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组件及智能交互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7567发布日期:2019-05-28 17:34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升降组件及智能交互平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能交互平板的升降组件及包含此升降组件的智能交互平板。



背景技术:

智能交互平板如会议机集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电视、广告机和音响于一体,具备书写、批注、同步交互、多媒体、远程视频会议等功能,融合高清显示、人机交互、多媒体信息处理和网络传输等多项技术,常用于政企会议室、媒体演播厅、教育培训机构等地方。

现有的会议机包括主机和支架,支架通常包括底盘和竖立在底盘上的立柱,主机通过挂接板与立柱连接。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目前会议机可实现升降,但是升降的操作是通过改变立柱的结构对立柱进行升降,进而实现会议机的主机的升降,此结构使得升降操作需要通过动力装置来实现,增加了设计和制造成本。另外,在进行升降操作时,通常在升降的起点和终点设置限位结构,当到达升降的起点或者终点位置时会碰撞限位结构,造成较大的振动,振动容易损坏主机内部的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组件,其结构简单,升降操作方便,振动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其结构简单,显示装置可升降,且升降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其升降操作时振动小,对显示装置的影响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升降组件,包括:

安装部,用于安装智能交互平板的显示装置;

滑轨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两个所述滑轨之间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每个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弯折有缓冲板;

立柱,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延伸;

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滑轨与所述滑块之间,所述锁定机构用于将所述滑块锁定。

作为升降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轨机构还包括滑轨支架,所述滑轨支架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侧凹设有滑轨容纳槽,所述滑轨容纳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第一槽壁或所述第二槽壁上,或者,所述滑轨有两个,两个所述滑轨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上。

作为升降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轨容纳槽的槽底上凸设有防撞卡钩,所述防撞卡钩邻近于所述滑轨支架的下端设置。

作为升降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块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所述第一滑板和所述第二滑板之间连接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靠近所述防撞卡钩的一侧设置防撞凸部,所述防撞凸部选择性与所述防撞卡钩插接。

作为升降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撞卡钩的开口处设有引导所述防撞凸部插入的倾斜引导面。

作为升降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轨支架设有所述防撞卡钩的一端还设置两个防撞护角,其中一个所述防撞护角设置在所述滑轨容纳槽的槽底与所述第一槽壁之间,另一个所述防撞护角设置在所述滑轨容纳槽的槽底与所述第二槽壁之间,两个所述防撞护角用于支撑所述限位座的两端。

作为升降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座设有所述防撞凸部的一侧面间隔设置两个橡胶缓冲垫,两个所述橡胶缓冲垫分别对应两个所述防撞护角。

作为升降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显示装置的一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滑块连接的连接支架,所述限位座固定在所述连接支架内,所述第一滑板和所述第二滑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连接支架的相对的两侧,所述连接支架上对应所述缓冲板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靠近所述缓冲板的一侧设置橡胶缓冲垫。

作为升降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支架包括与所述安装部连接的第一支架板,所述第一支架板背离安装部的一侧面平行设置第二支架板和第三支架板,所述第二支架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架板,所述第二支架板的上端朝向所述第三支架板弯折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三支架板的上端朝向所述第二支架板弯折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顶部均设置所述橡胶缓冲垫。

作为升降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板上设置有对所述滑块进行缓冲的橡胶缓冲垫。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安装在所述的升降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此升降组件可以使智能交互平板的显示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立柱上,并可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至指定位置,便于使用者调节智能交互平板的显示装置的高度,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通过在滑轨上设置缓冲板,可以利用缓冲板对滑块进行缓冲,当滑块移动至起点或终点位置时在缓冲板的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减少滑块的振动,进而减少安装部上安装的显示装置的振动,避免振动损坏显示装置的内部结构。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交互平板的主视图(横屏状态时)。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交互平板的后视图(横屏状态时)。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交互平板的主视图(竖屏状态时)。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交互平板的后视图(竖屏状态时)。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交互平板的升降组件和旋转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组件和滑轨机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组件和滑轨机构的组装立体图。

图8为图7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7的另一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交互平板的分解示意图(未示出主机和立柱)。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柱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交互平板的后视图(显示装置与支架分离时)。

图中:

100、显示装置;110、配合槽;120、显示装置容纳槽;

200、升降组件;

210、立柱;211、第三容纳槽;212、安装腔;213、安装架;214、电池;215、适配器;216、收线器;217、线束;

220、锁定机构;221、卷簧;222、卷簧座;2221、第一容纳槽;

230、滑块;231、第一滑板;232、第二滑板;233、限位座;2331、防撞凸部;

240、滑轨;241、缓冲板;

250、滑轨支架;251、第二容纳槽;252、防撞护角;253、第一防护部;254、挂钩;255、防撞卡钩;

260、连接支架;261、第一支架板;262、第二支架板;263、第三支架板;264、第一挡板;265、第二挡板;

270、橡胶缓冲垫;280、转接支架;290、底盘;

300、旋转组件;

310、固定件;311、限位销;312、第二线孔;

320、转动件;321、限位槽;322、卡钩;323、第二固定通孔;324、第一线孔;

330、转轴;340、第二防护部;350、阻尼件;351、板体;352、过孔;353、插接部;354、散热孔;360、限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至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交互平板包括显示装置100、支撑和固定显示装置100的支架,其中,显示装置100可设计为相对于支架沿竖直方向移动,或者显示装置100相对于支架沿平行于水平方向的轴线转动,又或者显示装置100既可以相对于支架沿竖直方向移动,又可以相对于支架沿平行于水平方向的轴线转动。

显示装置100为智能交互平板的主机,主机为独立的设备,其具有显示、触摸、拍摄、外放等功能。

以下以显示装置100既可以相对于支架沿竖直方向移动,又可以相对于支架沿平行于水平方向的轴线转动的结构为例。

如图1至5所示,支架包括升降组件200,升降组件200包括用于固定显示装置100的安装部,安装部包括旋转组件300。

如图9和10所示,升降组件200还包括滑轨机构、立柱210和锁定机构220,在本实施例中,滑轨机构包括滑动配合的滑块230和滑轨240,滑块230与安装部连接,滑轨240固定在立柱210上,滑轨240的长度方向和立柱210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二者的长度方向均沿竖直方向延伸,锁定机构220设置在滑轨240与滑块230之间,当滑块230移动到指定位置时,锁定机构220将滑块230锁定。此升降组件200能够使智能交互平板的显示装置100可移动地设置在立柱210上,并可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至指定位置,便于使用者调节智能交互平板的显示装置100的高度,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另外,安装显示装置100的安装部通过滑轨机构与立柱210连接,可以直接推动显示装置100实现升降,显示装置100的升降操作方便,难度低,且不需要额外采用动力装置,有效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当然,滑轨机构的滑块230不限于为块状结构,滑轨240也不限于为轨道结构,滑轨机构只要采用能引导安装部携带显示装置100移动的结构均可,例如齿轮与齿条配合的结构。

一实施例中,锁定机构220包括弹力部件,弹力部件分别与滑块230和滑轨240连接,弹力部件能够使安装部和显示装置100在静态下保持平衡。

可选地,弹力部件为卷簧221,锁定机构220包括至少一个卷簧221,卷簧221分别与滑块230和滑轨240连接,所有的卷簧221的弹力之和等于安装部和显示装置100的重力之和。通过将锁定机构220设置为卷簧221,卷簧221的弹力可以抵消安装部和显示装置100的重力,使用者推动显示装置100和安装部移动至指定位置后撤除外力,此时显示装置100不会发生移动,此锁定机构220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另外,卷簧221还可以在移动过程中实现匀速升降,减少对显示装置100的振动冲击,延长显示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锁定机构220还包括卷簧座222,卷簧座222与滑块230连接,卷簧座222靠近立柱210的一侧凹设有第一容纳槽2221,卷簧221包括卷筒部和连接片部,卷筒部活动设置在第一容纳槽2221内,连接片部远离卷筒部的一端相对于滑轨240的位置固定。通过在卷簧座222靠近立柱210的一侧凹设此第一容纳槽2221,可以利用第一容纳槽2221和立柱210之间的空间限制卷筒部的伸缩,可有效地防止卷筒部脱离卷簧座222。当然,弹力部件不限于为卷簧221,还可以为卷簧221以外的具有弹力的部件,当弹力部件为卷簧221以外的部件时,第一容纳槽2221的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以引导弹力部件按照设定的方式去压缩或拉伸。

优选地,锁定机构220包括八个卷簧221,每两个卷簧221叠合为一组卷簧组,共有四组,卷簧座222上沿竖直方向设置两排第一容纳槽2221,每排设置两个第一容纳槽2221,四组卷簧组分别设置在四个第一容纳槽2221内,八个卷簧221的连接片部均延伸至第一容纳槽2221的外部且端部平齐,每个连接片部的端部弯折有挂接部,连接片部邻近于挂接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固定通孔。

当然,卷簧221的数量不限于为八个,还以为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其他数量,只要所有的卷簧221的弹力与安装部和显示装置100的重力之和匹配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锁定机构220还可以采用非弹力部件的结构,例如锁紧销等结构,锁紧销可以沿水平方向伸缩移动,锁紧销设置在滑块230上,对应锁紧销在滑轨240或者固定滑轨240的部件如立柱210上设置卡口,锁紧销选择性插入至卡口内,以锁紧滑块230的位置,防止滑块230移动。

一实施例中,滑轨机构还包括滑轨支架250,滑轨支架250靠近安装部的一侧凹设有第二容纳槽251,第二容纳槽25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均固定有滑轨240,滑块230滑动地设置在两个滑轨240之间。滑轨支架250的设置可以增加滑轨240的强度,有效地防止滑轨240变形,同时也便于滑轨240与立柱210的安装和固定,降低安装难度。

可选地,第二容纳槽251的槽底开设有与第一固定通孔相匹配的第一固定螺纹孔,第一固定螺纹孔邻近于滑轨支架250的顶部,第一固定螺钉穿过卷簧221上的第一固定通孔旋拧至第一固定螺纹孔内,以将卷簧221的连接片部远离卷筒部的一端固定在滑轨支架250的顶部。卷簧221的连接片部始终被固定,显示装置100在不移动的状态下,卷筒部的弹力抵消了显示装置100和安装部的重力,保持位置固定,当需要使显示装置100上移或者下移时,外力推动显示装置100,打破了这个力平衡的局面,显示装置100可以实现上移或者下移,但是由于卷簧221的限制,显示装置100移动的过程匀速,且在外力撤除后,滑轨机构与显示装置100之间又回到力平衡的局面,使得显示装置100位置不发生移动。

可选地,安装部具有安装显示装置100的第一侧面和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第二侧面设置有与滑块230连接的连接支架260。连接支架260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简化滑块230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便于滑块230与安装部连接。

如图12所示,连接支架260包括与安装部的第二侧面平行的第一支架板261,第一支架板261背离安装部的一侧面平行设置第二支架板262和第三支架板263,第二支架板262垂直于第一支架板261,第二支架板262的上端朝向第三支架板263弯折有第一挡板264,第三支架板263的上端朝向第二支架板262弯折有第二挡板265,第一挡板264和第二挡板265间隔设置,第一挡板264和第二挡板265的顶部均设置橡胶缓冲垫270。优选的,橡胶缓冲垫270粘接在第一挡板264和第二挡板265的顶部。橡胶缓冲垫270的设置是为了减缓连接支架260上移至滑轨支架250的顶部时的冲击力,进而降低对显示装置100的损伤。

卷簧座222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支架板262和第三支架板263之间,第一支架板261通过螺钉与安装部的第二侧面固定连接,滑块230包括第一滑板231、第二滑板232和限位座233,第一滑板231和第二滑板232平行设置,且第一滑板231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支架板262背离第三支架板263的一侧面,第二滑板232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三支架板263背离第二支架板262的一侧面,限位座233固定在第二支架板262与第三支架板263之间并位于卷簧座222的下方,限位座233部分凸出于第二支架板262和第三支架板263的外部,限位座233背离卷簧座222的一侧设置有橡胶缓冲垫270。限位座233主要是用于在显示装置100下移至终点位置时进行进一步地缓冲保护,因为显示装置100通常重量较重,下移时如果用力过大,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竖直向下的惯性力,此限位座233可以有效地对下移的滑块230(以及显示装置100)进行缓冲保护,并可有效防止滑块230脱离滑轨240。

第一滑板231和第二滑板232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滑轨240上,可沿竖直方向相对于滑轨240滑动,且第一滑板231和第二滑板232的长度方向与滑轨240的长度方向一致。上述设置使得两个滑板与滑轨240结合的部位面积大,进而可以提升两个滑板在滑轨240上的移动更加平稳可靠。

在其他实施例中,滑轨机构可仅设置一个滑轨240,当滑轨机构仅设置有一个滑轨240时,滑块230的一端与滑动配合,另一端与滑轨支架250的第二容纳槽251的其中一个槽壁接触,并可相对于此槽壁移动。

一实施例中,滑轨机构内对应滑块230移动的起点和终点均设置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用于缓冲滑块230的撞击力。

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接支架260上第一缓冲机构,第一缓冲机构包括第一挡板264、第二挡板265以及设置在第一挡板264和第二挡板265上的橡胶缓冲垫270。

缓冲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滑轨240上的第二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板241和橡胶缓冲垫270,滑轨240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弯折有此缓冲板241,优选地,滑轨24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朝向同一侧弯折有此缓冲板241,两个滑轨240上的缓冲板241相对设置,橡胶缓冲垫270套设在缓冲板241上,当然,橡胶缓冲垫270不限于套设在缓冲板241上,还可以直接将橡胶缓冲垫270粘接或者螺钉连接在缓冲板241的内侧。

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解决了滑块230移动的起点和终点位置的冲击。

缓冲机构还包括第三缓冲机构,第三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滑轨支架250的下端的防撞卡钩255和两个防撞护角252,防撞卡钩255凸设在滑轨支架250的第二容纳槽251的槽底,防撞卡钩255具有开口朝上的开口,防撞卡钩255可选择性与设置在滑块230的限位座233底部的防撞凸部2331插接,当滑块230移动到终点位置时,防撞凸部2331与防撞卡钩255插接,减缓一部分冲击。

另外,两个防撞护角252中的一个设置在第二容纳槽251的槽底与第一槽壁之间,另一个防撞护角252设置在第二容纳槽251的槽底与第二槽壁之间,两个防撞护角252用于支撑限位座233的两端。为了减轻冲击力,在防撞护角252的表面或在限位座233的底部粘贴橡胶缓冲垫270,使限位座233的两端与防撞护角252始终不发生刚性碰撞,减少碰撞时的振动,保护显示装置100。

另外,为了便于防撞凸部2331更易与防撞卡钩255插接,将防撞卡钩255的开口处设置引导此防撞凸部2331插入的倾斜引导面。

可选地,为了减少防撞凸部2331与防撞卡钩255插接时的振动,将防撞卡钩255设置为弹性卡钩,即防撞卡钩255包括垂直于第二容纳槽251的槽底的第一部、与第一部垂直连接的第二部、与第二部远离第一部一端连接的第三部,第三部由第二部的端部朝向远离第二容纳槽251的槽底的一侧延伸,且第二部与第二容纳槽251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小于防撞凸部2331的厚度。

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立柱210上开设有第三容纳槽211,滑轨支架250设置在第三容纳槽211内,且第二容纳槽251的槽口和第三容纳槽211的槽口位于同侧。第三容纳槽211的设置可以使滑轨机构完全隐藏,且可有效防止外部杂质进入到滑轨240与滑块230之间,影响滑块230正常滑动。

可选地,滑轨支架250上设置有防止滑块230脱离滑轨240的第一防护部253。通过设置第一防护部253,可有效地防止滑块230脱离滑轨240,保证滑块230仅能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

可选地,第二容纳槽251的槽口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护部253,每个第一防护部253均垂直于第一槽壁或第二槽壁,并且第一防护部253朝向第二容纳槽251的槽口的中心凸设。优选地,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防护部253之间具有间隙。

一实施例中,第三容纳槽211内凹设有挂接槽,滑轨支架250的顶部设置有挂钩254,挂钩254与挂接槽挂接配合。通过设置挂接槽,可以便于滑轨支架250的安装,利用挂接槽和挂钩254的配合,使滑轨支架250可被快速地定位在安装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滑轨支架250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三容纳槽211内。螺钉锁紧可以加强滑轨支架250的固定,防止滑轨支架250在滑动过程中发生松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立柱210上开设有第三容纳槽211,第三容纳槽211的相对的两个槽壁上固定有滑轨240,滑块230滑动设置在两个滑轨240之间。可以直接将滑轨240固定在第三容纳槽211内,省去滑轨支架250,降低材料消耗,降低制造成本。

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立柱210内设有安装腔212,安装腔212通过过线孔与第三容纳槽211连通,安装腔212设置在第三容纳槽211的下方,且过线孔设置在第三容纳槽211靠近安装腔212的槽壁上。

安装腔212内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间隔设置电池214和适配器215。通过在立柱210内设置电池214,可以为显示装置100提供电能,在智能交互平板使用时,不再需要配合现场的插头位置,可以根据需要移动至任意位置,便于使用;通过将电池214和适配器215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可以缩小立柱210的尺寸,使立柱210内的空间最大化利用,而电池214与适配器215之间具有间距,可以有效防止两者之间的热量相互传递。

可选地,电池214和适配器215通过安装架213安装在安装腔212内,通过采用安装架213固定电池214和适配器215,可以便于电池214和适配器215的固定。

优选的,安装架213采用导热强的金属制成,且安装架213呈板状结构或由板弯折呈截面为U型的支架结构,其背离电池214和适配器215的一侧面与安装腔212的腔壁抵接。通过将安装架213采用钢板制成,可以加速电池214和适配器215的散热,提高散热效果,而将安装架213远离电池214和适配器215的一侧与安装腔212的腔壁抵接,可以使安装架213上的热量快速传递给立柱210,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更加优选的,安装架213的横截面形状与安装腔212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以使安装架213可被卡设在安装腔212内。上述设计省去了对安装架213的固定,降低了安装架213的拆装难度,并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安装架213在安装腔212内晃动。

安装腔212的横截面呈方形,安装架213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三个安装板围成一个容纳电池214和适配器215的腔室,三个安装板的长度沿立柱210的长度方向延伸。

为了更简便的对电池214和适配器215进行固定,第二安装板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电池214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适配器215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另外,还可以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设置粘胶剂,以使电池214和适配器215固定在对应的安装槽内,避免电池214和适配器215发生晃动。

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均与安装腔212的对应的腔壁贴合,最大限度地将热量传递给腔壁(即立柱210),提高散热效率。

立柱210底部设有供电池214等部件通过的安装口,电池214和适配器215可先固定在安装架213上,再整体由安装口送入至立柱210的安装腔212内。立柱210底部通过转接支架280与底盘290连接,转接支架280的一端与底盘290插接配合,另一端与立柱210底部插接配合并通过螺钉锁紧,底盘290的底部设置轮系,便于整个智能交互平板移动。

适配器215通过线束217与收线器216连接,收线器216作为适配器215与外部电源连接的中转部件,收线器216可固定底盘290上并位于转接支架280的一侧。当然,收线器216还可以设置在转接支架280或立柱210内,只需要在对应位置开设接入孔即可。

电池214与适配器215通过线束217电连通,适配器215通过线束217再与显示装置100连接,与显示装置100连接的线束217穿过过线孔至第三容纳槽211内,再与立柱210外的显示装置100连接。这样可以使线束217完全隐藏在立柱210内,避免线束217外露,保证线束217的使用安全。

可选地,安装架213上对应线束217设置有多个线夹,线束217卡设在线夹内,线夹可有效防止线束217移动。

当然,如果立柱210上没有设置升降结构,那么安装口还可以开设在立柱210的顶部,即安装架213携带电池214和适配器215由立柱210的顶部安装至安装腔212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5至8及图10所示,旋转组件300包括固定件310、转动件320和限位部,转动件320通过转轴330与固定件310连接,转动件320可绕转轴330的轴线相对于固定件310旋转指定角度,限位部用于限制转动件320的转动角度,转动件320远离固定件310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智能交互平板的显示装置100的安装面。通过将智能交互平板的显示装置100固定在转动件320的安装面上,可以根据需要将整个显示装置100旋转指定角度,以配合不同的显示角度的需要。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架260固定在固定件310背离转动件320的一侧。

一实施例中,限位部包括限位销311和弧形的限位槽321,限位槽321的弧形中心与转轴330的轴心同心,限位销311和限位槽321两者中的一个设置在固定件310上,限位销311和限位槽321两者中的另一个设置在转动件320上。转轴330、限位销311和限位槽321三者配合的结构使得转动件320的转动更加稳定可靠。

优选的,限位槽321的弧形角度为90度。此设计可以使显示装置100实现横屏和竖屏的自由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321开设在转动件320上,限位槽321包括两个第一限位槽和两个第二限位槽,以转轴330的轴心为中心,两个第一限位槽对称位于第一圆周上,两个第二限位槽对称位于第二圆周上,第一圆周的直径不等于第二圆周的直径,优选地,第一圆周的直径小于第二圆周的直径。

可选地,两个第一限位槽的中心连线为第一连线,两个第二限位槽的中心连线为第二连线,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垂直并交叉,二者的交点与转轴330的轴心重合。此设计可以使转动件320上设置四个限位槽321,且四个限位槽321沿0°、90°、180°和270°四个位置分布,保证了显示装置100在使用时的平稳,不论使用者从哪个角度操作显示装置100,显示装置100也不会发生晃动。

更加优选地,第二限位槽的弧形半径大于第一限位槽的弧形半径。

当然,不限于同时利用四个限位槽321对转动件320进行限制,还可以分别仅限制第一限位槽或第二限位槽,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

限位销311包括螺杆和螺母,螺杆的一端与固定件310上的螺纹孔旋接,另一端穿过限位槽321与螺母旋接,螺母的尺寸大于限位槽321的宽度。此结构的限位销311可以降低拆装难度,便于组装。

一实施例中,限位部还包括设置在限位槽321内的第二防护部340,第二防护部340沿限位槽321的槽壁环形设置,第二防护部340采用耐磨的塑料制成。优选地,第二防护部340采用POM制成。POM即聚甲醛(英文:polyformaldehyde)热塑性结晶聚合物,其被誉为“超钢”或者“赛钢”,又称聚氧亚甲基。POM强度、刚度高,弹性好,减磨耐磨性好,力学性能优异,比强度可达50.5MPa,比刚度可达2650MPa,与金属十分接近。POM的力学性能随温度变化小,共聚POM比均聚POM的变化稍大一点。POM的冲击强度较高,POM的摩擦因数小,耐磨性好,自润滑性好。

可选地,第二防护部340延伸至限位槽321外的部分形成为连接部,连接部贴紧于转动件320并与转动件320连接,且连接部设置在转动件320靠近固定件310的一侧。通过设置第二防护部340,可以利用第二防护部340防止限位销311与限位槽321之间发生碰撞和磨损,降低噪音,延长使用寿命;通过设置连接部,可以便于第二防护部340固定,有效地防止第二防护部340脱离限位槽321,且连接部设置在转动件320靠近固定件310的一侧,可以完全避免限位销311与转动件320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通过螺钉与转动件320连接,固定连接部的螺钉不凸出于转动件320的表面。螺钉固定可以完全避免连接部脱落。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直接将第二防护部340粘贴在限位槽321内。

一实施例中,固定件310和转动件320之间设置有阻尼件350,阻尼件350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与固定件310和转动件320接触。

可选地,阻尼件350套设在转轴330上。

在本实施例中,阻尼件350有两个,其中一个阻尼件350与固定件310连接,另一个阻尼件350与转动件320连接,转动件320相对于固定件310转动时,两个阻尼件350面与面接触,利用阻尼件350的高摩擦性能,减少转动件320转动过程中的惯性力,进而防止显示装置100在惯性作用下发生撞击,损坏显示装置100内部元器件。

可选地,如图13所示,阻尼件350包括板体351,板体351的中心开设供转轴330通过的过孔352,板体351的周部朝向板体351的一侧弯折有多个插接部353,对应插接部353在转动件320和固定件310上开设插接孔,插接部353与插接孔插接,以使阻尼件350与固定件310和转动件320连接。为了加强阻尼件350与固定件310和转动件320的连接,还可以通过螺钉分别将阻尼件350与固定件310、阻尼件350与转动件320连接,且螺钉不凸出于阻尼件350的表面。

优选地,阻尼件350的板体351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354。两个阻尼件350接触摩擦时,容易摩擦生热,散热孔354可以及时地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防止热量传递到转动件320上,进一步防止热量传递到显示装置100上,保证显示装置100的正常使用。

一实施例中,旋转组件300还包括限位机构360,限位机构360连接转动件320和转轴330,在限位机构360的作用下,转动件320至少具有三个转动状态,分别转动件320固定并位于转动件320的转动起点的第一状态、与限位机构360对转动件320解锁使其可转动并位于转动件320的转动起点和转动终点之间的第二状态以及转动件320固定并位于转动终点的第三状态。通过设置限位机构360,可以使转动件320转动至起点或终点时可以被固定,防止在撤除外力后转动件320转动,而限位机构360还可以使转动件320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区域处于放松状态,可随意被旋转,降低转动难度。

限位机构360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固定在转轴330上并位于转动件320背离固定件310的一侧,第二限位板固定在转动件320背离固定件310的一侧,第二限位板的中心开设供转轴330通过的转轴过孔,第一限位板具有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板具有与第一限位面配合的第二限位面,第一限位面上至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限位凸部,两个第一限位凸部之间形成第一限位凹槽,第二限位面上至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限位凸部,两个第二限位凸部之间形成第二限位凹槽,当转动件320位于起点位置或终点位置时,第一限位凸部和第二限位凸部抵接,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正对,当转动件320位于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之间的位置时,第一限位凸部和第二限位凸部错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面上环形均布四个第一限位凸部,第二限位面上环形均布四个第二限位凸部。

其中,三个相邻的第一限位凸部的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倾斜的第一过渡部,第一过渡部连接第一限位凸部的顶部和第一限位凹槽的槽底,剩下的一个第一限位凸部仅一侧设置有第一过渡部,三个相邻的第二限位凸部的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倾斜的第二过渡部,第二过渡部连接第二限位凸部的顶部和第二限位凹槽的槽底,剩下的一个第二限位凸部仅一侧设置有第二过渡部。此设计可以防止转动件320发生360度旋转,使得转动件320只能沿固定方向旋转,降低操作难度。

转轴330的一端与固定件310连接,另一端穿过转动件320上的通孔后延伸至转动件320远离固定件310的一侧,且在转轴330上设置螺纹,转轴330上套设有螺母,螺母与第一限位板远离第二限位板的一侧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垫片,螺母挤压垫片,使垫片挤压第一限位板可被限制在转轴330的指定位置以与第一限位板实现对应状态的配合。

如图14所示,转动件320远离固定件310的一侧凸设有两个卡钩322,两个卡钩322分设于转轴330的两侧。智能交互平板的显示装置100上设置有与卡钩322配合的配合槽110,当显示装置100位于旋转起点位置时,卡钩322的开口朝向上方,配合槽110包括凹设在显示装置100后侧第一槽体,第一槽体的槽壁上凹设有与卡钩322的钩体部配合的第二槽体。

转动件320上环形设置多个第二固定通孔323,对应第二固定通孔323在显示装置100上设置第二固定螺纹孔,第二紧固螺钉穿过第二固定通孔323旋拧至第二固定螺纹孔内,以将显示装置100锁紧在转动件320上。

显示装置100的后侧凹设有与转动件320结构相匹配的显示装置容纳槽120,第二固定螺纹孔和配合槽110均设置在显示装置容纳槽120的槽底。

一实施例中,转动件320上开设第一线孔324,固定件310上开设第二线孔312,其中,第二线孔312为弧形孔。通过将第二线孔312设置为弧形孔,弧形孔可以给线束217更多的移动空间,在转动件320转动过程中,不易出现扯拉线束217的问题。

第二线孔312所对的圆心角的角度不小于30度,优选地,第二线孔312所对的圆心角的角度为90度。显示装置100的转动最佳角度为90度,因此第二线孔312所对的圆心角的角度为90度,可以完全避免显示装置100在转动过程中对线束217的拉扯,同时线束217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不会阻碍和影响显示装置100的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线孔324为腰型孔。此设计可以增加线束217的移动空间,进一步降低转动件320转动时对线束217的干扰。

立柱210的安装腔212内的线束217从过线孔进入到第三容纳槽211内,再穿过第二线孔312和第一线孔324与固定在转动件320上显示装置100连接,以为显示装置100提供电能或信号。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