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满球轴承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2286发布日期:2020-07-24 16:21阅读:8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满球轴承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满球轴承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满球轴承是轴承的一种,通常包括滚子、外圈和内圈,满球轴承与常规的带保持架的轴承相比,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但不能用于高速运转的场合。

现有的满球轴承通常需要对外圈进行断裂,即先在轴承外圈的轴向边角处开设应力缺口,再对应力缺口施力使轴承外圈沿应力缺口形成断裂,装配时,需要沿断裂处打开外圈,方便滚子填入内、外圈之间,现有的满球轴承通常采用人工装配,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人工装配无法控制施加在外圈上的力,容易用力过大,造成外圈不可逆的形变,良品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比现有技术效率高、良品率高的满球滚子转配工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满球轴承装配工装,包括送料装置和组合装置,所述组合装置包括外台,所述外台上设有通孔,所述送料装置包括将外圈移动至外台的第一送料机构和将内圈移动至通孔的第二送料机构,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包括放置内圈的内台和驱动内台轴向移动至通孔使内台与外台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二驱动件,所述内台的外沿处设有与内台同圆心的环形的凸台,所述组合装置还包括使位于外台的外圈沿断裂扩开的操作爪。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送料机构将外圈移动至外台,外圈的内径大于或等于通孔的直径,第二送料机构将内圈移动至内台并通过第二驱动件移动至通孔,操作爪将外圈沿断裂打开,增大内圈与外圈之间的间隙,方便操作人员或装置添加滚子,凸台在内台移动时防止内圈掉落,在填装滚子时防止外圈与内圈出现大幅度移动,同时抬高滚子,使滚子填装在外圈与内圈的滚道内,相较于人工装配,操作爪施加在外圈上的力的大小一致,方便填装的同时,防止外圈出现无法恢复的形变,提高良品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组合装置还包括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驱动外台转动的第三驱动件和设置在外台一侧检测应力缺口是否转动至规定方向的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与第三驱动件电联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圈移动至外台时,调整机构可调整外圈断裂的朝向,以方便操作爪扩开外圈,使操作爪施加在外圈上的力一致,优选第三驱动件为中空旋转平台,红外感应器通过检测应力缺口是否到达指定朝向判断外圈断裂的朝向,在红外感应器无法感应到应力缺口时,中空旋转平台旋转外圈,直至红外感应器检测到应力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组合装置还包括将滚子填装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填装装置,所述填装装置包括放置滚子的料筒、将料筒内的滚子引导至内圈与外圈之间的填装管道和控制进入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滚子数量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填装管道上的下料齿轮和控制下料齿轮转动的控制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控制件为带电机的转轴,转轴与下料齿轮固定连接,在操作爪扩开外圈后,控制件控制下料齿轮转动,使滚子沿着填装管道进入内圈与外圈之间,在规定数量的滚子进入后,控制件停止下料齿轮转动,防止多余滚子进入内圈与外圈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串料杆,所述串料杆与底座之间设有供一个外圈脱离串料杆的间隙,所述底座上设有将间隙内的外圈移动至外台的第一驱动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串料杆一次可放置多个外圈,减少重复劳动力,第一驱动件优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根据设置将位于间隙内的外圈推至外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送料机构还包括振动盘和与振动盘连接的料道,所述料道的两侧设有挡边,所述料道远离振动盘的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料道的一侧设有推料组件,所述推料组件包括推料杆和驱动推料杆将料道上的内圈推至内台的驱动电机,所述挡边上设有供推料杆移动和供内圈进入内台的开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内圈由振动盘进入料道,挡边与挡板防止内圈掉落,同时使内圈逐个进入推料杆的推动范围,推料杆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将内圈逐个推至内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操作爪包括夹持在外圈上的夹持端和控制夹持端移动的驱动件,所述夹持端包括两个夹持爪,所述夹持爪呈弧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夹持端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夹持爪呈弧形,使夹持端能更加稳定的扩开外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凸台的轴向截面为梯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轴向截面为梯形,方便内圈进入内台,同时方便装配完成的轴承脱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运作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闲置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第二送料机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组合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使用以下术语比如“上”和“下”,“右”和“左”或类似的相对表述时,这些仅指附图而并不必须是实际的使用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满球轴承装配工装,包括送料装置01和组合装置02,组合装置02包括外台021,外台021上设有通孔0211,送料装置01包括将外圈03移动至外台021的第一送料机构011和将内圈04移动至通孔0211的第二送料机构012,第二送料机构012包括放置内圈04的内台0121和驱动内台0121轴向移动至通孔0211使内台0121与外台021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二驱动件0122,内台0121的外沿处设有与内台0121同圆心的环形的凸台01211,组合装置02还包括使位于外台021的外圈03沿断裂扩开的操作爪022,第一送料机构011将外圈03移动至外台021,外圈03的内径大于或等于通孔0211的直径,第二送料机构012将内圈04移动至内台0121并通过第二驱动件0122移动至通孔0211,操作爪022将外圈03沿断裂打开,增大内圈04与外圈03之间的间隙,方便操作人员或装置添加滚子05,凸台01211在内台0121移动时防止内圈04掉落,在填装滚子05时防止外圈03与内圈04出现大幅度移动,同时抬高滚子05,使滚子05填装在外圈03和内圈04的滚道内,相较于人工装配,操作爪022施加在外圈03上的力的大小一致,方便填装的同时防止外圈03出现无法恢复的形变,提高良品率,组合装置02还包括调整机构023,调整机构023包括驱动外台021转动的第三驱动件0231和设置在外台021一侧检测应力缺口031是否转动至规定方向的红外感应器0232,红外感应器0232与第三驱动件0231电联接,外圈03移动至外台021时,调整机构023可调整外圈03断裂的朝向,以方便操作爪022扩开外圈03,使操作爪022施加在外圈03上的力一致,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件0231为中空旋转平台,红外感应器0232通过检测应力缺口031是否到达指定朝向判断外圈03断裂的朝向,在红外感应器0232无法感应到应力缺口031时,中空旋转平台旋转外圈03,直至红外感应器0232检测到应力缺口031,组合装置02还包括将滚子05填装在内圈04和外圈03之间的填装装置024,填装装置024包括放置滚子05的料筒0241、将料筒0241内的滚子05引导至内圈04与外圈03之间的填装管道0242和控制进入内圈04与外圈03之间的滚子05数量的控制组件0243,控制组件0243包括设置在填装管道0242上的下料齿轮02431和控制下料齿轮02431转动的控制件02432,本实施例中,控制件02432为带电机的转轴,转轴与下料齿轮02431固定连接,在操作爪022扩开外圈03后,控制件02432控制下料齿轮02431转动,使滚子05沿着填装管道0242进入内圈04与外圈03之间,在规定数量的滚子05进入后,控制件02432停止下料齿轮02431转动,防止多余滚子05进入内圈04与外圈03之间,第一送料机构011包括底座0111和设置在底座0111上的串料杆0112,串料杆0112与底座0111之间设有供一个外圈03脱离串料杆0112的间隙,底座0111上设有将间隙内的外圈03移动至外台021的第一驱动件0113,串料杆0112一次可放置多个外圈03,减少重复劳动力,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0113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根据设置将位于间隙内的外圈03推至外台021,第二送料机构012还包括振动盘0123和与振动盘0123连接的料道0124,料道0124的两侧设有挡边01241,料道0124远离振动盘0123的一端设有挡板,料道0124的一侧设有推料组件0125,推料组件0125包括推料杆01251和驱动推料杆01251将料道0124上的内圈04推至内台0121的驱动电机01252,挡边01241上设有供推料杆01251移动和供内圈04进入内台0121的开口01242,内圈04由振动盘0123进入料道0124,挡边01241与挡板防止内圈04掉落,同时使内圈04逐个进入推料杆01251的推动范围,推料杆01251在驱动电机01252的驱动下,将内圈04逐个推至内台0121,操作爪022包括夹持在外圈03上的夹持端0221和控制夹持端0221移动的驱动件0222,夹持端0221包括两个夹持爪02211,夹持爪02211呈弧形,夹持端0221在驱动件0222的驱动下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夹持爪02211呈弧形,使夹持端0221能更加稳定的扩开外圈03,凸台01211的轴向截面为梯形,方便内圈04进入内台0121,同时方便装配完成的轴承脱离。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或者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