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3256发布日期:2021-01-08 11:03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润滑油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润滑油注入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润滑油随着设备的使用,一直处于不断消耗的过程,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常常需要补充润滑油。一般的补油装置结构包括储油瓶和细长的补油口,对相应位置进行补油。发动机补油也是如此,需要将补油口深入油箱,进行补油。现有的补油装置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按照要求在润焕有更换中需要加入适量的润滑油,使润滑油的液位在下限液位和上限液位之间,由于发动机润滑油加注时其液位不可见,加注到一定量时拔出机油标尺看是否到要求液位以决定下一步。再例如,在较暗的环境中,对准油口已经花费较多精力,如果考虑到将机油加入至合适的量,需要至少两个人的协同操作才能完成。而且,目前的补油装置结构不够牢固、紧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自动根据上下限液位的要求补油、一次补充、操作简单、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的润滑油注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润滑油注入装置,包括储油结构、以及注油组件;所述储油结构包括储油瓶体、与储油瓶体出口端密封连接的密封板、以及与密封板连接的出油口;所述注油组件包括换气结构、以及与换气结构连接的注油结构;所述注油结构为两端设有通气孔的中空型结构,所述换气结构包括与注油结构连接的连接件、以及与注油结构顶部通气孔连通的换气腔室;所述换气腔室上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储油瓶体连通。

为了进一步地控制注入的机油的量,所述注油结构的下端通气孔的上下位置分别设有上标识圈、以及下标识圈。

为了方便调节注油结构下端通气孔的位置,所述注油结构与连接件螺纹连接。

为了增加密封性,所述密封板与连接件密封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注油结构与换气腔室的连通,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环缝型通道,以实现注油结构与换气腔室的连通。

为了方便使用,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固定架。使用时,可以将固定架固定在发动机油口上,这样注油时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注油结构与换气结构连接,在换气结构上设置通气管与储油瓶体连接的方式,可以使得储油结构与注油组件结构紧凑,方便插入和使用。通过通气孔是否被液体覆盖,以控制储油瓶体内的压力,进而控制机油从储油瓶体流出,具有控制简单,不需要反复定位的优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注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储油瓶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注油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注油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储油结构、11储油瓶体、12密封板、13出油口、2注油组件、21换气结构、22注油结构、221通气孔、211连接件、212换气腔室、3通气管、4上标识圈、5下标识圈、6环缝型通道、7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及说明,应当理解下面的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易于理解,并不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润滑油注入装置,包括储油结构1、以及注油组件2;储油结构1包括储油瓶体11、与储油瓶体11出口端密封连接的密封板12、以及与密封板12连接的出油口13;注油组件2包括换气结构21、以及与换气结构21连接的注油结构22;注油结构22为两端设有通气孔221的中空型结构,换气结构21包括与注油结构22连接的连接件211、以及与注油结构22顶部通气孔221连通的换气腔室212;换气腔室212上设有通气管3,通气管3与储油瓶体11连通。

如图1~4所示,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地控制注入的机油的量,注油结构22的下端通气孔221的上下位置分别设有上标识圈4、以及下标识圈5。为了方便调节注油结构下端通气孔的位置,注油结构22与连接件211螺纹连接。为了增加密封性,密封板12与连接件211密封连接。为了更好的实现注油结构与换气腔室的连通,连接件211上设有环缝型通道6,以实现注油结构22与换气腔室212的连通。为了方便使用,连接件211上设有固定架7。使用时,可以将固定架固定在发动机油口上,这样注油时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注油结构与换气结构连接,在换气结构上设置通气管与储油瓶体连接的方式,可以使得储油结构与注油组件结构紧凑,方便插入和使用。通过通气孔是否被液体覆盖,以控制储油瓶体内的压力,进而控制机油从储油瓶体流出,具有控制简单,不需要反复定位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注油结构22插入至发动机油箱,通过旋动注油结构22以调整下端通气孔221的高度,此时,上下标识圈4、5有助于定位高度。待位置固定后,将固定架固定至发动机油箱进口边缘。机油不断的从储油瓶体11进入油箱,直至液位高于下端通气孔221。之后,气体无法通过通气孔进入储油瓶体11,使得储油瓶体11内部压力低于外界压力,油体不再流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实施例来描述的,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如对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士是容易想到的,这样的变化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润滑油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结构(1)、以及注油组件(2);所述储油结构(1)包括储油瓶体(11)、与储油瓶体(11)出口端密封连接的密封板(12)、以及与密封板(12)连接的出油口(13);所述注油组件(2)包括换气结构(21)、以及与换气结构(21)连接的注油结构(22);所述注油结构(22)为两端设有通气孔(221)的中空型结构,所述换气结构(21)包括与注油结构(22)连接的连接件(211)、以及与注油结构(22)顶部通气孔(221)连通的换气腔室(212);所述换气腔室(212)上设有通气管(3),所述通气管(3)与储油瓶体(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结构(22)的下端通气孔(221)的上下位置分别设有上标识圈(4)、以及下标识圈(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结构(22)与连接件(211)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12)与连接件(211)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11)上设有环缝型通道(6),以实现注油结构(22)与换气腔室(212)的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11)上设有固定架(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润滑油注入装置,包括储油结构、以及注油组件;储油结构包括储油瓶体、与储油瓶体连接的密封板、以及与密封板连接的出油口;注油组件包括换气结构、以及与换气结构连接的注油结构;注油结构为两端设有通气孔的中空型结构,换气结构包括与注油结构连接的连接件、以及与注油结构顶部通气孔连通的换气腔室;换气腔室上设有通气管,通气管与储油瓶体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注油结构与换气结构连接,在换气结构上设置通气管与储油瓶体连接的方式,可以使得储油结构与注油组件结构紧凑,方便插入和使用。通过通气孔是否被液体覆盖,以控制储油瓶体内的压力,进而控制机油从储油瓶体流出,具有控制简单,不需要反复定位的优势。

技术研发人员:朱鸿浩;冯心凭;朱鸿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南油石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03
技术公布日:2021.0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