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气囊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22551发布日期:2023-12-09 02:3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井下气囊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室气囊(3400)和气囊充放装置(500);所述多室气囊(3400)包括两个依次连接的独立气囊舱室(300),且两个独立气囊舱室(300)之间具有过渡室(400);其中,每个独立气囊舱室(300)均包括筒体(310)、前封堵(320)和后封堵(330),所述前封堵(320)和所述后封堵(330)分别与所述筒体(310)的两端连接;所述多室气囊(3400)还包括密封接盘(340)和气嘴(360),所述密封接盘(340)与所述前封堵(320)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密封接盘(340)上设置有直通气嘴(350);所述直通气嘴(350)与所述气嘴(360)通过连接管(370)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气囊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嘴(360)的数量为多个,气嘴(360)分别固定位于与所述气囊充放装置(500)直接连接的独立气囊舱室(300)的后封堵(330)上,以及还位于与所述气囊充放装置(500)间接连接的独立气囊舱室(300)的前封堵(3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气囊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室气囊(3400)上设置有轴向中间折痕(311)和径向折痕(312)以及轴向外缘折痕(313);其中,所述轴向中间折痕(311)位于所述多室气囊(3400)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多室气囊(3400)外缘之间;所述轴向外缘折痕(313)位于所述多室气囊(3400)外缘处;所述径向折痕(312)位于尾部的独立气囊舱室(300)上;所述轴向中间折痕(311)和所述轴向外缘折痕(313)的折痕方向,向所述多室气囊(3400)的中心轴线方向折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气囊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封堵(320)和所述后封堵(330)上均设置有封堵径向折痕(3230),所述封堵径向折痕(3230)分别位于所述前封堵(320)和所述后封堵(330)的中间位置,且所述封堵径向折痕(3230)的长度小于所述筒体(310)的直径;封堵径向折痕(3230)的折叠方向为每个独立气囊舱室(300)的前封堵(320)和后封堵(330)向筒体(310)内内凹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气囊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室气囊(3400)排气时,按照折痕设定的方向变形,包括:独立气囊舱室(300)被吸瘪,按照所述轴向中间折痕(311),向所述多室气囊(3400)中心轴线方向折叠,同时每个独立气囊舱室(300)的前封堵(320)和后封堵(330)按照封堵径向折痕(3230)的折叠方向,向筒体(310)内内凹,位于过渡室(400)的连接管(370)被拉伸,位于与所述气囊充放装置(500)直接连接的独立气囊舱室(300)内的连接管(370),收缩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下气囊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室气囊(3400)充气的顺序为:独立气囊舱室(300)和过渡室(400)依次连接的顺序;所述多室气囊(3400)排气时的顺序为:先向排独立气囊舱室(300),再排过渡室(4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下气囊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装置(510)包括气源装置(511)、储气罐(512)、气压表(513)、真空发生器(514)、开关阀体(515)和多管路分气装置(516);所述储气罐(512)分别与所述气源装置(511)和真空发生器(514)连接;所述真空发生器(514)与所述多管路分气装置(516)的入口连接,所述多管路分气装置(516)的出口上设置有第一顶针直通接头(5120),所述多芯气管组件(530)与所述第一顶针直通接头(5120)管接;所述气压表(513)与所述储气罐(512)连接,所述开关阀体(515)与所述真空发生器(51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井下气囊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多芯气管组件(530)包括多芯单向接头(531)、多芯气管(532)和第三多芯直通接头(533);所述多芯气管(532)两端分别与所述多芯单向接头(531)和所述第三多芯直通接头(533)管接,所述多芯单向接头(5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直通接头(5120)管接或与所述监控装置(520)的第二顶针直通接头(5121)管接,所述第三多芯直通接头(533)的另一端与所述直通气嘴(350)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井下气囊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需要所述多室气囊(3400)的处于管道封堵状态时,开启所述气源装置(511),所述开关阀体(515)关闭,所述多管路分气装置(516)开启,所述气源装置(511)通过所述真空发生器(514)、所述多管路分气装置(516)和所述多芯气管组件(530)向所述多室气囊(3400)充气,多室气囊(3400)膨胀至设定压力封堵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井下气囊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需要所述多室气囊(3400)排气取出时,拆除所述监控装置(520),重新连接充放装置(510)后;将所述开关阀体(515)打开,所述多管路分气装置(516)开启,所述气源装置(511)通过所述真空发生器(514)、所述多管路分气装置(516)自所述多室气囊(3400)吸气并由所述真空发生器(514)排出,所述多室气囊(3400)吸瘪体积变小,从封堵管道取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气囊封堵装置,包括多室气囊和气囊充放装置;多室气囊包括两个依次连接的独立气囊舱室,且两个独立气囊舱室之间具有过渡室;每个独立气囊舱室均包括筒体、前封堵和后封堵,前封堵和后封堵分别与筒体的两端连接;多室气囊还包括密封接盘和气嘴,密封接盘与前封堵可拆卸连接,且密封接盘上设置有直通气嘴;直通气嘴与气嘴通过连接管管接;多室气囊上设置折痕,气囊充放装置根据充放顺序,对独立气囊舱室和过渡室进行独立充放,以及在排气时,多室气囊按照折痕设定的方向变形。通过本发明公开的井下气囊封堵装置,能够解决气囊排气变形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孙强,于振中,赵修林,仲辉,汪伟,杨静,江成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哈工智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