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料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0476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木料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关木料连接件以及对它的改进。
传统的木料结构利用钉子来固定木料结构件之间的连接。由于钉子在承受剪切力上非常有效,所以这种钉钉子的连接一般具有足够的强度,其较差的抗拉拨力无法抗拒如旋风所产生的提拉载荷。因此将栓式螺栓及类似的连接件引入现代结构中使其能抵御强风载荷,虽然在使用中它们是有效的,但却增加了成本并使这种结构变得复杂。
组合钉连接板(gang nail connector plates)也用于在相邻结构件之间形成连接,然而到目前为止,这种连接还无法提供这样的紧固连接,也即确保使用这种连接件建成的构件能抵御强风载荷而无需附加压持装置。此外,众多类型的组合钉连接件均较昂贵且仅适用于特殊应用。
其它如呈曲杆钉形式的连接件也已用于将木料件连接在一起,然而,由于将连接件以正确定位固定到木料件上以获得所需的结构连接存在困难,因此这些连接件不是很成功的。
本发明是为改进上述缺陷并提供经改进的木料连接件,此种连接件在使用中即安全可靠且有效。
由前述的和其他目的可见,本发明在某一方面主要归属于将邻近木料件相连的连接件且本发明包括一个带有铰接件的棒,该铰接件用于将所述棒相对于一木料件予以定位且所述连接件相对其连接位置可绕该铰接件转动;
一个从所述棒延伸而出的尖钉,由此在邻近所述尖钉的棒的那部分可延伸越过相邻木料件的一面,而所述尖钉则刺入所述的这一面,所述尖钉与所述棒的相邻部分形成锐角。
较佳方案为,尖钉的自由端终止于一弧线外侧,该弧线为尖钉的连接端相对其已连接端绕铰接件所画的。上述锐角在60至85度角范围较佳,最好是75至85度角范围,这样通过敲击尖钉和棒之间接合点的邻近处,即可使尖钉以很小扩进进入木料件中。
从尖钉处端到铰接件的距离最好大于从铰接件至尖钉和棒接合处的距离。这种安置会由于将第二尖钉打入另一木料件辐助面的作用力而引起棒的一种拉牵。较佳方案也包括将尖钉构形为具有一凿形锋利的端部,该端部中面对铰接件的尖钉面上形成一斜面,用于在打进操作过程中增加棒的拉牵。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棒和尖钉是由取线材一段长度弯曲而成,且棒有弹性,因此当尖钉基本垂直地被完全打入木料件所述面时,棒相对于尖钉有弹性偏移,从而形成自夹紧作用。
较佳方案为所述尖钉还构成第二尖钉,而铰接件则包括由棒与第二尖钉相连接的第一尖钉,每个尖钉基本上位于一对相互成角度延伸的平面上的对应平面内,这样连接件即可用于连接木料件,这些木料件具有相互成角度设置的各自平面。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各平面基本上是垂直的,从而可用连接件连接含有对应面的各木料件,这些对应面相互呈直角设置。
邻近尖钉的棒的各面以平面为好,以便使其紧靠在它们所连接木料件的相邻表面上。为此目的,线材可以为圆形截面,且在邻近尖钉的区域需变形加工以产生平面部分,或线材也可为矩形截面外形且在尖钉的中部予以扭曲。
较佳方案为,棒是弯曲的棒,每个尖钉与弯曲棒的邻接部分构成一锐角。在棒与第二尖钉之间的锐角最好是75至85度角范围,第一尖钉则是从构成棒和第二尖钉的线材取一长度弯曲而成。棒包括两段平直部分。它们是从各对应的尖钉向另一个延伸而成,棒部分处在含有第一尖钉的平面上并以115至165度之间的包角相连,这样在使用中,邻接第一尖钉的棒部分即可平靠在第一木料件的一平面上,同时,远离第一尖钉的棒部分则会延伸越过此木料件,以使第二尖钉与第一木料件之上的另一木料件接合。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棒可包括一环形部分,它可绕过一细长件,该环形件构成铰接件,从而可将该细长件连接到一相邻木料件上,而尖钉则打入该木料件中。较佳方案为此环形件为一开口环。棒在离开尖钉的另一尖钉处终止,此另一尖钉与上述尖钉相隔一段间距而被打入所接木料件。两个尖钉以基本上平行的延伸,并与棒的各相应邻近部分形成接触为好,这样它们可被打入所接木料件的同一平面。
尖钉可由一段线材弯曲而成,而棒则可有弹性,当尖钉基本垂直地被打入木料件的一侧面时,棒相对于尖钉可有弹性地偏移,其角度在75至85度的范围内。环形部分包括向尖钉延伸的两段平直部分和一段平直接合部分,两段平直部分由相应尖钉延伸到接合部分的端部,这样具有平坦表面的木料即可与上述接合部分相接,而从接合部分至尖钉的载荷路径则尽可能直。
较佳方案为,从所述接合部分的轴线至所述各尖钉的垂直距离应有明显不同,此不同距离至少为尖钉直径的两倍,这样就可将一对连接件打入一较薄木料件的相对两面,而不会出现两相对尖钉相遇的危险,也不会在一特定区域内木料纤维过度裂损。通过提供不同长度的各尖钉部分,或在尖钉部分和接合部分之间形成不同角度,或是两者的结合,可使尖钉设置在距上述接合部分轴线的不同距离上。
为使本发明更易理解和实施,现参见说明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典型应用的图解;
图2是本发明另一应用的图解;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几何图形;
图4是图3所示连接件的安装图解;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图解;
图6和7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环型连接件。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连接件10可用于将靠在一起的木料件8和9呈直角状相互固定在一起。为此目的,使用了四个连接件,它们配置在所要连接在一起的相应木料件的各对应侧。
如图3所示,每个连接件10包括一个曲棒11,它具有相应的端部12和13,端部12和13设置在如虚线框14所示的第一平面内并相互以大约150°度角延伸。当然这个角度为适于特殊应用是可变的。这个角度是这样设置的,当端部12支靠在木料件9的侧面15时,另一端部13延伸越向相邻木料件8的辐助面16,以使连接件10在此接合。
第一尖钉17大体上是在平面14内从端部12向内延伸,本实施例中其延伸与端部12呈角“A”,角“A”以80度较佳,当然如上所述它是可以改变的。
连接件10还包括第二尖钉18,尖钉18位于虚线杠19所示的另一平面内,它与平面14大约呈90度角延伸,第二尖钉18的轴线20与所示的另一端部13的轴线21形成锐角。如图2所示,端部13可在22处扭曲,以便绕过交叠的连接件。
注意参见图4,可以看出在第一尖钉17和端部12之间形成的锐角具有一肘状节23,该肘状节可较易地由24所示出的锤予以敲击,以使尖钉17被敲入下面的木料件9,这样尖钉相对木料的侧面15基本成直角或相对其成向上倾斜的角度插入木料9。
应该理解,如果尖钉17与端部12形成一钝角而后者在使用中是倾斜的,这样它从锤子的端面向上偏斜,以使锤子的冲击直对着尖钉而不是对着与尖钉一段间隔的棒的一点上,还有可能尖钉是以向下倾斜的方式进入侧面15。由于施加在棒11上的牵力结果,不能形成有效的连接以阻止尖钉17的拨出。
此外,当尖钉17相对侧面15以基本呈直角状进入木料件9时,在尖钉17全部被敲入到终点位置前,该棒的膝状部25将与木料件的上角接触。在膝状部25和角26发生接触后,再敲打尖钉17会引起棒11的下端部12有弹性地偏斜,以使下端部12向里移动并紧靠在侧面15上。这种弹性偏移对于膝状部25和尖钉17之间的木料件9将保持一种如夹钳状的扣紧,这种扣紧将使连接件10对于木料9的角保持使用接合的状态。
在第一尖钉17被敲入木料9后,它即构成一铰接件,棒部13可绕该铰接件转动。当端部13相对第一尖钉17旋转之后,即可对准棒与尖钉结点上部的肘状节29予以敲击,以使第二尖钉18进入木料件8。
连接件10的安置是这样,第二尖钉18的外端30和肘状节23之间的距离要比肘状节23和肘状节29之间的距离要大,也即外端30落在经肘状节23相对第一尖钉17画出的半径线41所示出的弧线40的外侧。这样由于肘状节29被引向刺入初始点,将第二尖钉18敲入侧面16的作用力会使得木料件8向下与木料件9牢固的接合。这种作用力因凿型端部31结构会进一步增大,端部31上在尖钉18的下侧有斜面为32,因此尖钉18的进入点至侧面16是处在至木料件9的最大距离上,这样尖钉18的连续插入就将木料件8和9拉在一起。
第二尖钉18也设置成相对端部13呈一锐角,这样在使用中朝着尖钉18的敲击略微有点错位不会由于与邻近的端部13的相接而出现偏移。
图4示出的非准直角度,在此连接件10保持静止以进行初始安装并维持在与锤子有效接触的位置上,那就是从肘状节23朝端面15延伸的尖钉和端部12的位置,然而,连接件10最初保持在可沿箭头“I”所示方向转动的某一位置上较好,以便调整第一尖钉17接近所需的刺入角,此角度略微向上偏向侧面15或与其呈直角状。由于在锐角状况下棒会延伸,因此尖钉呈向下倾斜角的插入是不太可能的。
图5所示是有关连接件50的使用,此连接件在尖钉51和棒52之间的关系从构形上与连接件10相似,但是,棒52较长,以使棒能跨越中间木料件53而使木料54和55连接在一起。
图6和7示出了所采用的桥式连接件60,可用于将一木条61固接到一个椽木62或类似件上。本实施例在尖钉63和棒部64之间关系从构形上与连接件10也很相似。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尖钉63基本上是相互平行配置,并被插入木料62的同一侧面。尖钉63以大约80度角向含有棒部64的平面倾斜,以便于将其敲进木料62中。棒部64带有一中央部65,用于将木条61的后面与将中央部65的两端相接到尖钉63上的连接部66相连接。如所示,连接件60适于成对使用。
如图7所示,尖钉63的外端67落在弧线71的外侧,该弧线由紧靠木条61的下表面73上的中心所定半径72画出。这样,当中央部65与木条61的后面相接且尖钉63被敲入椽木62时,中央部65即被逐渐拉向椽木62,在木条61和椽木62之间提供了一可靠的夹紧力。为了防止相对的同样连接件的尖钉以同轴关系插入椽木62并可能将椽木分裂,可使尖钉和中央部65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有较大不同。
当然,应该看到以上所述仅给出本发明的说明实例,对此所有的改进和变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且可认为均在前述的本发明主要的范围和界限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连接相邻木料件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带有铰接件的棒,该铰接件用于将所述棒相对于一木料件予以定位,且所述连接件相对其连接位置可绕铰接件转动;一种从所述棒延伸而出的尖钉,在邻近所述尖钉的棒的那部分由此可延伸越过相邻木料件的一面,而所述尖钉则刺入所述的这一面,所述尖钉与所述棒的所述相邻部分形成一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件,其中所述尖钉相对其连接位置绕铰接件转动时,所述尖钉的自由端落在由所述尖钉的连接端所划弧线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连接件,其中所述的锐角是在75至85度角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连接件,其中从所述尖钉的外端部至所述铰接件的距离大于从所述铰接件到所述尖钉与所述棒的接合处的距离。
5.根据前述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的连接件,其中所述尖钉的构成具有一凿型锋利的端部,在该端部中面对所述铰接件在所述尖钉的表面上形成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项的连接件,其中所述的棒和所述的尖钉由线材的一段长度上弯曲成,其中棒有弹性,当尖钉基本垂直地完全被打入木料件的所述面时,所述棒相对于所述尖钉有弹性地偏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项的连接件,其中所述尖钉构成一第二尖钉,而所述铰接件包括由所述棒与所述第二尖钉相连的第一尖钉,其中每个所述尖钉基本上处在一对相互成角度延伸的平面的各相应平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连接件,其中所述平面基本上呈相互垂直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的连接件,其中所述棒是一弯曲棒,每个所述尖钉与所述弯曲棒的相邻部分形成一锐角。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连接件,其中所述棒和所述第二尖钉之间的所述锐角是在75至85度角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尖钉是由构成所述棒和所述第二尖钉的一段线材长度上弯曲而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连接件,其中与所述各尖钉相邻的所述棒的表面是平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连接件,其中所述棒包括两平直部分,它们是从各相应尖钉朝向另一个延伸而成,其中所述棒部处在含有所述第一尖钉的所述平面内并以115至165度的包角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项的连接件,其中所述棒包括一可绕过一细长件的环形部分,所述环形件构成所述的铰接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连接件,其中所述环形是一开口环,所述棒在离开所述尖钉的另一尖钉处终止,此另一尖钉相对上述尖钉有一段间隔距离而被打入所接木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连接件,其中所述的尖钉基本上是平行延伸,并与所述棒相应邻近部分形成锐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4的连接件,其中所述的环形部分包括向所述尖钉延伸的两个平直棒部分和一个平直棒接合部分,所述平直棒部分从相应的尖钉向平直棒接合部分的两端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4的连接件,其中从所述尖钉延伸至所述铰接件的所述棒部离平面以不同距离终止,该平面含有所述木料件的连接面。
全文摘要
所公开的木料连接件包括配置在一棒部端部的一对尖钉。尖钉位于相互基本成直角的平面内,这样连接件即可用来将两个相互垂直的相邻木料件的各对应连接起来。尖钉和与其相邻棒的部分形成锐角,这样它们可被较容易地打入木料件中,第二尖钉从第一尖钉的轴线向其外端逐渐变细,随着第二尖钉被完全打入,棒部围绕已被打入的第一尖钉转动,从而使木料件被牵拉到一起。
文档编号F16B15/00GK1050759SQ89107640
公开日1991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1989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1989年10月5日
发明者凯文·格雷厄姆·杜尔 申请人:凯文·格雷厄姆·杜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