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收合的补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3227发布日期:2019-07-17 05:1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收合的补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补强装置;更详而言之,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折叠收合的补强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用以强化承载装置支撑力或承载力的补强装置,通常是与承载装置及固定座形成一体成型的态样;其中,该补强装置一端连接固定座,另一端连接承载装置;该固定座是用以固定承载装置,如此虽可达到协助撑顶承载装置以加强承载装置承载力的效果,但因其态样的变化性小,因此承载装置、固定座、补强装置三者之间通常只能固定为三角形态样,所以在使用补强装置后,该承载装置即只能为固定展开的态样,此时承载装置必定会占用一定空间。

本案申请人遂依多年从事相关领域的研发经验,针对前述的缺失进行深入探讨,并依前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历经长时间的努力研究与多次测试,终于完成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方案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达成补强功效并可使承载装置不会常态的占用空间的可折叠收合的补强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收合的补强装置,包含:底座、第一枢纽轴、承载单元、补强单元。

所述底座是用以将所述可折叠收合的补强装置连接固定在一定点上。

所述第一枢纽轴的一端与底座固接,其另一端与承载单元枢接,所述第一枢纽轴用以枢接底座和承载单元,可使第一枢纽轴与底座连接处为固定态样,而承载单元则可以第一枢纽轴为轴上下转动,达成枢接底座与承载单元的功能。

所述承载单元可以为板状或是柱状态样,用以承受放置于其上的承载物的压力。

所述补强单元的一端与承载单元枢接,其另一端撑顶在底座上,通过补强单元的支撑可分散承载单元的载重量,以延长承载单元的使用寿命,也能使承载单元承受更多压力。

其中,该承载单元与补强单元是通过第二枢纽轴连接,可使第二枢纽轴与承载单元连接处为固定态样,而补强单元则可以第二枢纽轴为轴上下转动,达成枢接承载单元与补强单元的功能,并且该承载单元上设有磁铁,补强单元上设有与磁铁对应的磁性件,补强单元受力向上而接近承载单元时,该补强单元即通过磁性件与承载单元的磁铁相吸附而与承载单元固接。

本技术方案可以是,其中,该补强单元可以由具有磁性的金属材质制成,用以加强补强单元与承载单元之间的相吸磁力。

本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其中,该承载单元内设有容置空间,该磁铁是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当补强单元的磁性件接近磁铁时,两者因磁性相异而吸引,使该补强单元进入容置空间内,用以收纳该补强单元,减少使用空间的占用。

借由前述的结构,本技术方案的可折叠收合的补强装置是至少有收合及展开的态样;在收合的时候,用户只要提供承载单元向上的力,使该补强单元脱离原本与底座撑顶的态样,而该承载单元因第一枢纽轴而往底座的方向转动,在承载单元移动的同时,补强单元受承载单元带动而向其方向移动,而当补强单元接近承载单元时,磁铁即会与补强单元的相吸,进而与承载单元固接,该磁力可抵消该补强单元所受的重力,形成收合态样。

本技术方案在展开的时候,该承载单元是水平方向设置的。先将该承载单元向下转动,并施力将该补强单元与承载单元拉开(因有磁铁吸附磁性件),而使该补强单元得以展开,并将该承载单元向下转动到与底座垂直后,通过将补强单元相反承载单元的一端撑顶底座,即可达成固定该承载单元保持水平面,以供承载承载物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收合的补强装置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收合的补强装置收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收合的补强装置提供承载单元支撑作动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收合的补强装置的承载单元与补强单元相吸附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 可折叠收合的补强装置;11 底座;12 第一枢纽轴;13 承载单元;131 磁铁;132 容置空间;14 补强单元;141 磁性件;15 第二枢纽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期望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功效、特征及结构能够有更为详尽的了解,现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图1~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收合的补强装置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收合的补强装置收合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收合的补强装置1(以下简称补强装置1),包含:底座11、第一枢纽轴12、承载单元13、补强单元14。

所述底座11是用以将补强装置1连接固定在一定点上,该定点如垂直的墙壁等。

所述第一枢纽轴12的一端与底座11固接,其另一端与承载单元13枢接,所述第一枢纽轴12用以枢接底座11及承载单元13,可使第一枢纽轴12与底座11连接处为固定态样,而承载单元13则可以第一枢纽轴12为轴上下转动,达成枢接底座11与承载单元13的功能。

所述承载单元13是与第一枢纽轴12枢接,并且可以为板状或是柱状态样,用以承受放置于其上的承载物的压力。

所述补强单元14的一端与承载单元13枢接,其另一端撑顶在底座11上,通过补强单元14的支撑可分散承载单元13的载重量,以延长承载单元13的使用寿命,也能使承载单元13承受更多压力。

其中,该承载单元13与补强单元14相枢接的一端是具有第二枢纽轴15,该承载单元13与补强单元14是通过该第二枢纽轴15枢接,可使第二枢纽轴15与承载单元13连接处为固定态样,而补强单元14则可以第二枢纽轴15为轴上下转动,达成枢接承载单元13与补强单元14的功能,并且该承载单元13上设有磁铁131,补强单元14上设有与磁铁131对应的磁性件141,补强单元14受力向上而接近承载单元13时,该补强单元14即通过磁性件141与承载单元13的磁铁131磁性相异而彼此相吸附连接。

其中,该补强单元14可以由具有磁性的金属材质制成,用以加强补强单元14与承载单元13之间的相吸磁力。

其中,该承载单元13内设有容置空间132,该磁铁131是设置于容置空间132内,当补强单元14的磁性件141接近磁铁131时,两者因磁性相异而吸引,使该补强单元14进入容置空间132内,用以收纳该补强单元14,减少使用空间的占用。

有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可供参考图式详述如下:

请参阅图3、4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收合的补强装置提供承载单元支撑作动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收合的补强装置的承载单元与补强单元相吸附的示意图。

借由前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补强装置1是至少有收合及展开的态样,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底座11连接固定墙壁,而承载单元13上可放置对象为例说明;当要收合补强装置1的时候,只要提供承载单元13向上的力,使该补强单元14脱离原本与底座11撑顶的态样,而该承载单元13因第一枢纽轴12转动而形成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往底座11的方向移动,在承载单元13移动的同时,补强单元14受承载单元13带动而跟着承载单元13移动,此时补强单元14靠近承载单元13,进而该承载单元13上的磁铁131即会与补强单元14的磁性件141相吸,补强单元14受到磁力吸引进入承载单元13的容置空间132,该磁力可抵消该补强单元14所受的重力,因此补强单元14与承载单元13形成吸附连接,即达成收合态样。

接续前述,本实用新型在展开的时候,是将该承载单元13向下转动,并施力将该补强单元14与承载单元13拉开(因磁力吸引的原因),而使该补强单元14得以展开,并将该承载单元13向下转动到与底座11垂直后,通过将补强单元14相反承载单元13的一端撑顶于底座11,即可达成固定该承载单元13保持在水平面,此时即可供对象放置于承载单元13上方,即完成展开态样。

前述承载单元13因补强单元14的辅助,使其可承载的重力至少可由补强单元14分散三分之一,形成强化撑顶或是加强承载对象或承载物的承重效果,并且因为补强单元14是可收纳进入该承载单元13的容置空间132,可在需要承载对象时才展开使用,平时可以为收合的态样,因此不会占用使用空间,而且也可以延长该补强单元14的使用寿命,只要在使用时形成展开态样来使用即可,所以不会因长时间需辅助承载单元13分散重力而容易断裂,导致承载单元13失去平衡而使承载单元13上的对象掉落而使人受伤的情况发生,所以通过收合与展开可延长与维持补强单元14辅助承载单元13的支撑力,使用上可以更为安全。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收合的补强装置的优点在于:

1. 方便收合:补强单元可有展开与收合两种态样,可在需要使用时再展开,因此不会占用使用空间。

2. 安全性提高:延长该补强单元的使用寿命,只要在使用时形成展开态样来使用即可,所以不会因长时间需辅助承载单元分散重力而容易断裂,导致承载单元失去平衡而使承载单元上的对象掉落而使人受伤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其它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