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剂泵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93957阅读:来源:国知局
08的正面上的固定由于由此产生的打开机构使得能够减小在储备容器108上方需要的结构空间。
[0031]这点也通过在图6中表示的组装状态下的润滑剂泵100的侧视图变得十分清楚。如从图中所知,盖元件114具有前元件118和与之成角度设置的覆盖元件120。在这种情况下在关闭位置前元件118紧贴在储备容器108的正面上,而覆盖元件120覆盖润滑剂装入孔。
[0032]相反如果盖元件114打开,则虽然前元件118远离储备容器108的正面平放,但是与此相反覆盖元件120优选基本上水平地立在储备容器的正面并且由此根据本发明构成滴油收集元件,由此能够收集不经意洒出的润滑剂。
[0033]同时由于盖元件114的通过润滑剂泵100的正面的打开机构,向上减小对偏转区域122的结构空间需求。
[0034]下面特别说明活塞泵设备1,其中图2和3仅表示活塞泵设备,图4和5表示泵壳体底板段104内的活塞泵设备I。
[0035]这里图2表示沿A-A线的剖视图,而图3表示沿B-B线没有泵壳体底板段104的首1J视图。
[0036]如从图2的剖视图中能够看出的那样,活塞泵设备I具有在外壳体2内容纳的内壳体3,它借助密封件30对外壳体2密封。在内壳体3内又设置活塞8,它作为具有工作活塞8a和输送活塞8b的双活塞构造。这里工作活塞8a密封地紧贴在内壳体3的第一壳体部分10上,而输送活塞8b在内壳体3的第二壳体部分12内容纳。为此工作活塞8a在它的径向外面的边缘上具有密封元件14,其能够使工作活塞8a密封地紧贴在第一壳体部分10上,使得在工作活塞8a、第一壳体部分10和外壳体2之间提供用于工作介质的工作室16。在这种情况下图2表示,工作室16不仅从活塞8向右和向左延伸,而且由于具有中空的活塞杆20的双活塞8的根据本发明的基本上罐状的形式也向活塞杆20的中空腔内延伸。由此工作介质的压力也能够直接向输送活塞8b传递,使得改善双活塞上的压力分布。
[0037]此外根据本发明双活塞8在工作活塞的区域内具有环形翻卷结构22,其负责提高双活塞8的稳定性和放大工作介质在工作活塞上的作用面积,由此能够减小工作活塞上的压力负荷。此外双活塞8,如在上面已经提到的,基本上设计成罐形,具有作为罐壁构造的活塞杆20、作为罐底构造的输送活塞Sb和作为罐边缘构造的工作活塞8a。在这种情况下工作活塞8a的罐边缘优选用上述环形翻卷结构22构成。另外因为在罐的内部,亦即在中空的活塞杆20内,如上述,也存在工作介质的工作压力,所以工作介质的该压力可以直接在输送活塞8b上作用。此外本发明的环形翻卷结构22使得活塞泵设备I具有特别紧凑的结构,因为在该环形翻卷结构22内能够至少部分容纳第二壳体部分12。
[0038]由于本发明的具有环形翻卷结构22的双活塞的结构或者具有由之产生的中空的活塞杆20的罐形状能够不要实心的和笨重的钢制双活塞。另外当把钢自身作为双活塞8的材料使用时,通过活塞杆20的中空的结构仍然能够显著减轻重量。同时还开启一种使用其他材料例如一种轻而软的金属甚或塑料的可能性。
[0039]另外可从图2中得知,在外壳体2和第一壳体段10之间保留环形室18,它同样与工作室16共同作用。通过本发明的该环形室18,壳体部分10至少在工作室16的区域内从所有侧面加载压力,使得加强第一壳体部分10的稳定性。
[0040]本发明的结构使得能够用压力稳定性比钢小的材料制造双活塞8和/或第一和/或第二壳体部分10 ;12。特别可以用塑料制造。
[0041]在这种情况下特别优选外壳体2用玻璃纤维加强的塑料构造,而第一和/或第二壳体部分10 ;12用不加强的塑料例如用聚酰胺、聚甲醛、聚丙烯或者类似的塑料制造。这些塑料具有优点:能够非常平滑地从而为工作活塞的密封件14和输送活塞Sb上的密封件44最优地构造由此加工的壁,而玻璃纤维加强的外壳体2虽然不具有平滑的壁,但是能够承受特别大的压力。第一壳体部分10的不加强的塑料的不足的稳定性在这里可以通过本发明的环形室18补偿。与此相对第二壳体部分12可以用加固套管32包围。该加固套管32例如可以用一种薄的金属或者薄金属板制造,但是也可以,像为外壳体2那样,使用玻璃纤维加强的塑料。在这一方面通常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用同一种材料制造,因为内壳体作为连续的构件构造。然而可以想到,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作为分开的构件构造。
[0042]另外图2表示,在工作活塞8a的远离工作室16的侧面保留空气室或者弹簧室24,其内设置复位弹簧26。这里弹簧室24对于周围环境放气,使得在弹簧室24内和在周围环境内基本上存在相同的压力。由此在弹簧室24内挡住活塞8的情况下能够不构成抵抗工作室16内的工作介质的压力的反压力。后面参照图3说明放气的设备。复位弹簧26使得能够把活塞8从它的下死点重新返回它的上死点。
[0043]为把工作介质导入环形室18内并且进一步导入工作室16内,活塞泵设备I另外具有工作介质通道28。这里该工作介质通道28在内壳体3内构造并且通入在外壳体2和第一壳体部分10之间构造的环形室18内。
[0044]如图2另外表示的那样,输送活塞Sb位于它的上死点并且在输送活塞Sb和第二壳体部分12之间构成输送室34,其内可从储备容器108引入流体,特别是润滑剂。为此流体通过流体入口嘴6和阀装置4朝向流体入口 36弓丨导并且从那里被弓I入输送室34内。为此阀装置4优选具有止回阀38,它特别在图3的剖视图中表示。
[0045]另外图3的剖视图表示为弹簧室24的放气装置40的一种可能的设置,它在所示例子中在工作介质通道28的紧跟前构造。此外在图3中表示流体出口 42,关于它下面还将详细说明。
[0046]返回图2,该图另外表示输送活塞Sb通过密封件44密封地紧贴在第二壳体部分12上,由此在活塞8从下死点朝向在图2中表示的上死点行进时在输送室34内产生负压,其又与在流体入口嘴6内设置的止回阀38共同作用,使得止回阀38打开并且导通流体地连接流体入口 36与流体入口嘴6,从而与储备容器108连接,使得流体能够从储备容器108进入输送室34内。
[0047]与此相反如果活塞8从它的上死点在它的下死点的方向上运动,则止回阀38关闭,使得流体不能回流入储备容器108内。对于流体从输送室34中的流出在流体出口 42上提供另阀装置46,其优选根据在输送室34内存在的流体压力打开,开启流体出口 42并且使得流体能够从输送室34中流出。另外可以在阀装置46上设置压力开关48,它监视输送室34内存在的压力。
[0048]润滑剂向活塞泵设备I的流入或者从活塞泵设备I的流出参照图4和5特别清楚。对此图4表示图1的活塞泵设备I沿线C-C的剖视图,而图5表示没有活塞泵设备I的泵壳体底板段104的俯视图。
[0049]如从图4中看出的那样,流体入口嘴6与流体入口 36导通流体地连通。在该视图中未表示止回阀38,其仅在输送室34内存在负压的情况下打开。除流体入口 36之外还表示出流体出口 42,其连通输送室34与阀装置46。这里阀装置46如此调节,使得仅从在输送室34中存在的规定的压力起流体才能够从流体出口 42流出。在这种情况下该压力借助压力开关48监视。如果达到该规定的压力,则阀装置46打开,使得流体能够进入作为泵壳体底板段104的一部分的流体通道50内。流体通道50又通到壳体侧的流体出口 52内,后者例如可与对某个负载的输入管道连通。
[0050]另外图4表示,由结构决定流体通道50具有用塞子54封闭的第二孔。该塞子54通过固定元件56锁定在其位置。同时固定元件56用于在泵壳体底板段104内固定活塞泵设备I。
[0051]本发明的活塞泵设备I的另一方面在图5中表不。图5表不泵壳体底板段104的没有活塞泵设备I的俯视图。这里再次看见压力开关48。另外可从图5中得知,流体通道50不仅朝向唯一的壳体侧的流体出口 52分支,而且能够通过通道系统60向泵壳体底板段104侧面或者背面的另外两个出口 62、64分配流体。另外能够从图5的俯视图中得知,固定元件56不仅适合在泵壳体底板段104内锁定活塞泵设备1,而且同时固定保持元件66,它又设计用于在竖直的位置锁定液位水平传感器68。为此保持元件66具有第一竖直的边缘70和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