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摩擦摆线行星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2212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滚动摩擦摆线行星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机械传动用的摆线行星减速器。
如众所知,目前通用的摆线行星减速器,一般采用固定针齿与二个外摆线轮相啮合的形式,二个外摆线轮安装在转臂轴承上。因此就其结构而言显得有些复杂。体积较大,而且由于其输出机构采用柱销式,柱销孔限制了转臂轴承的尺寸,必然影响到转臂轴承的工作寿命,同时,由于外摆线轮轮齿与安装在壳体内的针齿之间以滑动的形式相啮合,阻力较大,故传动效率相对偏低,而且该种减速器单级传动比范围尚不够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摆线行星减速器,使之与目前同类设备相比,在技术上要有所进步,使用中获得较好的传动效果。
根据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变摆线轮轮齿间的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即外摆线轮与内摆线轮之间通过滚动体来相互啮合,从而即降低了摩擦系数,又将提高传动效率。
说明书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输入轴1、偏心轴2、外摆线轮3和9、滚动体4和8、内摆线轮5和7、端盖6、转臂轴承10、输出轴11、平衡块12和14、机座13、联接螺栓心、输出转盘16、壳体17等零部件构成,其中输入轴1与偏心轴2自成一体,即为同一零件,两个由联接螺栓15固联成一体的外摆线轮3和9通过滚动体4和8与两个内摆线轮5和7相啮合,各滚动体由与之相配合的保持架将其位置相对固定,输入端内摆线轮5焊接在壳体17上,输出端内摆线轮7安装在与输出轴11为同一零部件的输出盘16上,输入轴1和输出轴11各设有自己的转臂轴承10,平衡块12和14固定安装在输入轴1上,齿轮齿廓曲线被设计为内、外摆线。
根据上述结构,新设计的减速器所具有的特征是两个外摆线轮3和9由联接螺栓15固联成一体,通过两组滚动体4和8同两个内摆线轮5和7相啮合,各滚动体由与之配合的保持架将其位置相对固定。
前面所说的滚动体可以是圆柱体,也可以是球体。
本实用新型取消了以往的柱销式输出机构,且将普通外摆线轮的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实现了理论上的“无摩擦传动”,因此,设计出的滚动摩擦摆线行星减速器具有体积小、噪音低,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石油化工、轻工食品、纺织印染,起重运输,制药机械等各种机械传动场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减速器,可以代替中、小功率的其它各种减速器使用。
本实用新型设计时的具体结构与附图所示的情况基本相同,其中使外摆线轮与内摆线轮相互啮合的滚动体为圆柱形。
权利要求1.一种机械传动用的摆线行星减速器,主要由输入轴1、偏心轴2、外摆线轮3和9,滚动体4和8、内摆线轮5和7、端盖6,转臂轴承10、输出轴11、平衡块12和14、机座13、联接螺栓15、输出转盘16、壳体17等零部件构成,其中,输入轴1与偏心轴2制成一体,输入端内摆线轮5焊接在壳体17上,输出端内摆线轮7安装在与输出轴11为同一零部件的输出盘16上,输入轴1和输出轴11各设有自己的转臂轴承10,平衡块12和14固定安装在输入轴1上,其特征在于两个由联接螺栓15固联成一体的外摆线轮3和9通过两组滚动体4和8同两个内摆线轮5和7相啮合,各滚动体由与之配合的保持架将其相对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线行星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摆线行星减速器的两组滚动体4和8为圆柱体或球体。
专利摘要一种机械传动用的摆线行星减速器。该种减速器主要由输入轴、输出轴、内摆线轮、外摆线轮、滚动体、平衡块等零件构成,其特征在于两个由联接螺栓固联成一体的外摆线轮通过两组滚动体同两个内摆线轮相啮合,各滚动体由与之配合的保持架将其相对固定。具有传动比大传动效率高、噪音低、体积小等优点。
文档编号F16H1/28GK2089995SQ9021007
公开日1991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1990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0年1月18日
发明者庄家有, 林青, 鄂中凯, 白景忠, 韩绍忠 申请人:东北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