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保持架的支柱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56320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承保持架的支柱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轴承制造技术。
现有双挡圈组合保持架中的支柱,都是先将金属棒料冷拨成型材,然后切断,再铣削加工支柱的契头。这种方法,铣加工契头生产效率不高,刀具磨损消耗大,材料利用率只有60-70%,制造成本偏高,且难于保证制造精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加工废料和高效率制造支柱的方法,大幅度地降低支柱的制造成本,且确保制造精度。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在于合理地将冷(或热)挤压、镦粗、模锻等工艺方法相结合,结合后的复合工艺,简称为模锻。模锻使轴向不对称复杂形状的支柱实现了挤压成形,用无切削工艺制造支柱。
以下结合附图与工艺流程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与说明。


图1成形模锻示意2精挤示意3支柱4精挤坯件图本发明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棒料冲切-成形模锻-精挤棒料冲切长度为成形模锻所需坯料的长度,棒料的截面积按体积相等的原理计算初定,并经试验确定。成形模锻坯料的长度比支柱长度(即兜孔深度)略小。若成形模锻用冷模锻,则需按冷挤压工艺要求增加坯料的软化和表面处理工序。成形模锻是本发明的关键,模具设计与制造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并利于金属在模内流动和转移。
参看各附图。成形凹模[2]中部型腔的截面与支柱[9]的截面基本相似,而精挤凹模[7]的横截面与支柱[9]的截面相同。成形凹模[2]里的契头型腔的截面与支柱[9]的契头截面相同。当凹模[1]向下运动时,将金属棒坯料[4]压入凹模[2]与顶杆[3]之中,坯料塑性变形充满中部型腔后,凹模再继续向下运动,中部型腔内多余部分的金属,在凸凹模与顶杆的多向压力的作用下,向契头型腔内转移,变形为支柱的契头,契头不再进行切削加工。成形模锻制成的精挤坯件[8]去除毛刺与飞边后,将其置于精挤模的定位圈[6]内,凸模[5]向下运动逼使精挤坯件从精挤凹模[7]中通过,使其截面形状、尺寸、光洁度完全符合支柱[9]的技术要求。
本发明由于采用无切削工艺制造支柱,制造成本低,有利于全面推广应用双挡圈组合保持架。
权利要求
一种用金属棒料制造双档圈组合保持架的支柱的办法,属于轴承制造技术。其特征在于凸模[1]和凹模[2]及顶杆[3]向金属棒坯料[4]施加多向压力后,金属棒坯料[4]的截面形状变成与支柱[9]的截面基本相似的形状,坯料[4]中的一部分金属流动后转移到契头型腔里变成支柱[9]的契头,契头不需再切削加工,成形模锻制成的精挤坯件[8]通过精挤凹模[7]后,其截面的形状、尺寸、光洁度均符合支柱[9]的技术要求,均不需要切削加工。
全文摘要
一种用金属棒料制造轴承双挡圈组合保持架的支柱的方法,属轴承制造技术。本发明的模锻工艺使金属棒料产生塑性变形,支柱的制造不需进行切削加工即可达到制造精度。它能最大幅度地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并确保制造精度。
文档编号F16C33/00GK1067100SQ9110670
公开日1992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1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22日
发明者刘申川 申请人:刘申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