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支架结构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20875发布日期:2020-02-04 09:59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支架结构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抗震支架领域的一种结构连接件。



背景技术:

1.自gb5098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国家强制标准于2015年8月实施以来,国内的抗震支架领域的市场急剧扩大,进入行业的厂商越来越多,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厂商并没有技术积累,只是简单将各部件装配到一起,没有对各子件产品性能及装配要求,一旦放生地震,抗震支架子件之间容易发生滑脱,达不到抗震效果。

2.在建筑内部,分布着给水、排水、消防等管道,根据gb5098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的要求,dn65及以上规格的管道在承重支架的基础上需做抗震支架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支架用结构连接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地震发生时,解决抗震支架侧向支撑用的槽钢与连接件之间滑脱,达到管道抗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震支架结构连接件,包括固定底座、盖板和压板,所述盖板置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上方,其下端与所述固定底座的一侧端部连接;所述盖板可绕其与固定底座连接处转动;所述压板置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所述压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盖板和固定底座连接处,并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压板靠近所述盖板的端面两侧边缘均设置有由多个锯齿构成的第一齿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固定底座靠近所述压板的一端部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耳;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耳上均设置有第一穿孔;

所述盖板的下端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耳,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耳均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耳上均设置有第二穿孔;

所述压板靠近所述固定底座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三穿孔,两个所述第一穿孔、两个所述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同轴布置;

所述固定底座通过连接配件穿过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与所述盖板和压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配件包括第一螺杆、平垫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穿过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平垫与所述第二螺杆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螺杆靠近所述第二螺杆的端部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螺杆伸入所述沉孔内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

进一步,每个所述齿组的锯齿数量n≧20。

进一步,所述盖板的中间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压板的中间设置有两个螺纹孔。

进一步,所述压板上的第一齿组的齿形结构与槽钢的槽体内两侧顶部均设置有多个锯齿构成的第二齿组的齿形结构一致,所述第一齿组的齿间距与所述第二齿组的齿间距一致。

进一步,所述盖板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槽钢的宽度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两个所述第一齿组分别一一对应与槽钢内的两个所述第二齿组咬合;槽钢与抗震结构连接配件之间抗滑移力值成倍增加,不易发生滑脱,抗震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支架结构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支架结构连接件的结构拆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螺杆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侧向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侧向支撑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侧向抗震支架的实施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抗震结构连接配件;

1.1、固定底座、1.1.1、第一连接耳,1.1.2、第一穿孔;

1.2、盖板,1.2.1、第二连接耳,1.2.2、第二穿孔,1.2.3、通孔;

1.3、压板,1.3.1、第一齿组,1.3.2、第三穿孔,1.3.3、螺纹孔;

1.4、连接配件,1.4.1、第一螺杆,1.4.2、平垫,1.4.3、第二螺杆;

2、槽钢,2.1、槽体;

3、混凝土,4、锚栓,5、长螺母、6、全牙螺杆,7、第一螺母,8、吊夹,9、管道,10、螺杆加劲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6所示,一种抗震支架结构连接件,包括固定底座1.1、盖板1.2和压板1.3,所述盖板1.2置于所述固定底座1.1的上方,其下端与所述固定底座1.1的一侧端部连接;所述盖板1.2可绕其与固定底座1.1连接处转动;所述压板1.3置于所述固定底座1.1的一端,所述压板1.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盖板1.2和固定底座1.1连接处,并与所述盖板1.2连接;所述压板1.3靠近所述盖板1.2的端面两侧边缘均设置有由多个锯齿构成的第一齿组1.3.1。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底座1.1靠近所述压板1.3的一端部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耳1.1.1,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耳1.1.1置于所述固定底座1.1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耳1.1.1上均设置有第一穿孔1.1.2;

所述盖板1.2的下端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耳1.2.1,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耳1.2.1均与所述盖板1.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耳1.2.1上均设置有第二穿孔1.2.2;

所述压板1.3靠近所述固定底座1.1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三穿孔1.3.2,两个所述第一穿孔1.1.2、两个所述第二穿孔1.2.2和第三穿孔1.3.2同轴布置;

所述固定底座1.1通过连接配件1.4穿过第一穿孔1.1.2、第二穿孔1.2.2和第三穿孔1.3.2与所述盖板1.2和压板1.3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配件1.4包括第一螺杆1.4.1、平垫1.4.2和第二螺杆1.4.3,所述第一螺杆1.4.1穿过所述第一穿孔1.1.2、第二穿孔1.2.2、第三穿孔1.3.2、平垫1.4.2与所述第二螺杆1.4.3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杆1.4.1靠近所述第二螺杆1.4.3的端部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螺杆1.4.3伸入所述沉孔内与所述第一螺杆1.4.1螺纹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齿组1.3.1的锯齿数量n≧20。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2的中间设置有两个通孔1.2.3;所述压板1.3的中间设置有两个螺纹孔1.3.3。

所述抗震结构连接配件1的压板1.3伸入所述槽体2.1内,两个所述第一齿组1.3.1分别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第二齿组咬合;所述抗震结构连接配件1的盖板1.2盖在所述槽钢2的端部上,锁紧螺栓通过所述盖板1.2上通孔1.2.3和压板1.3的螺纹孔1.3.3连接;抗震结构连接配件1与槽钢2构成的侧向支撑组件;两个所述第一齿组1.3.1分别一一对应与槽钢2内的两个所述第二齿组咬合;槽钢2与抗震结构连接配件1之间抗滑移力值成倍增加,不易发生滑脱,达到抗震效果好。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组1.3.1的齿形结构与所述第二齿组的齿形结构一致,所述第一齿组1.3.1的齿间距与所述第二齿组的齿间距一致。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2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槽钢2的宽度1-2mm。

gb5098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国标规定,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管径大于或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需要设置抗震支架。

按照国标规定要求,在需安装抗震支架的管道上确定抗震支架的安装位置,并在混凝土3上钻孔,用工具将锚栓4敲入孔内,并拧紧螺母,使之安装到位;

长螺母5一端旋入锚栓4外露螺纹上,将合适长度的全牙螺杆6一端旋入长螺母5另一端,全牙螺杆6另一端旋入第一螺母7;用吊夹8将管道9抱住,全牙螺杆6插入吊夹上部孔位后再次旋入第二螺母,通过锁紧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将吊夹8与全牙螺杆6连接成一个整体;

将作为侧向支撑使用的槽钢2两端分别装入抗震支架结构连接件1,各用两颗外六角螺栓锁紧,组成抗震使用的侧向支撑组件,因抗震支架结构连接件1上所述第一齿组1.3.1的齿形结构与所述第二齿组的齿形结构一致,所述第一齿组1.3.1的齿间距与所述第二齿组的齿间距一致,能形成比较好的咬合状态,且咬合齿数量不会低于20个,与常规连接方式相比,槽钢与抗震支架结构连接件之间抗滑移力值成倍增加;通过吊夹8上的螺母,将侧向支撑装置一端的抗震支架结构连接件1与吊夹8连接,另一侧通过锚栓4与混凝土3固定;

将螺杆加劲组件10固定在全牙螺杆6上,并检查所有螺栓、螺母锁紧情况,完成一套管道侧向抗震支架的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