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弹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1968发布日期:2019-08-09 20:50阅读:16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弹簧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簧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了一种压缩弹簧结构。



背景技术:

压缩弹簧是承受向压力的螺旋弹簧,弹簧一般为等节距的,且压缩弹簧的圈与圈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当受到外载荷时弹簧收缩变形,储存形变能,在适当的时候将储存的形变能释放,达到还原的目的。

现有公告号为CN20508976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弹簧螺丝,包括弹簧,螺栓头的下方安装有弹簧连接套,弹簧连接套的下方安装有螺杆,在螺杆的尾端设有螺纹,螺杆的下方安装有螺母,弹簧与弹簧连接套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连接,弹簧安装在螺杆的外侧,螺栓头与弹簧连接套之间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连接,弹簧安装在螺栓防松的有效范围内。

上述的弹簧螺丝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当弹簧经过多频次的压缩,弹簧的压缩方向与弹簧的轴向不一定完全保持平行,而导致压缩弹簧容易变形,让压缩弹簧的弹力变差,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压缩弹簧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压缩弹簧结构,通过设置挤压槽和凸棱,在弹簧本体被压缩时,相邻弹簧本体环圈上的凸棱抵接至挤压槽内,使得环圈之间不易变形,从而达到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缩弹簧结构,包括弹簧本体和设在弹簧主体两端的连接部,所述弹簧本体的截面设为预定形状,所述弹簧本体沿与其截面垂直的方向设有挤压槽和凸棱,在弹簧本体被压缩时,相邻所述弹簧本体环圈上的凸棱抵接至挤压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挤压槽和凸棱,在弹簧本体被压缩时,相邻弹簧本体环圈上的凸棱抵接至挤压槽内,使得环圈之间不易变形,从而能够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设置有挤压槽,使得压缩弹簧能够压缩到更短的距离,使得压缩弹簧提供的回弹力更大,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本体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所述凸棱设置在弹簧本体的顶部,所述挤压槽开设在弹簧本体的底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弹簧本体的截面为梯形形状,在梯形截面的弹簧本体上设置挤压槽和凸棱,在弹簧本体压缩时,凸棱更加容易的抵接至挤压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本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所述凸棱设置在弹簧本体的顶部,所述挤压槽开设在弹簧本体的底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弹簧本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使得弹簧本体的材料分布更加均匀,以使得压缩弹簧在压缩和张开时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棱上设有引导角,所述挤压槽入口设有引导斜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凸棱上设置引导角,在挤压槽入口设置引导斜面,从而,当压缩弹簧进行压缩时,凸棱通过引导角并沿引导斜面抵接至挤压槽内,使得配合更加方便和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角的倾斜角为45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引导角的倾斜角为45度,使得凸棱与挤压槽之间的配合最为方便和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由弹簧主体的环圈边沿环圈的直径向内弯折形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部,方便压缩弹簧与其两端的物体进行连接和固定,使得压缩弹簧的安装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位于弹簧主体两端环圈的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部置于弹簧主体的内部,使得弹簧主体在安装时更加方便,不会对作业安装时形成障碍和干扰,也起到了提高安装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与弹簧主体之间设有折弯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部与弹簧主体之间设置折弯部,使得连接部的设置更加牢固,不易断裂和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挤压槽和凸棱,当弹簧本体被压缩时,相邻弹簧本体环圈上的凸棱抵接至挤压槽内,使得环圈不易向侧面滑出和变形,从而能够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

(2)通过设置有挤压槽,使得压缩弹簧能够压缩到更短的距离,使得压缩弹簧提供的回弹力更大,让压缩弹簧的使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压缩弹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视图;

图3为实施例2压缩弹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1、弹簧本体;2、连接部;21、折弯部;3、挤压槽;31、引导斜面;4、凸棱;41、引导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压缩弹簧结构,如图1可知,主要用于提供压缩后的反弹力,使得某一零件、部件能够返回至起始位置。其包括弹簧本体1和设在弹簧主体1两端的连接部2,连接部2与弹簧本体1一体设置,且连接部2主要是用于方便弹簧本体1的两端与物体连接。同时,弹簧本体1的截面可以设为各种预定形状,如:圆形形状等。

在实际情况中,压缩弹簧的使用频次一般都是较高的,使用时,压缩弹簧主要进行压缩和弹起两种往复动作,其中,弹簧本体1在压缩状态时,相邻的环圈会紧密抵紧在一起,直至整个弹簧本体1的长度不再缩短为止。但是,在实际的压缩过程中,当压缩力较大时,由于弹簧本体1的相邻环圈的周侧为圆柱形,弹簧本体1的相邻环圈之间的对接很难稳定,甚至容易打滑错位,导致压缩弹簧容易变形。

因此,结合图1和图2可知,弹簧本体1沿与其截面垂直的方向开设有挤压槽3和凸出设置有凸棱4,而且,在弹簧本体1被压缩时,相邻弹簧本体1环圈上的凸棱4能够抵接至挤压槽3内,使得弹簧本体1被压缩后的状态更加稳定。其中,为了让凸棱4抵接至挤压槽3内更加方便,不易出现对接不方便的情况,在凸棱4上设有引导角41,且在挤压槽3入口设有引导斜面31。优选的,引导角41的倾斜角为45度。

如图1可知,连接部2由由弹簧主体1的环圈边沿环圈的直径向内弯折形成。为了让弹簧主体1在安装时更加方便,不会对作业安装时形成障碍和干扰,也起到了提高安装效率的目的,将连接部2设置于弹簧主体1两端环圈的内部。同时,连接部2与弹簧主体1之间形成有折弯部21,在连接部2与弹簧主体1之间形成折弯部21,使得连接部2的设置更加牢固,不易断裂和损坏。

此外,连接部2与弹簧本体1的轴心方向重合,从而在压缩弹簧时,沿弹簧本体1的轴向拉动弹簧本体1进行压缩,让弹簧本体1不易变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3和图4可知,弹簧本体1的截面形状呈梯形形状,凸棱4设置在弹簧本体1的顶部,挤压槽3开设在弹簧本体1的底部,从而能够让弹簧本体1压缩时,将凸棱4压缩至挤压槽3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