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9480发布日期:2019-10-28 22:27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轴向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轴向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台阶轴的轴端固定是机械设计中的常规问题。一般来讲,轴端固定可以采用螺母、轴端挡圈的组合,也可以采用弹性挡圈、锁紧挡圈、轴向挡板等。但使用以上所述的固定方式时,安装和拆卸都非常麻烦。例如使用挡圈时,安装和拆卸都需要专用工具,并且需要足够的操作空间,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向固定组件,它具有装配简单、无需安装工具,且对装配空间要求较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轴向固定组件,包括连接轴和连接板,该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轴的右部的直径相等于该连接孔的内径,同时,该连接轴的右部沿着该连接轴的圆周表面设有环形的沟槽,该沟槽的左侧壁和该沟槽的底部之间具有夹角α、右侧壁和该沟槽的底部之间具有夹角β,60°≤α≤90°、90°<β≤150°,以及,该沟槽内套设有“O”型橡胶圈。

所述连接孔的左部边缘具有左大右小的喇叭口。

所述连接轴的左部设有台阶,该台阶的右侧面和该沟槽的左侧壁之间的间距不小于该连接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装配简单、无需安装工具,且对装配空间要求较低。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固定组件在使用时,“O”型橡胶圈充当了连接卡件的作用,且在安装时“O”型橡胶圈受压后便于连接轴从左向右的穿过连接孔,但是拆卸时“O”型橡胶圈能够自行脱落,使连接轴和连接板极易分离。如此,即便是在极为狭窄的空间亦可完成装拆,且不需要使用任何工具,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固定组件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固定组件的拆卸过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轴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O”型橡胶圈的左视剖视图。

图中:

10、连接轴,11、沟槽,12、台阶;

20、连接板,21、连接孔,211、喇叭口;

30、“O”型橡胶圈,31、空心腔;

100、阻挡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和图6所示:轴向固定组件,包括连接轴10和连接板20,该连接板20上设有连接孔21。本实施例中,该连接轴10的右部从左向右的穿过该连接孔21从而实现该连接轴10和该连接板20的连接。

进一步的讲:

该连接轴10的右部的直径相等于该连接孔21的内径。同时,该连接轴10的右部沿着该连接轴10的圆周表面设有环形的沟槽11。该沟槽11的左侧壁和该沟槽11的底部之间具有夹角α、右侧壁和该沟槽11的底部之间具有夹角β,60°≤α≤90°、90°<β≤150°。较好的方式是,α=90°、β=150°。以及,该沟槽11内套设有“O”型橡胶圈30。该“O”型橡胶圈30的断面可以呈半圆形,且该“O”型橡胶圈30可以是间断的空心状。即,结合图7所示,沿着该“O”型橡胶圈30的纵向,每隔一段间距,该“O”型橡胶圈30即具有一空心腔31。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需要连接安装时,先把该“O”型橡胶圈30套在该沟槽11内,将该连接轴10的右部从左至右的穿过该连接孔21。穿过时,该“O”型橡胶圈30被压缩,继而可以实现该连接轴10的右部顺利穿过该连接孔21。当穿过完成后,该“O”型橡胶圈30恢复原状而弹出卡在该连接孔21的右侧,使该连接轴10和该连接板20实现连接。结合图5所示,当需要拆卸时,向左拉动该连接轴10,由于该沟槽11的右侧壁为倾斜状,且β>90°,故而在拉动的过程中,该“O”型橡胶圈30纵向扩张后会从该沟槽11内脱出,该连接轴10和该连接板20顺利脱开。这样,安装方便、可靠,特别适合安装拆卸空间有限,且需要经常拆卸维护的工况。显然,具有空心腔31的“O”型橡胶圈30更适合与被压缩以及顺畅脱落。图中所示阻挡件100,是为了说明安装和拆卸的空间较为有限。

优化的:

该连接孔21的左部边缘具有左大右小的喇叭口211。如此,便于该“O”型橡胶圈30被逐步压缩。

该连接轴10的左部设有台阶12,该台阶12的右侧面和该沟槽11的左侧壁之间的间距不小于该连接板20的厚度。即,该台阶12起到限位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用新型仅适用于承受较小轴向力或不受轴向力的台阶轴的轴端固定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