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箱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20453发布日期:2020-12-01 11:10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齿轮箱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箱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齿轮箱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齿轮箱作为机械传动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各种齿轮箱在加工、生产或检测中都需要支撑或者定位,这就需要使用支撑件对齿轮箱进行支撑。

现有的支撑件使用了较多的元器件,使支撑结构复杂化,同时提高了生产成本,不便于操作人员的作业。

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齿轮箱的支撑装置,设计的支撑装置简化结构的同时也便于作业人员的加工、生产或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齿轮箱的支撑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操作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齿轮箱的支撑装置,包括一底板、第一支座组件、第二支座组件、第一定位柱组件与第二定位柱组件,所述第一支座组件与所述第二支座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处,所述第一定位柱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组件的顶端处,所述第二定位柱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座组件的顶端处,所述第一定位柱组件的顶端处与所述第二定位柱组件的顶端处架设有一齿轮箱。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座组件为桥形结构,所述第一支座组件包括一第一水平支撑板、两个第一竖直支撑板、一第二竖直支撑板与两个第一加强筋板,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板的两端处,所述第二竖直支撑板平行设置在两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一加强筋板与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竖直支撑板的顶端处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板、所述第二竖直支撑板和所述第一加强筋板的底端处分别与所述底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板上设有一第一水平连接孔,所述第一加强筋板与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板通过所述第一水平连接孔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板顶端处设有多个第一竖直连接孔,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板与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板通过所述第一竖直连接孔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座组件为桥形结构,所述第二支座组件包括一第二水平支撑板、两个第三竖直支撑板、一第四竖直支撑板与两个第二加强筋板,所述第三竖直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的两端处,所述第四竖直支撑板平行设置在两所述第三竖直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与所述第三竖直支撑板连接,所述第四竖直支撑板的顶端处与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三竖直支撑板、所述第四竖直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加强筋板的底端处分别与所述底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顶端处设有多个第二竖直连接孔,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与所述第三竖直支撑板通过所述第二竖直连接孔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柱组件包括一凸字形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底端处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板的顶端处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柱组件包括一凸字形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底端处与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的顶端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柱的顶端处设有一定位销。

优选的,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的一端处设有一立板,所述立板的中部位置处设有一水平通孔,所述立板的顶端处设有一凸台。

优选的,所述立板的顶端处设有一水平压板,所述水平压板上设有多个竖直通孔,所述水平压板与所述凸台抵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齿轮箱的支撑装置,在底板上架设第一水平支撑板和第二水平支撑板,支撑板的使用简化了结构,便于作业人员的安装操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齿轮箱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1中,一种齿轮箱的支撑装置,包括一底板10、第一支座组件、第二支座组件、第一定位柱组件与第二定位柱组件。

第一支座组件与第二支座组件分别设置在底板10长度方向的两端处。第一定位柱组件设置在第一支座组件的顶端处,第二定位柱组件设置在第二支座组件的顶端处。第一定位柱组件的顶端处与第二定位柱组件的顶端处架设有一齿轮箱。

第一支座组件为桥形结构,第一支座组件包括一第一水平支撑板20、两个第一竖直支撑板21、一第二竖直支撑板22与两个第一加强筋板23。第一竖直支撑板21设置在第一水平支撑板20的两端处,第二竖直支撑板22平行设置在两第一竖直支撑板21的中间位置处,第一加强筋板23与第一竖直支撑板21连接,第二竖直支撑板22的顶端处与第一水平支撑板20连接,第一竖直支撑板21、第二竖直支撑板22和第一加强筋板23的底端处分别与底板10连接。第一竖直支撑板21上设有一第一水平连接孔210。第一加强筋板23与第一竖直支撑板21通过第一水平连接孔210连接。第一水平支撑板20顶端处设有多个第一竖直连接孔201。第一水平支撑板20与第一竖直支撑板21通过第一竖直连接孔201连接。

第二支座组件为桥形结构,第二支座组件包括一第二水平支撑板30、两个第三竖直支撑板31、一第四竖直支撑板32与两个第二加强筋板33。第三竖直支撑板31设置在第二水平支撑板30的两端处,第四竖直支撑板32平行设置在两第三竖直支撑板31的中间位置处,第二加强筋板33与第三竖直支撑板31连接,第四竖直支撑板32的顶端处与第二水平支撑板30连接,第三竖直支撑板31、第四竖直支撑板32和第二加强筋板33的底端处分别与底板10连接。第二水平支撑板30顶端处设有多个第二竖直连接孔301。第二水平支撑板30与第三竖直支撑板31通过第二竖直连接孔301连接。

第一定位柱组件包括一凸字形的第一定位柱60与第四支撑垫(附图中未示出)。第一定位柱60与第四支撑垫的底端处与第一水平支撑板20的顶端处固定连接。

第二定位柱组件包括一凸字形的第二定位柱70。第二定位柱70的底端处与第二水平支撑板30的顶端处固定连接。第二定位柱70的顶端处设有一定位销72。

底板10靠近第二水平支撑板30的一端处设有一立板50。立板50的中部位置处设有一水平通孔501。立板50的顶端处设有一凸台502。立板50的顶端处还设有一水平压板40。水平压板40上设有多个竖直通孔401,水平压板40与凸台502抵接。底板10上设有均布的定位孔11,底板10靠近竖直通孔401下侧设有底板连接孔12,竖直通孔401和底板连接孔12通过螺栓连接。

第一水平支撑板20上设置的第一定位柱60与第四支撑垫将齿轮箱的一端处支撑,第二水平支撑板30上设置的第二定位柱70与第三支撑垫71将齿轮箱的另一端处支撑,定位孔11将底板10固定在操作台上。

底板10连接工作台,第一定位柱60与第二定位柱70的顶端为定位面。底板10上的竖直支撑板增加支撑装置的强度。立板50作为辅助压紧件,在加工大面时防止震刀。定位销72限制产品自由度,避免加工时转换基准造成产品质量低,尺寸超公差。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