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油轮毂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1695发布日期:2019-12-13 17:4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补油轮毂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轴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补油轮毂轴承。



背景技术:

轮毂轴承的主要作用是承重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既承受轴向载荷又承受径向载荷,轮毂轴承专用于各种车辆的轮毂上,在一些特殊的大型车辆上,轴承承受的双向载荷较大,在承受双向载荷力情况下会导致轴承内部油脂加速消耗,油脂润滑对轴承的使用寿命和摩擦、磨损、振动等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润滑是保证轴承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据统计,40%左右的轴承损坏都和润滑不良有关,现有的补油结构大多数是在轴承运转结束时操作人员进行补油,而在轴承工作时不能及时补油,油脂减少会增加钢球的摩擦力矩,出现干烧现象更会导致轴承内部损坏,导致轴承的工作效率下降和使用寿命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补油轮毂轴承,为解决现有技术在轴承运转时受力太大耗油量上升不能及时补油,导致轴承摩擦力矩上升,使得轴承工作效率降低和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

一种补油轮毂轴承,包括外圈、内圈、滚子,所述内圈外圆周壁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外圈和内圈共同组合形成滚子腔,所述滚子滚动设置在滚子腔内,所述内圈上设有凸缘挡边,所述凸缘挡边上均匀分布有用于固定轴承的安装孔,所述外圈中设置有补油腔,所述外圈外周壁上均布有若干个用于补油的补油装置,所述外圈内壁上开设有用于向滚子腔出油的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与补油腔连通设置,所述补油腔内壁上设置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靠近出油孔的一端向出油孔外延伸形成有封板,所述传动块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所述传动块在第一温度下存在第一形态,所述传动块在第二温度下存在第二形态,所述传动块在第一形态下封板贴设在外圈内壁上形成对补油腔的封闭,所述传动块在第二形态下穿出出油孔使封板远离外圈内壁形成补油腔与滚子腔的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传动块是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可以采用镍钛记忆合金、镍钛铜记忆合金、铁基记忆合金、铜基记忆合金或者具有记忆功能的其它材料等,由于轮毂轴承在工作时,其受力摩擦受热导致轮毂轴承内部温度上升,而传动块在其在第一温度下存在第一形态,第二温度下存在第二形态,使得传动块能在轴承工作时变成第二形态,在轴承停止工作时转变成第一形态,而记忆合金的马氏体逆相变完成温度af的设计值一般在40-50℃之间,而轮毂轴承工作时温度可达到50℃-70℃之间,而大型车辆用的汽车轮毂轴承其温度可达到60℃-110℃之间,所以第二温度为轮毂轴承的正常工作温度,第一温度则为低于40℃,即在40℃下的常温下,传动块体积不变使得封板贴设在外圈内壁上形成对补油腔的封闭,在轴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封板对补油腔封闭使得补油腔内部的油脂不会外泄到滚子腔内,而当轮毂轴承运转时,使得传动块受热体积从第一形态变成第二形态,传动块体积变大穿出出油孔,使封板远离外圈内壁形成补油腔与滚子腔的连通,油脂从补油腔内流动到滚子腔,完成对滚子腔内部的补油,避免轮毂轴承因受热过高导致润滑油脂的加速流失,从而使得轴承的工作效率下降和使用寿命的减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补油装置包括壳体和滑移设置在壳体内的补油管,所述补油管一端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油口,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使操作人员向补油管注油的进油口,所述出油口与进油口连通设置,所述操作人员对进油口按压注油使补油管在壳体内滑移形成出油口对补油腔的出油,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凸缘,所述补油管外周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补油管上套设有用于使补油管在壳体内滑移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抵触在限位凸缘与限位凸起之间,所述补油管在壳体内滑移复位形成壳体对出油口的遮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补油管滑移设置在壳体内,同时通过复位弹簧进行滑移复位,使得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油脂能够进入到补油腔内,在注油结束后补油管自行复位,使壳体内壁对出油口形成封闭,防止油脂外泄到轴承外部,起到了一个密封的效果,同时也防止了外部油脂进入到补油腔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外圈上靠近凸缘挡边开设有第一防水槽和第二防水槽,所述第一防水槽和第二防水槽相邻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这种结构的外圈可在泥水接近右侧密封圈前,通过第一道防水槽导流大部分水流,第二道防水槽把第一道防水槽没有拦截的水流进一步导流走,减少泥水继续流向右侧密封圈的量,有效起到防泥水作用,提高轴承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传动块与补油腔内壁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橡胶垫圈,所述传动块与封板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橡胶垫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橡胶圈具有弹性特征可以随着传动块体积的增大而拉伸,不会影响其正常工作,避免传动块体积变大对补油腔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动块第二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补油装置打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补油轮毂轴承,包括外圈1、内圈2、滚子3,所述内圈2外圆周壁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外圈1和内圈2共同组合形成滚子腔5,所述滚子3滚动设置在滚子腔5内,所述内圈2上设有凸缘挡边21,所述凸缘挡边21上均匀分布有用于固定轴承的安装孔22,所述外圈1中设置有补油腔12,所述外圈1外周壁上均布有若干个用于补油的补油装置6,所述外圈1内壁上开设有用于向滚子腔5出油的出油孔11,所述出油孔11与补油腔12连通设置,所述补油腔12内壁上设置有传动块7,所述传动块7靠近出油孔11的一端向出油孔11外延伸形成有封板71,所述传动块7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所述传动块7在第一温度下存在第一形态,所述传动块7在第二温度下存在第二形态,所述传动块7在第一形态下封板71贴设在外圈1内壁上形成对补油腔12的封闭,所述传动块7在第二形态下穿出出油孔11使封板71远离外圈1内壁形成补油腔12与滚子腔5的连通,所述补油装置6包括壳体62和滑移设置在壳体62内的补油管63,所述补油管63一端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油口64,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使操作人员向补油管63注油的进油口61,所述出油口64与进油口61连通设置,所述补油管63在壳体62内滑移形成出油口64对补油腔12的出油,所述壳体62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凸缘65,所述补油管63外周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66,所述补油管63上套设有用于使补油管63在壳体62内滑移复位的复位弹簧67,所述复位弹簧67抵触在限位凸缘65与限位凸起66之间,所述外圈1上靠近凸缘挡边21开设有第一防水槽13和第二防水槽14,所述第一防水槽13和第二防水槽14相邻设置,所述传动块7与补油腔12内壁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橡胶垫圈72,所述传动块7与封板71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橡胶垫圈73。

轴承在运转时,其内部温度升高达到第二温度,使得传动块7发生形变,传动块7体积变大带动封板71远离外圈1,形成补油腔12和滚子腔5的连通,油脂从补油腔12内流到滚子腔5内形成补油,在轴承停止运转时,轴承内部温度逐渐下降到第一温度,即正常温度,传动块7变回第一形态,传动块7体积变小带动封板71位移,使封板71贴设在外圈1内壁上形成对补油腔12的封闭,在轴承正常工作时,泥水能通过第一道防水槽导流大部分水流,第二道防水槽把第一道防水槽没有拦截的水流进一步导流走,减少泥水继续流向右侧密封圈4的量,当补油腔12内部油脂减少时,操作人员通过补油装置6进行补油,将注油设备对其进油口61,通过按压进油口61,使得补油管63在壳体62内滑移,将出油口64露出壳体62外,在进行注油,油脂通过进油口61进入到补油管63内,再通过出油口64流到补油腔12,实现注油过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