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安全性防冻效果好的隔膜阀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94834发布日期:2021-07-30 18:0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安全性防冻效果好的隔膜阀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隔膜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安全性防冻效果好的隔膜阀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阀门是用来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温度、压力和流量的管路附件,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关断阀、止回阀、调节阀等,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用于流体控制系统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相当繁多,阀门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阀门根据材质还分为铸铁阀门、铸钢阀门、不锈钢阀门、铬钼钢阀门、铬钼钒钢阀门、双相钢阀门、塑料阀门、非标订制阀门等。

隔膜阀是用隔膜作启闭件封闭流道、截断流体、并将阀体内腔和阀盖内腔隔开的截止阀,隔膜常用橡胶、塑料等弹性、耐腐蚀、非渗透性材料制成,阀体多用塑料、玻璃钢、陶瓷或金属衬胶材料制成,结构简单、密封和防腐性能较好,流体阻力小,用于低压、低温、腐蚀性较强和含悬浮物质的介质,按结构形式分有屋脊式、截止式、闸板式等,按驱动方式分有手动、气动、电动。

目前,隔膜阀应用在多种场景,使用环境较为复杂,在使用环境温度较低时,外部冷气会通过隔膜阀与管道连接处进入到隔膜阀内部,冷气的进入会使隔膜阀内部液体温度下降导致冻结,使得隔膜阀内部形成堵塞,液体无法正常流动,影响了液体的流动速度,液体在隔膜阀内冻结体积增大,不仅会对隔膜阀内部密封件造成损坏,还缩短了隔膜阀的使用寿命,对使用者经济造成损失,同时隔膜阀堵塞需要使用者对其进行更换维护,对使用者的时间精力造成浪费。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安全性防冻效果好的隔膜阀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安全性防冻效果好的隔膜阀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温度较低时,液体在隔膜阀内发生冻结,导致隔膜阀堵塞、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安全性防冻效果好的隔膜阀,包括隔膜阀本体,所述隔膜阀本体上连接有一对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液体流通管道,所述液体流通管道上连接有连接套管,所述液体流通管道与隔膜阀本体之间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隔膜阀本体与连接套管之间连接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通管道,所述液体流通管道上连接有一对固定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隔膜阀本体上开凿有与第二气囊相匹配的放置槽,放置槽的设置为第二气囊的安装提供了位置,使得第二气囊可以更好的发挥密封作用,所述连通管道贯穿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设置,所述连通管道贯穿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设置,为气体在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流通提供了条件,使得气体的流通更加流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仓,连接仓与液体流通管道连接设置使得连接仓的设置更加稳定,减少了连接仓在使用时发生位移的可能性,所述连接仓内设有活动杆,活动杆为限位卡块的安装提供了位置,同时可以带动第二气囊进行运行,使得限位卡块运行更加流畅,所述连接仓内开凿有与活动杆相匹配的活动槽,活动槽的设置为活动杆的运动提供了条件,使得活动杆的运行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杆上连接有连接把手,连接把手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对活动杆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所述活动杆远离连接把手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卡块,限位卡块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位置上的调整,使得限位卡块与隔膜阀本体形成卡合,所述隔膜阀本体上开凿有与限位卡块相匹配的卡合槽,卡合槽的设置为限位卡块与隔膜阀本体的卡合提供了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仓与限位卡块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活动杆上,弹簧的设置可以对限位卡块施加力,使得限位卡块与隔膜阀本体的卡合更加紧密,避免了液体流通管道在使用时出现滑落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隔膜阀本体的一侧设有空气加热机构,所述空气加热机构包括加热仓,加热仓的设置为空气加热机构的安装提供了空间,同时对空气加热机构形成保护减少空气加热机构受到外力损坏的几率,所述加热仓内连接有安装仓,安装仓的设置为电动机的安装提供了位置,使得电动机的设置更加稳定,所述安装仓的一侧连接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设置为空气加热机构的运行提供了动力,使得空气加热机构的运行更加流畅。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机上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贯穿安装仓设置,传动轴的设置可以将电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下去,带动旋转风扇进行转动运行,所述传动轴上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旋转风扇,旋转风扇根据传动轴传递过来的动力进行转动运行,将外部空气吸入到加热仓内,所述加热仓内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空气加热板,空气加热板的设置可以对流入空气进行加热,同时空气加热板呈s形设置,增加了空气停留在加热仓内的时间,提高了空气的加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仓内连接有空气导流板,空气导流板的设置使得加热仓内空气可以均匀流入到空气输送管道内,所述空气导流板上开凿有通风孔,通风孔设置在空气导流板中间,使得空气通过通风孔流入时,可以均匀分散的流出,所述加热仓上连接有一对空气输送管道,所述空气输送管道贯穿连接套管设置,空气输送管道的设置为加热后的空气流入密封机构提供了通道,减少了加热空气出现外泄的几率,所述空气输送管道内连接有第一压力片,第一压力片的设置避免了在对第一气囊进行挤压时,气体从空气输送管道流出,使得气体可以在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稳定流通。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仓上连接有控制箱,控制箱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可以更加方便的操控电动机和空气加热板的开启与关闭,所述电动机和空气加热板均与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液体流通管道上连接有余热利用机构,余热利用机构的设置可以对密封机构流出的空气进行预热利用,使得热利用最大化。

一种高安全性防冻效果好的隔膜阀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液体流通管道从对应位置推入,液体流通管道与隔膜阀本体形成挤压,对第一气囊施加力,使得第一气囊发生形变,使得液体流通管道与隔膜阀本体的连接更加紧密,第一气囊发生形变,其内部气体通过连通管道运动到第二气囊内,使得第二气囊发生膨胀形变,使得连接套管与隔膜阀本体的连接更加紧密,减少外部冷气进入到隔膜阀本体内部的可能性;

s2.活动杆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带动限位卡块运行,使得限位卡块与隔膜阀本体形成卡合,使得液体流通管道与隔膜阀本体的连接更加稳定,减少密封机构在使用时出现位置晃动的几率;

s3.将空气加热机构安装到合适位置,通过控制箱打开电动机和空气加热板,电动机运行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继而带动旋转风扇转动运行,将外部空气吸入,吸入空气在加热仓内进行流动,空气加热板对流入的空气进行加热,使得空气具有一定温度,加热过后空气从空气输送管道流入到密封机构内;

s4.加热过后的空气流入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进行加热,避免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因温度过低出现冻裂的情况发生,加热完成后空气流出;

s5.流出空气流入到余热利用机构内,余热利用机构的设置减少了空气流入到余热利用机构内出现热量的流失的可能性,余热利用机构对流入空气中余热进行二次吸附,然后通过温差将热量传递到液体流通管道上,对流经液体流通管道的液体进行预加热,避免其出现冻结情况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对隔膜阀进行相应的机构加装,避免了外部冷气通过隔膜阀与管道连接处进入到隔膜阀内部的可能性,有效减少了外部冷气对流通液体造成的影响,避免了流通液体在隔膜阀内部发生冻结的情况发生,同时有效减少了液体冻结对隔膜阀内部密封件造成损坏的可能性,增加了隔膜阀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者承受的损失,同时减少了使用者对隔膜阀维护更换所花费的时间精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高安全性防冻效果好的隔膜阀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高安全性防冻效果好的隔膜阀的第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高安全性防冻效果好的隔膜阀的第一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4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高安全性防冻效果好的隔膜阀的第二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6中c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高安全性防冻效果好的隔膜阀的第二侧视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高安全性防冻效果好的隔膜阀的第三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高安全性防冻效果好的隔膜阀的第四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高安全性防冻效果好的隔膜阀的俯视图。

图中:1.隔膜阀本体、2.密封机构、201.液体流通管道、202.连接套管、203.第一气囊、204.第二气囊、205.连通管道、3.固定机构、301.连接仓、302.活动杆、303.连接把手、304.限位卡块、305.弹簧、4.空气加热机构、401.加热仓、402.安装仓、403.电动机、404.传动轴、405.旋转风扇、406.空气加热板、407.空气导流板、408.空气输送管道、409.第一压力片、410.控制箱、5.余热利用机构、501.余热回收仓、502.隔热板、503.吸热套管、504.空气流入管道、505.第二压力片、506.空气流出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安全性防冻效果好的隔膜阀,参图1-图3所示,包括隔膜阀本体1,隔膜阀本体1上连接有一对密封机构2,密封机构2的设置避免了外部冷气进入从隔膜阀本体1与液体流通管道201的连接处进入到内部的可能,减少了内部液体发生冻结的几率,密封机构2包括液体流通管道201,液体流通管道201为液体的流通提供了通道,液体流通管道201上连接有连接套管202,连接套管202的设置为固定机构3的安装提供了位置,同时使得液体流通管道201与隔膜阀本体1的连接更加紧密,液体流通管道201与隔膜阀本体1之间连接有第一气囊203,第一气囊203受到挤压力时,发生形变使得液体流通管道201与隔膜阀本体1的连接更加紧密。

参图1-图3所示,隔膜阀本体1与连接套管202之间连接有第二气囊204,第二气囊204在第一气囊203发生形变时,可以接收第一气囊203流动过来的气体进行形变,使得连接套管202与隔膜阀本体1的连接更加紧密,第一气囊203与第二气囊204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通管道205,连通管道205的设置为气体在第一气囊203和第二气囊204之间流通提供了条件,液体流通管道201上连接有一对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的设置使得连接套管202与隔膜阀本体1的连接更加牢靠,减少密封机构2在使用时发生位移的几率。

其中,余热利用机构5包括余热回收仓501,余热回收仓501的设置为余热利用机构5的安装提供了空间,余热回收仓501内连接有隔热板502,隔热板502的设置减少了流入余热回收仓501内的空气热量流失的可能性,可以对空气中热量进行充分利用,余热回收仓501内连接有吸热套管503,优选的吸热套管503为铜材质,可以对空气中的余热进行快速吸附,吸热套管503套设于液体流通管道201上,液体流通管道201与吸热套管503之间具有温差,吸热套管503会将自身热量传递给液体流通管道201,对液体流通管道201进行加热。

参图1-图11所示,余热回收仓501上连接有空气流入管道504,空气流入管道504贯穿连接套管202设置,空气流入管道504的设置为密封机构2利用过后的热空气流入余热回收仓501提供了通道,使得余热利用机构5可以更好的对空气中余热进行再利用,空气流入管道504上连接有第二压力片505,第二压力片505的设置避免了第一气囊203将气体传递给第二气囊204时气体出现外泄,使得第二气囊204可以更好的发挥密封作用,第一压力片409和第二压力片505的强度较大,第一气囊203与第二气囊204发生气体流动时,不会将第一压力片409和第二压力片505冲开,减少气体外泄的可能性,余热回收仓501远离空气流入管道504的一侧连接有空气流出管道506,空气流出管道506的设置为余热利用完成后的空气流出提供了通道。

参图1-图3所示,隔膜阀本体1上开凿有与第二气囊204相匹配的放置槽,放置槽的设置为第二气囊204的安装提供了位置,使得第二气囊204可以更好的发挥密封作用,连通管道205贯穿第一气囊203与第二气囊204设置,连通管道205贯穿第一气囊203与第二气囊204设置,为气体在第一气囊203与第二气囊204之间流通提供了条件,使得气体的流通更加流畅。

参图4-图5所示,固定机构3包括连接仓301,连接仓301与液体流通管道201连接设置使得连接仓301的设置更加稳定,减少了连接仓301在使用时发生位移的可能性,连接仓301内设有活动杆302,活动杆302为限位卡块304的安装提供了位置,同时可以带动第二气囊204进行运行,使得限位卡块304运行更加流畅,连接仓301内开凿有与活动杆302相匹配的活动槽,活动槽的设置为活动杆302的运动提供了条件,使得活动杆302的运行更加稳定。

参图4-图5所示,活动杆302上连接有连接把手303,连接把手303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对活动杆302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活动杆302远离连接把手303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卡块304,限位卡块304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位置上的调整,使得限位卡块304与隔膜阀本体1形成卡合,隔膜阀本体1上开凿有与限位卡块304相匹配的卡合槽,卡合槽的设置为限位卡块304与隔膜阀本体1的卡合提供了条件。

参图4-图5所示,连接仓301与限位卡块304之间连接有弹簧305,弹簧305套设于活动杆302上,弹簧305的设置可以对限位卡块304施加力,使得限位卡块304与隔膜阀本体1的卡合更加紧密,避免了液体流通管道201在使用时出现滑落情况的发生。

参图6-图7所示,所述隔膜阀本体1的一侧设有空气加热机构4,空气加热机构4的设置可以对空气进行加热,继而使加热空气流入到密封机构2内,避免了密封机构2因为气温过低发生损坏的可能性,空气加热机构4包括加热仓401,加热仓401的设置为空气加热机构4的安装提供了空间,同时对空气加热机构4形成保护减少空气加热机构4受到外力损坏的几率,加热仓401内连接有安装仓402,安装仓402的设置为电动机403的安装提供了位置,使得电动机403的设置更加稳定,安装仓402的一侧连接有电动机403,电动机403的设置为空气加热机构4的运行提供了动力,使得空气加热机构4的运行更加流畅。

参图6-图7所示,电动机403上连接有传动轴404,传动轴404贯穿安装仓402设置,传动轴404的设置可以将电动机403产生的动力传递下去,带动旋转风扇405进行转动运行,传动轴404上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旋转风扇405,旋转风扇405根据传动轴404传递过来的动力进行转动运行,将外部空气吸入到加热仓401内,加热仓401内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空气加热板406,空气加热板406的设置可以对流入空气进行加热,同时空气加热板406呈s形设置,增加了空气停留在加热仓401内的时间,提高了空气的加热效果。

参图6-图7所示,加热仓401内连接有空气导流板407,空气导流板407的设置使得加热仓401内空气可以均匀流入到空气输送管道408内,空气导流板407上开凿有通风孔,通风孔设置在空气导流板407中间,使得空气通过通风孔流入时,可以均匀分散到空气输送管道408流出,加热仓401上连接有一对空气输送管道408,空气输送管道408贯穿连接套管202设置,空气输送管道408的设置为加热后的空气流入密封机构2提供了通道,减少了加热空气出现外泄的几率,空气输送管道408上连接有第一压力片409,第一压力片409的设置避免了在对第一气囊203进行挤压时,气体从空气输送管道408流出,使得气体可以在第一气囊203和第二气囊204之间稳定流通。

参图8所示,加热仓401上连接有控制箱410,控制箱410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可以更加方便的操控电动机403和空气加热板406的开启与关闭,电动机403和空气加热板406均与控制箱410电性连接,液体流通管道201上连接有余热利用机构5,余热利用机构5的设置可以对密封机构2流出的空气进行预热利用,使得热利用最大化。

一种高安全性防冻效果好的隔膜阀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液体流通管道201从对应位置推入,液体流通管道201与隔膜阀本体1形成挤压,对第一气囊203施加力,使得第一气囊203发生形变,使得液体流通管道201与隔膜阀本体1的连接更加紧密,第一气囊203发生形变,其内部气体通过连通管道205运动到第二气囊204内,使得第二气囊204发生膨胀形变,使得连接套管202与隔膜阀本体1的连接更加紧密,减少外部冷气进入到隔膜阀本体1内部的可能性;

s2.活动杆302在弹簧305的作用力下,带动限位卡块304运行,使得限位卡块304与隔膜阀本体1形成卡合,使得液体流通管道201与隔膜阀本体1的连接更加稳定,减少密封机构2在使用时出现位置晃动的几率;

s3.将空气加热机构4安装到合适位置,通过控制箱410打开电动机403和空气加热板406,电动机403运行带动传动轴404转动,传动轴404继而带动旋转风扇405转动运行,将外部空气吸入,吸入空气在加热仓401内进行流动,空气加热板406对流入的空气进行加热,使得空气具有一定温度,加热过后空气从空气输送管道408流入到密封机构2内;

s4.加热过后的空气流入到第一气囊203和第二气囊204内,对第一气囊203和第二气囊204进行加热,避免第一气囊203和第二气囊204因温度过低出现冻裂的情况发生,加热完成后空气流出;

s5.流出空气流入到余热利用机构5内,余热利用机构5的设置减少了空气流入到余热利用机构5内出现热量的流失的可能性,余热利用机构5对流入空气中余热进行二次吸附,然后通过温差将热量传递到液体流通管道201上,对流经液体流通管道201的液体进行预加热,避免其出现冻结情况发生。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对隔膜阀进行相应的机构加装,避免了外部冷气通过隔膜阀与管道连接处进入到隔膜阀内部的可能性,有效减少了外部冷气对流通液体造成的影响,避免了流通液体在隔膜阀内部发生冻结的情况发生,同时有效减少了液体冻结对隔膜阀内部密封件造成损坏的可能性,增加了隔膜阀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者承受的损失,同时减少了使用者对隔膜阀维护更换所花费的时间精力。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