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对金属硬密封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5673发布日期:2019-10-19 03:09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对金属硬密封蝶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金属对金属硬密封蝶阀。



背景技术:

蝶阀又叫翻板阀,广泛的应用于水、泥浆、油品等各种流体管道上,现有的蝶阀密封圈多采用0Cr18Ni9+XB450材质为原料,其可耐最高温度为450摄氏度,不适用于更高温的环境使用,且耐冲刷能力也不够强;常规蝶阀靠近密封圈上下中头处常会有容易泄漏的问题,密封性能较差;一般蝶阀使用中容易损坏的零部件在于阀座和密封圈,特别是密封圈属于易损品;现有蝶阀一旦密封圈或者阀座损坏就使得整个蝶阀报废而无法使用,十分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对金属硬密封蝶阀,旨在提供一种耐高温、使用寿命更长、密封性能更好、密封圈和阀座都可更换,维修方便的蝶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对金属硬密封蝶阀,包括阀体、阀座、阀杆和碟板,所述阀座通过压板压装于阀孔上;

所述碟板通过阀杆转动连接于阀体内;所述碟板上设置有密封圈和碟板压圈,所述密封圈通过碟板压圈固定在碟板上,所述密封圈采用OCr18Ni9的不锈钢制成;

所述密封圈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

所述第一密封面的倾斜角a小于阀座内侧壁的倾斜角c,所述第二密封面的倾斜角b大于阀座内侧壁的倾斜角c;

所述碟板在阀杆作用下,在阀体内转动过程中,所述密封圈的第一密封面会压紧阀座内侧壁形成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在密封圈与碟板之间设置有辅助密封垫片,所述辅助密封垫片采用304+柔性石墨的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压板上设置有六角螺钉,所述碟板内设置有六角螺钉。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该阀门的密封圈所采用的OCr18Ni9不锈钢材质可以在800摄氏度高温下使用,使得蝶阀更具耐高温,并且耐冲刷能力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因密封圈的第一密封面的倾斜角a小于阀座内侧壁的倾斜角c,使得密封圈的外侧壁的第一密封面在阀杆的转动过程中与阀座内侧壁过盈配合,使得阀门密封性更好;因密封圈的第二密封面的倾斜角b大于阀座内侧壁的倾斜角c,可以有效的避免启闭阀门时,蝶板与阀体之间的卡阻现象;所述密封圈通过碟板压圈压装在碟板上并用六角螺钉固定,阀座通过压板及压板上的六角螺钉固定于阀体上,使得密封圈和阀座拆装方便、便于单独更换、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对金属硬密封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对金属硬密封蝶阀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对金属硬密封蝶阀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对金属硬密封蝶阀的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对金属硬密封蝶阀的密封圈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对金属硬密封蝶阀的阀座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阀体;11、压板;2、阀座;3、阀杆;4、碟板;41、碟板压圈;42、密封圈;421、第一密封面;422、第二密封面;5、六角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对金属硬密封蝶阀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金属对金属硬密封蝶阀,包括阀体1、阀座2、阀杆3和碟板4,所述阀座2通过压板11压装于阀孔上,并通过压板11上的六角螺钉5进行固定;所述碟板4通过阀杆3转动连接于阀体1内;所述碟板4上设置有密封圈42和碟板压圈41,所述密封圈42通过碟板压圈41固定在碟板4上,并通过碟板4上的六角螺钉5进行固定,所述密封圈42采用OCr18Ni9的不锈钢制成;所述密封圈42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密封面421和第二密封面422;在密封圈42与碟板4之间设置有辅助密封垫片,所述辅助密封垫片采用304+柔性石墨的材质制成,密封圈42与碟板4之间的密封性更好。

所述碟板4在阀杆3作用下,在阀体1内转动过程中,因第一密封面421的倾斜角a小于阀座2内侧壁的倾斜角c,所述密封圈42的第一密封面421会压紧阀座2内侧壁形成过盈配合,使得阀门密封性更好;所述第二密封面422的倾斜角b大于阀座2内侧壁的倾斜角c,密封圈42与阀座2之间为线密封,可以有效的避免启闭阀门时,蝶板与阀体之间的卡阻现象。

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时,当转动阀杆3,即带动碟板4及碟板4上的密封圈42转动,使得密封圈42慢慢靠近阀座2,当转动到密封圈42靠近碟板4的端面外侧壁与阀座2的内侧壁完全抵触时,即关闭了阀门通道,反之,可以通过转动阀杆3,使得转动密封圈42,从而密封圈42靠近碟板4端面外侧壁慢慢脱离阀座2的内侧壁,直至阀杆3转动90度,完全打开阀门,流道的流速最快,可以通过调整阀杆3转动的角度,来控制流道流速的快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