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回转斜滚道式回转支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136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回转斜滚道式回转支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支承。
现有的回转支承是由内、外圈或分离的内、外圈组成,并且其滚道与其上、下平面平行。内、外圈相对回转时,内、外圈上、下安装平面始终保持平行。其功能简单,没有调平功能,使用范围较窄(见《回转支承》P1~21,徐立民、陈卓编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8年12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调平功能的双回转斜滚道式回转支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回转支承包括外座圈、内座圈及钢球,它还有一个中座圈,外座圈套在中座圈外面,中座圈套在内座圈外面,外座圈与中座圈之间有滚道,中座圈与内座圈之间有滚道,外座圈与中座圈之间的滚道和中座圈与内座圈之间的滚道相交成一锐角,钢球位于滚道内。
所述的内座圈的上平面与下平面相交成锐角,内座圈的滚道与下平面平行,中座圈的上平面与下平面相交成锐角,中座圈的内滚道与上平面平行,中座圈的外滚道与下平面平行。
所述的锐角为1度~45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调平功能,使用范围广,通过简单的旋转就可达到调平的目的,使调整工作更加简单、可靠、迅速。
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中1内座圈、2中座圈、3外座圈。
在附图中,外座圈(3)套在中座圈(2)外面,中座圈(2)套在内座圈(1)外面,外座圈(3)与中座圈(2)之间有滚道,中座圈(2)与内座圈(1)之间有滚道,外座圈(3)与中座圈(2)之间的滚道和中座圈⑵与内座圈(1)之间的滚道相交成3度的锐角,钢球位于滚道内。
内座圈(1)的上平面与下平面相交成3度的锐角,其滚道与下平面平行。中座圈(2)的上平面与下平面相交成3度的锐角,中座圈(2)的内壁上有内滚道,内滚道与上平面平行,中座圈(2)的外壁上有外滚道,外滚道与下平面平行。外座圈(3)是一个普通的回转支承座圈,其滚道与上、下平而均平行。
权利要求1.一种双回转斜滚道式回转支承,该回转支承包括外座圈、内座圈及钢球,钢球位于滚道内,其特征是它还有一个中座圈,外座圈套在中座圈外面,中座圈套在内座圈外面,外座圈与中座圈之间有滚道,中座圈与内座圈之间有滚道,外座圈与中座圈之间的滚道和中座圈与内座圈之间的滚道相交成一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转斜滚道式回转支承,其特征是内座圈的上平面与下平面相交成锐角,内座圈的滚道与下平面平行,中座圈的上平面与下平面相交成锐角,中座圈的内滚道与上平面平行,中座圈的外滚道与下平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凹转斜滚道式回转支承,其特征是锐角为1度~45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回转斜滚道式回转支承,该回转支承有一个中座圈,外座圈套在中座圈外面,中座圈套在内座圈外面,外座圈与中座圈之间有滚道,中座圈与内座圈之间有滚道,外座圈与中座圈之间的滚道和中座圈与内座圈之间的滚道相交成一锐角。具有调平功能,使用范围广,通过简单的旋转就可达到调平的目的,使调整工作更加简单、可靠、迅速。
文档编号F16C19/00GK2333837SQ9822702
公开日1999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8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8日
发明者曹弋 申请人:徐州回转支承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