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转减振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5140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扭转减振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传动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扭转减振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汽车或混合动力车上广泛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并配合传动系统来驱动车辆运行,内燃机到车辆传动系统的转矩是周期变化的,这就使得传动系统中产生扭转振动。如果这一振动的频率与传动系统的自振动频率重合,就会发生共振,对传动系统零件的服役寿命影响较大。
[0003]为此,在车辆内燃机曲轴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在曲轴前段安装减振器以提高内燃机性能和服役寿命,减少曲轴各个方向上的振动及振动噪声。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扭转减震器,包括:一个与内垫圈2204和扭转盘2206相连的内侧板2202,内侧板2202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钉固定的方式固定在离合器盖的某个部分上,以确保扭转减振器1810与离合器盖的连接安全可靠。扭转盘2206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弹簧2208,扭转盘2206也可以与外垫圈2210和外侧板2212连接,内垫圈2204和外垫圈2210可以增强吸收振动的能力。扭转盘2206通过花键或者齿2216与变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接。弹簧2208部分设置在内侧板2202的多个凹槽2220内,这样扭转盘2206在转动时可以与离合器盖发生一个小角度的相对转动。该扭转减振器结构比较复杂,且整个扭转减震器的扭转角度受限于内侧板2202上的凹槽2220的直线槽2230的长度。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扭转减振器。
[0005]本发明提供的扭转减振器包括内圈、外圈、减振缓冲器件和一对盖板,所述内圈设置有多对外凸的第一种卡齿,所述外圈上设有多对内凸的第二种卡齿,所述减振缓冲器件的组数、第一种卡齿的对数和第二种卡齿的对数均相同,所述内圈装配在所述外圈的内侧,所述一对盖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圈的轴向两侧,每对所述第一种卡齿、每对所述第二种卡齿和一对盖板之间形成一个容置槽,所述减振缓冲器件容置于所述容置槽中;
[0006]当所述外圈受到扭转作用力发生转动时,将扭矩传递至所述减振缓冲器件,所述减振缓冲器件受压并进一步将扭矩传递至所述内圈。
[0007]作为优选,所述容置槽的边缘呈圆角。
[0008]作为优选,还包括多对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对数与所述容置槽的个数相同,自然状态下,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减振缓冲器件的边缘留有间隙。
[0009]作为优选,每组所述减振缓冲器件包括第一种弹性部件和一对垫片,所述一对垫片分别于轴向贯穿在所述容置槽的两侧,所述一对垫片的边缘与所述容置槽的边缘相互契合,所述第一种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一对垫片中间,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种弹性部件具有预紧力。
[0010]作为优选,还包括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为两端部分直径小于中间部分的阶梯轴,在所述导向轴两端部分和中间部分之间形成两个第一种肩台,所述垫片的中心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与所述导向轴两端部分的直径相同,使得所述导向轴利用其两端部分与所述垫片构成滑动副,所述导向轴两端部分分别与所述容置槽的两边缘之间具有间隙,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种弹性部件的长度大于所述一对垫片之间的长度,使得所述两个第一种肩台分别与所述一对垫片之间具有间隙。
[0011]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轴中心开设有通孔,使得所述导向轴两端部分分别与一对垫片之间形成的间隙连通。
[0012]作为优选,所述扭转减振器还包括多对阻尼器件,每对所述阻尼器件包括第一摩擦部件和第二摩擦部件,所述第一摩擦部件设置在所述内圈的外侧,所述第二摩擦部件设置在所述外圈的内侧,当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发生相对扭转时,所述第一摩擦部件和第二摩擦部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阻碍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的相对扭转运动。
[0013]作为优选,所述扭转减震器还包括第二种弹性部件,所述第二种弹性部件的刚度小于所述第一种弹性部件的刚度,所述内圈还设置有外凸的第三种卡齿,所述第三种卡齿上开设有盲孔,所述第二种弹性部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盲孔底部,所述第二种弹性部件另一端抵顶于所述第一摩擦部件,通常情况下,所述第二种弹性部件具有预紧力。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摩擦部件包括摩擦板和装设圈,所述盲孔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第一段通孔和第二段盲孔,于所述第一段通孔和第二段盲孔之间形成第二种肩台,所述第二段盲孔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种弹性部件的直径,所述装设圈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种弹性部件的直径,所述装设圈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段通孔的直径,所述装设圈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种肩台的宽度,所述第二种弹性部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第二段盲孔底部,所述第二种弹性部件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摩擦板。
[0015]本发明提供的扭转减振器包括装配在一起的内圈和外圈,通过对内圈和外圈的形状进行设计,使得设在内圈上外凸的第一种卡齿、设在外圈上内凸的第二种卡齿之间形成能够容置减振缓冲器件的容置槽,当外圈受到扭转作用力而发生转动时,将扭矩传递至减振缓冲器件,减振缓冲器件受压并进一步将扭矩传递至内圈,既能够在传递扭矩的过程中实现减振的效果,与现有技术中的扭转减振器相比,结构也得到简化。此外,应用该结构后,内圈中心预留的空间较大,可以增加内圈中心花键的齿数,因此,能够用于传递更大的扭矩。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扭转减振器的爆炸图;
[00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扭转减振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中A-A向旋转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中G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图2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图2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图7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图7中F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图2中H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扭转减振器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深入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8]参见附图2、附图6和附图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扭转减振器包括内圈5、外圈7、减振缓冲器件和一对盖板10,内圈5设置有多对外凸的第一种卡齿17,外圈7上设有多对内凸的第二种卡齿18,减振缓冲器件的组数、第一种卡齿17的对数和第二种卡齿18的对数均相同,内圈5装配在外圈7的内侧,一对盖板17固定连接在外圈7的轴向两侧,每对第一种卡齿17、每对第二种卡齿18和一对盖板10之间形成一个容置槽,减振缓冲器件容置于容置槽中;当外圈7受到扭转作用力发生转动时,将扭矩传递至减振缓冲器件,减振缓冲器件受压并进一步将扭矩传递至内圈5。
[0029]本发明提供的扭转减振器包括装配在一起的内圈5和外圈7,通过对内圈5和外圈7的形状进行设计,使得设在内圈5上外凸的第一种卡齿17、设在外圈7上内凸的第二种卡齿18之间形成能够容置减振缓冲器件的容置槽,当外圈7受到扭转作用力而发生转动时,将扭矩传递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