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面型变牙型防松螺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1437发布日期:2021-01-08 11:0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曲面型变牙型防松螺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松螺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曲面型变牙型防松螺母。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防松性能的螺母,种类较多,其中变牙型防松螺母是一种具有较好防松性能和重复使用的紧固件,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变牙型防松螺母的变牙角大多是直线平面型,螺纹连接在工作中,外螺纹的大径顶端与内螺纹变牙面接触角度不会发生变化。该角度与防松螺母的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接触角度越小,产生的防松性能也越好,但是角度小了,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就是产生防松作用的变牙型面工作范围也随之减小,对外螺纹公差要求较高。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变牙型防松螺母的倾斜角大多为30°,如图1和图2所示,其基本螺纹角度为60°,其防松作用的防松斜面是平面,与中心线夹角为30°,其特征是当外螺纹顶端在该面移动时,他们的夹角不会发生变化,基本能满足中等公差的螺纹副连接配合,一定的倾斜角度对不同材质的防松螺母防松性能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目前常规的30°角变牙型防松螺母对类似不锈钢材料的紧固件防松性能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减小倾斜面角度,改善防松性能,但是变牙型的工作面范围变窄,对配合螺纹的公差要求更高,一旦外螺纹大径偏离出公差范围,可能导致防松性能失效,所以直线型变牙型防松螺母存在着防松性能和适用范围的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曲面型变牙型防松螺母,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防松性能好,适用范围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曲面型变牙型防松螺母,包括螺母本体,所述螺母本体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用于与外螺纹配合连接;位于所述内螺纹的牙底下方的螺纹斜面上开设有防松斜面,所述防松斜面为二次曲面结构。

可选的,所述防松斜面的二次曲面结构与外螺纹大径相接触点所在的切平面与外螺纹大径牙顶的夹角自二次曲面结构的始端至终端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曲面型防松斜面,在螺栓进入防松螺母时,外螺纹顶端与防松螺母内螺纹防松斜面的接触点夹角是一个变化过程,在外螺纹进入初期,这个接触角较大,虽然此时的防松性能系数比通常平面变牙型防松螺母要小,但是紧固件在该区域通常不是最终的工作区域,不会影响实际防松性能系数,但可以使配合外螺纹的公差冗余扩大。随着螺栓的不断拧紧,这个接触角会不断变小,角度变小可以使得防松螺母的防松性能系数增加,随着外螺纹的顶端逐步进入最终工作区域,曲面变牙型防松螺母可以获得更好的防松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平面变牙型防松螺母螺纹牙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平面变牙型防松螺母的外螺纹顶端与防松斜面的接触点移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曲面型变牙型防松螺母螺纹牙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曲面型变牙型防松螺母的外螺纹顶端与防松斜面的接触点移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内螺纹、2为外螺纹、3为防松斜面、4为牙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曲面型变牙型防松螺母,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防松性能好,适用范围广。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曲面型变牙型防松螺母,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螺母本体,螺母本体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1,内螺纹1用于与外螺纹2配合连接;位于内螺纹1的牙底下方的螺纹斜面上开设有防松斜面3,防松斜面3为二次曲面结构。防松斜面3的二次曲面结构与外螺纹2大径相接触点所在的切平面与外螺纹大径的牙顶4的夹角自二次曲面结构的始端至终端逐渐减小。具体的,外层是外螺纹2的变牙型防松螺母螺纹(有剖面线),其基本螺纹角度为60°,内螺纹1防松作用的防松斜面3是曲面,在工作时外螺纹2顶端在该防松斜面3移动,在移动时,防松斜面3与外螺纹2的接触点与外螺纹2的牙顶4所在竖直面的夹角会发生变化,角度由大变小。

本实用新型的二次曲面结构相比平面变牙型防松螺母,可以为防松斜面提供更宽的工作面,而且随着螺纹连接在拧紧过程中,该结构能够逐步改善锁紧状态,以获得更好的防松性能。变牙型防松螺母的防松性能取决于外螺纹2在内螺纹1中防松斜面接触点与外螺纹2大径的牙顶所在竖直面的夹角,由于防松斜面与传统的直线型斜面不同,它是一个近似二次曲线的曲面,可以产生一个变化的夹角,夹角越小,外螺纹2大径与防松斜面3接触产生的防松性能越好,但是对外螺纹2的精度要求也越高,适用性越差,反之,角度越大,对外螺纹的精度要求较小,适用性也较宽,但是外螺纹大径与斜面接触产生的防松性能变差。二次曲面的特点是,在曲面始端,曲面相对于外螺纹大径的牙顶垂直方向夹角较大,这样可使螺纹大径进方便的进入防松斜面,虽然此时的螺纹大径与防松斜面3夹角较大,产生的防松阻力较小,但是由于此时螺母通常还没有达到拧紧状态,尚不需要防松阻力,随着紧固件不断地被拧紧,外螺纹2大径会沿着曲面形向内延伸,在进行延伸的同时,外螺纹2的大径的牙顶4与防松斜面3的二次曲面结构在接触点处的夹角也开始缓慢的变小,这时所产生的防松阻力也开始逐步增加,同时紧固件也逐步进入紧固状态。曲面变牙型防松螺母通过二次曲面结构的防松斜面3产生防松阻力的特点是,可以为外螺纹大径在防松斜面上提供一个更宽的工作面,在紧固件工作初期外螺纹与变牙型曲面接触点相对于中心线的夹角较大,产生的防松阻力较小,随着紧固件不断地被拧紧,在紧固件工作外螺纹与变牙型曲面接触点深入,相对于垂直中心线的夹角不断变小,产生的防松阻力也逐步增加,也就是说,随着紧固件被拧紧,防松阻力呈现一个增加变化过程,在达到了紧固件拧紧状态时,其防松性能也达到了更好的状态。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外螺纹大径与防松斜面的接触点夹角是一个由大变小的变化过程,防止螺纹副松动的阻力由小变大。而目前常用的平面变牙型防松螺母,由于防松斜面是采用平面的,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外螺纹大径与防松斜面的接触点夹角是一个不变的状态,防止螺纹副松动的阻力系数也是相对不变的。虽然相比平面变牙型防松螺母,曲面变牙型防松螺母在初始状态由于外螺纹大径与防松斜面的接触点夹角较大,防止螺纹副松动的阻力也小,但是随着紧固件不断被拧紧,外螺纹大径不断向内深入,曲面变牙型防松螺母外螺纹大径与防松斜面的接触点夹角开始变小,防止螺纹副松动的阻力增加,当螺纹大径顶端与防松斜面的接触点夹角小于平面变牙型防松螺母斜面夹角时,防止螺纹副松动的阻力就会超过平面变牙型防松螺母的防止螺纹副松动的阻力,获得更好的防松效果。

当外螺纹拧紧进入变牙型防松螺母过程中,外螺纹的牙顶进入了变牙型防松螺母螺纹的底径处,由于曲面变牙型防松螺母在螺纹牙底部区域接触点夹角要大于平面变牙型防松螺母,因此曲面变牙型防松螺母的底径要比平面变牙型防松螺母更大,对螺栓螺纹大径的公差要求更宽。虽然在该区域,曲面变牙型防松螺母外螺纹大径与防松斜面的接触点夹角较大,可能产生的防松效果相对较差,但是由于这区域通常并不是防松螺母的最终工作区域,因此对防松螺母的实际使用性能不会产生影响。随着螺母逐步被拧紧,外螺纹顶端与防松斜面的接触点开始移动,曲面变牙型防松螺母外螺纹大径与防松斜面的接触点夹角开始变小,防松性能也随之得到了改善;而平面变牙型防松螺母外螺纹大径与防松斜面的接触点夹角在移动中并没有得到改变,其防松性能系数也没有发生变化,当曲面变牙型防松螺母外螺纹大径与防松斜面的接触点的夹角减小到小于同类平面变牙型防松螺母的夹角时,这时曲面变牙型防松螺母防松性能系数开始超过了同类平面变牙型防松螺母,随着螺母的进一步拧紧,外螺纹顶端大径与防松斜面的接触点继续向下移动,曲面变牙型防松螺母的性能系数还会进一步提高,而平面变牙型防松螺母由于接触角度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防松性能系数没有发生变化。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