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压式补排油浮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4363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稳压式补排油浮球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厂发电机组双流环式轴密封供油系统中氢侧密封油箱的补油和排油装置,特别是一种稳压式补排油浮球阀。
目前,我国电厂的发电机组双流环式轴密封供油系统中氢侧密封油箱中所使用的补油和排油装置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电磁阀进行补油和排油,其工作原理是由装于密封箱上的液位显示计的干簧继电器或油箱内的浮球继电器启动中间继电器接通电路使电磁阀动作,进行补油和排油;另一种是分别由两个浮球阀控制补油和排油,该阀类似美国西屋公司的产品,其阀体为座阀式,由浮球、连杆、导向套、锥体阀塞、阀座、支架等部件组成。上述两种形式的补油和排油装置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第一种电磁阀除存在阀芯容易卡死使阀无法工作外,还容易发生电路故障,如其干簧继电器触点烧蚀,中间继电器线圈短路、断路、线圈烧毁,电磁线圈故障等都会使阀无法工作,因此其可靠性差;第二种阀由于阀体安装于油箱的底部,而浮球在正常工作位置时处于油箱的顶部和底部的中间位置,所以阀的支架和连杆要做得很长以便和水平状态的水平连杆连接,这样将造成该阀体体积较大,结构也很复杂,其导向套与阀门的同轴度不易保证,加工难度比较大。另外,还有就是上述两种阀无论那种都需要两个同样的阀来分别控制补油和排油,又由于密封油箱液体上部为氢气,当某种原因液面低于阀体时,氢气会从阀体与阀塞的间隙中溢出造成事故,因此无论电磁阀或上面提及浮球阀阀体部分都设置在油箱下部或底部,而油箱底部正是杂质沉积的部位,因此上述两种产品卡阻机会比较多。另外,上述两种装置还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陷,这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补油阀开始补油时将引起发电机组空侧密封油的压力下降,因为氢侧密封油箱补油油源取自空侧油的工作油源,其工作油压为0.6-0.8MPa,当为密封油箱补油时该系统的工作油压大约下降0.1-0.2MPa,这将给空侧系统的正常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单,造价低,节省资金,阀体与阀芯的精度经过磨削就可保证,密封性能好,工作灵活,运行可靠且集补油和排油为一体的稳压式补排油浮球阀。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列方式予以实现的一种稳压式补排油浮球阀,包括阀体1、阀芯2、连杆架3、连杆4和浮球5,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阀体1左侧端面的上部左、右和中部分别设有排油孔6、补油孔7和调节傍路回油孔8,如图2所示,其中,排油孔6与空侧系统的油源主油箱相接,补油孔7与空侧供油系统油泵出口相接,调节傍路回油孔8经外接阀门与空侧主油箱相接,同时,在阀体1另一侧设有与密封油箱连通的排油孔18和补油孔19。如图4、5所示;所说的阀芯2为旋转阀芯,其上、下端与连接架3对称连接(如图3所示)且连接架3通过连杆4与浮球5连接,如


图1所示,在阀芯2两边向内圆周方向依次设有密封环9和10,环形槽11和12及中间位置大于半圆周的半环形槽13和14,同时在阀芯2的轴向中心设有中心孔15,相应的环形槽11和12上分别设有与中心孔15上、下相通的均布小油孔17和大油孔16,如图3所示,其中,半环形槽13和14分别与调节傍路回油孔8、补油孔19和排油孔6、排油孔18相通,如图4、5所示。具体实施时本技术中有时也可在阀体1左侧端面下部左、右设置手动补油孔作为备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本阀安装在密封油箱的一侧略低于中心位置,当液面处中间位置时,阀体1与油箱相通的补油孔19和排油孔18均被阀芯2截断(如图4、5所示)处于不补不排的稳定状态。此时来自空侧系统压力油通过阀体1端面的补油孔7流经阀芯2的环形槽11(如图3所示)经与之相通的阀芯的半环形槽13,再经阀体1的调节傍路回油孔8并与油箱外部的阀门配合形成空侧油压的调节傍路。当液位下降随之下降的浮球5使阀芯2沿箭头方向旋转一定角度时(如图5所示),阀体1的补油孔19与阀芯的半环形槽13接通,来自空侧系统的压力油经阀体1的补油孔19流入密封油箱进行补油。在补油孔19被接通的同时,阀体1的调节傍路回油孔8被相应切断,被切断的通油截面积相当于补油孔19被接通的截面积,即一部分空侧系统压力傍路回油不是返回主油箱,而是进入了密封油箱,所以补油时空侧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受影响,当补油孔19被完全打开时,回油调节傍路回油孔8也被完全切断。因空侧系统的压力调节傍路回油很大,通过该阀返回主油箱的流量只是一部分,在系统中另有辅助调节傍路使多余回油返回主油箱,所以通过浮球阀的补油流量是充足的。当液面上升时如图4所示,浮球5随之上升使阀芯2向上沿箭头方向转过一定角度时,排油孔18被接通,密封油箱的油经排油孔18、经阀芯上的半环形槽14,再经阀体1的排油孔6流入主油箱,达到排油的目的。该阀的阀芯2的环形槽11(如图3所示)钻有大油孔16且与阀芯2的中心孔15相通,在环形槽12上均布有小油孔17亦与中心孔15相通,工作时来自空侧系统的压力油在环形槽11上形成高压油环并由阀芯中心孔15在环形槽12亦形成高压油环,两道密封油环形成密封油压,当密封油箱油位低于阀体时,油箱液体上部的氢气被两道油环封住,不会通过阀体1与阀芯2的间隙溢出,所以阀体可置于油箱的任何部位。这也是本技术补油和排油集于一体的又一特点。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集补油和排油于一体,性能灵活可靠,调节浮球连杆的长度可改变补排油时的液面高度,在空侧系统为密封油箱补油时空侧系统压力不发生变化的特点,同时该阀属于旋转阀,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单,阀体与阀芯的精度经过磨削就可保证,密封性能好,运行可靠(该阀样机装于长春市一次变电站十万千伏安调相机发电机组的密封油箱上,近半年的运行试验,该阀的各项指标均与设计相符。性能极好,运行非常可靠),并简化了油箱结构等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A向示图;图3是
图1的A-A剖面图;图4、5是图3的B-B、C-C剖面图。
图中1阀体、2阀芯、3连杆架、4连杆、5浮球、6排油孔、7补油孔、8回油孔(调节傍路回油孔)、9密封环、10密封环、11环形槽、12环形槽、13半环形槽、14半环形槽、15中心孔、16大油孔、17小油孔(均布设置的小油孔,可以是4-6个或6个以上)、18排油孔(与排油孔6垂直)、19补油孔(与补油孔7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如
图1-5所示。一种稳压式补排油浮球阀,包括阀体1、阀芯2、连杆架3、连杆4和浮球5,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阀体1左侧端面的上部左、右和中部分别设有排油孔6、补油孔7和调节傍路回油孔8,如图2所示,其中,排油孔6与空侧系统的油源主油箱相接,补油孔7与空侧供油系统油泵出口相接,调节傍路回油孔8经外接阀门与空侧主油箱相接,同时,在阀体1另一侧设有与密封油箱连通的排油孔18和补油孔19,如图4、5所示;所说的阀芯2为旋转阀芯,其上、下端与连接架3对称连接(如图3所示)且连接架3通过连杆4与浮球5连接,如
图1所示,在阀芯2两边向内圆周方向依次设有密封环9和10,环形槽11和12及中间位置大于半圆周的半环形槽13和14,同时在阀芯2的轴向中心设有中心孔15,相应的环形槽11和12上分别设有与中心孔15上、下相通的均布小油孔17和大油孔16,如图3所示,其中,半环形槽13和14分别与调节傍路回油孔8、补油孔19和排油孔6、排油孔18相通,如图4、5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稳压式补排油浮球阀,包括阀体1、阀芯2、连杆架3、连杆4和浮球5,其特征在于A、在阀体1左侧端面的上部左、右和中部分别设有排油孔6、补油孔7和调节傍路回油孔8,其中,排油孔6与空侧系统的油源主油箱相接,补油孔7与空侧供油系统油泵出口相接,调节傍路回油孔8经外接阀门与空侧主油箱相接,同时,在阀体1另一侧设有与密封油箱连通的排油孔18和补油孔19;B、阀芯2为旋转阀芯,其上、下端与连接架3对称连接且连接架3通过连杆4与浮球5连接,在阀芯2两边向内圆周方向依次设有密封环9和10,环形槽11和12及中间位置大于半圆周的半环形槽13和14,同时在阀芯2的轴向中心设有中心孔15,相应的环形槽11和12上分别设有与中心孔15上、下相通的均布小油孔17和大油孔16,其中,半环形槽13和14分别与调节傍路回油孔8、补油孔19和排油孔6、排油孔18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稳压式补排油浮球阀。包括阀体1、阀芯2、连杆架3、连杆4和浮球5,其特征在于:阀体1端面上部左、右和中部分别设有排油孔6、补油孔7和回油孔8,同时阀体1另一侧设有与密封油箱连通的排油孔18和补油孔19,阀芯2两边向内依次设有密封环9和10、环形槽11和12、半环形槽13和14,并且阀芯2轴向中心设有可与环形槽11和12上的小油孔17和大油孔16相通的中心孔15,其中,半环形槽13和14通过阀芯2控制可分别与回油孔8、补油孔19和排油孔6、排油孔18相通,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工作及运行灵活可靠,集排油和补油于一体等特点。
文档编号F16J15/46GK2366632SQ9922252
公开日2000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13日
发明者刘敬善 申请人:刘敬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