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控液体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18409发布日期:2022-03-12 12:1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气控液体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单向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气控液体单向阀,尤其是适用于气动组角机。


背景技术:

2.组角机是高档断桥铝合金门窗生产专用设备,适用于角码结构型铝门窗90度角连接。组角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结构相对成熟,主要包括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外角定位、内角定位(又叫主定位)和侧定位,以及设置在工作台两侧对型材进行冲铆组角的组角驱动机构。传统组角机主要采用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比如组角驱动、内角定位驱动等,对应的执行元器件以油缸为主。
3.但由于液压系统存在成本高、控制复杂、工作环境差、维护保养困难等不足,越来越多的组角机采用气动提供动力,气动驱动具有成本低、维护方便、工作环境干净等优点,已经成为主流。为了适应气动驱动需要对组角机中的执行机构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设计,比如内角定位机构,以往内角定位机构依靠油缸、液控单向阀等部件实现内角定位,但现在没有液压动力只有气动动力,因此需要对内角定位机构进行改进,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较大,因此如果直接采用气缸替代油缸进行内角定位,很容易导致组角过程中内角定位回退的问题,最终导致组角质量差,为了弥补气体不足,需要引入气液转换技术,即采用油推气实现内角定位,对应的为了防止内角定位回退的技术问题,还需要设计气控液体单向阀,以往液压系统普遍采用液控单向阀,而现有技术中对于气控液压单向阀研究较少,还没有成熟的产品能够应用到气动组角机中,因此有必要研发一款适用于气动组角机的气控液体单向阀。
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气控液体单向阀,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实现气控调节、防止定位回退、运行安全可靠等优点。
6.本实用新型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7.气控液体单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分别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出油口之间设有油道,所述油道上设有阀座和阀芯,所述阀座与阀芯配合将液体从进油口向出油口单向流通,所述阀体上设有反向控制气缸,所述反向控制气缸上设有控制顶针,所述控制顶针在反向控制气缸驱动下顶开阀芯将液体从出油口向进油口反向流通。
8.所述阀座包括变径筒体,所述变径筒体的小口端设为入口,所述变径筒体的大口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中心设有导向孔,所述底板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出口,所述阀芯包括导向杆和设置在导向杆端部的堵头,所述导向杆活动设置在导向孔内,所述堵头与底板之间的导向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堵头的封堵面积大于入口。
9.所述阀座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油道内。
10.所述变径筒体包括一体成型的大径筒体和小径筒体,所述大径筒体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对应的所述油道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小径筒体外壁上套设有密封圈。
11.所述变径筒体的小口端靠近进油口设置。
12.所述阀体设计成长方体,所述进油口设置在阀体上端,所述出油口设置在阀体左端,所述反向控制气缸设置在阀体右端,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油道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控制顶针和活塞杆,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套设在活塞杆上。
13.所述导向杆与堵头设计成t型,所述堵头设计成圆盘状。
14.所述控制顶针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活塞杆上。
15.所述反向控制气缸采用单动气缸。
16.所述反向控制气缸通过螺杆紧固在阀体上。
17.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18.本技术通过采用气缸实现对单向阀的反向控制,进而满足气动组角机的使用环境。通过设计独特的阀座和阀芯结构,不仅结构稳定可靠、安装方便,而且控制更加稳定可靠,无论正向流动还是反向流动都能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控液体单向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控液体单向阀的立体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的结构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反向控制气缸的结构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阀座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阀芯安装在阀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阀芯安装在阀座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气控液体单向阀在气动组角机中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阀体,2、进油口,3、出油口,4、油道,5、阀座,501、变径筒体,5011、大径筒体,5012、小径筒体,502、入口,503、底板,504、导向孔,505、出口,506、外螺纹,6、阀芯,601、导向杆,602、堵头,7、反向控制气缸,8、控制顶针,9、复位弹簧,10、内螺纹,11、密封圈,12、安装孔,13、密封槽,14、密封环,15、活塞杆,16、电磁阀,17、气液转换器,18、工作缸。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2.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
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33.此外,术语“上端”、“左端”、“右端”、“大口端”、“小口端”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位置。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如图1-9所示,气控液体单向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上分别设有进油口2和出油口3,所述进油口2与出油口3之间设有油道4,所述油道4上设有阀座5和阀芯6,所述阀座5与阀芯6配合将液体从进油口2向出油口3单向流通,所述阀体1上设有反向控制气缸7,所述反向控制气缸7上设有控制顶针8,所述控制顶针8在反向控制气缸7驱动下顶开阀芯6将液体从出油口3向进油口2反向流通。本技术通过采用气缸实现对单向阀的反向控制,进而满足气动组角机的使用环境。
36.所述阀座5包括变径筒体501,所述变径筒体501的小口端设为入口502,所述变径筒体501的大口端设有底板503,所述底板503中心设有导向孔504,所述底板503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出口505,所述阀芯6包括导向杆601和设置在导向杆601端部的堵头602,所述导向杆601活动设置在导向孔504内,所述堵头602与底板503之间的导向杆601上套设有复位弹簧9,所述堵头602的封堵面积大于入口。通过设计独特的阀座5和阀芯6结构,不仅结构稳定可靠、安装方便,而且控制更加稳定可靠,无论正向流动还是反向流动都能稳定可靠。
37.所述阀座5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油道4内。
38.所述变径筒体501包括一体成型的大径筒体5011和小径筒体5012,所述大径筒体5011外壁上设有外螺纹506,对应的所述油道4内壁上设有内螺纹10,所述小径筒体5012外壁上套设有密封圈11。实现螺纹连接及密封圈的安装设计,兼顾连接和密封。
39.所述变径筒体501的小口端靠近进油口2设置。
40.所述阀体1设计成长方体,所述进油口2设置在阀体1上端,所述出油口3设置在阀体1左端,所述反向控制气缸7设置在阀体1右端,所述阀体1上设有与油道4连通的安装孔12,所述安装孔12内设有控制顶针8和活塞杆15,所述安装孔12内设有密封槽13,所述密封槽13内设有密封环14,所述密封环14套设在活塞杆15上。油道与安装孔连通便于控制顶针对阀芯进行反向控制,进而实现液体反向流动。
41.所述导向杆601与堵头602设计成t型,所述堵头602设计成圆盘状。t型结构不仅稳定,而且加工方便,同时将堵头602设计成圆盘状便于封堵入口502,但堵头602的面积不能够封堵出口505。
42.所述控制顶针8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活塞杆15上。连接方便可靠。
43.所述反向控制气缸7采用单动气缸,进一步降低成本,降低控制,这里可以采用弹簧复位形式的单动气缸。
44.所述反向控制气缸7通过螺杆紧固在阀体1上,连接牢固可靠。
45.本技术气控液体单向阀以在气动组角机内角定位机构中的应用为例进行说明:
46.如图10所示,当内角定位时,首先通过电磁阀16实现给气液转换器17(有时也叫气
罐)进行通气,气液转换器17中的液压油在气体的驱动下通过油管进入本技术气控液体单向阀上的进油口2,然后液压油将阀芯6顶开(克服复位弹簧9作用力),液压油从入口502进入,经出口505流出,然后液压油通过油道4及油管给工作缸18(这里的工作缸18是指内角定位缸,工作缸18的结构是无杆腔内通液压油,有杆腔内通气体)供油,液压油驱动工作缸18的活塞杆进行内角定位,在内角定位过程中由于气控液体单向阀的作用能够很好的防止回退。
47.当内角定位完成需要复位时,同时给工作缸18的无杆腔和反向控制气缸7通气,反向控制气缸7通气后驱动控制顶针8移动将阀芯6顶开(克服复位弹簧9作用力),此时出油口3与进油口2连通,因此工作缸18无杆腔内的液压油经出油口3反向流向进油口2,最后使气液转换器17复位,进而完成内角定位复位动作。
48.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49.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