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弹性变形模块安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09445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可弹性变形模块安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模块的安装组件。更具体地,该安装组件包括可弹性变形的部件, 所述部件有利于模块与保持支架的精确和稳健安装。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制造过程中要被配合在一起的部件基于这些部件之间的配合布置受到位 置变化的影响。一个常见布置包括通过2路和/或4路阳型对准特征相对于彼此互相定位 的部件;通常较小的结构被接收在对应的较大阴型对准特征中,例如开口和/或狭缝形式 的小孔。替换地,可采用双侧带、粘接剂或焊接工艺来配合零件。另外,刚性带或保持部件 可被用来在其上接合并固定刚性配合部件。尽管精确配合布置,在对准特征的至少一部分 之间仍有间隙,该间隙是预定的以匹配配合特征的因制造(或制作)变化而具有的预期尺寸 和位置的变化容差。由次,会在配合的部件之间出现显著的位置变化,这是出现不可取的大 且变化的缺口以及其它方式的较差配合的原因之一。对准和附接特征之间的间隙可导致配 合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这是较差的感知品质的原因之一。其它的不可取的影响可包括例 如配合部件的吱吱作响和咔嗒咔嗒作响。
[0003] -个组件与采用一个或多个支架的电力模块组件相关,这些支架包括刚性突片, 所述突片构造成通过卡合配合在模块的端部或凹部上来保持该模块。由于上述的制造问 题,磨损、变松、噪音和模块分离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部件的振动, 而配合连接处的污染导致了支架磨损。

【发明内容】

[0004] 在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可弹性变形的模块安装组件包括具有基部部分、第一支 架和第二支架的基部结构,所述基部部分基本上被设置在基部平面内,所述第一支架基本 上垂直地从所述基部部分延伸,并且所述第二支架基本上垂直地从所述基部部分延伸,其 中所述第一支架是基本上T形的构件,该构件具有主体部分、一对向下延伸的翼部和一对 由所述一对向下延伸的翼部和所述主体部分的一段限定的凹部。还包括模块,该模块被构 造成与所述基部结构配合,该模块包括第一模块端部和第二模块端部,其中所述第一模块 端部包括第一对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的且被构造成在插入第一支架的所述一对凹部 时被旋转成与第一支架干涉状态的突起。
[0005] 在另一示范性实施例中,可弹性变形的模块安装组件包括基部结构。该基部结构 包括基本上设置在基部平面内的基部部分。该基部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该第 一支架基本上垂直地从基部部分延伸,该第二支架基本上垂直地从基部部分延伸,其中第 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每一个都是基本上T形的构件,所述构件具有各自的主体部分,各自的 一对向下延伸的翼部和各自的一对由所述一对向下延伸的翼部和所述主体部分的一段限 定的凹部。该组件还包括构造成与所基部结构配合的模块。该模块包括第一模块端部和第 二模块端部,其中第一模块端部包括第一对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的且被构造成在插入 第一支架的所述一对凹部时被旋转成与第一支架干涉状态的突起,其中所述第一对突起中 的每一个都包括突起宽度并且第一支架的所述一对凹部包括凹部宽度,所述突起宽度大于 所述凹部宽度。该模块还包括第二对从第二模块端部延伸的突起,所述第二对突起被构造 成被向下旋转成与第二支架的一对外边缘干涉状态。
[0006] 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下面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会很容易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 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
[0007] 本申请还提供了如下方案: 方案1. 一种可弹性变形的模块安装组件,包括: 具有基部部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基部结构,所述基部部分基本上被设置在基部 平面内,所述第一支架基本上垂直地从所述基部部分延伸,所述第二支架基本上垂直地从 所述基部部分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支架是基本上T形的构件,该构件具有主体部分、一对向 下延伸的翼部和一对由所述一对向下延伸的翼部和所述主体部分的一段限定的凹部;以及 模块,该模块被构造成与所述基部结构配合,该模块包括第一模块端部和第二模块端 部,其中所述第一模块端部包括第一对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的且被构造成在插入第一 支架的所述一对凹部时被旋转成与第一支架干涉状态的突起。
[0008] 方案2.如方案1所述的组件,还包括从所述第二模块端部延伸的第二对突起,所 述第二对突起构造成被向下旋转成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主体部分的一对外边缘和所述第二 支架的一对向下延伸的翼部的端部成干涉状态。
[0009] 方案3.如方案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对突起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
[0010] 方案4.如方案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支架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
[0011] 方案5.如方案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对突起和所述第二支架都由可弹性 变形的材料形成。
[0012] 方案6.如方案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对突起基本上是U形突起,其中所述 第一对突起的封闭端被构造成沿着所述第一对突起旋转进入所述第一支架的所述一对凹 部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一对突起。
[0013] 方案7.如方案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架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
[0014] 方案8.如方案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架的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第一部分 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边缘以相对于所述基部结构的所述基部 部分不同的角度定向。
[0015] 方案9.如方案8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架的所述主体部分包括在第一支 架端部处的第一支架宽度和在第二支架端部处的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宽 度。
[0016] 方案10.如方案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对突起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突起宽度 并且所述一对凹部包括凹部宽度,所述突起宽度大于所述凹部宽度。
[0017] 方案11.如方案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彼此间隔开并 且垂直地从所述基部部分延伸以在它们之间接收所述模块。
[0018] 方案12.如方案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对突起包括中空的、管状构件。
[0019] 方案13.如方案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支架基本上是T形构件,其具有主体 部分、一对向下延伸的翼部和一对由所述一对向下延伸的翼部和所述主体部分的一段限定 的凹部。
[0020] 方案14.如方案13所述的组件,还包括: 由所述向下延伸的翼部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定义的初始翼部距离;以及 由在所述第二对突起之间的距离定义的突起间距宽度,其中所述初始翼部距离小于所 述突起间距宽度。
[0021] 方案15.如方案14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向下延伸的翼部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 模块端部向下旋转时当与所述第二对突起接合时朝着所述第二支架的所述主体部分向内 弯曲。
[0022] 方案16.如方案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基部结构和所述模块是车辆部件。
[0023] 方案17.如方案16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模块是电力模块。
[0024] 方案18. -种可弹性变形的模块安装组件,包括: 基部结构,其包括: 基本上设置在基部平面内的基部部分;以及 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基本上垂直地从基部部分延伸,该第二支架基本上 垂直地从基部部分延伸,其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每一个都是基本上T形的构件,所述构 件具有各自的主体部分,各自的一对向下延伸的翼部和各自的一对由所述一对向下延伸的 翼部和所述主体部分的一段限定的凹部;以及 模块,其被构造成与所述基部结构配合,所述模块包括: 第一模块端部和第二模块端部,其中第一模块端部包括第一对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形 成的且被构造成在插入第一支架的所述一对凹部时被旋转成与第一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