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路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2783发布日期:2019-11-15 22:33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油路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提供润滑油脂的油路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线性传动装置,例如导螺杆与螺帽之间、滑块与滑轨之间,容易因为相对运动产生过热、磨损,导致影响加工精度及使用寿命。

现有一种具润滑装置的线性传动模块(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i344518号专利案),该线性传动模块包含一个轨座、一支轴设于该轨座的螺杆、一个固设于该轨座的导引件、一个能滑动且套设于该导引件的滑块、一个螺设于该螺杆且连接于该滑块的滑座,该润滑装置安装于该滑座的侧边,并具有一个能导入润滑油的主油路、一个分支油路。通过该润滑装置能将润滑油导引至该螺杆与该滑座之间,以及该滑块与该导引件之间,并使该螺杆与该滑座之间,以及该滑块与该导引件之间产生较佳的润滑性。

这种润滑装置只能同时对该螺杆与该滑座之间,以及该滑块与该导引件之间进行润滑油的供给,无法切换只针对该螺杆与该滑座之间或该滑块与该导引件之间进行供油,使用上并非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依使用需求进行油路切换的油路切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油路切换装置,包含本体及切换件,所述本体包括入油通道、设置于所述入油通道一侧的轴孔、连通于所述入油通道与所述轴孔之间的导通道,以及至少两个由所述轴孔连通至外部的引流道,所述切换件安装于所述本体的轴孔中,并具有连通于所述导通道的导入孔组,以及至少两个分别与所述导入孔组相连通的导出孔组,所述切换件被操作能相对于所述本体在全通位置及至少两个非全通位置之间产生切换,所述切换件在全通位置时,所述入油通道通过所述导入孔组、所述导出孔组与所述引流道同时导通,所述切换件在任一个非全通位置时,导入孔组通过对应的导出孔组与所对应的引流道互相导通而不与其他的引流道互相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油路切换装置,所述线性装置包括机座、设置于所述机座的线性滑轨、轴设于所述机座且平行于所述线性滑轨的导螺杆、螺设于所述导螺杆的螺帽件,以及连接于所述螺帽件的移动平台,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具有两个分别对应于所述引流道的连通道,所述本体的引流道数量为两个,所述连通道分别连通至所述线性滑轨与所述导螺杆。

本实用新型的油路切换装置,所述本体的轴孔沿轴线设置,所述切换件呈中空管状且能以所述轴线为转动中心产生转动,所述切换件还具有围绕所述轴线且能界定出内孔的内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内周面的外周面,所述导入孔组由所述外周面连通至所述内孔,所述导出孔组由所述内孔连通至所述外周面。

本实用新型的油路切换装置,还包含有能连动所述切换件转动的操作件,以及能使所述切换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转动后产生定位的卡制件,所述操作件具有围绕所述轴线的外环面,以及数个围绕所述轴线间隔设置于所述外环面的卡定部,所述卡制件枢接于所述本体,在所述全通位置与所述非全通位置时,所述卡制件与任一个卡定部互相嵌卡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油路切换装置,所述本体的轴孔沿轴线设置,所述切换件呈中空管状且能沿所述轴线相对于所述本体产生线性移动,所述切换件还具有围绕所述轴线且能界定出内孔的内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内周面的外周面,所述导入孔组由所述外周面连通至所述内孔,所述导出孔组由所述内孔连通至所述外周面。

本实用新型的油路切换装置,还包含有两个沿所述轴线呈间隔设置且设置于所述切换件与所述本体之间的弹性件,以及两个操作件,启动所述操作件能驱动所述切换件沿所述轴线产生线性位移,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恒使所述切换件沿所述轴线产生线性位移后保持朝反向位移的趋势。

本实用新型的油路切换装置,所述操作件为气压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操作所述切换件能相对于所述本体在全通位置及所述非全通位置之间产生切换的作用,则能依使用需求进行切换,并达到使用方便且避免油脂浪费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路切换装置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外观图;

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沿图1中的直线ⅲ-ⅲ所取的的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直线ⅳ-ⅳ所取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直线ⅴ-ⅴ所取的剖视图,说明对一支导螺杆供油;

图6是沿图4中的直线ⅵ-ⅵ所取的剖视图,说明对一个线性滑轨供油;

图7是类似于图5的一个切换示意图,说明操作一个切换件且对该导螺杆供油;

图8是类似于图6的一个切换示意图,说明操作该切换件且对该线性滑轨不供油;

图9是类似于图5的另一个切换示意图,说明操作该切换件且对该导螺杆不供油;

图10是类似于图6的另一个切换示意图,说明操作该切换件且对该线性滑轨供油;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油路切换装置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外观图;

图12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3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剖视示意图;

图14是沿图13中的直线ⅹⅳ-ⅹⅳ所取的剖视图;

图15是类似于图14的一个切换示意图,说明操作一个切换件且对该导螺杆供油、对该线性滑轨不供油;

图16是类似于图14的另一个切换示意图,说明操作该切换件且对该导螺杆不供油、对该线性滑轨供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油路切换装置100的一个第一实施例,适用于一个线性装置200,该线性装置200包括一个沿一个第一轴向x延伸的机座1、一个设置于该机座1的线性滑轨2、一支轴设于该机座1且平行于该线性滑轨2的导螺杆3、一个螺设于该导螺杆3的螺帽件4,以及一个连接于该螺帽件4的移动平台5,该线性滑轨2具有一个轨座201及一个能滑动且跨设于该轨座201上的滑块202,该移动平台5也连接于该滑块202,并具有两个分别连通至该导螺杆3与该螺帽件4之间及该线性滑轨2的滑块202与该轨座201之间的连通道501。

该油路切换装置100包含一个本体10、一个切换件20、两个操作件30及两个卡制件40。

该本体10呈长方体且沿一个垂直于该第一轴向x的第二轴向y延伸且安装于该移动平台5一侧,并包括一个相对于移动平台5的内侧面11、一个沿该第一轴向x相反于该内侧面11的外侧面12、一个介于该内侧面11与该外侧面12之间且沿该第二轴向y延伸的入油通道13、一个设置于该入油通道13与该内侧面11之间且沿一条平行于该第二轴向y的轴线l设置的轴孔14、一个连通于该入油通道13与该轴孔14之间的导通道15、两个由该轴孔14连通至该内侧面11的引流道16,以及两个安装于该入油通道13两端的注油嘴17,所述引流道16分别连通于所述连通道501。

配合参阅图3与图4,该切换件20能转动且安装于该轴孔14中,呈中空管状且能以该轴线l为转动中心产生转动,并具有两个沿该轴线l呈相反设置的端部21、一个围绕该轴线l且能界定出一个内孔221的内周面22、一个相反于该内周面22的外周面23、一个设置于所述端部21之间且连通该导通道15与该内孔221的导入孔组24,以及两个分别介于该导入孔组24与所述端部21之间的导出孔组25、25’。所述端部21各具有一个角柱部位211,该导入孔组24由该外周面23连通至该内孔22,并具有一个由该外周面23凹设的环槽241,以及数个连通于该环槽241与该内孔221之间的通孔242。所述导出孔组25由该内孔221连通至该外周面23,且所述导出孔组25、25’分别通过该内孔221而与该导入孔组24相连通,其中一个导出孔组25具有两个围绕该轴线l相隔90度的导出孔251(见图5),另一个导出孔组25’具有两个围绕该轴线l相隔180度的导出孔251’(见图6)。

所述操作件30呈盘状且分别不可转动的连接于该切换件20的端部21,并各具有一个围绕该轴线l的外环面31、数个围绕该轴线l间隔凹于该外环面31且呈凹孔状的卡定部32,以及一个呈阶级孔状且与所述角柱部位211呈不可转动的嵌接的嵌接部33。所述操作件30分别通过一支螺丝60锁设于所述端部21,且所述螺丝60同时会对该内孔221的两端产生封闭。

所述卡制件40呈杆状且枢接于该本体10,且相对于任一个卡定部32嵌入或旋出。所述卡制件40与所述操作件30配合能使该切换件20相对于该本体10转动后产生定位。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各组件配合所产生的作用、运用技术手段,以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将再说明如下,相信当能由此而对本实用新型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

再如图3至图6所示,显示该切换件20相对于该本体10在一个全通位置,此时,自所述注油嘴17注入的润滑油脂经由该入油通道13、该导通道15、该导入孔组24、所述导出孔组25、25’,再导流至所述引流道16、所述连通道501,且能对该导螺杆3与该螺帽件4之间及该线性滑轨2的滑块202与该轨座201之间进行供油作业。

如图7及图8所示,且配合参图2,在旋转所述操作件30之前,先将所述卡制件40自所述卡定部32旋出,且操作所述操作件30朝图7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再将所述卡制件40自嵌入于所对应的卡定部32中,此时,操作该切换件20转动90度,如图7所示,其中一个导出孔组25仍然与所对应的引流道16互相连通,能对该导螺杆3与该螺帽件4之间进行供油作业,图8所示的另一个导出孔组25’的导出孔251’则与所述引流道16错开,并不对该线性滑轨2的滑块202与该轨座201之间进行供油。

如图9及图10所示,再操作该切换件20继续转动90度,图9所示的其中一个导出孔组25的导出孔251与所述引流道16错开,并不对该导螺杆3与该螺帽件4之间进行供油作业,而图10所示的另一个导出孔组25’的导出孔251’则与所对应的引流道16互相连通,能对该线性滑轨2的滑块202与该轨座201之间进行供油。

因此,利用操作该切换件20相对于该本体10在该全通位置(见图5及图6),以及两个非全通位置(见图7、图8,及图9、图10)之间产生切换,就能依使用需求对该导螺杆3与该螺帽件4之间,以及该线性滑轨2的滑块202与该轨座201之间进行全通供油作业,或者能只对该导螺杆3与该螺帽件4之间进行供油作业,或者能只对该线性滑轨2的滑块202与该轨座201之间进行供油,能达到油路切换目的,并达到使用方便且避免油脂浪费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操作件30是以手动方式连动该切换件20,也能将该操作件以一个齿轮及一个安装于该本体10或移动平台5的伺服马达取代(图未示),则利用该伺服马达带动该齿轮,就能以电动方式控制该切换件20转动。或者,也能以电磁阀控制该切换件20转动(图未示)。

参阅图11至图14,本实用新型油路切换装置100’的一个第二实施例,包含一个本体10’、一个切换件20’、两个操作件30’,及两个弹抵于该切换件20’与该本体10’之间的弹性件50’。

该本体10’与第一实施例的本体10结构大致相同,也包括一个内侧面11’、一个外侧面12’、一个入油通道13’、一个轴孔14’、一个导通道15’、两个引流道16’,以及两个注油嘴17’。

该切换件20’也具有一个内孔221’、一个导入孔组24’及两个导出孔组25、25’。且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导出孔组25、25’都只具有一呈长孔状的导出孔251、251’。

所述操作件30’能为安装于该本体10’的压力缸。

所述弹性件50’分别为压缩弹簧,且弹抵于该切换件20’的两个端部21’与该本体10’之间。

再如图13及图14所示,显示该切换件20’相对于该本体10’在一个全通位置,此时,该入油通道13’通过该导通道15’、该导入孔组24’、所述导出孔组25、25’,能将自所述注油嘴17’注入的润滑油脂导流至该入油通道13’、该切换件20’的内孔221’、所述导出孔组25、25’、所述连通道501,且能对该导螺杆3与该螺帽件4之间及该线性滑轨2的滑块202与该轨座201之间进行供油作业。

如图15所示,当启动压力源,且通过该操作件30’驱动该切换件20’沿该轴线l朝其中一个方向产生位移(此时,位于图15左侧的弹性件50’被压缩并蕴藏回释弹力),且使其中一个导出孔组25仍然与所对应的引流道16’互相连通,能对该导螺杆3与该螺帽件4之间进行供油作业,图15右侧的另一个导出孔组25’的导出孔251’则与所对应的引流道16’错开,并不对该线性滑轨2的滑块202与该轨座201之间进行供油。

如图16所示,当操控该切换件20’反向位移时,位于左侧的导出孔组25的导出孔251与所述引流道16’错开,并不对该导螺杆3与该螺帽件4之间进行供油作业,而位于右侧的另一个导出孔组25’的导出孔251’则与所对应的引流道16’互相连通,能对该线性滑轨2的滑块202与该轨座201之间进行供油。

因此,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也能利用操作该切换件20’相对于该本体10’在该全通位置,以及两个非全通位置之间产生切换,且能依使用需求对该导螺杆3与该螺帽件4之间,以及该线性滑轨2的滑块202与该轨座201之间进行全通供油作业,或者能只对该导螺杆3与该螺帽件4之间进行供油作业,或者能只对该线性滑轨2的滑块202与该轨座201之间进行供油,能达到油路切换目的,并达到使用方便且避免油脂浪费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操作件30’可以一个设置于该切换件的齿排、一个与该齿排啮合的齿轮及一个安装于该本体10’或移动平台5的伺服马达取代(图未示),则利用该伺服马达带动该齿轮,就能以电动方式控制该切换件20’沿该轴线产生移动。或者,也能以电磁阀控制该切换件20’移动(图未示)。

上述两个实施例均以两个导出孔组为例进行说明,但所述引流道的数量、所述导入孔组的数量、所述导出孔组的数量不以本文所列举的数量为限制,所述引流道的数量、所述导入孔组的数量、所述导出孔组的数量均可依据所需供油的部位数量增加,例如:当线性装置200具有两组导螺杆和两组线性滑轨时,此时所述引流道16可设为四个,所述导出孔组可增设为四个以分别对应导螺杆和线型滑轨,所述非全通位置时,仅对两组导螺杆供油或者仅对两组线性滑轨供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油路切换装置,利用操作该切换件能对于该本体在该全通位置及所述非全通位置之间产生切换,能依使用需求进行切换,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