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83501发布日期:2020-04-07 15:4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进行车辆的制动的车辆用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制动装置,广泛使用了盘式制动器,其构成为,通过摩擦片(摩擦材料)从两面夹着与车轮成为一体并旋转的圆板状的回转部件的板面并对其制动。但是,对于这种盘式制动器,在回转部件与摩擦片之间夹有尘土、小石子、泥水等异物的状态下进行制动的情况下,具有无法得到充分的制动力的隐患。

因此,为了防止异物向回转部件与摩擦片之间侵入,而采取将回转部件由防溅挡板覆盖的措施。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制动装置中公开了一种防溅挡板,其具有固定用的孔、和用于供线缆类配件穿过的孔。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车辆用制动装置中公开了一种防溅挡板,其为了加强而实施了凹凸(emboss)加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766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2-20404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虽然这样地通过将回转部件由防溅挡板覆盖,能够抑制异物的侵入,但制动装置的部件点数增加,由此制造成本增大。制动装置在大多情况下构造在车辆的前后不同,由此难以实现防溅挡板的共用化,但构造在车辆的左右为相同,由此能够实现防溅挡板的共用化。

然而在专利文献1、2的防溅挡板中没有考虑左右的共用化,由此呈现左右不同的形状,具有难以实现成本削减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防溅挡板的左右共用化而能够削减制造成本的车辆用制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防溅挡板,该防溅挡板由板状部件构成,该板状部件与以车轴为旋转中心的圆板状的回转部件的滑动部面对,且与其接近而配置于转向节,并具有由贯穿板面的贯穿孔构成的多个冷却孔,该防溅挡板形成为以位于该板面上并与该车轴交叉的直线为对称轴的线对称形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通过防溅挡板的左右共用化而能够削减制造成本的车辆用制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制动装置的防溅挡板组装至转向节后的样子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制动装置的防溅挡板组装至转向节后的样子的后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制动装置的防溅挡板、回转部件组装至转向节后的样子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制动装置的防溅挡板的立体图。

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3的vii部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3的viii部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防溅挡板

10a板面

13切缺部

22径向偏移部

26周向偏移部

30冷却孔

31a位于径向内侧的冷却孔(内孔)

31b位于径向外侧的冷却孔(外孔)

b车辆用制动装置(盘式制动器)

b1回转部件

b1b滑动部

b2卡钳

w1转向节

w1a转向节臂

ax对称轴

cw车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b(车辆用制动装置)是用于对作为非转向轮的后轮(未图示)的旋转进行制动的结构,设置于后轮侧的转向节w1(车身)。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b在回转部件b1、卡钳b2的基础上还具有防溅挡板10(参照图3)。

盘式制动器b通过驾驶员的制动操作而使卡钳b2动作。并且,通过卡钳b2动作,在卡钳b2内相对配置的制动片(未图示)推压与车轮一体旋转的回转部件b1来进行制动。

对于这样构成的盘式制动器b,当车辆行驶中尘土、小石子、泥水等异物会在车轮(未图示)的周围溅起。由此,溅起的异物有时会附着于回转部件b1,或侵入至卡钳b2与回转部件b1之间的间隙。

并且,在回转部件b1与制动片之间夹有异物的状态下进行制动的情况下,不仅具有无法得到所希望的制动力的隐患,还具有损伤回转部件b1以及制动片的隐患。

而且,在轮毂轴承w2溅上泥水的情况下,因泥水中所混入的各种颗粒,具有加速轮毂轴承w2的磨耗的隐患。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b(车辆用制动装置)中,为了抑制异物的侵入而设置有防溅挡板10。

此外,在图1、图2中由箭头示意表示进入的异物被排出的样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有对称轴ax。

对称轴ax由位于防溅挡板10的板面10a上、且沿着回转部件b1的滑动面b1c配置的直线构成(参照图1)。

另外,对称轴ax被配置为,与从转向节w1向后下方向延伸的转向节臂w1a在车宽方向上重叠,并穿过车轴cw、和卡钳b2的中央部(参照图2)。

即,对称轴ax以使前侧的部位与车轴cw相比位于上方并使后侧的部位与车轴cw相比位于下方的方式,对于车辆前后方向斜着设定。

接下来说明盘式制动器b的各构成(参照图1~图3)。

回转部件b1相对于转向节w1(车身),与后轮(车轮)一同经由轮毂轴承w2滚动自如地轴支承(参照图3)。另外,回转部件b1具有以后轮(车轮)的车轴cw为中心的大致圆板形状,与后轮(车轮)的旋转面平行地面对而配置。

此外,在图3中,回转部件b1当车辆前进时对于防溅挡板1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回转部件b1具有回转部件支承部b1a、和滑动部b1b。

回转部件支承部b1a构成回转部件b1的大致圆板形状中的中心部分。

另外,回转部件支承部b1a具有大致j字形状截面,在滑动部b1b相对于安装面b1d向车宽方向内侧偏移的状态下支承滑动部b1b(参照图5)。

滑动部b1b具有圆环形状,构成回转部件b1的大致圆板形状中的外周部分。

即,滑动部b1b与回转部件支承部b1a共有中心(车轴cw)并一体形成于回转部件支承部b1a的径向外侧。

卡钳b2隔着从转向节w1延伸的转向节臂w1a和车轴cw而位于相反侧,并配置在与回转部件外周缘面对的转向节w1的部位上(参照图1~图3)。

另外,卡钳b2的外形形状以相对于对称轴ax而线对称地构成的方式配置。

而且,卡钳b2具有大致コ字形状截面,将滑动部b1b内包于コ字形状的内侧凹部,并将滑动部b1b夹入的方式设置于转向节w1。

即,卡钳b2以在板厚方向上跨过滑动部b1b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卡钳b2中,能够向着滑动部b1b突出地内置有制动片(未图示)。

并且,制动片通过乘员的制动操作而被推压至滑动部b1b,当被推压时,制动片与滑动部b1b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作用为制动力。

防溅挡板10配置于回转部件b1与转向节w1之间,将回转部件b1从车宽方向内侧覆盖,并固定于转向节w1(参照图1~图3)。

另外,防溅挡板10相对于对称轴ax而大致线对称地构成(参照图4)。

由此,防溅挡板10通过以对称轴ax为中心旋转180度、即翻转,而能够谋求左右的共用化。

并且,防溅挡板10具有护板主体11、固定部12、切缺部13、冷却孔30、和偏移部21。

护板主体11构成防溅挡板10的外形形状,由模仿回转部件b1的外形的圆板状的部件而构成。

固定部12作为用于将防溅挡板10固定于转向节w1的构成,在与回转部件b1的回转部件支承部b1a面对的部位上设定有三处。

一个固定部12与回转部件b1的回转部件支承部b1a相对,并设定在与冷却孔30相比位于内径侧的对称轴ax上。

剩余两个固定部12相对于上述一个固定部以等角度间隔(120度间隔)设定,且设定在与上述一个固定部为相同半径的部位。

固定部12由沿板厚方向贯穿的孔构成。并且,将贯穿固定部12后的螺栓(未图示)与形成在转向节w1上的母螺纹部(未图示)螺固,而将防溅挡板10固定于转向节w1。

此外,关于将固定部12固定于转向节w1的方法,只要是不会妨碍回转部件b1、以及车轮的旋转,而不妨碍卡钳b2动作的方式,就能够适当采用。

另外,固定部12由于与回转部件支承部b1a的大致j字形状部分面对,所以在其与回转部件支承部b1a之间形成有比较大的空间b3,该空间b3作为将异物排出的排出路径来发挥作用(参照图5)。

切缺部13是在将防溅挡板10组装至转向节w1后的状态下,在与卡钳b2面对的护板主体11的部位所形成的缺口(参照图4、图5)。并且,切缺部13模仿卡钳b2的外形形状而切缺。

另外,防溅挡板10将卡钳b2收纳于切缺部13,并以与滑动部b1b的滑动面b1c重叠的方式接近并相对配置。

另外,切缺部13在其切缺缘具有向着转向节w1立起的缘壁13a(参照图4~图6)。

缘壁13a以使与护板主体11所成的角r为钝角的方式,相对于护板主体11的板面斜着立起设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角r被设定为115度。

通过这样地设定缘壁13a,当对防溅挡板10实施喷涂,垂吊着干燥时,涂料不会积存在角r部分,会沿着缘壁13a流掉。

由此抑制了在角r部分形成涂料的液体存留。并且,通过抑制液体存留的形成,能够减少喷涂不良、干燥不良等。

冷却孔30由隔着对称轴ax在对称位置上成对的三组合计六个、贯穿板面的贯穿孔构成(参照图1)。

三组冷却孔30中的两组分类为双连孔31,剩余一组为冲孔32。此外,随后具体说明各分类。

另外,冷却孔30分别在与回转部件支承部b1a相对的部位上开口(参照图3)。

即,冷却孔30分别在与回转部件b1的相较于滑动面b1c靠车轴cw侧(径向内侧)的部分所面对的部位上开口。

全部冷却孔30由以车轴cw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长孔构成。

另外,冷却孔30的径向的尺寸设定得比回转部件b1的滑动面与防溅挡板10的板面之间的间隔窄。

由此,从冷却孔30侵入的异物的粒径小于回转部件b1与防溅挡板10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将侵入的异物迅速排出。

另外,在全部冷却孔30中的与车轴cw相比位于上方的孔在俯视下设定在不与轮毂轴承w2重叠的位置(轮毂轴承w2的后方)。

即,冷却孔30开口于当从冷却孔30浸入的泥水滴下时所滴下的泥水不会触及轮毂轴承w2的位置。

此外,针对与车轴cw相比没有位于上方的冷却孔30、跟轮毂轴承w2之间的位置关系,没有设置限制。即,关于与车轴cw相比没有位于上方的冷却孔30,即使其在俯视下配置在与轮毂轴承w2重叠的位置,也没有关系。

这是因为,从与车轴cw相比位于下方的冷却孔30浸入的泥水不会滴下至轮毂轴承w2。

接下来,说明双连孔31、冲孔32(参照图1~图3)。

双连孔31由在以车轴cw为中心的径向上连续的两个冷却孔30构成。

此外,针对在径向上连续的两个冷却孔30,将位于径向内侧的冷却孔称为内孔31a,将位于径向外侧的冷却孔称为外孔31b。

双连孔31以使外孔31b的开口面积大于内孔31a的开口面积的方式设定圆弧的长度以及径向的尺寸。

通过这种构成,从内孔31a侵入的异物能够当通过旋转的回转部件b1向径向外侧弹出时,从外孔31b排出。

另外,通过这种构成,能够缩小每个冷却孔30的开口面积,但扩大整体上的开口面积。

由此,能够抑制异物从冷却孔30侵入,并得到充分的冷却性能。

对于冲孔32,以使孔缘向着车宽方向内侧(远离回转部件b1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实施冲缘(burring)加工(参照图4、图5)。

由此,能够抑制异物从冲孔32侵入,并且能够降低因设置冲孔32所造成的防溅挡板10的强度降低。

接下来,说明偏移部21(参照图1~图3)。

偏移部21是防溅挡板10中的向使与回转部件b1的滑动面b1c之间的间隔扩大的方向偏移的部位。

此外,将偏移部21与回转部件b1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称为偏移空间25。

并且,偏移空间25作为侵入至防溅挡板10与回转部件b1之间的异物的排出路径来发挥作用。

偏移部21在护板主体11的各部分上,相对于对称轴ax线对称地分别设定位置、形状、偏移量,但成对地配置有多个。

另外,偏移部21分类为径向偏移部22和周向偏移部26。

径向偏移部22在护板主体11中的与转向节臂w1a重叠的部位之外,以车轴cw为中心而形成为向着径向外侧扩开的大致扇形状(参照图1~图3)。

另外,径向偏移部22由板面10a随着远离滑动部b1b而前端变窄的大致梯形形状截面的凹部而构成(参照图7、图8)。

并且,径向偏移部22分类为径外侧偏移部23和径内侧偏移部24。

径内侧偏移部24形成在与包括双连孔31在内的回转部件支承部b1a面对的防溅挡板10的周边部位上(参照图3)。

径外侧偏移部23与径内侧偏移部24的径向外侧连续,并在从滑动部b1b的内周缘到外周缘的范围内与回转部件b1的滑动面b1c面对而形成。

另外,径外侧偏移部23以使其偏移量大于径内侧偏移部24的偏移量的方式设定。

即,径向偏移部22以使偏移量从径向内侧向着径向外侧而逐渐变大的方式设定。

而且,在冷却孔30的径向外侧设定有径向偏移部22。

由此,从冷却孔30侵入的异物从径外侧偏移部23通过而向外部迅速排出。

周向偏移部26由大致梯形形状截面的槽状凹部而构成(参照图1~图5)。

周向偏移部26在从切缺部13到径外侧偏移部23的范围内,以车轴cw为中心形成为沿着周向弯曲的圆弧形状。

周向偏移部26以使其偏移量小于径外侧偏移部23的偏移量的方式设定。

由此,侵入至周向偏移部26的异物从径外侧偏移部23迅速排出。

此外,穿过周向偏移部26而连续的切缺部13和径外侧偏移部23以使切缺部13与径外侧偏移部23相比位于上方的方式配置。

通过设为这种方式,从切缺部13侵入的异物通过周向偏移部26,从径外侧偏移部23迅速排出。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b(车辆用制动装置)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b中,以回转部件b1、制动片、卡钳b2的保护为主要目的,而设置有防溅挡板10。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防溅挡板10具有多个冷却孔30,并形成为以与车轴cw交叉的板面10a上的直线为对称轴ax的线对称形状。

通过这种构成,通过将右后轮盘式制动器用防溅挡板以对称轴ax为中心旋转(翻转)180度,能够转用作左后轮盘式制动器用防溅挡板。

即,对于左右的盘式制动器b能够适用相同形状的防溅挡板10。

由此,能够谋求部件的共用化,削减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称轴ax由沿着回转部件b1的滑动面b1c并以与转向节臂w1a在车宽方向上重叠的方式设定的直线所构成。

而且,对称轴ax被设定为,从卡钳b2的中央部和车轴cw穿过。

由此,由于无需在防溅挡板10上超出必要地形成偏移部21,所以能够在维持抑制异物侵入功能的状态下,谋求左右的共用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防溅挡板10中,作为冷却孔30而具有由在径向上连续并开口的内孔31a、外孔31b组成的双连孔31。并且设定为,外孔31b的开口面积大于内孔31a的开口面积。

例如,外孔31b和内孔31a由以车轴cw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长孔构成,并且以使径向上的尺寸相等的方式设定。

通过这种构成,从内孔31a(径向内侧的冷却孔)侵入的异物通过旋转的回转部件b1而向径向外侧弹飞等,由此从外孔31b(径向外侧的冷却孔)迅速排出。

另外,通过这种构成,缩小单个冷却孔30的开口面积,作为整体而确保对于冷却充分的开口面积。

由此,能够防止粒径大的异物从冷却孔30侵入,防止异物的咬死,得到充分的冷却性能。

而且,由于能够进一步缩小所侵入的异物的粒径,所以能够迅速进行从外孔31b以外的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防溅挡板10中,冷却孔30分别在与回转部件支承部b1a面对的部位上开口,该回转部件支承部b1a与回转部件b1的滑动面b1c相比位于车轴cw侧(径向内侧)回转部件。

通过这种构成,在泥水从冷却孔30侵入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对回转部件b1的滑动面b1c触及的泥水。

由此,能够抑制下雨时的制动力降低、以及抑制滑动面b1c的生锈。

在本实施方式的防溅挡板10中,具有径向偏移部22,该径向偏移部22具有使板面10a向使其与回转部件b1的滑动面b1c之间的间隔扩大的方向偏移的凹形状。

另外,径向偏移部22从回转部件b1的滑动面b1c的径向内周缘侧到径向外周缘侧的范围内,沿着径向凹陷。

通过这种构成,当在回转部件b1与防溅挡板10之间侵入有异物时,能够将侵入的异物从径向偏移部22迅速排出。

本实施方式的防溅挡板10具有模仿卡钳b2的外形形状而切缺的切缺部13,该卡钳b2以在板厚方向上跨过回转部件b1的滑动部b1b的方式配置。

另外,防溅挡板10具有周向偏移部26,该周向偏移部26从切缺部13到径向偏移部22的范围内延伸,具有使板面10a向使其与滑动面b1c之间的间隔扩大的方向偏移的槽形状。

通过这种构成,侵入至防溅挡板10与回转部件b1之间的异物能够通过周向偏移部26,从径向偏移部22迅速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防溅挡板10中,以使周向偏移部26的偏移量大于卡钳b2与切缺部13之间的尺寸(间隔)的方式设定。

另外,在此基础上,以使周向偏移部26的偏移量小于径向偏移部22的偏移量的方式设定。

通过这种构成,侵入至防溅挡板10与回转部件b1之间的异物不会在中途咬死,能够迅速排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冷却孔30的孔径小于与回转部件b1之间的间隔尺寸的方式设定。

由此,从冷却孔30间的间隙侵入的异物不会在防溅挡板10与回转部件b1之间咬死而变得无法排出,可迅速排出。

另外,冷却孔3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弧状的长孔。

例如,也能够构成为,将圆形的圆孔沿着周向连续地配置为圆弧状,可以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周向偏移部26中,偏移量被设定为,在从切缺部13到径外侧偏移部23的全部部位中相同,但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

例如,也能够设为,使偏移量从切缺部13侧向着径向偏移部22侧逐渐变大。

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抑制异物堵在周向偏移部26内,能够更迅速地排出异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