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壳自持式回转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6832发布日期:2019-02-01 19:2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壳自持式回转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回转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壳自持式回转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回转驱动装置是一种新型的回转机构,在工程机械行业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回转驱动装置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壳体加回转支承的形式,二是采用轴承代替回转支承,即壳体加轴承加齿圈的形式。回转驱动装置可以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和倾翻力矩,与传统的回转类产品相比,具有安装简便、易于维护、能在更大程度上节省安装空间等特点,因此在现实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除了各种工程机械、港口设备、冶金设备、石油钻井平台、风力发电之外,回转驱动的应用范围正逐渐扩大至环保机械行业,如污水处理设备、高空作业车等。其中,现有常用的回转驱动装置通常是采用蜗轮蜗杆结构,蜗轮与蜗杆的轴心线在空间上互相垂直,利用蜗杆驱动蜗轮旋转,达到减速的目的。蜗轮一般使用回转支承,回转支承的外圈设有齿与蜗杆啮合,回转支承的内圈固定有安装基座上。工作时,驱动电机带动蜗杆旋转,蜗杆进而驱动回转支承外圈旋转,外圈带动外部载荷旋转。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420722356.1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无滚道回转驱动装置,该申请案的回转驱动装置包括基座、蜗杆和回转体,所述回转体、蜗杆安装在基座内,蜗杆的轴线与回转体的轴线在空间位置上相互垂直,所述回转体包括内圈和外齿圈,外齿圈与蜗杆啮合,内圈上设置有推力滚子角轴承,推力滚子角轴承的外侧设置用于将推力滚子角轴承固定于内圈上的顶板,顶板可拆卸式固定于基座上。

上述申请案的回转驱动装置即是采用蜗轮蜗杆结构,并采用推力滚子角轴承替代传统回转支承内外圈及滚道,由于推力滚子角轴承也具有内、外圈结构,且内、外圈占用了一定空间,故滚子尺寸有限,即承载能力受限,轴承内、外圈与回转装置间为配合连接,承载时易发生窜动,所以现有回转驱动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及承载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回转驱动装置存在的以上不足,而提供了一种外壳自持式回转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回转驱动装置承载能力较强、工作稳定性好,从而能够满足各领域对回转驱动装置的使用需求。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壳自持式回转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安装于外壳内部且相互啮合的内齿圈和蜗杆,以及安装于外壳顶部的上端盖,所述内齿圈的外圈设有轮齿,且内齿圈的外圈与外壳及上端盖之间均设有倾斜滚道,该滚道内安装有滚子及保持架。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齿圈的外圈分别设有上滚道和下滚道,所述上端盖内壁加工有与上滚道相匹配的上端盖滚道,外壳内壁加工有与下滚道相匹配的外壳滚道,上排滚子及保持架安装于上滚道与上端盖滚道之间,下排滚子及保持架安装于下滚道与外壳滚道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滚道与下滚道均加工为45°倾斜滚道,且上滚道与下滚道之间互相垂直。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齿圈的内孔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定位止口和第二定位止口,其中第一定位止口加工为矩形孔,第二定位止口加工为锥形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壁顶部加工有外壳定位止口,上端盖上加工有与外壳定位止口相匹配的上端盖定位止口,且外壳与上端盖之间通过连接螺钉固定相连。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齿圈的外圈上部与上端盖之间设有上排骨架油封,内齿圈的外圈下部与外壳之间设有下排骨架油封。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端盖的内壁加工有上油封定位台阶,上排骨架油封安装于该上油封定位台阶;所述外壳的内壁加工有下油封定位台阶,下排骨架油封安装于该下油封定位台阶。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齿圈的外圈顶部加工有密封槽,该密封槽内安装有密封圈。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齿圈的上端面加工有第三螺纹孔,其下端面加工有第四螺纹孔。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壳自持式回转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安装于外壳内部且相互啮合的内齿圈和蜗杆,其中内齿圈的外圈与外壳及上端盖之间均设有倾斜滚道,该滚道内安装有滚子及保持架,通过保持架对滚子进行安装支撑,由于所述滚子安装于倾斜滚道内,从而可以提高回转驱动装置的稳定性及承载能力,防止工作过程中内齿圈发生窜动。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壳自持式回转驱动装置,所述内齿圈的外圈分别设有上滚道和下滚道,所述上端盖内壁加工有与上滚道相匹配的上端盖滚道,外壳内壁加工有与下滚道相匹配的外壳滚道,且上滚道与下滚道均加工为45°倾斜滚道,上滚道与下滚道之间互相垂直,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回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稳定性,防止内齿圈发生轴向和径向窜动。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壳自持式回转驱动装置,所述内齿圈的内孔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定位止口和第二定位止口,其中第一定位止口加工为矩形孔,第二定位止口加工为锥形孔,通过对内齿圈的内孔进行上述结构设计可以实现该回转驱动装置的自动定心及自锁功能,不易发生脱落现象,从而有利于保证其正常工作。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壳自持式回转驱动装置,所述外壳的内壁顶部加工有外壳定位止口,上端盖上加工有与外壳定位止口相匹配的上端盖定位止口,通过外壳定位止口与上端盖定位止口的配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该回转驱动装置安装与固定的牢固性与精确性。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壳自持式回转驱动装置,通过上排骨架油封与下排骨架油封的设置及安装优化,以及密封圈的安装有利于保证润滑油的密封效果,防止泄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回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01、外壳定位止口;102、外壳滚道;103、第一螺纹孔;104、第二螺纹孔;105、下油封定位台阶;2、连接螺钉;3、上端盖;301、安装孔;302、上端盖定位止口;303、上端盖滚道;304、上油封定位台阶;4、上排滚子及保持架;5、上排骨架油封;6、密封圈;7、内齿圈;701、第三螺纹孔;702、第一定位止口;703、第二定位止口;704、密封槽;705、上滚道;706、轮齿;707、下滚道;708、第四螺纹孔;8、蜗杆;9、下排滚子及保持架;10、下排骨架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外壳自持式回转驱动装置,包括外壳1、安装于外壳1 内部且相互啮合的内齿圈7和蜗杆8,以及安装于外壳1顶部的上端盖3,所述内齿圈7的外圈设有轮齿706,且内齿圈7的外圈与外壳1及上端盖3之间均设有倾斜滚道,该滚道内安装有滚子及保持架。通过保持架对滚子进行安装支撑,即可使内齿圈7相对于外壳1及上端盖3发生转动,其中上述保持架直接采用现有圆锥滚子轴承的保持架结构即可。由于所述滚子安装于倾斜滚道内,从而可以提高回转驱动装置的稳定性及承载能力,防止工作过程中内齿圈7发生窜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外壳自持式回转驱动装置,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1,其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内齿圈7的外圈分别设有上滚道705和下滚道707,所述上端盖3内壁加工有与上滚道705相匹配的上端盖滚道303,外壳1内壁加工有与下滚道707相匹配的外壳滚道102,上排滚子及保持架4安装于上滚道705与上端盖滚道303之间,下排滚子及保持架9安装于下滚道707与外壳滚道102之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上滚道705与下滚道707均加工为45°倾斜滚道(滚道所在面与水平面成45°夹角),且上滚道705与下滚道707之间互相垂直,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回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稳定性,防止内齿圈7发生轴向和径向窜动,使回转驱动装置的承载能力提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外壳自持式回转驱动装置,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2,其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内齿圈7的内孔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定位止口702和第二定位止口703,其中第一定位止口702加工为矩形孔,第二定位止口703加工为锥形孔。通过对内齿圈7的内孔进行上述结构设计可以实现该回转驱动装置的自动定心及自锁功能,不易发生脱落现象,从而有利于保证其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内壁顶部加工有外壳定位止口101,上端盖3上加工有与外壳定位止口101相匹配的上端盖定位止口302,且外壳1与上端盖3之间通过连接螺钉2固定相连,通过外壳定位止口101与上端盖定位止口302的配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该回转驱动装置安装与固定的牢固性与精确性。具体的,上端盖3上加工有安装孔301,外壳1上对应加工有相匹配的第一螺纹孔103,所述连接螺钉2安装于安装孔301及第一螺纹孔103内。所述内齿圈7的外圈上部与上端盖3之间设有上排骨架油封5,内齿圈7的外圈下部与外壳1之间设有下排骨架油封10。具体的,所述上端盖3的内壁加工有上油封定位台阶304,上排骨架油封5安装于该上油封定位台阶304;所述外壳1的内壁加工有下油封定位台阶105,下排骨架油封10安装于该下油封定位台阶105。所述内齿圈7的外圈顶部加工有密封槽704,该密封槽704内安装有密封圈6。本实施例通过上排骨架油封5与下排骨架油封10的设置及安装优化,以及密封圈6的安装有利于保证润滑油的密封效果,防止泄露。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底部还加工有第二螺纹孔104,用于安装主机机座;所述内齿圈7的上端面加工有第三螺纹孔 701,其下端面加工有第四螺纹孔708。

安装时,先装入下排骨架油封10,再将下排滚子及保持架9放置在外壳滚道102上,然后装入内齿圈7,使得内齿圈下滚道707与下排滚子贴合,接着依次装入上排滚子及保持架4、上排骨架油封5、上端盖3,并用连接螺钉2连接上端盖3和外壳1,最后将密封圈6装入矩形密封槽704,并将蜗杆8装入外壳1,使得蜗杆8与内齿圈轮齿706啮合。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