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6842发布日期:2019-07-31 09:2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车辆用驱动装置中充分地确保对旋转电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性能、且减少由行驶中的动力传递机构的润滑以及所述旋转电机的冷却导致的动力损失的技术,其中,所述车辆用驱动装置将在对所述旋转电机以及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行收纳的壳体内所贮存的机油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以及所述旋转电机进行供给,从而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行润滑并且对所述旋转电机进行冷却。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该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a)旋转电机、(b)在所述旋转电机与多个车轮之间传递旋转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c)对所述旋转电机以及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行收纳的壳体,(d)所述车辆用驱动装置将在所述壳体内所贮存的机油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以及所述旋转电机进行供给,从而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行润滑并且对所述旋转电机进行冷却。例如,被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即为这样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通过机械式的机油泵来汲取在所述壳体内所贮存的机油,从而将该汲取的机油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以及所述旋转电机供给。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991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车辆用驱动装置中,由于通过一个回路并利用由所述机械式的机油泵所汲取的机油,来实施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润滑和所述旋转电机的冷却,因此,在例如所述旋转电机的冷却中,由于为了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行润滑而消耗了由所述机械式的机油泵所汲取的机油的一部分,因此,对所述旋转电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性能会降低。因此,由于为了充分地确保对所述旋转电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性能,即,为了增加向所述旋转电机供给的机油的流量,从而需要使所述机械式的机油泵大型化,因此,存在导致由所述机油泵的驱动而引起的动力损失的增大这样的问题。另外,当机油的温度上升时,为了对所述旋转电机进行冷却,需要进一步增加向所述旋转电机供给的机油流量。

本发明为以上述的情况作为背景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确保对旋转电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性能、且减少因行驶中的动力传递机构的润滑以及旋转电机的冷却而导致的动力损失的车辆用驱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第一发明的主旨在于,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a)旋转电机、在所述旋转电机与多个车轮之间传递旋转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和对所述旋转电机以及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行收纳的壳体,所述车辆用驱动装置将被贮存于所述壳体内的机油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以及所述旋转电机进行供给,从而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行润滑,并且,对所述旋转电机进行冷却,(b)所述车辆用驱动装置中设置有:润滑回路,其具有第一机油泵,且通过所述第一机油泵而汲取在所述壳体内所贮存的机油,并将该汲取的机油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行供给而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行润滑;(c)所述旋转电机专用的冷却回路,其被设为与所述润滑回路不同的回路,并具有第二机油泵,且通过所述第二机油泵来汲取在所述壳体内所贮存的机油,并将该汲取的机油专门向所述旋转电机进行供给而对所述旋转电机进行冷却,(d)所述第二机油泵为电动机油泵,(e)在所述冷却回路中设置有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对向所述旋转电机供给的机油进行冷却。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设置有:(b)润滑回路,其具有第一机油泵,且通过所述第一机油泵而汲取在所述壳体内所贮存的机油,并将该汲取的机油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行供给而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行润滑;(c)所述旋转电机专用的冷却回路,其被设为与所述润滑回路不同的回路,并具有第二机油泵,且通过所述第二机油泵来汲取在所述壳体内所贮存的机油,并将该汲取的机油专门向所述旋转电机供给而对所述旋转电机进行冷却,(d)所述第二机油泵为电动机油泵,(e)在所述冷却回路中设置有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对向所述旋转电机供给的机油进行冷却。因此,在所述车辆用驱动装置中,由于用于对所述旋转电机进行冷却的所述旋转电机专用的所述冷却回路、和用于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行润滑的所述润滑回路作为不同的回路而被设置,因此,能够仅在需要对所述旋转电机进行冷却的情况下,对作为所述第二机油泵的电动机油泵进行驱动,从而通过所述旋转电机专用的所述冷却回路而充分地仅对所述旋转电机进行冷却。另外,由于所述第一机油泵因设置有所述旋转电机专用的所述冷却回路而无需对所述旋转电机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对例如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行润滑,并且,与对所述旋转电机进行冷却的现有的机油泵相比,能够适当地小型化。而且,由于在所述冷却回路中设置有对向所述旋转电机供给的机油进行冷却的所述机油冷却器,因此,能够抑制为了对所述旋转电机进行冷却而从所述第二机油泵被喷出的机油流量的增加,能够使所述第二机油泵适当地小型化。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对所述旋转电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性能,且减少因行驶中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润滑以及所述旋转电机的冷却而导致的动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概要性对适当地应用了本发明的电动汽车的驱动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2为详细地表示被设置于图1的驱动装置中的润滑回路的图1的放大图。

图3为详细地表示被设置于图1的驱动装置中的冷却回路的图1的放大图。

图4为表示被设置于图2的润滑回路中的集油槽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机油泵在设置于所述旋转电机中的定子的温度高于预定温度的情况下被驱动。即,能够在所述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温度高于预定温度从而需要对所述旋转电机进行冷却的情况下,对作为所述第二机油泵的电动机油泵进行驱动。

另外,在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润滑回路上设置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对从所述第一机油泵喷出的机油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贮存,并将该贮存的机油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排放。因此,由于从所述第一机油泵喷出的机油的至少一部分贮存于所述集油槽中,因此,贮存于所述壳体内的机油的油面的高度适当地变低,从而设置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中的齿轮对贮存于所述壳体内的机油进行搅拌的搅拌损失适当地减少。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冷却回路中设置有冷却泵,所述冷却泵导入从所述第二机油泵喷出的机油的至少一部分,并将该导入的机油向所述旋转电机喷出。因此,由于通过作为所述第二机油泵的电动机油泵来汲取在所述壳体内贮存的机油,并使该汲取的机油被从所述冷却泵向所述旋转电机喷出,因此,所述旋转电机适当地利用机油而被冷却。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a)设置于所述旋转电机中的转子通过圆筒状的转子轴而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该圆筒状的转子轴穿过所述转子而被一体地固定并且内部被导入有从所述第二机油泵喷出的机油的至少一部分,(b)在所述冷却回路上设置有径向油路,该径向油路被形成于所述转子轴中并将导入至所述转子轴的内部的机油向所述旋转电机排放。因此,由于通过作为所述第二机油泵的电动机油泵而汲取了贮存于所述壳体内的机油,且被导入至所述转子轴的内部中的机油由于离心力而从形成于所述转子轴上的所述径向油路向所述旋转电机排放,因此,所述旋转电机适当地利用机油而被冷却。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a)设置于所述旋转电机中的转子通过圆筒状的转子轴而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该圆筒状的转子轴穿过所述转子而被一体地固定并且内部被导入有从所述第二机油泵喷出的机油的至少一部分,(b)在所述冷却回路上设置有供给油路、分支油路和径向油路,所述供给油路将从所述第二机油泵喷出的机油向所述冷却管的机油导入口进行供给,分支油路从所述供给油路被分支出,并将向所述供给油路供给的机油的一部分向所述转子轴的内部引导,径向油路被形成于所述转子轴中,并将被导入至所述转子轴的内部的机油向所述旋转电机排放。因此,由于向所述供给油路供给的机油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分支油路而被向所述转子轴的内部导入,且被导入至该转子轴的内部的机油由于离心力而从形成于所述转子轴中的所述径向油路向所述旋转电机排放,且向所述供给油路供给的机油的其他一部分被从所述冷却泵向所述旋转电机喷出,因此,所述旋转电机适当地通过机油而被冷却。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供给油路与所述冷却管的机油导入口之间形成有节流孔,所述节流孔与所述供给油路相比流道截面积被形成得较小。因此,由于抑制了通过所述节流孔而向所述供给油路供给的机油过量地被向所述冷却泵供给的情况,因此,适当地抑制了被导入至所述转子轴的内部的机油的流量不足。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图被适当地简化或改变,各部分的尺寸比以及形状等不一定被准确地描绘。

[实施例1]

图1为概要性地对适当应用了本发明的电动汽车10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剖视图。电动汽车10具备驱动装置(车辆用驱动装置)14,所述驱动装置14通过作为行驶用的驱动力源的电动机(旋转电机)12而对未图示的左右一对驱动轮(车轮)进行驱动。如图1所示,在驱动装置14中,具备电动机12、动力传递机构16、收纳壳体(壳体)18和驱动轴20l、20r,其中,所述动力传递机构16将来自电动机12的旋转驱动力向所述左右一对驱动轮传递,或者将来自所述左右一对驱动轮的旋转驱动力向电动机12传递,即,在电动机12与所述左右一对驱动轮之间传递旋转驱动力,所述收纳壳体(壳体)18对电动机12以及动力传递机构16等进行收纳,所述驱动轴20l、20r与所述左右一对驱动轮一起旋转。并且,在动力传递机构16中,具备齿轮机构22和差速器装置24,其中,所述齿轮机构22以可动力传递的方式而与电动机12连结,所述差速器装置24以可动力传递的方式而与齿轮机构22连结。

如图1所示,电动机12具备圆筒状的定子12a和圆筒状的转子12b,其中,所述定子12a被固定于例如收纳壳体18上,所述转子12b在圆筒状的定子12a的内侧,以隔开预定的间隙的方式而被固定于转子轴26上。并且,贯穿圆筒状的转子12b并被一体固定的圆筒状的转子轴26经由一对第一轴承28a、28b而以可围绕第一旋转轴线c1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收纳壳体18上,转子12b以可围绕第一旋转轴线c1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转子轴26上。另外,在定子12a中,具备圆筒状的定子铁芯12d和线圈端部12e,其中,在所述定子铁芯12d上,在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上层压有多块电磁钢板12c(参照图3),所述线圈端部12e在定子铁芯12d的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的两侧被卷绕在该定子铁芯12d上。

如图1所示,差速器装置24具备容器状的差速器壳体24a、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圆柱状的小齿轮轴24e、一对半轴齿轮24f和一对小齿轮24g,其中,所述差速器壳体24a以可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所述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被固定于差速器壳体24a的外周部24b,所述小齿轮轴24e的两端部被支承于差速器壳体24a上,并以与该差速器壳体24a的第二旋转轴线c2正交的姿态,通过定位销24d而被固定于该差速器壳体24a上,所述一对半轴齿轮24f在隔着小齿轮轴24e而对置的状态下以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而旋转自如的方式被配置,并被收纳于差速器壳体24a内,所述一对小齿轮24g通过被小齿轮轴24e插穿,从而在利用该小齿轮轴24e而可旋转地支承的状态下,与差速器壳体24a一起旋转,并与一对半轴齿轮24f啮合。并且,一对驱动轴20l、20r分别与一对半轴齿轮24f连结。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齿轮机构22具备圆筒状的第一旋转轴22a、小齿轮22b、小径齿轮22c、大径齿轮22d和圆筒状的第二旋转轴22e,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22a以可动力传递的方式与被设置于电动机12中的转子轴26连结,所述小齿轮22b被一体地形成于第一旋转轴22a上,所述小径齿轮22c与被设置于差速器装置24中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啮合,所述大径齿轮22d与小径齿轮22c相比直径较大,且与被形成于第一旋转轴22a上的小齿轮22b啮合,在所述第二旋转轴22e上一体地固定设置有小径齿轮22c以及大径齿轮22d。并且,在齿轮机构22中,第二旋转轴22e经由分别被设置于第二旋转轴22e的两端部上的一对第二轴承30a、30b,而以可围绕第三旋转轴线c3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收纳壳体18上。另外,第一旋转轴22a经由分别被设置于第一旋转轴22a的两端部上的一对第三轴承32a、32b,而以可围绕第一旋转轴线c1进行旋转的方式、即以可围绕与被设置于电动机12中的转子轴26相同的第一旋转轴线c1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收纳壳体18上,

如图1至图3所示,收纳壳体18具备第一壳体部件34、第二壳体部件36和第三壳体部件38,其中,所述第二壳体部件36通过第一结合螺栓bo1(参照图1)而被一体地固定于第一壳体部件34上,

所述第三壳体部件38通过第二结合螺栓bo2(参照图1以及图3)而被一体地固定于第一壳体部件34上。另外,在收纳壳体18中,形成有第一收纳空间s1和第二收纳空间s2,其中,所述第一收纳空间s1由第一壳体部件34和第二壳体部件36形成,第二收纳空间s2由第一壳体部件34和第三壳体部件38形成,在第一收纳空间s1中,收纳有动力传递机构16等即齿轮机构22、差速器装置24等,在第二收纳空间s2中,收纳有电动机12等。并且,在第一壳体部件34中形成有隔壁34a,所述隔壁34a隔开第一收纳空间s1和第二收纳空间s2,在第二壳体部件36中形成有壁部36a,所述壁部36a与被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34上的隔壁34a对置,在第三壳体部件38中形成有壁部38a,所述壁部38a与被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34中的隔壁34a对置。

如图1至图3所示,在驱动装置14中设置有润滑回路42和电动机12专用的冷却回路46,其中,所述润滑回路42具有机械式机油泵40,所述机械式机油泵40通过齿轮机构22的第二旋转轴22e进行旋转驱动、即通过车辆行驶,从而进行驱动,所述润滑回路42通过机械式机油泵40而汲取在收纳壳体18内所贮存的机油,并将该汲取的机油向动力传递机构16等进行供给,从而对动力传递机构16等进行润滑,所述电动机12专用的冷却回路46被设为与润滑回路42不同的回路,并具有通过电子控制装置11而被驱动的电动机油泵44,且通过电动机油泵44来汲取在收纳壳体18内所贮存的机油,并将该汲取的机油专门向电动机12进行供给而对电动机12进行冷却。

机械式机油泵40为内接齿轮型的机油泵,且与第一机油泵对应。在机械式机油泵40中,如图2所示,具备泵室s3、圆环状的内转子40a和圆环状的外转子40b,其中,所述泵室s3由被安装于第二壳体部件36的壁部36a和第二壳体部件36的壁部36a上的泵盖48形成,所述内转子40a具有多个外周齿,并以可围绕第三旋转轴线c3进行旋转的方式通过与第二旋转轴22e连结的泵驱动轴50而被支承,所述外转子40b具有与内转子40a的外周齿啮合的多个内周齿,并以可围绕从第三旋转轴线c3上偏心的旋转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通过被形成于第二壳体部件36的壁部36a上的凹部36b而被支承。并且,内转子40a以及外转子40b被收纳于泵室s3内。

另外,在机械式机油泵40中,具备吸入侧连接口48a、第一加压输送侧连接口48b和第二加压输送侧连接口36c,其中,所述吸入侧连接口48a被形成于泵盖48的与内转子40a以及外转子40b滑动的滑动面上,并与用于吸入被贮存在收纳壳体18的第一贮存空间s1a中的机油(参照图4)的吸入油路(未图示的)连接,所述第一加压输送侧连接口48b被形成于泵盖48的与内转子40a以及外转子40b滑动的滑动面上,所述第二加压输送侧连接口36c被形成于凹部36b的与内转子40a以及外转子40b滑动的滑动面上,所述凹部36b被形成于第二壳体部件36的壁部36a上。并且,在机械式机油泵40中,当内转子40a以及外转子40b被旋转驱动时,在收纳壳体18的第一贮存空间s1a中所贮存的机油(参照图4)被汲取,并从吸入侧连接口48a被取入至由外转子40b的内周齿和内转子40a的外周齿分隔而被形成的多个空间中的任意一个空间中。而且,被取入至上述空间内的机油通过被运送至该空间的容积与内转子40a的旋转一起减少的周向位置而被压缩,通过该压缩而使压力升高后的机油从第一加压输送侧连接口48b以及第二加压输送侧连接口36c被喷出。并且,在图4中,单点划线所示的第一油面ol1为,表示车辆行驶时在收纳壳体18的第一贮存空间s1a中所贮存的机油的油面的线,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二油面ol2为,表示车辆停车时在收纳壳体18的第一贮存空间s1a中所贮存的机油的油面的线。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润滑回路42中,设置有第一供给油路52和第二供给油路54,其中,所述第一供给油路52将从机械式机油泵40喷出的机油的一部分向例如第二轴承30a进行供给,所述第二供给油路54将从机械式机油泵40喷出的机油的其他的一部分向例如齿轮机构22、第二轴承30b、第三轴承32a进行供给。

如图2所示,在第一供给油路52中,具备轴向油路50a、机油供给油路48c和圆筒状的第二旋转轴22e的内部空间s4,其中,所述轴向油路50a被形成于泵驱动轴50中,所述机油供给油路48c被形成于泵盖48中,并将从第一加压输送侧连接口48b喷出的机油向泵驱动轴50的轴向油路50a进行供给,所述第二旋转轴22e的内部空间s4与泵驱动轴50的轴向油路50a连通。当机油从机械式机油泵40向第一加压输送侧连接口48b喷出时,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箭头标记f1所示,这样被构成的第一供给油路52将从机械式机油泵40喷出的机油向第二轴承30a进行供给。并且,箭头标记f1为,表示通过机械式机油泵40而向第一加压输送侧连接口48b喷出的机油的流动的箭头标记。另外,在泵盖48中设置有安全阀56,在通过例如机械式机油泵40而向机油供给油路48c喷出的机油的喷出量过量的情况下、或因油路的堵塞等而使液压变得异常高的情况下等,所述安全阀56将通过机械式机油泵40而向第一加压输送侧连接口48b喷出的机油的一部分排出。

如图2所示,在第二供给油路54中,具备机油供给油路36d、第一分支油路36e、第二分支油路36f和第三分支油路36g,其中,所述机油供给油路36d沿着第二壳体部件36的壁部36a而被形成在该壁部36a上,并与第二加压输送侧连接口36c连通,所述第一分支油路36e从机油供给油路36d分支出,并与第一收纳空间s1的第二轴承30b的周边的空间s5连通,所述第二分支油路36f从机油供给油路36d分支出,并与圆筒状的第一旋转轴22a的内部空间s6连通,所述第三分支油路36g从机油供给油路36d分支出,并与对从机械式机油泵40喷出的机油的一部分进行贮存的集油槽58的内部空间s7连通。另外,如图2所示,在第二供给油路54中,具备第一旋转轴22a的内部空间s6、被形成于第一旋转轴22a中的径向油路22f、集油槽58的内部空间s7、被形成于集油槽58中的排出口58a。并且,集油槽58被设置于润滑回路42中,集油槽58被配置于例如收纳壳体18的第一收纳空间s1中的机械式机油泵40的铅直方向的上方侧。另外,在第一分支油路36e、第二分支油路36f、第三分支油路36g中,分别设置有节流孔60、62、36h。

在如上所述而构成的第二供给油路54中,当机油通过机械式机油泵40而向第二加压输送侧连接口36c喷出时,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箭头标记f2所示,从机械式机油泵40喷出的机油被向机油供给油路36d进行供给。例如,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箭头标记f3所示,向机油供给油路36d供给的机油的一部分穿过第一分支油路36e而被向第二轴承30b进行供给。另外,例如,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箭头标记f4所示,向机油供给油路36d供给的机油的一部分穿过第二分支油路36f而被向第一旋转轴22a的内部空间s6进行供给,向第一旋转轴22a的内部空间s6供给的该机油随着离心力而从被形成于第一旋转轴22a中的径向油路22f向第三轴承32a排放。另外,例如,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箭头标记f5所示,向机油供给油路36d供给的机油的一部分穿过第三分支油路36g而被贮存于集油槽58中,被贮存于该集油槽58中的机油从被形成于集油槽58中的排出口58a而被向被形成于第一旋转轴22a上的小齿轮22b排放。并且,箭头标记f2至箭头标记f5为,表示通过机械式机油泵40而向第二加压输送侧连接口36c喷出的机油的流动的箭头标记。

电动机油泵44与第二机油泵对应,例如,通过从电子控制装置11被供给的驱动指令(驱动电流)而被驱动,并被控制为,以由所述电子控制装置11计算出的目标旋转速度而进行旋转。并且,在所述电子控制装置11中,根据由对电动机12的定子铁芯12d的温度ts(℃)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13所供给的表示该定子铁芯12d的温度ts(℃)的信号,当定子铁芯12d的温度ts高于预先被规定的预定温度ts1(℃)时,所述驱动指令(驱动电流)被向电动机油泵44输出,例如,在所述电子控制装置11中,以由所述温度传感器供给的定子铁芯12d的温度ts(℃)越高、则电动机油泵44的所述目标旋转速度越高的方式而进行计算。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冷却回路46中,具备机油冷却器64(参照图1)、冷却管66、吸入油路68(参照图1)、供给油路70和分支油路72,其中,所述机油冷却器64对向电动机12供给的机油进行冷却,所述冷却管66具有喷出对电动机12进行冷却的机油、即由机油冷却器64冷却后的机油的第一喷出孔66a以及第二喷出孔66b,所述吸入油路68用于吸入在收纳壳体18的第二贮存空间s2a内所贮存的机油、即用于汲取在第二贮存空间s2a内所贮存的机油,所述供给油路70将从电动机油泵44喷出的机油经由机油冷却器64而向冷却泵66的机油导入口66e进行供给,所述分支油路72从供给油路70分支出,并将向供给油路70供给的机油的一部分向转子轴26的内部空间(内部)s8引导。并且,在收纳壳体18中,虽然未图示但形成有流通孔,该流通孔供被贮存于收纳壳体18的第二贮存空间s2a内的机油、和被贮存于前述的收纳壳体18的第一贮存空间s1a内的机油(参照图4)分别流通。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冷却管66被形成为管状,该管状的冷却管66的靠第一收纳空间s1侧的端部66f被固定于第一壳体部件34的隔壁34a上,该管状的冷却泵66的与第一收纳空间s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66g被固定于第三壳体部件38的壁部38a上。并且,冷却管66在收纳壳体18的第二收纳空间s2内被配置于电动机12的铅直方向上方,在冷却泵66的端部66g处,形成有开口于冷却泵66的一端处的机油导入口66e。在这样构成的冷却管66中,当机油从供给油路70被导入至机油导入口66e中时,将导入的该机油从被形成于冷却泵66中的第一喷出孔66a以及第二喷出孔66b向被设置于电动机12中的定子铁芯12d以及线圈端部12e喷出。并且,图1以及图3所示的箭头标记f6为,表示被导入至冷却泵66的机油导入口66e中的机油的流动的箭头标记。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供给油路70中,具备被形成于第三壳体部件38的壁部38a中的第一供给油路38b,在第三壳体部件38的壁部38a中,在第一供给油路38b与冷却管66的机油导入口66e之间形成有与第一供给油路38b相比流道截面被形成得较小的管路、即节流孔38c。并且,第一供给油路38b为向冷却管66的轴向延伸的圆柱状的空间。另外,节流孔38c的流道截面积为,在铅直方向上将例如节流孔38c切断的剖切面(在机油流通方向上呈直角地剖切开的剖切面)的面积,第一供给油路38b的流道截面积为,在铅直方向上将例如第一供给油路38b剖切的剖切面(在机油流通方向上呈直角地剖切开的剖切面)的面积。

如图3所示,在第三壳体部件38的壁部38a中,一体地设置有圆筒突出部38d和轴状的轴部件74,其中,所述圆筒突出部38d以圆筒状而从壁部38a向转子轴26的内部空间s8突出,所述轴部件74与被形成于圆筒突出部38d的内周面上的阴螺纹部38e拧合。另外,如图3所示,在分支油路72中,具备第一分支油路38f、轴向油路74a、径向油路74b、连通油路38g,其中,所述第一分支油路38f以在第三壳体部件38的壁部38a中从第一供给油路38b分支出的方式而形成,并沿着壁部38a而以圆柱形状延伸,所述轴向油路74a被形成于轴部件74内,并在轴部件74的轴向即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上延伸,所述径向油路74b与轴向油路74a连通,且在轴部件74内被形成于轴部件74的径向上,所述连通油路38g使轴向油路74a和第一分支油路38f连通。并且,连通油路38g为,通过被固定设置于第三壳体部件38的壁部38a上的盖部件76而被形成于第三壳体部件38的壁部38a中的空间。这样构成的分支油路72向供给油路70供给从电动机油泵44被喷出的机油时,将向供给油路70供给的机油的一部分向转子轴26的内部空间s8引导。并且,图1以及图3所示的箭头标记f7为,表示向分支油路72供给的机油的流动的箭头标记。

如图3所示,在电动机12的转子12b上,设置有与转子12b的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的两端邻接的圆板状的一对第一板12f以及第二板12g,在第一板12f中形成有第一排放孔12h,所述第一排放孔12h与被形成于转子轴26中的第一径向油路(径向油路)26a连通,且将从第一径向油路26a供给的机油随着离心力而向被设置于电动机12中的定子12a的线圈端部12e排放,在第二板12g中形成有第二排放孔12i,所述第二排放孔12i与被形成于转子轴26中的第二径向油路(径向油路)26b连通,且将从第二径向油路26b供给的机油随着离心力而向线圈端部12e排放。即,形成于转子轴26中的第一径向油路26a以及第二径向油路26b作为如下的排放孔而发挥功能,所述排放孔为,使用被形成于第一板12f中的第一排放孔12h和被形成于第二板12g中的第二排放孔12i,从而将向转子轴26的内部空间s8供给的机油随着离心力而向被设置于电动机12中的定子12a的线圈端部12e排放的孔。并且,被形成于转子轴26中的第一径向油路26a以及第二径向油路26b与转子轴26的内部空间s8连通。

在采用上述结构的驱动装置14中,在车辆行驶中电动机12的定子铁芯12d的温度ts(℃)低于预定温度ts1(℃)从而不需要对电动机12进行冷却的情况下,通过机械式机油泵40来汲取在收纳壳体18的第一贮存空间s1a中所贮存的机油,并将该汲取的机油经由第一供给油路52以及第二供给油路54而向动力传递机构16、例如第二轴承30a、30b、第三轴承32a、第一旋转轴22a的小齿轮22b等供给,从而对动力传递机构16进行润滑。另外,在车辆行驶中,电动机12的定子铁芯12d的温度ts(℃)高于预定温度ts1(℃)从而需要对电动机12进行冷却的情况下,通过润滑回路42而对动力传递机构16进行润滑,并且,对电动机油泵44进行驱动,从而通过电动机油泵44来汲取在收纳壳体18的第二贮存空间s2a中所贮存的机油,将该汲取的机油经由供给油路70而向电动机12进行供给以对电动机12进行冷却。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设置有润滑回路42和电动机12专用的冷却回路46,其中,所述润滑回路42具有机械式机油泵40,并通过机械式机油泵40来汲取在收纳壳体18内所贮存的机油,并将该汲取的机油向动力传递机构16进行供给,从而对动力传递机构16进行润滑,所述电动机12专用的冷却回路46被设为与润滑回路42不同的回路,其具有电动机油泵44,并通过电动机油泵44来汲取在收纳壳体18内所贮存的机油,并将该汲取的机油专门向电动机12进行供给,从而对电动机12进行冷却,在冷却回路46中,设置有对向电动机12供给的机油进行冷却的机油冷却器64。因此,在驱动装置14中,由于用于对电动机12进行冷却的电动机12专用的冷却回路46、和用于对动力传递机构16进行润滑的润滑回路42作为不同的回路而被设置,因此,能够仅在需要对电动机12进行冷却的情况下对电动机油泵44进行驱动,从而通过电动机12专用的冷却回路46来仅对电动机12进行充分的冷却。另外,机械式机油泵40由于不需要通过设置冷却回路46来对电动机12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对例如动力传递机构16进行润滑,并且,与也对电动机12进行冷却的现有的机油泵相比,能够适当地小型化。而且,由于在冷却回路46中设置有对向电动机12供给的机油进行冷却的机油冷却器64,因此,能够抑制为了对电动机12进行冷却而从电动机油泵44被喷出的机油流量的增加,并能够适当地使电动机油泵44小型化。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对电动机12进行冷却的冷却性能,并且,能够减少因行驶中的动力传递机构16的润滑以及电动机12的冷却而导致的动力损失。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电动机油泵44在被设置于电动机12中的定子12a的定子铁芯12d的温度ts(℃)高于预定温度ts1(℃)的情况下被驱动。即,能够仅在电动机12的定子铁芯12d的温度ts(℃)高于预定温度ts1(℃)从而需要对电动机12进行冷却的情况下,对电动机油泵44进行驱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在润滑回路42中设置有集油槽58,所述集油槽58贮存从机械式机油泵40被喷出的机油的一部分,并将该贮存的机油向动力传递机构16排放。因此,由于从机械式机油泵40被喷出的机油的一部分被贮存于集油槽58内,因此,在收纳壳体18的第一贮存空间s1a中所贮存的机油的第一油面ol1的高度适当地变低,被设置于例如动力传递机构16的差速器装置24中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对在收纳壳体18的第一贮存空间s1a中所贮存的机油进行搅拌的搅拌损失被适当地减少。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在冷却回路46中设置有冷却泵66,所述冷却泵66被导入从电动机油泵44喷出的机油的一部分,并将该导入的机油向电动机12喷出。因此,通过电动机油泵44而汲取在收纳壳体18的第二贮存空间s2a中所贮存的机油,由于该汲取的机油从冷却管66向电动机12喷出,因此,电动机12适当地通过机油而被冷却。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被设置于电动机12上的转子12b通过圆筒状的转子轴26而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所述转子轴26贯穿转子12b而被一体地固定,并且在内部空间s8导入有从电动机油泵44被喷出的机油的一部分,在冷却回路46中,设置有被形成于转子轴26中、并将导入至转子轴26的内部空间s8中的机油向电动机12排放的第一径向油路26a以及第二径向油路26b。因此,通过电动机油泵44而汲取了在收纳壳体18的第二贮存空间s2a中所贮存的机油,由于被导入至转子轴26的内部空间s8中的机油因离心力而从被形成于转子轴26中的第一径向油路26a以及第二径向油路26b向电动机12排放,因此,电动机12适当地通过机油而被冷却。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被设置于电动机12内的转子12b通过圆筒状的转子轴26而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所述转子轴26贯穿转子12b而被一体地固定,并且在内部空间s8内被导入有从电动机油泵44被喷出的机油的一部分,在冷却回路46中,设置有供给油路70、分支油路72和第一径向油路26a以及第二径向油路26b,其中,所述供给油路70将从电动机油泵44被喷出的机油向冷却泵66的机油导入口66e进行供给,所述分支油路72从供给油路70分支出,并将向供给油路70供给的机油的一部分向转子轴26的内部空间s8引导,所述第一径向油路26a以及第二径向油路26b被形成于转子轴26中,并将向转子轴26的内部空间s8导入的机油向电动机12排放。因此,由于向供给油路70供给的机油的一部分通过分支油路72而被导入至转子轴26的内部空间s8中,且被导入至该转子轴26的内部空间s8中的机油因离心力而从被设置于转子轴26中的第一径向油路26a以及第二径向油路26b向电动机12排放,并向供给油路70供给的机油的其他的一部分被从冷却管66向电动机12喷出,因此,电动机12适当地通过机油而被冷却。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在供给油路70的第一供给油路38b与冷却管66的机油导入口66e之间,形成有与供给油路70的第一供给油路38b相比流道截面积被形成得较小的节流孔38c。因此,由于通过节流孔38c而抑制了向供给油路70供给的机油被过量地向冷却泵66供给的情况,因此,适当地抑制了被导入至转子轴26的内部空间s8中的机油的流量不足。

以上,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被应用于其他方式中。

例如,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1中,驱动装置14被应用于将电动机12设为驱动力源的电动汽车10中,但例如也可以将驱动装置14应用于将电动机以及发送机设为驱动力源的混合动力车辆中。

另外,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中,机械式机油泵40为内接齿轮型的机油泵,但例如也可以为外接齿轮型的机油泵、叶片式的机油泵等,只要是通过车辆行驶而进行驱动并从机油泵喷出机油的机油泵,则可以使用任意型号的机油泵。

另外,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中,电动机油泵44在电动机12的定子铁芯12d的温度ts(℃)高于预定温度ts1(℃)的情况下被驱动,但例如也可以在电动机12的线圈端部12e的温度高于预定温度的情况下被驱动。

另外,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中,从机械式机油泵40喷出的机油的一部分被贮存于集油槽58中,但例如也可以使从机械式机油泵40被喷出的机油的全部被贮存于集油槽58中。另外,虽然被贮存于集油槽58中的机油向小齿轮22b排放,且所述小齿轮22b被形成于在动力传递机构16中所设置的第一旋转轴22a上,但也可以使被贮存于集油槽58中的机油被向第一旋转轴22a以外的构成动力传递机构16的零件进行排放。

另外,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中,从电动机油泵44被喷出的机油的一部分经由被形成于第三壳体部件38中的第一供给油路38b而被导入至冷却泵66中,但例如也可以在第三壳体部件38中不形成第一分支油路38f,而是将从电动机油泵44被喷出的机油的全部导入至冷却泵66中。另外,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中,从电动机油泵44被喷出的机油的一部分经由被形成于第三壳体部件38中的第一分支油路38f而被导入至转子轴26的内部空间s8,但例如也可以在冷却回路46中不设置冷却泵66,而是将从电动机油泵44喷出的机油的全部导入至转子轴26的内部空间s8中。

并且,上述的方式毕竟为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也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以施加各种各样的变更、改良后的方式来进行实施。

符号说明

12:电动机(旋转电机);12b:转子;14:驱动装置(车辆用驱动装置);16:动力传递机构;18:收纳壳体(壳体);26:转子轴;26a:第一径向油路(径向油路);26b:第二径向油路(径向油路);38c:节流孔;40:机械式机油泵(第一机油泵);42:润滑回路;44:电动机油泵(第二机油泵);46:冷却回路;58:集油槽;64:机油冷却器;66:冷却管;66e:机油导入口;70:供给油路;72:分支油路;ts:温度;ts1:预定温度;s8:内部空间(内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