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缠绕成型补强圈补强的玻璃钢贮罐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2787发布日期:2019-08-09 20:55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缠绕成型补强圈补强的玻璃钢贮罐接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缠绕成型补强圈补强的玻璃钢贮罐接管。



背景技术:

由于工艺或结构上的需要,玻璃钢贮罐要有各种开孔,供工艺接管或零部件(如物料进、出口管,人孔,液位计,压力计接管等)安装时使用。这些孔是在主体结构整体成型后再用机械方法切割形成的,用连续纤维缠绕制成的贮罐,在用机械方法开孔后,无疑会破坏纤维的连续性,纤维被切断,不但会削弱贮罐强度,而且由于结构连续性受破坏,壳体和接管变形不一致,在开孔和接管处将产生较大的附加内力分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附加弯曲应力,局部地区的应力可达壳壁基本应力的3倍以上(有时甚至高达5~ 6倍)。这种局部的应力增长现象,称为应力集中。应力集中虽然只发生在开孔边缘附近,具有局部性,但很大的局部应力加上外载荷产生的应力的综合作用,在开孔和接管附近就成为贮罐的薄弱部位。

大量试验表明,如果将连接处的壳体壁厚适当加厚,上述局部区域的应力集中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在实际中较多的是采用接触成型方法,在开口处沿开口同心圆环面上加厚补强,即增加壳体的壁厚。但接触成型法材料强度低,层合板拉伸强度不超过100MPa,纤维连续性差,接触成型补强法已无法满足使用压力越来越高的贮罐;纤维材料要裁剪成环形,材料浪费大;接触成型在壳体上补强,不方便预制,并且手工制作,如果壳体开孔较多,需占用大量补强时间,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缠绕成型补强圈补强的玻璃钢贮罐接管,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效果不佳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缠绕成型补强圈补强的玻璃钢贮罐接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玻璃钢贮罐壳体、法兰接管、缠绕成型玻璃钢补强圈,所述的缠绕成型玻璃钢补强圈和玻璃钢贮罐壳体表面通过树脂胶泥粘接,所述的玻璃钢贮罐壳体、法兰接管、缠绕成型玻璃钢补强圈通过外封口连接为一体,所述的玻璃钢贮罐壳体和法兰接管有内封口包覆,所述玻璃钢补强圈通过模具缠绕成型,通过模具可调整补强圈直径和厚度。

上述用缠绕成型补强圈补强的玻璃钢贮罐接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在模具上缠绕制作玻璃钢补强圈;

(2)玻璃钢贮罐壳体开孔处表面打磨,补强圈内表面涂抹树脂胶泥,固定到玻璃钢贮罐壳体上,保证同心度;

(3)法兰接管插入补强圈和壳体开孔内部,缝隙用树脂胶泥封堵;

(4)将贮罐壳体、法兰接管和补强圈做内外封口。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势:

缠绕成型补强圈拉伸强度大于300MPa,是接触成型层合板强度的3倍,材料强度发挥充分,缺陷更少,性能更稳定,因此可减少相同压力下的补强圈尺寸;缠绕成型用的缠绕纱价格低廉,不涉及到接触成型材料的裁剪浪费,树脂用量更少,材料成本减少一半;补强圈可提前预制,开孔后直接粘接,节省补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1-玻璃钢贮罐壳体,2-接管法兰,3-缠绕成型玻璃钢补强圈,4-树脂胶泥,5-外封口,6-内封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缠绕成型补强圈补强的玻璃钢贮罐接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玻璃钢贮罐壳体、法兰接管、缠绕成型玻璃钢补强圈,所述的缠绕成型玻璃钢补强圈和玻璃钢贮罐壳体表面通过树脂胶泥粘接,所述的玻璃钢贮罐壳体、法兰接管、缠绕成型玻璃钢补强圈通过外封口连接为一体,所述的玻璃钢贮罐壳体和法兰接管有内封口包覆,所述玻璃钢补强圈通过模具缠绕成型,通过模具可调整补强圈直径和厚度。

上述用缠绕成型补强圈补强的玻璃钢贮罐接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在模具上缠绕制作玻璃钢补强圈;

(2)玻璃钢贮罐壳体开孔处表面打磨,补强圈内表面涂抹树脂胶泥,固定到玻璃钢贮罐壳体上,保证同心度;

(3)法兰接管插入补强圈和壳体开孔内部,缝隙用树脂胶泥封堵;

(4)将贮罐壳体、法兰接管和补强圈做内外封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