组件在车间机械化加工比在现场人工制作更环保,效率更高,减少有害气体对工人的伤害,降低了残余弃渣的散落漫延,有效的减轻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快速施工的泵站出水钢管轨道支架装置的轨道上装有泵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快速施工的泵站出水钢管轨道支架装置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快速施工的泵站出水钢管轨道支架装置的出水钢管、轨道和U形支架板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水钢管,2、轨道,3、泵车,4、钢丝绳,5、U形支架板,6、钢筋,7、钢筋孔,8、预埋螺栓,9、预埋件,10、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快速施工的泵站出水钢管轨道支架装置,它由出水钢管1、轨道2、U形支架板5、钢筋6、预埋螺栓8、预埋件9和压块10构成,出水钢管1固装在U形支架板5上,U形支架板5为长方形结构,U形支架板5上制作有钢筋孔7,两条轨道2通过压块10对称固装在出水钢管1两侧的U形支架板5上形成出水钢管和轨道的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固装在浇筑好的混凝土底板上,泵车2的一端安装有钢丝绳4并通过泵房卷扬机实现在轨道2上滑行,泵车2上装有潜水泵并通过抱轨装置扣在两条轨道上;钢筋6通过U形支架板5上的钢筋孔7穿入各U形支架板5中,并用箍筋将钢筋6绑扎固定后进行混凝土的浇注,浇注时将预埋螺栓8和预埋件9放入混凝土上部。

该快速施工的泵站出水钢管轨道支架装置的制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先在生产车间将直径为110 cm、长度为6m的钢管按照出水钢管1所需的长度对出水钢管1进行焊接加工,同时按照轨道2所需的长度对轨道2进行焊接加工,再在生产车间将厚度为3cm的U形支架板5按设计要求焊接在出水钢管1上。

第二步、将制作好的焊接有U形支架板5的出水钢管1和轨道2运输到工地放置在底板上,按设计要求安装在底板上,并对管道做调平调直校核后与底板上的预埋件连接固定。

第三步、将钢筋6通过U形支架板5上的钢筋孔7穿入各U形支架板5中,再用箍筋将钢筋6绑扎固定后进行混凝土的浇注,当浇注到顶部时将预埋螺栓8和预埋件9放入混凝土上部,当混凝土凝固时固紧在混凝土上。

第四步、待混凝土凝固后,将两条轨道2通过压块10对称固装在出水钢管1两侧的支架组件上即可,泵站的出水钢管轨道支架装置制作完成;再将泵车3通过抱轨装置装在两条轨道2上,在泵车2上装上钢丝绳4即完成泵站安装。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上述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或变形,以及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