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自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0666发布日期:2019-08-16 21:57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器自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器自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变速器换挡系统的自锁结构普遍采用在壳体上固定弹簧,在弹簧端部设置压缩钢球,压缩钢球接触拨叉轴上不同的凹槽,来实现不同挡位的自锁。该结构的缺点是变速器壳体需要预留拨叉轴的运动空间,当变速器轴向尺寸非常紧张时,该空间会占用变速器长度尺寸较大的比例。需要设计一种自锁结构能在拨叉轴不动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实现自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自锁结构在变速器壳体内安装时,需要占用轴向空间较大尺寸的问题,提出一种变速器自锁结构。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速器自锁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换挡拨头、拨叉、拨叉轴、压缩弹簧和自锁钢球,拨叉套接在拨叉轴上,换挡拨头与拨叉卡接并且可使拨叉沿拨叉轴前后运动;

拨叉上设有垂直于轴向的弹簧安装腔,所述弹簧安装腔内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端部设有自锁钢球;

拨叉轴上设置有三个环形凹槽,分别代表两个挡位及空挡位置;

自锁钢球通过压缩弹簧的压力与拨叉轴上面的环形凹槽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安装腔的端面上设有一个与外部连通的气孔,当自锁钢球在弹簧安装腔内运动时,进行排气和吸气,进而对弹簧安装腔内外的气压及时进行平衡,防止影响换挡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拨叉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拨叉凹槽,换挡拨头上设有与拨叉凹槽相适配的“U”形套,“U”形套两端的支臂卡接在拨叉两侧的拨叉凹槽内,换挡拨头与拨叉的接触面积大,换挡可靠,同时还可以防止换挡拨头沿着拨头轴孔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拨叉轴通过变速器壳体上的前后拨叉轴孔固定安装在变速器上,拨叉轴固定不动,拨叉可以沿着拨叉轴前后运动。拨叉运动时带动安装在其上的压缩弹簧和自锁钢球前后运动,由于压缩弹簧始终处于受压状态,自锁钢球受压后与拨叉轴紧密接触。当拨叉挂挡时,自锁钢球需越过相邻两个环形凹槽之间的凸起部,需要进一步压缩弹簧,对自锁钢球产生更大的压力,拨叉为了克服该力量,需要进一步的动力才能换挡移动,否则会被锁死在当前挡位的凹槽里。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锁结构在拨叉轴不动的情况下即可实现自锁,不需要预留拨叉轴前后运动的空间,使变速器结构设计更加紧凑合理。

2、弹簧安装腔的端面上设有一个与外部连通的气孔,当自锁钢球在弹簧安装腔内运动时,进行排气和吸气,进而对弹簧安装腔内外的气压及时进行平衡,防止影响换挡性能。

3、拨叉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凹槽,换挡拨头上设有与拨叉凹槽设置处相适配的“U”形套,“U”形套两端的支臂卡接在拨叉两侧的凹槽内,换挡拨头与拨叉的接触面积大,换挡可靠,同时还可以防止换挡拨头沿着拨头轴孔旋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速器自锁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速器自锁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换挡拨头,2—拨叉,3—拨叉轴,4—压缩弹簧,5 —自锁钢球,11—“U”形套,21—弹簧安装腔,22—气孔,31—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变速器自锁结构,包括换挡拨头、拨叉、拨叉轴、压缩弹簧和自锁钢球,拨叉套接在拨叉轴上,换挡拨头与拨叉卡接并且可使拨叉沿拨叉轴前后运动;使用时拨叉轴固定不动装在变速器壳体上;拨叉上设有垂直于轴向的弹簧安装腔,所述弹簧安装腔内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端部设有自锁钢球;拨叉轴上设置有三个环形凹槽,分别代表两个挡位及空挡位置;环形凹槽的槽面为与自锁钢球相匹配的弧形面,自锁钢球通过压缩弹簧的压力与拨叉轴上面的环形凹槽接触。

所述弹簧安装腔的端面上设有一个与外部连通的气孔,当自锁钢球在弹簧安装腔内运动时,进行排气和吸气,进而对弹簧安装腔内外的气压及时进行平衡,防止影响换挡性能。

所述拨叉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凹槽,换挡拨头上设有与拨叉凹槽设置处相适配的“U”形套,“U”形套两端的支臂卡接在拨叉两侧的凹槽内,换挡拨头与拨叉的接触面积大,换挡可靠,同时还可以防止换挡拨头沿着拨头轴孔旋转。

工作原理:拨叉轴通过变速器壳体上的前后拨叉轴孔固定安装在变速器上,拨叉轴固定不动,拨叉可以沿着拨叉轴前后运动。拨叉运动时带动安装在其上的压缩弹簧和自锁钢球前后运动,由于压缩弹簧始终处于受压状态,自锁钢球受压后与拨叉轴紧密接触。当拨叉挂挡时,自锁钢球需越过相邻两个环形凹槽之间的凸起部,需要进一步压缩弹簧,对自锁钢球产生更大的压力,拨叉为了克服该力量,需要进一步的动力才能换挡移动,否则会被锁死在当前挡位的凹槽里。

应当说明,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