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8492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向阀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磁换向阀。



背景技术:

换向阀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环卫机械等众多领域,其主要利用阀芯相对于阀体的运动,使得油路接通、切断或变换路径,以实现液压执行元件的启动、停止或改变运动方向。

专利申请号为201120458196.0的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换向阀,该换向阀包括换向阀阀体和能够在该换向阀阀体内移动的阀杆,该换向阀阀体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阀杆移动的两种不同的控制机构。

换向阀阀体内设有一阀杆,阀杆即为阀芯,利用安装在阀体上的两种控制机构,调节阀芯在轴向上移动,从而打开或关闭对应的通气孔,从而实现换向操作功能,但换向阀内缺乏过滤装置,当流通在换向阀的气体中混杂了粘稠液态等能堵塞阀体通气孔的物质存在时,易造成换向阀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换向阀,在换向阀的接气口中安装上过滤装置,从而避免流通在换向阀中的气体存在杂质堵塞换向阀的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磁换向阀,包括具有内腔的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多个接气口,所述接气口包括凹槽和置于凹槽内供管道相连的连接部,且所述接气口底部开设有与阀体内腔相通的通气孔,至少一个所述凹槽与连接部之间夹设有作用于通气孔的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阀体的接气口中设有过滤网,且过滤网被夹持在接气口的凹槽和连接部之间,当连接部与管道相连时,管道中流出的气体经过滤网过滤,避免气体中存在杂质从而堵塞通气孔,影响换向阀的运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连接部为空心管件,且所述连接部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通气孔开设在凹槽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部为空心管件且内部设有内螺纹,则管道与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便于管道快速安装或拆卸,通气孔设置在凹槽的底部,则管道流出的气体直接从凹槽底部的通气孔进入阀体的内腔,避免出现负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接气口包括设置位于阀体一侧的接气口R、接气口P和接气口S以及位于阀体另一侧的接气口A和接气口B,且所述过滤网置于接气口P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只安装在接气口P内,因接气口P为气体的起始流入端,只在起始处安装,减少安装过滤网,节约成本,且减少了安装的工序,提高安装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凹槽内壁设有自凹槽侧壁顶面垂直向下延伸的条形槽,所述连接部外壁设有嵌入条形槽内的条形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形槽和条形棱的卡接,避免连接部在凹槽在做周向旋转运动,从而避免管道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凹槽内壁的上部水平环设有多个抵触连接部一端面的凸棱,且所述凸棱的纵截面呈半圆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凸棱抵触连接部端面,从而限制连接部在轴向上做直线运动,从而固定连接部在凹槽内,凸棱纵截面呈半圆形,当实力过大时,即可拆卸连接部,从而便于更换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连接部外壁底部位于条形棱下方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O型密封圈,且所述O型密封圈位于连接部与凹槽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部下侧设有环形槽,且环形槽内设有O型密封圈,从而增加连接部与凹槽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管道流出的气体部分从连接部与凹槽的间隙中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阀体的内腔径向开设有多个第一环形通气槽,且每个所述通气孔与第一环形通气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阀体内腔内设有一阀芯,所述阀芯上开设有多个第二环形通气槽以及内设O型密封圈的环形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环形通气槽和第二环形通气槽用于容纳气体,滑移阀芯,使得第二环形通气槽切换于两个第一环形通气槽之间与其中一个相通,避免气体可从多处流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阀体的一端安装有前盖,且所述前盖与阀芯之间设有一弹簧,所述阀芯的一端面开设有供弹簧放置的放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阀芯中开设放置槽,便于安置弹簧,且防止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因压力过大,导致安装处的位置发生偏离,从而使得后期压力与弹簧的压缩方向不一致,长期使用后,弹簧出现失效的后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阀体的接气口中安装过滤网,且过滤网通过接气口的凹槽与连接部夹持设置,连接部通过条形棱与凹槽的条形槽卡接,连接部被凹槽的凸棱限制在凹槽内,从而便于快速拆装连接部和过滤网,避免气体中的杂质进入阀体内腔,且便于更换过滤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为图1在A-A线上的剖视图。

图中,1、阀体;11、内腔;111、第一环形通气槽;2、前盖;21、菱形空腔;22、凸块;3、后盖;31、通孔;4、电磁阀;41、动铁芯;42、静铁芯;43、线圈;5、接气口;51、接气口R;52、接气口P;53、接气口S;54、接气口A;55、接气口B;56、凹槽;561、通气孔;562、条形槽;563、凸棱;57、连接部;571、内螺纹;572、条形棱;573、环形槽;6、O型密封圈;7、过滤网;8、阀芯;81、环形卡槽;82、第二环形通气槽;83、放置槽;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电磁换向阀,包括阀体1和分别设于阀体1两端的前盖2和后盖3,后盖3另一侧连接有内设动铁芯41和静铁芯42的电磁阀4,且静铁芯42连接有可通电的线圈43,后盖3开设有供动铁芯41轴向移动的通孔31。

阀体1内设有内腔11,且在阀体1上开设有多个接气口5,接气口5包括位于阀体1一侧的接气口R51、接气口P52和接气口S53,接气口5还包括在阀体1另一侧的接气口A54和接气口B55,且阀体1两侧的接气口5错位设置。

结合图2所示,接气口5包括设置在阀体1上的凹槽56和置于凹槽56内的连接部57,连接部57为空心管件,且连接部57的内壁设有内螺纹571,接气口R51、接气口P52和接气口S53内的连接部57均各自螺纹连接一管道(图中未示意出),接气口A54和接气口B55的连接部57均各自螺纹连接一气动元件(图中未示意出),且每个接气口5的凹槽56底部开设有一个与阀体1内腔11相通的通气孔561,通气孔561呈腰型孔状。

连接部57的长度略小于凹槽56的深度,连接部57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平行于连接部57轴线的条形棱572,条形棱572的一端与连接部57的一端齐平。连接部57内壁底部位于条形棱572下方水平设有一个环形槽573,环形槽573紧贴条形棱572下方设置,环形槽573内设有一O型密封圈6,则O型密封圈6位于连接部57与凹槽56之间,用于填充连接部57与凹槽56安装后之间的缝隙,防止气体从缝隙中溢出。

结合图3所示,接气口5的凹槽56内壁垂直开设有多个条形槽562,且条形槽562自凹槽56侧壁的顶面开始垂直向下延伸,条形槽562与条形棱572过盈配合限制连接部57在凹槽56内周向旋转。在凹槽56内安装连接部57时,连接部57上与条形棱572端面齐平的一端置于凹槽56上方,则连接部57的另一端置于条形槽562的下方。

凹槽56内壁水平设有多个凸棱563,且多个凸棱563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靠近凹槽56内壁的上部,凸棱563的纵截面呈半圆形,当连接部57置于凹槽56内时,凸棱563位于连接部57上端面的上方,凸棱563用于限制连接部57在凹槽56内轴向移动。

在接气口P52的凹槽56的底部设有一过滤网7,且过滤网7的直径与凹槽56直径相同,且连接部57置于凹槽56的上方,则连接部57的下端面与凹槽56的底面之间夹持固定过滤网7,过滤网7用于过滤流经接气口P52中通气孔561内的气体,防止气体中混杂着粘稠的液体。

参照图2和图3所示,阀体1的内腔11径向开设有五个第一环形通气槽111,且每个接气口5中的通气孔561与第一环形通气槽111一一对应设置,便于每个第一环形通气槽111内的气体只能从一个通气孔561中流出。

阀体1的内腔11内安装有一阀芯8,阀芯8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环形卡槽81,在每个环形卡槽81内嵌入一O型密封圈6,在相邻两个环形卡槽81之间形成一个第二环形通气槽82,且每个第二环形通气槽82的宽度等于两个第一环形通气槽111的宽度。

阀体1与前盖2之间设有与阀芯8以及前盖2抵触的弹簧9,阀芯8置入阀体1内靠近前盖2的右侧端面开设有一个供弹簧9放置的放置槽83,前盖2紧贴阀体1的左侧表面开设有供阀芯8右端轴向移动的菱形空腔21,在菱形空腔21内设有供弹簧9套设的凸块22,从而确保弹簧9在阀芯8与前盖2的同轴线上变形,避免弹簧9倾斜变形减小弹力回复力。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