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头视觉识别装置

文档序号:37972234发布日期:2024-05-13 12:22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头视觉识别装置

本发明涉及视觉识别,尤其是指一种多头视觉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1、工业自动化是在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自动控制、自动调整装置,用以代替人工操纵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加工生产的趋势。在工业生产自动化条件下,人只是间接地照管和监督机器进行生产。

2、工业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的统称,是21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重要的技术之一。在纺织、包装、建材、造纸、汽车、电子、环保、钢铁、交通及水处理等领域,工业自动化技术涉及这些行业加工过程的单台设备、工段、生产线,甚至整个工厂,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支撑技术。

3、通过引进自动化技术,可实现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节省人力成本和确保安全等目的。工业自动化技术与装置已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标志按其,发展阶段可分为:

4、(1)半自动化。即部分采用自动控制和自动装置,而另一部分则由人工操作机器进行生产。

5、(2)全自动化。指生产过程中全部工序,包括上料、下料、装卸等,都不需要人直接进行生产操作,而由机器连续地、重复地自动生产出一个或一批产品。

6、视觉识别其意是指将企业的一切可视事物进行统一的视觉识别表现和标准化、专有化。它至少包括十大要素,即产品及其包装、生产环境和设备。展示场所和器具、交通运输工具、办公设备和用品、工作服及其饰物、广告设施和视听资料、公关用品和礼物、厂旗和厂徽、指示标识和路牌等等;而工业视觉系统是用于自动检验、工件加工和装配自动化以及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监视的图像识别机器,工业视觉系统的图像识别过程是按任务需要从原始图像数据中提取有关信息、高度概括地描述图像内容,以便对图像的某些内容加以解释和判断。

7、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17056884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工业自动化的视觉识别装置,涉及视觉识别领域,包括:导轨;连接块,滑动连接在导轨的内壁且延伸至导轨的下方外部,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设置有数据传输单元;摄像头,连接在连接块的底端;数据传输线。通过设置连接机构,通过给予推杆向内的压力,推杆移动将带动齿轮转动、第二活动块移动,齿轮转动将给予第一活动块顶端外壁齿块推力,从而带动第一活动块、限位块移动且给予弹簧挤压力,此时限位块与第二活动块将相互远离,直到限位块与第二活动块一端连接的另一个限位块移出摄像头的外壁卡槽,那么摄像头将不再受到限位,达到了快速安装拆卸连接块与摄像头的目的。

8、该专利虽然具备快速安装拆卸和增加了连接力的效果,但其并不具备垂直角度调节和水平角度调节的相关结构,当所需拍摄的目标位于该摄像头的侧端或拍摄范围之外时,由于该视觉识别装置不具备相对应的垂直角度调节和水平角度调节结构,故在进行调整时,还需要人工进行调整,从而使拍摄的目标落入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内,增加了工序和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本发明人提出了一种多头视觉识别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出可对摄像头进行垂直角度调节和水平角度调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2、一种多头视觉识别装置,包括摄像机、支撑基座和转动板,支撑基座与转动板为分离式结构,所述摄像机的中部为用于辅助图像拍摄的拍摄镜头,拍摄镜头与摄像机为同轴设置,摄像机的一端连接有活动杆,转动板的表面设有用于辅助摄像机进行角度调节的调节组件,转动板的表面开设有卡槽,卡槽贯穿转动板两端的表面,支撑基座的中部设有安装基盘,安装基盘的一端连接有驱动马达;

3、安装基盘通过支撑杆与支撑基座的内表面进行抵接,安装基盘的内部设有主控电路板,安装基盘的外侧面连接有若干安装杆,安装杆的表面设有散热组件。

4、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马达、拉杆和调节台,调节马达的外部安装有防护外壳,防护外壳的一端与转动板的表面抵接,防护外壳用于保护调节马达,调节马达的一端连接有从动板,从动板的一端与拉杆的表面抵接,拉杆通过调节板与调节台的表面抵接,当调节马达连接电源产生驱动力,从而进行转动时,通过转动产生的作用力带动从动板进行活动,当从动板进行活动时,从动板带动拉杆进行摆动,从而使拉杆产生拉力拉动调节板的一端。

5、进一步的,所述拉杆呈l形,调节台的一端与活动杆的表面抵接,活动杆的两端均设有调节夹爪,调节夹爪的一端与摄像机的表面抵接,调节夹爪用于带动摄像机进行角度调节,当拉杆活动时,通过拉杆拉动调节板的一端,使调节板的一端带动调节台,从而使调节台带动活动杆进行摆动,活动杆移动的同时带动活动杆两端的调节夹爪进行摆动,从而使调节夹爪产生拉力使摄像机进行移动,达到对摄像机进行角度调节的效果,采用拉动的方式辅助摄像机进行上下摆动,增加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和拍摄范围。

6、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转动电机和螺旋桨,转动电机的一端为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通过固定螺帽与螺旋桨进行抵接,转动电机的一端安装于安装杆的表面,转动电机通过电源连接线与主控电路板进行电性连接,电源连接线位于安装杆的内部;

7、当主控电路板通过电源连接线与转动电机通电形成回路时,转动电机通电产生驱动力使转动轴带动螺旋桨进行转动,螺旋桨转动的同时产生气压,通过气压形成的气流流动带走主控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减少热量对主控电路板的影响,起到空冷的效果,此外,通过气压形成的气流流动可减少摄像机通电时产生的热量,起到对摄像机进行散热的作用,采用螺旋桨散热的结构减少支撑基座整体的重量,避免因增加散热组件而导致支撑基座整体重量增加。

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杆环形分布于安装基盘的表面,相邻的两条安装杆为等距设置,安装杆的最高点低于安装基盘的表面,采用该设置避免安装杆的表面与转动板的表面产生接触,减少安装杆对转动板的表面施加向上的顶出力,从而造成转动板从安装基盘表面脱落的概率,安装杆一端的最高点低于支撑基座的内表面,采用该设置避免安装杆的一端与支撑基座的内表面接触,减少安装杆与支撑基座的内表面发生碰撞的概率。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环形分布于安装基盘的外侧面,相邻的两条支撑杆间距相等,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基盘的外侧面和支撑基座的内表面抵接,通过支撑杆增加安装基盘与支撑基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安装基盘从支撑基座的内部中脱落,此外,通过支撑杆增加安装基盘与支撑基座之间的接触点和受力点,使安装基盘与支撑基座起到共同对转动板进行支撑的作用。

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马达的一端为驱动轴,驱动轴表面连接有与卡槽配对安装的卡板,卡板与卡槽之间为可拆卸结构,当驱动马达连接电源产生驱动力时,通过驱动力带动驱动轴进行转动,驱动轴转动的同时带动卡板一同进行选择,当卡板与卡槽进行卡接时,通过卡板转动带动转动板进行活动,转动板转动的同时带动摄像机进行水平移动,从而起到调节摄像机拍摄范围的作用,转动板转动时以驱动轴为圆心点进行圆周转动;

11、转动电机为直流电机,型号为步进电机或直流无刷电机中的一种,转动电机的正反转,代表的是驱动电机的顺时针转动和驱动电机的逆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是驱动电机正转,逆时针转动是驱动电机反转;根据正反转控制电路图及其原理分析,要实现驱动电机的正反转,只要将接至驱动电机三相电源进线中的任意两相对调接线,即可达到反转的目的;

12、转动电机型号为可连接外部驱动控制器,驱动控制器为步进驱动控制器,步进驱动控制器可连接pc端进行控制正反转控制,也可设置离线编程辅助转动电机进行正反转,步进驱动控制器型号为pmc007,可应用于直流电机;采用转动电机正转或反转的方式,使螺旋桨进行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从而形成不同方向的风压,以达到实现正向散热或反向散热的作用。

13、进一步的,所述摄像机呈半圆状,摄像机结构对称地安装于活动杆的两端,采用结构对称的设置,使摄像机可进行双工位拍摄,增加拍摄的角度和增加拍摄的范围,减少单个摄像机漏拍的概率,起到提高视觉识别准确性的作用,采用半圆状的设置起到分散摄像机受力点的作用,当摄像机的表面收到压力时,通过半圆状的设置起到分散压力的作用,减少摄像机局部变形的概率。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调节组件进行拉动的方式辅助摄像机进行上下摆动,增加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和拍摄范围,完成垂直角度调节的过程,增加多头视觉识别的方位和识别角度及识别范围,此外,转动板转动的同时带动摄像机进行水平移动,从而起到调节摄像机拍摄范围的作用,可实现垂直角度调节和水平角度调节的功能;

15、此外,通过散热组件产生气压,通过气压形成的气流流动带走主控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减少热量对主控电路板的影响,起到空冷的效果,安装基盘的表面可开设若干个通气孔,以便于安装基盘内部的空气流通,从而可及时从安装基盘的内部排出主控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同时,通过气压形成的气流流动可减少摄像机通电时产生的热量,起到对摄像机进行散热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