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式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0964发布日期:2020-01-07 12:55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向式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阻尼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向式阻尼器。



背景技术:

对于传统的阻尼器来说,它们一般都是为了实现:当受到冲击后能很快衰减的作用,具有类似减震或者减速的效果。在一般的阻尼器中,其阻尼力都是设定好的,且不容易通过自动设置对其进行改变。这种已经设定好的阻尼力的阻尼器用在面对复杂工况的机械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根据复杂的工作情况来调整合适的阻尼力。

比如:在人流量多的公共场所,当推门者以较大力度推门时,往往是因为推门者着急离开或者进入门,且可能此时人流量很大,这种情况下推拉门的复位速度越慢,其对推拉门的保护效果越好,对紧跟在推门者后面的人也有保护作用;当门被缓慢力度推开时,往往人流量不大,希望这种情况下门能很快的关闭。但是传统的具有自动复位功能的门,门在不同力度推开后,门以缓慢的速度复位,复位的速度与推开门的力度无关,是因为该门所使用的阻尼器是恒阻尼力的阻尼器,为了能让门在不同推力下复位的速度不同,所以需要阻尼器的阻尼力可以根据推力来变化。

为了解决传统阻尼器中不能自动改变阻尼力的问题,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可调节阻尼力的阻尼器。

本发明设计一种单向式阻尼器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单向式阻尼器,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单向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顶圆盘、活塞杆、阻尼器弹簧、阻尼筒、底圆盘、活塞机构、活塞滑腔,其中底圆盘上安装有阻尼筒;阻尼筒中具有活塞滑腔;活塞杆的一端安装有顶圆盘,另一端安装有活塞机构;活塞杆穿过阻尼筒;活塞机构位于活塞滑腔中,且活塞机构滑动于活塞滑腔;阻尼器弹簧嵌套在阻尼筒上,阻尼器弹簧的一端安装在顶圆盘上,另一端安装在底圆盘上。

上述活塞机构包括触发杆、伸缩筒、粗伸缩方管、粗方管、固定环套、驱动齿轮、变向齿轮、支撑方环套、滑动板、连接板、堵板、固定导筒、活塞筒、细伸缩方管、细方管、压条、三角块、调节块、阻尼方环套、第一固定板、活塞杆弹簧、第二固定板、摩擦轮、伸缩筒弹簧、第三固定板、环形滑槽、第二导块、第二弹簧、三角条、第一导块、第一弹簧、触发杆滑孔、导槽、齿条、导轨、摩擦轮孔、连接板滑动方孔、压条滑动方孔、连接杆、阻尼环套方孔、转轴,其中活塞筒滑动安装在阻尼筒的活塞滑腔中;活塞筒的筒底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固定导筒;固定导筒的外圆面上开有压条滑动方孔;固定环套安装在活塞筒的内筒面上,且位于活塞筒中的上侧;固定环套中开有环形滑槽;伸缩筒安装在环形滑槽中;六个伸缩筒弹簧的一端安装在伸缩筒上,另一端安装在环形滑槽的底槽面上;六个伸缩筒弹簧沿周向方向均匀地分布在伸缩筒上;伸缩筒通过伸缩筒弹簧滑动于环形滑槽中;粗方管和细方管分别安装在活塞筒的筒底上,且粗方管和细方管均与活塞滑腔相通;粗方管和细方管位于固定导筒的两侧;粗伸缩方管的一端安装在粗方管远离活塞筒筒底的一端上,另一端安装在伸缩筒内的顶筒面上;粗伸缩方管的一端与粗方管相通,另一端与活塞滑腔相通;细伸缩方管的一端安装在细方管远离活塞筒筒底的一端上,另一端安装在伸缩筒内的顶筒面上;细伸缩方管的一端与细方管相通,另一端与活塞滑腔相通。

活塞杆未连接顶圆盘的一端穿过伸缩筒,且安装在固定导筒中;活塞杆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活塞杆上,另一端安装在固定导筒的底筒面上;活塞杆弹簧位于固定导筒中,活塞杆通过活塞杆弹簧滑动于固定导筒中;压条的一端安装在活塞杆靠近活塞杆弹簧的一端外圆面,另一端穿过固定导筒的压条滑动方孔;压条通过活塞杆滑动于压条滑动方孔中。

细方管的侧面上开有阻尼环套方孔;阻尼环套方孔的位置与压条滑动方孔的位置相对;阻尼方环套通过第一固定板安装在活塞筒的底筒面上;阻尼方环套的一端安装在阻尼环套方孔中;调节块安装在阻尼方环套中,且调节块滑动于阻尼方环套;调节块伸出阻尼方环套的一端具有斜面;调节块具有斜面的一端的侧面上安装有三角条;压条与调节块上的斜面相配合。

第三固定板安装在固定环套的内圆面上;第三固定板未连接固定环套的一端处开有贯通的触发杆滑孔;触发杆滑孔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导槽;触发杆的一端穿出伸缩筒,另一端穿过触发杆滑孔且安装有三角块;触发杆靠近三角块的两侧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块;两个第二导块分别位于两个导槽中;两个第二弹簧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导块上,另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导槽的槽面上;两个第二弹簧分别位于两个导槽中;第二导块通过相应的第二弹簧滑动于相应的导槽中;三角块与三角条相配合。

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安装在活塞筒的底筒面上,另一端安装有导轨;活塞筒的底筒面上开有连接板滑动方孔;支撑方环套通过第四固定板安装在活塞筒的底筒面上;活塞筒的内筒面上开有摩擦轮孔;第一导块滑动安装在导轨中;第一弹簧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导块上,另一端安装在导轨的内壁面上;第一弹簧位于导轨中;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导块的圆孔中,且转轴的两端均穿出第一导块;转轴的一端安装在有摩擦轮,另一端安装有驱动齿轮;摩擦轮穿过活塞筒上的摩擦轮孔,且与活塞滑腔的内腔面相接触配合;变向齿轮通过轴安装在第二固定板上;变向齿轮与驱动齿轮相啮合;连接块的一端安装有堵板,另一端穿过连接板滑动方孔且安装有滑动板;堵板紧贴活塞筒外的底面,且堵板位于粗方管与细方管之间;堵板分别与粗方管管口和细方管管口相配合;连接板滑动于连接板滑动方孔中;滑动板未连接连接板的一端穿过支撑方环套;齿条通过连接杆安装在滑动板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上;齿条与变向齿轮相啮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阻尼方环套的内壁面上涂有高粘度液体,那么在调节块在阻尼方环套中滑动时将比较难滑动。当压条挤压调节块上,调节块能克服阻力在阻尼方环套中滑动;当三角块挤压三角条时,三角条也可以使调节块克服阻力在阻尼方环套中滑动;当液压油在细方管中流动时,液压油对调节块的挤压不会使调节块在阻尼方环套中滑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压条与调节块之间具有间距,那么在活塞杆弹簧未被压缩时,压条不会挤压调节块;在活塞杆缓慢下压时,活塞杆弹簧压缩量较小,压条也不会挤压调节块;在活塞杆快速下压,且活塞杆弹簧压缩量较大时,压条才会挤压调节块。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三角块与三角条之间具有间距,那么触发杆未被触发时,触发杆不会下压三角块,进而三角块不会挤压三角条;另外在三角条跟随调节块移动的过程中,三角条也不会与三角块产生接触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弹簧为压缩弹簧;第一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那么第一导块始终有向远离第一弹簧的方向运动的趋势,进而使得转轴上的摩擦轮与活塞滑腔的内腔面之间的挤压力加大,有助于摩擦轮的摩擦旋转。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阻尼筒中装有液压油或者机械油。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触发杆远离三角块的一端到伸缩筒外的顶面之间具有间距,那么就可以保证:当触发杆远离三角块的一端被阻尼筒中活塞滑腔的顶腔面挤压时,触发杆有足够的运动的行程使得触发杆上的三角块下压,并使得三角块挤压三角条。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上”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阻尼器弹簧的设计在于,当顶圆盘被下压后,在阻尼器弹簧的复位力下,顶圆盘可以恢复到原始位置。

本发明中固定环套、环形滑槽、伸缩筒弹簧和伸缩筒的设计目的在于,在活塞机构通过活塞杆滑动于阻尼筒中的过程中,活塞杆的进出可以使得阻尼筒中的活塞滑腔的容积产生变化,而活塞滑腔中的液压油的体积是不会变化的;为了解决活塞杆进出使活塞滑腔的容积产生变化的问题,所以才设计出:伸缩筒通过伸缩筒弹簧滑动于环形滑槽中,进而使得活塞机构的体积可以跟随活塞杆的进出而进行改变,最终使活塞滑腔中的液压油的体积不会变化。粗伸缩方管和细伸缩方管的设计在于,在伸缩筒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粗伸缩方管和细伸缩方管可以被拉伸或者被压缩,但同时粗伸缩方管和细伸缩方管依然能使液压油流过。

活塞杆弹簧的设计在于,根据活塞杆的不同下压力,活塞杆弹簧可以有不同的压缩量,使得活塞杆上压条可以根据活塞杆弹簧的压缩量来控制对调节块的挤压。

第二导块、第二弹簧、触发杆和三角块的设计目的在于,第二导块位于导槽中,两个第二导块可以对触发杆起到悬挂支撑的作用;第二弹簧在被压缩后,第二弹簧的恢复力可以使第二导块移动复位,第二导块可以带动触发杆移动复位;三角块可以跟随触发杆的上下移动。

本发明中摩擦轮、转轴、驱动齿轮、变向齿轮、齿条、连接杆、滑动板、支撑方环套、连接板和堵板的设计在于:滑动板被支撑方环套支撑,且滑动板可以在支撑方环套中滑动;摩擦轮可以经转轴、驱动齿轮、变向齿轮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可以经连接杆、滑动板和连接板带动堵板移动。堵板分别与粗方管管口和细方管管口相配合的作用是,在堵板移动的过程中,堵板可以将粗方管管口或细方管管口堵住。

三角块、调节块、三角条和压条的设计目的在于:在压条不同的挤压力下挤压调节块的斜面时,调节块可以根据不同的挤压力进入到细方管中的量也不同,调节块进入到细方管中量的不同使得细方管中液压油允许的流通速度不同;三角块通过挤压三角条,三角条向远离阻尼方环套的方向移动,三角条带动调节块向远离阻尼方环套的方向移动,使得调节块不再进入到细方管中。

当顶圆盘未被下压时,阻尼器弹簧未被压缩,活塞机构靠近阻尼筒中活塞滑腔的顶部;触发杆远离三角块的一端与活塞滑腔的顶腔面相接触,且此时触发杆未受到活塞滑腔的顶腔面的挤压;伸缩筒弹簧未被压缩,此时伸缩筒的顶筒面到活塞筒的底筒面之间的距离最长;堵板位于粗方管管口和细方管管口之间;摩擦轮与活塞滑腔的内腔面挤压接触;粗方管的管径大于细方管的管径。

在顶圆盘被下压,或者在阻尼器弹簧复位力下使顶圆盘向上移动时,活塞杆拉动活塞机构在阻尼筒的活塞滑腔中滑动;当活塞机构向下移动时,活塞杆进入到阻尼筒中,位于活塞机构下部空间中的液压油会经过粗方管和粗伸缩方管流入到活塞机构的上部空间中,由于活塞杆的进入,活塞机构上部空间的容积相对地将会变小,为了弥补变小的空间,那么在活塞机构上部空间中的液压油挤压下,伸缩筒向活塞筒的筒底方向移动,伸缩筒弹簧被压缩,活塞机构的体积将会变小,进而弥补了活塞机构上部空间由于活塞杆的进入所变小的容积。当活塞机构向上移动时,活塞杆伸出阻尼筒,位于活塞机构上部空间中的液压油会经过细方管和细伸缩方管流入到活塞机构的下部空间中,由于活塞杆的伸出,活塞机构上部空间的容积相对地将会变大,为了弥补变大的空间,那么在伸缩筒弹簧的复位作用下,伸缩筒向远离活塞筒的筒底方向移动,活塞机构的体积将会变大,进而弥补了活塞机构上部空间由于活塞杆的伸出所变大的容积。

活塞机构在阻尼筒中的活塞滑腔中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摩擦轮逆时针旋转,摩擦轮经转轴、驱动齿轮、变向齿轮带动齿条向细方管的方向移动,齿条经连接杆、滑动板和连接板带动堵板向细方管管口的方向移动;堵板将细方管管口堵住,位于活塞机构下部的液压油无法经细方管和细伸缩方管流入到活塞机构的上部空间中;当连接板向细方管的方向移动到极限位置时,连接板被连接板滑动方孔顶住而无法移动;由于连接板的限位,进而导致齿条不再移动,最终变向齿轮、驱动齿轮、转轴和摩擦轮不再旋转,此时摩擦轮有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

活塞机构在阻尼筒中的活塞滑腔中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摩擦轮顺时针旋转,摩擦轮经转轴、驱动齿轮、变向齿轮带动齿条向粗方管的方向移动,齿条经连接杆、滑动板和连接板带动堵板向粗方管管口的方向移动;堵板将粗方管管口堵住,位于活塞机构上部的液压油无法经粗方管和粗伸缩方管流入到活塞机构的下部空间中;当连接板向粗方管的方向移动到极限位置时,连接板被连接板滑动方孔顶住而无法移动;由于连接板的限位,进而导致齿条不再移动,最终变向齿轮、驱动齿轮、转轴和摩擦轮不再旋转,此时摩擦轮有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

当顶圆盘被缓慢下压时,阻尼器弹簧被压缩,顶圆盘经活塞杆缓慢下压活塞机构,此时活塞机构中的活塞杆弹簧压缩量几乎很小,压条不会挤压调节块。当活塞机构缓慢下压的过程中,位于活塞机构下部的液压油经粗方管和粗伸缩方管缓慢流入到活塞机构的上部空间中。当阻尼器弹簧在复位力下使顶圆盘复位时,顶圆盘经活塞杆拉动活塞机构向上运动;在活塞机构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位于活塞机构上部的液压油经细方管和细伸缩方管缓慢流入到活塞机构的下部空间中,由于调节块未动作,所以此时细方管所能允许的液压油流通速度为v1,活塞机构向上移动的速度也是v1,单向阻尼器缓慢下压后的恢复速度为v1,单向阻尼器的拉伸阻尼力为f1。由于粗方管的管径大于细方管的管径,所以在同等液压油的压力下,粗方管的流通量大于细方管的流通量,进而使得活塞机构向上移动的速度会明显慢于活塞机构向下移动的速度。这就能使得本发明的单向阻尼器具有易压难拉的特性。

顶圆盘被快速下压时,阻尼器弹簧被快速压缩,顶圆盘经活塞杆快速下压活塞机构,此时活塞机构中的活塞杆弹簧压缩量大,压条挤压调节块的斜面,在斜面的作用下,调节块插入到细方管中,调节块插入到细方管中的量大。当活塞机构快速下压的过程中,位于活塞机构下部的液压油经粗方管和粗伸缩方管快速流入到活塞机构的上部空间中。当阻尼器弹簧在复位力下使顶圆盘复位时,顶圆盘经活塞杆拉动活塞机构向上运动;在活塞机构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位于活塞机构上部的液压油经细方管和细伸缩方管比较缓慢流入到活塞机构的下部空间中,由于调节块插入到细方管中的量大,所以此时细方管所能允许的液压油流通速度为v2,v2小于v1;活塞机构向上移动的速度也是v2,单向阻尼器的拉伸阻尼力为f2,f2大于f1;此时单向阻尼器快速下压后的恢复速度v2小于单向阻尼器缓慢下压后的恢复速度为v1。

顶圆盘被急速下压时,阻尼器弹簧被快速压缩,顶圆盘经活塞杆急速下压活塞机构,此时活塞机构中的活塞杆弹簧压缩量更大,压条挤压调节块的斜面,在斜面的作用下,调节块插入到细方管中,调节块插入到细方管中的量更大。当活塞机构急速下压的过程中,位于活塞机构下部的液压油经粗方管和粗伸缩方管急速流入到活塞机构的上部空间中。当阻尼器弹簧在复位力下使顶圆盘复位时,顶圆盘经活塞杆拉动活塞机构向上运动;在活塞机构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位于活塞机构上部的液压油经细方管和细伸缩方管更加缓慢流入到活塞机构的下部空间中,由于调节块插入到细方管中的量更大,所以此时细方管所能允许的液压油流通速度为v3,v3小于v2;活塞机构向上移动的速度也是v3,单向阻尼器的拉伸阻尼力为f3,f3大于f2;;此时单向阻尼器急速下压后的恢复速度v3小于单向阻尼器快速下压后的恢复速度为v2。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单向阻尼器受到外界的下压力越大时,单向阻尼器压缩速度也会越快;压条挤压调节块进入到细方管中的量也会越大,单向阻尼器下压后的恢复速度也会越慢;总之,单向阻尼器的拉伸阻尼力跟单向阻尼器被压缩的快慢有关:单向阻尼器被压缩的越快,单向阻尼器的拉伸阻尼力越大,单向阻尼器也就恢复地越慢。

在活塞杆拉动活塞机构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活塞杆弹簧不再被压缩,进而压条不再挤压调节块。当活塞机构与阻尼筒中活塞滑腔的顶面紧紧接触后,触发杆被活塞滑腔的顶面向下挤压,触发杆带动第二导块向下移动,第二弹簧被压缩,三角块跟随触发杆向下移动;随后三角块挤压三角条,三角条向远离阻尼方环套的方向移动,三角条带动调节块向远离阻尼方环套的方向移动,使得调节块不再进入到细方管中,调节块恢复到未被压条挤压时的状态。

相对于传统的阻尼器技术,本发明中固定环套、伸缩筒弹簧和伸缩筒的设计解决了活塞杆在阻尼筒中滑动时对阻尼筒中活塞滑腔的容积的影响;活塞杆弹簧通过识别不同的下压力,使得压条挤压调节块进入到细方管中的量不同,调节块进入到细方管中量的不同使得细方管中液压油允许的流通速度不同。最终,与传统的单向阻尼器相比,本发明的单向阻尼器能实现:单向阻尼器被压缩的越快,单向阻尼器的拉伸阻尼力越大,单向阻尼器也就恢复地越慢;这样的设计效果可以使本发明的单向阻尼器用于,因为复杂的工作情况需要不同阻尼力的机械系统中,大大减小了传统机械中因为需要不同阻尼力而需更换阻尼器的情况,节省了更换不同阻尼器的成本。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单向阻尼器示意图。

图2是单向阻尼器剖面示意图。

图3是单向阻尼器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活塞机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活塞机构安装剖面正视示意图。

图6是活塞机构安装剖面正视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粗伸缩方管安装示意图。

图8是固定环套剖面示意图。

图9是第二导块安装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压条安装示意图。

图11是第三固定板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支撑方环套安装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活塞筒剖面示意图。

图14是齿条安装示意图。

图15是齿条与变向齿轮相啮合示意图。

图16是导轨安装示意图。

图17是摩擦轮和驱动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18是三角块与三角条配合示意图。

图19是三角条安装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顶圆盘;2、活塞杆;3、阻尼器弹簧;4、阻尼筒;5、底圆盘;6、活塞机构;7、活塞滑腔;8、触发杆;9、伸缩筒;10、粗伸缩方管;12、粗方管;13、固定环套;14、驱动齿轮;15、变向齿轮;16、支撑方环套;17、滑动板;18、连接板;19、堵板;20、固定导筒;21、活塞筒;22、细伸缩方管;23、细方管;24、压条;25、三角块;26、调节块;27、阻尼方环套;28、第一固定板;30、活塞杆弹簧;31、第二固定板;32、摩擦轮;33、伸缩筒弹簧;34、第三固定板;35、环形滑槽;37、第二导块;38、第二弹簧;39、三角条;40、第一导块;41、第一弹簧;42、触发杆滑孔;43、导槽;44、齿条;45、导轨;46、摩擦轮孔;47、连接板滑动方孔;48、压条滑动方孔;49、连接杆;50、阻尼环套方孔;51、转轴;52第四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它包括顶圆盘1、活塞杆2、阻尼器弹簧3、阻尼筒4、底圆盘5、活塞机构6、活塞滑腔7,如图1、2所示,其中底圆盘5上安装有阻尼筒4;阻尼筒4中具有活塞滑腔7;如图4、5所示,活塞杆2的一端安装有顶圆盘1,另一端安装有活塞机构6;如图2所示,活塞杆2穿过阻尼筒4;活塞机构6位于活塞滑腔7中,且活塞机构6滑动于活塞滑腔7;如图1所示,阻尼器弹簧3嵌套在阻尼筒4上,阻尼器弹簧3的一端安装在顶圆盘1上,另一端安装在底圆盘5上。

如图3、6、10所示,上述活塞机构6包括触发杆8、伸缩筒9、粗伸缩方管10、粗方管12、固定环套13、驱动齿轮14、变向齿轮15、支撑方环套16、滑动板17、连接板18、堵板19、固定导筒20、活塞筒21、细伸缩方管22、细方管23、压条24、三角块25、调节块26、阻尼方环套27、第一固定板28、活塞杆弹簧30、第二固定板31、摩擦轮32、伸缩筒弹簧33、第三固定板34、环形滑槽35、第二导块37、第二弹簧38、三角条39、第一导块40、第一弹簧41、触发杆滑孔42、导槽43、齿条44、导轨45、摩擦轮孔46、连接板滑动方孔47、压条滑动方孔48、连接杆49、阻尼环套方孔50、转轴51,如图2、3所示,其中活塞筒21滑动安装在阻尼筒4的活塞滑腔7中;活塞筒21的筒底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固定导筒20;固定导筒20的外圆面上开有压条滑动方孔48;如图3、8所示,固定环套13安装在活塞筒21的内筒面上,且位于活塞筒21中的上侧;固定环套13中开有环形滑槽35;如图3、7所示,伸缩筒9安装在环形滑槽35中;如图6、7所示,六个伸缩筒弹簧33的一端安装在伸缩筒9上,另一端安装在环形滑槽35的底槽面上;六个伸缩筒弹簧33沿周向方向均匀地分布在伸缩筒9上;伸缩筒9通过伸缩筒弹簧33滑动于环形滑槽35中;如图13所示,粗方管12和细方管23分别安装在活塞筒21的筒底上,且粗方管12和细方管23均与活塞滑腔7相通;粗方管12和细方管23位于固定导筒20的两侧;如图6、7所示,粗伸缩方管10的一端安装在粗方管12远离活塞筒21筒底的一端上,另一端安装在伸缩筒9内的顶筒面上;粗伸缩方管10的一端与粗方管12相通,另一端与活塞滑腔7相通;细伸缩方管22的一端安装在细方管23远离活塞筒21筒底的一端上,另一端安装在伸缩筒9内的顶筒面上;细伸缩方管22的一端与细方管23相通,另一端与活塞滑腔7相通。

如图3、9所示,活塞杆2未连接顶圆盘1的一端穿过伸缩筒9,且安装在固定导筒20中;活塞杆弹簧30的一端安装在活塞杆2上,另一端安装在固定导筒20的底筒面上;活塞杆弹簧30位于固定导筒20中,活塞杆2通过活塞杆弹簧30滑动于固定导筒20中;如图6、10所示,压条24的一端安装在活塞杆2靠近活塞杆弹簧30的一端外圆面,另一端穿过固定导筒20的压条滑动方孔48;压条24通过活塞杆2滑动于压条滑动方孔48中。

如图15所示,细方管23的侧面上开有阻尼环套方孔50;阻尼环套方孔50的位置与压条滑动方孔48的位置相对;如图6、9所示,阻尼方环套27通过第一固定板28安装在活塞筒21的底筒面上;阻尼方环套27的一端安装在阻尼环套方孔50中;如图6、18所示,调节块26安装在阻尼方环套27中,且调节块26滑动于阻尼方环套27;调节块26伸出阻尼方环套27的一端具有斜面;如图19所示,调节块26具有斜面的一端的侧面上安装有三角条39;压条24与调节块26上的斜面相配合。

如图8、11所示,第三固定板34安装在固定环套13的内圆面上;第三固定板34未连接固定环套13的一端处开有贯通的触发杆滑孔42;触发杆滑孔42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导槽43;如图3、9所示,触发杆8的一端穿出伸缩筒9,另一端穿过触发杆滑孔42且安装有三角块25;如图9、18所示,触发杆8靠近三角块25的两侧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块37;两个第二导块37分别位于两个导槽43中;两个第二弹簧38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导块37上,另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导槽43的槽面上;两个第二弹簧38分别位于两个导槽43中;第二导块37通过相应的第二弹簧38滑动于相应的导槽43中;三角块25与三角条39相配合。

如图13所示,第二固定板31的一端安装在活塞筒21的底筒面上,另一端安装有导轨45;活塞筒21的底筒面上开有连接板滑动方孔47;支撑方环套16通过第四固定板52安装在活塞筒21的底筒面上;活塞筒21的内筒面上开有摩擦轮孔46;如图9、17所示,第一导块40滑动安装在导轨45中;第一弹簧41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导块40上,另一端安装在导轨45的内壁面上;第一弹簧41位于导轨45中;转轴51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导块40的圆孔中,且转轴51的两端均穿出第一导块40;转轴51的一端安装在有摩擦轮32,另一端安装有驱动齿轮14;如图6所示,摩擦轮32穿过活塞筒21上的摩擦轮孔46,且与活塞滑腔7的内腔面相接触配合;如图16所示,变向齿轮15通过轴安装在第二固定板31上;变向齿轮15与驱动齿轮14相啮合;如图12、14所示,连接块的一端安装有堵板19,另一端穿过连接板滑动方孔47且安装有滑动板17;堵板19紧贴活塞筒21外的底面,且堵板19位于粗方管12与细方管23之间;堵板19分别与粗方管12管口和细方管23管口相配合;连接板18滑动于连接板滑动方孔47中;滑动板17未连接连接板18的一端穿过支撑方环套16;齿条44通过连接杆49安装在滑动板17远离连接板18的一端上;如图15所示,齿条44与变向齿轮15相啮合。

上述阻尼方环套27的内壁面上涂有高粘度液体,那么在调节块26在阻尼方环套27中滑动时将比较难滑动。当压条24挤压调节块26上,调节块26能克服阻力在阻尼方环套27中滑动;当三角块25挤压三角条39时,三角条39也可以使调节块26克服阻力在阻尼方环套27中滑动;当液压油在细方管23中流动时,液压油对调节块26的挤压不会使调节块26在阻尼方环套27中滑动。

如图6所示,上述压条24与调节块26之间具有间距,那么在活塞杆弹簧30未被压缩时,压条24不会挤压调节块26;在活塞杆2缓慢下压时,活塞杆弹簧30压缩量较小,压条24也不会挤压调节块26;在活塞杆2快速下压,且活塞杆弹簧30压缩量较大时,压条24才会挤压调节块26。

如图18所示,上述三角块25与三角条39之间具有间距,那么触发杆8未被触发时,触发杆8不会下压三角块25,进而三角块25不会挤压三角条39;另外在三角条39跟随调节块26移动的过程中,三角条39也不会与三角块25产生接触配合。

上述第一弹簧41为压缩弹簧;第一弹簧41始终处于压缩状态,那么第一导块40始终有向远离第一弹簧41的方向运动的趋势,进而使得转轴51上的摩擦轮32与活塞滑腔7的内腔面之间的挤压力加大,有助于摩擦轮32的摩擦旋转。

上述阻尼筒4中装有液压油或者机械油。

如图3所示,上述触发杆8远离三角块25的一端到伸缩筒9外的顶面之间具有间距,那么就可以保证:当触发杆8远离三角块25的一端被阻尼筒4中活塞滑腔7的顶腔面挤压时,触发杆8有足够的运动的行程使得触发杆8上的三角块25下压,并使得三角块25挤压三角条3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上”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阻尼器弹簧3的设计在于,当顶圆盘1被下压后,在阻尼器弹簧3的复位力下,顶圆盘1可以恢复到原始位置。

本发明中固定环套13、环形滑槽35、伸缩筒弹簧33和伸缩筒9的设计目的在于,在活塞机构6通过活塞杆2滑动于阻尼筒4中的过程中,活塞杆2的进出可以使得阻尼筒4中的活塞滑腔7的容积产生变化,而活塞滑腔7中的液压油的体积是不会变化的;为了解决活塞杆2进出使活塞滑腔7的容积产生变化的问题,所以才设计出:伸缩筒9通过伸缩筒弹簧33滑动于环形滑槽35中,进而使得活塞机构6的体积可以跟随活塞杆2的进出而进行改变,最终使活塞滑腔7中的液压油的体积不会变化。粗伸缩方管10和细伸缩方管22的设计在于,在伸缩筒9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粗伸缩方管10和细伸缩方管22可以被拉伸或者被压缩,但同时粗伸缩方管10和细伸缩方管22依然能使液压油流过。

活塞杆弹簧30的设计在于,根据活塞杆2的不同下压力,活塞杆弹簧30可以有不同的压缩量,使得活塞杆2上压条24可以根据活塞杆弹簧30的压缩量来控制对调节块26的挤压。

第二导块37、第二弹簧38、触发杆8和三角块25的设计目的在于,第二导块37位于导槽43中,两个第二导块37可以对触发杆8起到悬挂支撑的作用;第二弹簧38在被压缩后,第二弹簧38的恢复力可以使第二导块37移动复位,第二导块37可以带动触发杆8移动复位;三角块25可以跟随触发杆8的上下移动。

本发明中摩擦轮32、转轴51、驱动齿轮14、变向齿轮15、齿条44、连接杆49、滑动板17、支撑方环套16、连接板18和堵板19的设计在于:滑动板17被支撑方环套16支撑,且滑动板17可以在支撑方环套16中滑动;摩擦轮32可以经转轴51、驱动齿轮14、变向齿轮15带动齿条44移动;齿条44可以经连接杆49、滑动板17和连接板18带动堵板19移动。堵板19分别与粗方管12管口和细方管23管口相配合的作用是,在堵板19移动的过程中,堵板19可以将粗方管12管口或细方管23管口堵住。

三角块25、调节块26、三角条39和压条24的设计目的在于:在压条24不同的挤压力下挤压调节块26的斜面时,调节块26可以根据不同的挤压力进入到细方管23中的量也不同,调节块26进入到细方管23中量的不同使得细方管23中液压油允许的流通速度不同;三角块25通过挤压三角条39,三角条39向远离阻尼方环套27的方向移动,三角条39带动调节块26向远离阻尼方环套27的方向移动,使得调节块26不再进入到细方管23中。

具体实施方式:当顶圆盘1未被下压时,阻尼器弹簧3未被压缩,活塞机构6靠近阻尼筒4中活塞滑腔7的顶部;触发杆8远离三角块25的一端与活塞滑腔7的顶腔面相接触,且此时触发杆8未受到活塞滑腔7的顶腔面的挤压;伸缩筒弹簧33未被压缩,此时伸缩筒9的顶筒面到活塞筒21的底筒面之间的距离最长;堵板19位于粗方管12管口和细方管23管口之间;摩擦轮32与活塞滑腔7的内腔面挤压接触;粗方管12的管径大于细方管23的管径。

在顶圆盘1被下压,或者在阻尼器弹簧3复位力下使顶圆盘1向上移动时,活塞杆2拉动活塞机构6在阻尼筒4的活塞滑腔7中滑动;当活塞机构6向下移动时,活塞杆2进入到阻尼筒4中,位于活塞机构6下部空间中的液压油会经过粗方管12和粗伸缩方管10流入到活塞机构6的上部空间中,由于活塞杆2的进入,活塞机构6上部空间的容积相对地将会变小,为了弥补变小的空间,那么在活塞机构6上部空间中的液压油挤压下,伸缩筒9向活塞筒21的筒底方向移动,伸缩筒弹簧33被压缩,活塞机构6的体积将会变小,进而弥补了活塞机构6上部空间由于活塞杆2的进入所变小的容积。当活塞机构6向上移动时,活塞杆2伸出阻尼筒4,位于活塞机构6上部空间中的液压油会经过细方管23和细伸缩方管22流入到活塞机构6的下部空间中,由于活塞杆2的伸出,活塞机构6上部空间的容积相对地将会变大,为了弥补变大的空间,那么在伸缩筒弹簧33的复位作用下,伸缩筒9向远离活塞筒21的筒底方向移动,活塞机构6的体积将会变大,进而弥补了活塞机构6上部空间由于活塞杆2的伸出所变大的容积。

活塞机构6在阻尼筒4中的活塞滑腔7中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摩擦轮32逆时针旋转,摩擦轮32经转轴51、驱动齿轮14、变向齿轮15带动齿条44向细方管23的方向移动,齿条44经连接杆49、滑动板17和连接板18带动堵板19向细方管23管口的方向移动;堵板19将细方管23管口堵住,位于活塞机构6下部的液压油无法经细方管23和细伸缩方管22流入到活塞机构6的上部空间中;当连接板18向细方管23的方向移动到极限位置时,连接板18被连接板滑动方孔47顶住而无法移动;由于连接板18的限位,进而导致齿条44不再移动,最终变向齿轮15、驱动齿轮14、转轴51和摩擦轮32不再旋转,此时摩擦轮32有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

活塞机构6在阻尼筒4中的活塞滑腔7中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摩擦轮32顺时针旋转,摩擦轮32经转轴51、驱动齿轮14、变向齿轮15带动齿条44向粗方管12的方向移动,齿条44经连接杆49、滑动板17和连接板18带动堵板19向粗方管12管口的方向移动;堵板19将粗方管12管口堵住,位于活塞机构6上部的液压油无法经粗方管12和粗伸缩方管10流入到活塞机构6的下部空间中;当连接板18向粗方管12的方向移动到极限位置时,连接板18被连接板滑动方孔47顶住而无法移动;由于连接板18的限位,进而导致齿条44不再移动,最终变向齿轮15、驱动齿轮14、转轴51和摩擦轮32不再旋转,此时摩擦轮32有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

当顶圆盘1被缓慢下压时,阻尼器弹簧3被压缩,顶圆盘1经活塞杆2缓慢下压活塞机构6,此时活塞机构6中的活塞杆弹簧30压缩量几乎很小,压条24不会挤压调节块26。当活塞机构6缓慢下压的过程中,位于活塞机构6下部的液压油经粗方管12和粗伸缩方管10缓慢流入到活塞机构6的上部空间中。当阻尼器弹簧3在复位力下使顶圆盘1复位时,顶圆盘1经活塞杆2拉动活塞机构6向上运动;在活塞机构6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位于活塞机构6上部的液压油经细方管23和细伸缩方管22缓慢流入到活塞机构6的下部空间中,由于调节块26未动作,所以此时细方管23所能允许的液压油流通速度为v1,活塞机构6向上移动的速度也是v1,单向阻尼器缓慢下压后的恢复速度为v1,单向阻尼器的拉伸阻尼力为f1。由于粗方管12的管径大于细方管23的管径,所以在同等液压油的压力下,粗方管12的流通量大于细方管23的流通量,进而使得活塞机构6向上移动的速度会明显慢于活塞机构6向下移动的速度。这就能使得本发明的单向阻尼器具有易压难拉的特性。

顶圆盘1被快速下压时,阻尼器弹簧3被快速压缩,顶圆盘1经活塞杆2快速下压活塞机构6,此时活塞机构6中的活塞杆弹簧30压缩量大,压条24挤压调节块26的斜面,在斜面的作用下,调节块26插入到细方管23中,调节块26插入到细方管23中的量大。当活塞机构6快速下压的过程中,位于活塞机构6下部的液压油经粗方管12和粗伸缩方管10快速流入到活塞机构6的上部空间中。当阻尼器弹簧3在复位力下使顶圆盘1复位时,顶圆盘1经活塞杆2拉动活塞机构6向上运动;在活塞机构6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位于活塞机构6上部的液压油经细方管23和细伸缩方管22比较缓慢流入到活塞机构6的下部空间中,由于调节块26插入到细方管23中的量大,所以此时细方管23所能允许的液压油流通速度为v2,v2小于v1;活塞机构6向上移动的速度也是v2,单向阻尼器的拉伸阻尼力为f2,f2大于f1;此时单向阻尼器快速下压后的恢复速度v2小于单向阻尼器缓慢下压后的恢复速度为v1。

顶圆盘1被急速下压时,阻尼器弹簧3被快速压缩,顶圆盘1经活塞杆2急速下压活塞机构6,此时活塞机构6中的活塞杆弹簧30压缩量更大,压条24挤压调节块26的斜面,在斜面的作用下,调节块26插入到细方管23中,调节块26插入到细方管23中的量更大。当活塞机构6急速下压的过程中,位于活塞机构6下部的液压油经粗方管12和粗伸缩方管10急速流入到活塞机构6的上部空间中。当阻尼器弹簧3在复位力下使顶圆盘1复位时,顶圆盘1经活塞杆2拉动活塞机构6向上运动;在活塞机构6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位于活塞机构6上部的液压油经细方管23和细伸缩方管22更加缓慢流入到活塞机构6的下部空间中,由于调节块26插入到细方管23中的量更大,所以此时细方管23所能允许的液压油流通速度为v3,v3小于v2;活塞机构6向上移动的速度也是v3,单向阻尼器的拉伸阻尼力为f3,f3大于f2;;此时单向阻尼器急速下压后的恢复速度v3小于单向阻尼器快速下压后的恢复速度为v2。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单向阻尼器受到外界的下压力越大时,单向阻尼器压缩速度也会越快;压条24挤压调节块26进入到细方管23中的量也会越大,单向阻尼器下压后的恢复速度也会越慢;总之,单向阻尼器的拉伸阻尼力跟单向阻尼器被压缩的快慢有关:单向阻尼器被压缩的越快,单向阻尼器的拉伸阻尼力越大,单向阻尼器也就恢复地越慢。

在活塞杆2拉动活塞机构6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活塞杆弹簧30不再被压缩,进而压条24不再挤压调节块26。当活塞机构6与阻尼筒4中活塞滑腔7的顶面紧紧接触后,触发杆8被活塞滑腔7的顶面向下挤压,触发杆8带动第二导块37向下移动,第二弹簧38被压缩,三角块25跟随触发杆8向下移动;随后三角块25挤压三角条39,三角条39向远离阻尼方环套27的方向移动,三角条39带动调节块26向远离阻尼方环套27的方向移动,使得调节块26不再进入到细方管23中,调节块26恢复到未被压条24挤压时的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效果是:固定环套13、伸缩筒弹簧33和伸缩筒9的设计解决了活塞杆2在阻尼筒4中滑动时对阻尼筒4中活塞滑腔7的容积的影响;活塞杆弹簧30通过识别不同的下压力,使得压条24挤压调节块26进入到细方管23中的量不同,调节块26进入到细方管23中量的不同使得细方管23中液压油允许的流通速度不同。最终,与传统的单向阻尼器相比,本发明的单向阻尼器能实现:单向阻尼器被压缩的越快,单向阻尼器的拉伸阻尼力越大,单向阻尼器也就恢复地越慢;这样的设计效果可以使本发明的单向阻尼器用于,因为复杂的工作情况需要不同阻尼力的机械系统中,大大减小了传统机械中因为需要不同阻尼力而需更换阻尼器的情况,节省了更换不同阻尼器的成本。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