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9321发布日期:2019-02-01 19:33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管。



背景技术:

保温管是绝热管道的简称,保温管用于液体、气体及其他介质的输送,尤其在石油加工厂中要用到大量的保温管,用于输送石油到各个炼化器中加工,但在冬季的北方地区或高纬度寒冷地区,传统保温管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保温管只能减缓从储油罐流出石油的降温过程,不能提供热量保温,在天气寒冷时,传统保温管保温性能变差,导致石油和石油中的杂质冻结并且体积增大,胀裂保温管,影响工厂的生产加工工作;

2.两个传统保温管在连接时常采用法兰盘连接,安装时麻烦且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的一种保温管,包括包括内管,所述内管外侧套有内保温管,所述内保温管外侧套有外保温层,所述外保温层的两端都设置有卡套,所述内管的管内两端都设置有外环板,所述外环板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的内侧设置有内环板,所述内管的一端设置有公头,所述内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母头,所述母头外侧套有卡头,所述外环板、密封圈、内环板由沿外环板端面圆周设置的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卡套沿圆周外表面设置有自攻螺钉,所述自攻螺钉将卡套、外保温层、内保温管、内管和外环板固定在一起。

所述内保温管的内壁中空并在外侧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高度大于所述外保温层的厚度,所述内保温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成中心对称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高度、内径和外径均与所述进水口相同,所述外保温层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对应位置开有与所述进水口外径相同的通孔,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穿出所述通孔。

所述内管的两端都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公头和所述母头的一端都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公头和所述母头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固定安装在所述内管的两端。

所述卡头的内表面弧度与所述公头的外表面弧度相同并贴合,所述母头外表面与公头内表面的弧度相同并贴合

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内部中空的内保温管,可将热水或热蒸汽注入内保温管中,通过外部热源使内管保温,在天气寒冷时将进水口和出水口接入循环热水可防止天气寒冷导致保温管胀裂,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公头、母头和卡头配合的安装方式,将两个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温管安装到一起时省时省力,在维修时也易于拆卸,且密封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保温管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保温管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保温管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保温管的实施例。

图中,1、内管;2、内保温管;3、外保温层;4、母头;5、卡头;6、公头;7、卡套;8、外环板;9、橡胶密封圈;10、内环板;11、通孔;12、进水口;13、螺钉;14、自攻螺钉;15、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保温管,包括内管1,所述内管1外侧套有内保温管2,所述内保温管2外侧套有外保温层3,所述外保温层3的两端都设置有卡套7,所述内管1的管内两端都设置有外环板8,所述外环板8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密封圈9,所述橡胶密封圈9的内侧设置有内环板10,所述内管1的一端设置有公头6,所述内管1的另一端设置有母头4,所述母头4外侧套有卡头5,所述外环板8、密封圈9、内环板10由沿外环板8端面圆周设置的螺钉14固定在一起,所述卡套7沿圆周外表面设置有自攻螺钉13,所述自攻螺钉13将卡套7、外保温层3、内保温管2、内管1和外环板8固定在一起。

所述内保温管2的内壁中空并在外侧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12,所述进水口12的高度大于所述外保温层3的厚度,所述内保温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12成中心对称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口15,所述出水口15的高度、内径和外径均与所述进水口12相同,所述外保温层3在所述进水口12和所述出水口15的对应位置开有与所述进水口12外径相同的通孔11,所述进水口12和出水口15穿出所述通孔11。

所述内管1的两端都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公头6和所述母头4的一端都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公头6和所述母头4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固定安装在所述内管1的两端。

所述卡头5的内表面弧度与所述公头6的外表面弧度相同并贴合,所述母头4外表面与公头6内表面的弧度相同并贴合。

如图4所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保温管对管内石油保温时,将两个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温管的公头对准母头与卡头之间的空隙,母头和卡头将公头固定,两个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温管连接在一起,在需要使用循环热水对内管保温时,将循环热水接入进水口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循环热水从出水口流出,使内管恒温。

更多地,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外保温层是由海绵制作而成,具有很高的弹性。

更多地,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螺钉为M8x40,自攻螺钉为M8x20。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