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润滑式直线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2787发布日期:2019-11-15 22:33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自动润滑式直线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线模组领域,尤其是自动润滑式直线模组。



背景技术:

直线模组也叫线性模组或直线滑台。丝杆型直线模组是通过电机驱动,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装置。但是现有的直线模组的丝杆需要人工上油进行润滑,这种润滑方式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描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润滑式直线模组,通过跟随滑座同步移动的筒体,与油管连通,对丝杆进行注油润滑。并通过两侧的通管,对缸体的滑槽进行注油润滑,提高了润滑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润滑式直线模组,包括缸体、滑座和滚珠丝杠副,滚珠丝杠副的丝杆转动连接在缸体内,滚珠丝杠副的滚珠螺母固定在滑座内,滑座滑配连接在缸体上,滚珠丝杠副的丝杆端头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端,所述滑座前端面固定有筒体,筒体内设有用于流通润滑油的内腔,筒体的内圈壁上分布有数个穿孔,穿孔与内腔相连通,滚珠丝杠副的丝杆穿过筒体,筒体上连接有油管,油管与筒体的内腔相连通,油管的管体置于滑座上端面的定位槽内,油管与油泵相连接,滑座的定位槽内粘结连接有两个夹块,油管被夹持在两个夹块之间,筒体两侧分别固定有通管,通管与筒体的内腔相连通,通管的出油口位于缸体两侧滑槽的上方。

具体地,所述油管为橡胶材质的管体。

具体地,所述通管为热固性塑料管体。

具体地,所述夹块为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润滑式直线模组,通过跟随滑座同步移动的筒体,与油管连通,对丝杆进行注油润滑。并通过两侧的通管,对缸体的滑槽进行注油润滑,提高了润滑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缸体,2.滑座,3.滚珠丝杠副,4.筒体,5.油管,6.夹块,7.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自动润滑式直线模组,包括缸体1、滑座2和滚珠丝杠副3,滚珠丝杠副3的丝杆转动连接在缸体1内,滚珠丝杠副3的滚珠螺母固定在滑座2内,滑座2滑配连接在缸体1上,滚珠丝杠副3的丝杆端头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端,所述滑座2前端面固定有筒体4,筒体4内设有用于流通润滑油的内腔,筒体4的内圈壁上分布有数个穿孔,穿孔与内腔相连通,滚珠丝杠副3的丝杆穿过筒体4,筒体4上连接有油管5,油管5与筒体4的内腔相连通,油管5的管体置于滑座2上端面的定位槽内,油管5与油泵相连接,滑座2的定位槽内粘结连接有两个夹块6,油管5被夹持在两个夹块6之间,筒体4两侧分别固定有通管7,通管7与筒体4的内腔相连通,通管7的出油口位于缸体1两侧滑槽的上方。所述油管5为橡胶材质的管体。所述通管7为热固性塑料管体。所述夹块6为橡胶材质。

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滚珠丝杠副3的滚珠螺母内圈螺纹连接在丝杆上,滚珠螺母的外圈固定在滑座2内,丝杆穿过滑座2。电机驱使丝杆旋转,旋转的丝杆驱使滚珠螺母直线移动,从而带动滑座2沿着缸体1的轨道进行直线移动。

将负载装置固定在滑座2上,滑座2被驱动直线移动时,就会带动负载装置沿着缸体1进行直线移动。

当滑座2移动时,与滑座2固定的筒体4也会跟随进行同步移动,此时油泵将润滑油通过油管5注入到筒体4的内腔,并且通过筒体4内圈壁上的开口流到穿过筒体4的滚珠丝杠副3的丝杆上。

当滑座2一边移动,筒体4就会沿着丝杆进行润滑撒油,从而将大部分丝杆进行润滑。并且筒体4内的润滑油还会通过两侧的通管7流出,从而沿途撒到缸体1内的滑槽上。使得滑座2与缸体1的滑配连接处也得到润滑。

由于油管5是橡胶材质,因此油管5可以折弯,由于油管5的直径小于滑座2上定位槽的深度,因此油管5水平放置的穿过滑座2上定位槽的管体部分时,不会高于滑座2的上端面,因此不会影响到滑座2安装负载装置。并且经由夹块6的夹持,使得油管5在滑座2上保持稳定。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