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好的汽车变速箱拨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4973发布日期:2020-01-17 19:37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性好的汽车变速箱拨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拨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性好的汽车变速箱拨叉。



背景技术:

拨叉是各种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中极其常见的一种换挡辅助零件,其形状不太规则,传统的拨叉多为铸造成型,该方法加工的拨叉效率和精度都很低,易造成轮系中传动零件的损坏等,拨叉也可以采用锻造方法加工,以前的锻模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取模麻烦,精度低,影响传动零件的使用寿命,目前市面上变速箱里侧的拨叉多是直接与相应的轴体进行对接固定,相应的稳定性较差,由此对整体的准确性也造成影响,不便于用户进行操作使用,存在相应的局限性,如何发明一种稳定性好的汽车变速箱拨叉来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汽车变速箱拨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好的汽车变速箱拨叉,包括拨叉本体,所述拨叉本体的底侧留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里侧设有边槽,所述边槽的底端两侧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边侧的拨叉本体焊接固定,所述拨叉本体的上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底侧的拨叉本体一体成型,所述连接部的右上端开设有轴孔,所述轴孔的右上端焊接有连块,所述轴孔的里侧等距离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轴孔的内壁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开口以及开口边侧的边槽均呈圆弧状,所述开口的截面长度低于连接部的截面长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的截面厚度大于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的截面厚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的规格一致且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轴孔里侧的凸起部设有6-8个,所述凸起部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轴孔的内壁粘接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整体呈圆弧状,所述连块的中侧开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实用新型通过轴孔里侧等距离的凸起部设计,配合轴孔内壁的防滑垫,使得轴孔能够与与变速箱里侧的轴体进行固定套接,保证拨叉本体在运行过程中更加的稳定,同时也使得用户在进行使用时更好的保证相应的准确性,给与用户省力舒适体验,灵活方便,结构设计紧密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轴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拨叉本体、2-轴孔、3-连块、4-连接部、5-开口、6-边槽、7-第一限位块、8-第二限位块、9-凹槽、10-凸起部、11-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稳定性好的汽车变速箱拨叉,包括拨叉本体1,所述拨叉本体1的底侧留设有开口5,所述开口5的里侧设有边槽6,所述边槽6的底端两侧设有第一限位块7、第二限位块8,所述第一限位块7、第二限位块8与边侧的拨叉本体1焊接固定,所述拨叉本体1的上端设有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与底侧的拨叉本体1一体成型,所述连接部4的右上端开设有轴孔2,所述轴孔2的右上端焊接有连块3,所述轴孔2的里侧等距离设有凸起部10,所述凸起部10与轴孔2的内壁一体成型。

具体的,所述开口5以及开口5边侧的边槽6均呈圆弧状,所述开口5的截面长度低于连接部4的截面长度。

具体的,所述连接部4的截面厚度大于第一限位块7、第二限位块8的截面厚度。

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块7、第二限位块8的规格一致且第一限位块7、第二限位块8对称设置。

具体的,所述轴孔2里侧的凸起部10设有6-8个,所述凸起部10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轴孔2的内壁粘接有防滑垫11。

具体的,所述连接部4整体呈圆弧状,所述连块3的中侧开设有凹槽9。

该实用新型通过轴孔2里侧等距离的凸起部10设计,配合轴孔2内壁的防滑垫11,使得轴孔2能够与与变速箱里侧的轴体进行固定套接,保证拨叉本体1在运行过程中更加的稳定,同时也使得用户在进行使用时更好的保证相应的准确性,给与用户省力舒适体验,灵活方便,结构设计紧密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