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燃油箱的节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39913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燃油箱的节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油器,具体的说,是关于一种用于汽车燃油箱的节油器。
【背景技术】
[0002] 燃油箱,即装油的容器。特指用柴油机或汽油机驱动的机器上储放燃料油的装置。 燃油箱在液压系统中除了储油外,还起着散热、分离油液中的气泡、沉淀杂质等作用。
[0003]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已经步入汽车时代, 上路运行的车辆日益增多,如此带来两个主要问题: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0004] 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和汽车有毒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类 健康身体的侵蚀,更主要的是降低日益升高的油价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经济负担,人们 在不断找寻一种新型的汽车节能方案。
[0005]目前,虽然节约汽车燃油的方式较多,但无需改变汽车内部结构又具有节油效果 的产品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燃油添加剂,此产品大多为液体状态,使用时将其添加至邮 箱中参与燃油燃烧,可以提到燃油的燃烧值,从而达到节油的目的。但是燃油添加剂必须随 每次加油而添加,不仅操作麻烦,而且成本高,同时燃油添加剂本身可燃性强,不易保存,存 在安全隐患;另一种则是磁性节油器,有的是在壳体内设置两块对应的磁铁,有的是设置电 流线圈,利用磁场对燃油磁化,使燃油的亲氧能力得以提高,继而使燃烧更充分。尽管磁性 节油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成本低,克服了燃油添加剂所具有的缺点,但其节油效果 差,不能满足节油的需要。
[0006]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的节油器。
[0007]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燃油箱的节油器,以解决现有节油器成本高、 节油效果差的问题。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汽车燃油箱的节油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呈滚筒状,表面上设有若干网眼, 内部则设有若干颗粒,所述颗粒的直径大于网眼的直径,所述颗粒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 组分:碳 8. 05%、硅 79. 96%、二氧化铁 0. 74%、铝 6. 58%、钙 3. 03%、钛 1. 45% 和钾 0. 59%。
[0010] 根据本发明,所述颗粒的直径为3mm~6mm。
[0011] 根据本发明,所述网眼的直径为1mm~2. 5mm。
[0012] 一种如上述所述的用于汽车燃油箱的节油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将碳、硅、二氧化铁、铝、钙、钛和钾按 8.05 : 79.96 : 0.74: 6.58 :3.03 :1.45 : 0. 59的比例混合并干燥3小时; 2) 混合物在含水率30%状态下充分搅拌后制粒,最后在80°C烧制形成颗粒; 3) 将若干颗粒放入壳体即可。
[0013] 根据本发明,步骤1)所述干燥温度为40~65 °C。
[0014] 根据本发明,步骤2)所获得的颗粒为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碳8. 05%、硅 79. 96%、二氧化铁(λ74%、铝 6. 58%、钙 3. 03%、钛L45% 和钾(λ59%。
[0015] 本发明的用于汽车燃油箱的节油器,其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节油效 果好,主要体现在: 1、 节油效果好、可降低环境污染。在常温下所述颗粒可以产生极强的分子励起振动效 应,散发育成谐振动能及99%的远红外线,而燃油分子中存在着大量的C-C,C=C,C=C键, 它们的共振吸收频率位于波数3-6μπι波段的红外区域,能在这个频段的提供额外的能量, 引起燃油分子共振,降低活化能,改变燃油的分子结构,打散燃油中团聚的大分子,使其易 于转化为更小的液体微粒从而便于与氧气均匀混合,既节省了燃油的消耗,又降低了环境 污染; 2、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节油器包括一带有若干网眼的壳体,内部放置有若干所述颗 粒,该节油器可直接放置在燃油箱内,其使用方便; 3、 使用寿命长,该节油器内的颗粒可引起燃油分子共振,但不损坏内部的颗粒,可以循 环使用。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汽车燃油箱的节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用于汽车燃油箱的节油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汽车燃油箱的节油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 呈滚筒状,表面上设有若干网眼2,内部则设有若干颗粒(图上未显示),所述颗粒的直径大 于网眼2的直径,所述颗粒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碳8. 05%、硅79. 96%、二氧化铁 0· 74%、铝 6. 58%、钙 3. 03%、钛 1. 45% 和钾 0· 59%。
[0020] 所述颗粒的直径为3mm~6mm。
[0021] 所述网眼2的直径为1mm~2. 5mm。
[0022] 一种如上述所述的用于汽车燃油箱的节油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将碳、硅、二氧化铁、铝、钙、钛和钾按 8.05 : 79.96 : 0.74: 6.58 :3.03 :1.45 : 0. 59的比例混合并干燥3小时; 2) 混合物在含水率30%状态下充分搅拌后制粒,最后在80°C烧制形成颗粒; 3) 将若干颗粒放入壳体即可。
[0023] 其中,步骤1)所述干燥温度为40~65°C,步骤2)所获得的颗粒为含有如下重量 百分比的组分:碳8. 05%、硅79. 96%、二氧化铁0. 74%、铝6. 58%、钙3. 03%、钛1. 45%和钾 0. 59%〇
[0024] 使用时,将节油器放于燃油箱内,在常温下所述颗粒可以产生极强的分子励起振 动效应,散发育成谐振动能及99%的远红外线,而燃油分子中存在着大量的C-C,C=C,C=C键,它们的共振吸收频率位于波数3-6μπι波段的红外区域,能在这个频段的提供额外的能 量,引起燃油分子共振,降低活化能,改变燃油的分子结构,打散燃油中团聚的大分子,使其 易于转化为更小的液体微粒从而便于与氧气均匀混合,既节省了燃油的消耗,又降低了环 境污染。
[0025] 以下为实施例1~3,选用的检测车辆为同一辆汽车,以下为样车参数表:见表1 表1样车参数表
实施例1 :汽车等速燃料消耗量对比采用GB/T14951-2007汽车节油技术方法进行检 测,结果见表2。
[0026] 表2汽车等速燃料消耗
表2中的原机组为不安装节油器的汽车,汽车速度提升至检测车速后,测试实时油耗; 样品组为安装有上述所述的节油器的汽车,汽车速度提升至检测车速后,测试实时油耗。
[0027] 从表2中可以看出,采用安装有节油器的汽车,在车速相同的情况下,汽车的油耗 降低,可见,安装有节油器的汽车可以降低汽车的油耗。
[0028] 实施例2驱动力输出功率对比采用GB/T18276-2000汽车动力性台架试验方法和评 价指标,试验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使用所述节油器后,汽车的输出功率明显增加。
[0029] 实施例3汽油车排气污染物对比采用GB/T14951-2007汽车节油技术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见表4。
[0030] 表4汽油车排气污染物
从表4中可以看出汽车的燃油箱内安装本发明所述的节油器后,汽车高怠速和低怠速 时所排放的C0和HC的含量明显降低,可见,汽油车采用所述的节油器可降低环境污染。
[003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汽车燃油箱的节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呈滚筒状,表面上 设有若干网眼,内部则设有若干颗粒,所述颗粒的直径大于网眼的直径,所述颗粒含有如下 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碳8.05%、硅79. 96%、二氧化铁0. 74%、铝6.58%、钙3. 03%、钛1. 45%和 钾0· 59%。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燃油箱的节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的直径为 3mm~6mm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燃油箱的节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眼的直径为 1mm~ 2. 5mm〇4. 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车燃油箱的节油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碳、硅、二氧化铁、铝、钙、钛和钾按8.05 : 79.96 : 0.74: 6.58 :3.03 :1.45 : 0. 59的比例混合并干燥3小时; 2)混合物在含水率30%状态下充分搅拌后制粒,最后在80°C烧制形成颗粒; 3)将若干颗粒放入壳体即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汽车燃油箱的节油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 述干燥温度为40~65 °C。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汽车燃油箱的节油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 所获得的颗粒为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碳8. 05%、硅79. 96%、二氧化铁0.74%、铝 6. 58%、钙3. 03%、钛1. 45%和钾0· 59%。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燃油箱的节油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呈滚筒状,表面上设有若干网眼,内部则设有若干颗粒,所述颗粒的直径大于网眼的直径,所述颗粒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碳8.05%、硅79.96%、二氧化铁0.74%、铝6.58%、钙3.03%、钛1.45%和钾0.59%。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所述的节油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上述各组分的原料混合并干燥3小时;2)混合物在含水率30%状态下充分搅拌后制粒,最后在80℃烧制形成颗粒。采用上述方法获得的节油器,其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节油效果好、可以降低环境污染。
【IPC分类】B60K15/073
【公开号】CN105398330
【申请号】CN201510788194
【发明人】李卓杰, 钟旭胜
【申请人】东莞市华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