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开口的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0138发布日期:2020-02-14 14:5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开口的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开口的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织机在织布的过程中通过综框的移动带动经线移动,从而在奇数经线与偶数经线之间产生夹角,形成方便纬线穿过该夹角以完成布匹的纺织的开口结构。控制经线开口结构大小的部件被称为开口机构,织机的开口机构主要有曲柄连杆开口、凸轮开口、多臂开口、提花开口、电子开口等。其中电子开口装置是一种高速、智能的开口机构,它利用多个伺服马达分别驱动每片综框的上下运动来实现经纱的开口结构。

伺服驱动轴和综框之间通过曲柄连杆机构进行传动,曲柄和连杆连接的关节点受力较大,该处轴承受力复杂且集中,所以该处的轴承除了选用耐冲击的滚针轴承外,还必须有润滑油进行持续润滑。而此处的曲轴和连杆等机构安装紧凑、空间有限、且润滑点数量较多,高速运转时,相邻两片的连杆的频繁干扰,非常容易使油管磨损、损坏。

现有技术通过刚性支撑件以及捆扎带对有关部件进行固定,避免有关与连杆等机构接触,进而避免油管磨损。但连杆在工作过程中摆动幅度较大,刚性支撑件容易因长时间的高频摆动发生断裂,另外捆扎带紧固不牢靠,油管松动后会再次与连杆接触,发生磨损状况。

因此,如何有效地避免油管磨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开口的润滑装置,其通过护套软管套设于供油管外周,避免其发生磨损,延长了供油管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开口的润滑装置,包括油泵和供油管,所述供油管的一端与所述油泵的出口相连,另一端用以与连杆供油点相连,所述供油管的外周设有用以避免所述供油管磨损的护套软管。

优选地,还包括定位油管夹,所述定位油管夹与连杆相连、用以将所述供油管沿连杆固定。

优选地,所述定位油管夹具有向远离连杆方向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有沿平行连杆方向延伸的定位槽,所述供油管与所述定位槽卡接相连。

优选地,所述供油管包括刚性管和柔性管,所述刚性管为两根,且分别与所述柔性管的两端相连。

优选地,所述供油管通过油管分配器与所述油泵的出口相连,所述油管分配器与每根所述供油管间还设有供油计量器。

优选地,所述护套软管为耐磨尼龙软管。

优选地,所述护套软管两端设有用以与所述供油管的外周固定的锁扣。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侧设有用以与连杆供油点通过螺纹连接的第一连接柱,另一侧设有与所述供油管插接配合的第二连接柱。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开口的润滑装置包括油泵和供油管,供油管的一端与油泵的出口相连,另一端用以与连杆供油点相连,供油管的外周设有护套软管。连杆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往复的摆动,摆动过程中会导致供油管与连杆发生摩擦,造成供油管磨损。本申请在供油管的外周设置护套软管,在工作的过程中,护套软管与连杆摩擦,从而避免了供油管的磨损,延长了供油管的使用寿命。一旦护套软管磨损,可对其进行更换,降低了织机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润滑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润滑装置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润滑装置与开口装置配合的侧视图;

图5为润滑装置与开口装置配合的俯视图。

其中,图1至图5的附图标记为:

油泵1、供油管2、连接头3、油管分配器4、护套软管5、定位油管夹6、连杆供油点7、供油计量器8、轴承9、连杆10、机架11、电动马达12、摆动刀臂13、综框14、一号连杆~十六号连杆101~10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润滑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润滑装置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图4为润滑装置与连杆配合的侧视图;图5为润滑装置与连杆配合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开口的润滑装置,其结构如图1或图2所示,包括油泵1和供油管2,供油管2的一端与油泵1的出口相连,另一端与连杆供油点7相连,油泵1通过供油管2将润滑油输送至连杆供油点7,对连杆10与偏心轴的连接处进行润滑。

具体的,织机电子开口包括综框14、摆动刀臂13、连杆10、偏心曲柄机构以及电动马达12,电动马达12的机轴与偏心曲柄机构的一端相连,偏心曲柄机构的另一端与连杆10相连,连杆10与综框14间通过摆动刀臂13连接。电动马达12转动时,连杆10在偏心曲柄机构的带动下向摆动刀臂13施加作用力,从而带动综框14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织机通常设有4片、8片或16片综框,图4和图5是以16片综框为例对润滑装置与连杆10之间配合的方式进行说明。每片综框14均连有一根连杆10,图4和图5中具有16根连杆10,一号连杆101至十六号连杆1016的结构如图5所示,每根连杆10与偏心曲柄机构的连接处均与一根供油管2相连。

油泵1安装在靠近电子开口机构的织机机架11上,其位于全部连杆10的上方,连杆供油点7朝上,每根供油管2与对应的连杆供油点7相连,对连杆10与偏心曲柄机构之间的轴承9进行润滑。连接完成后,供油管2位于连杆10的上方,连杆10沿竖直方向摆动的过程中,能够避免供油管2折叠,影响供油。

连杆10沿竖直方向摆动的过程中,供油管2可能摩擦与其相邻的连杆10,造成供油管2损坏,影响供油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供油管2的外周设置了护套软管5,护套软管5会代替供油管2与连杆10摩擦,从而避免供油管2磨损,延长供油管2的使用寿命。护套软管5可具体为橡胶管、耐磨尼龙软管或金属软管等,其中优选为耐磨尼龙软管,耐磨尼龙软管具有柔韧性好、耐磨度高等优点,既能避免供油管2发生磨损,也能避免增加连杆10摆动过程中的阻力。

另外,连杆10与护套软管5相接触时,会对其施加轴向或周向的作用力,容易导致护套软管5相对供油管2发生转动或轴向移动,造成供油管2磨损、影响防护效果。本实施例中,护套软管5的两端设有锁扣,护套软管5与供油管2的外周通过锁扣固定,从而避免了护套软管5与供油管2间产生相对运动。其中,锁扣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电子开口的润滑装置在供油管2的外周设有护套软管5,通过护套软管5保护供油管2,避免供油管2与连杆10发生摩擦,造成供油管2磨损,提高了润滑装置的使用寿命。

供油泵1需要与多根供油管2相连,为保证每根供油管2中都有足够的润滑油通过,油泵1的出口设有油管分配器4,通过油管分配器4调节供油管2中润滑油的流量,保证润滑效果,避免连杆10与偏心曲柄机构发生干磨。另外,为进一步确保连杆10与偏心曲柄机构之间的润滑效果,油管分配器4与每根供油管2间还设有供油计量器8,如果某根供油管2中润滑油过多或过少,可通过供油计量器8发现,并及时对油管分配器4进行调整,使润滑装置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可选的,供油管2包括两根刚性管和一根柔性管,柔性管位于两根刚性管之间,两根刚性管分别与供油计量器8和连杆供油点7相连,刚性管的刚性较高便于进行插接,可提高润滑装置的装配速度。其中,刚性管优选为铜管,铜管便于加工,同时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够方便润滑油散热。

另外,润滑装置还包括与连杆供油点7相连的连接头3,连接头3呈长方体,其内部具有润滑油流道,其外部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与连杆供油点7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头3另一侧面设有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与供油管2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快速连接。当护套软管5发生磨损时,可将连接头3与供油管2拆除并更换护套软管5,简化了护套软管5的更换过程,降低了润滑装置的维护成本。

本实施例中,供油管2和油泵1间设置了油管分配器4和供油计量器8,二者配合可保证每根供油管2中具有足够的润滑油,进而保证了润滑装置对连杆10的润滑效果。

另外,每根连杆10的长度不同,为较长的连杆10提供润滑油的供油管2通常也较长,而供油管2可自由移动的部分越长越容易发生磨损。为限制供油管2的移动范围,降低其与连杆10摩擦的可能性,润滑装置中还包括定位油管夹6。如图2所示,当连杆10较长时,其中部和端部均可设置一个定位油管夹6,定位油管夹6能够将供油管2与连杆10的上侧固定,从而使其随连杆10一同摆动,避免供油管2因连杆10摆动而发生水平方向的摆动,与其他连杆10发生摩擦或干涉。供油管2位于油泵1和定位油管夹6之间的部分可自由移动,其长度只要保证在连杆10摆动过程中不会折弯影响润滑油流动即可。

具体的,定位油管夹6的结构如图3所示,其侧面呈凸字形,定位油管夹6的中部具有向远离连杆10方向延伸的固定部,固定部设有沿平行连杆10方向延伸的定位槽,定位槽的两端穿过固定部的端面,从而使定位槽具有三个开放的侧面,定位槽可通过过盈配合等方式对供油管2进行固定,使二者之间便于拆装。当然,用户也可根据需要在固定部设置沿平行连杆10方向贯穿的定位孔,供油管2穿过定位孔即可完成固定。

本实施例中,润滑装置设置了定位油管夹6,定位油管夹6能够将较长的供油管2与连杆10进行固定,缩小供油管2的可移动范围,从而降低其与其他连杆10发生摩擦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润滑装置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开口的润滑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