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管夹结构及包括该支撑管夹结构的汽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84569阅读:来源:国知局
进入防脱槽中,实现防脱作用。
[0031]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安装轴33上的防脱部34被过度压缩,避免防脱部34的损坏,第三管夹31的外表面上可以设置有限位凸台32,安装轴33设置在限位凸台32上。在将安装轴33插入安装孔25中时,当限位凸台32与安装孔25处侧壁的端部相接触时,即知安装轴33已经安装到位,从而大大地方便了安装。此时,安装轴33也将不能再向安装孔25内插入,从而使得防脱部34不会被过度压缩,较好地保护了防脱部34,进而使得防脱部34保持较好的防脱作用。
[0032]为了能够方便地进行批量化生产,有效地减少各部件之间的安装操作,第三管夹31、限位凸台32、安装轴33以及防脱部34可以形成一体式结构。同时,也提高了第三管夹31与限位凸台32、限位凸台32与安装轴33以及安装轴33与防脱部34之间的连接强度。
[0033]进一步地,连接轴24的轴线与第一管夹21上管线路安装孔的轴线和第二管夹22上管线路安装孔的轴线相垂直;安装轴33的轴线与第三管夹31上管线路安装孔的轴线相垂直。此时使得当安装轴33与安装孔25之间旋转任意角度时,固定在第三管夹31上的管线路,都不会与固定在第一管夹21上的管线路和固定在第二管夹22上的管线路产生干涉,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管夹结构能够适用的场合更多,该支撑管夹结构应用的更为广泛。
[0034]为了能够提高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地减少各部件之间的安装操作,同时也便于批量化生产,第一管夹21、连接板23、第二管夹22以及连接轴24可以形成一体式结构。
[0035]为了能够方便地将管线路装入各管夹上的管线路安装孔中,也便于各管线路的取出,第一管夹21、第二管夹22以及第三管夹31的开口处均可以设置有向外的翻边41。
[00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管夹结构,可以将第三管夹31、限位凸台32、安装轴33以及防脱部34形成的一体式结构称为“阳扣”,如图4所示;将第一管夹21、连接板23、第二管夹22、连接轴24形成的一体式结构称为“阴扣”,如图3所示。由于各管线路的直径是不相同的,因此为了满足安装,第一管夹21、第二管夹22、第三管夹31上的管线路安装孔的直径要与各管线路的直径相同,此时就会有许多具有不同尺寸规格的“阴扣”和“阳扣”。为了使“阴扣”和“阳扣”能够实现自由组合,各“阴扣”上安装孔25的直径是相同的,各“阳扣”上安装轴33的直径也是相同的,从而使得各安装轴33与各安装孔25均能够转动配合,进而实现了“阴扣”和“阳扣”的通用化和系列化,更一步扩大了该支撑管夹结构应用的场合。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在制造阶段模具的投入,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管夹结构重量轻、易成型、装配维修方便,能够适用的场合较为广泛,能够有效地节约装配时间,提高各管线路的安全。
[00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支撑管夹结构,该支撑管夹结构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支撑管夹结构,由于上述支撑管夹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上述支撑管夹结构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00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且,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之后,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支撑管夹结构,其包括第一管夹、第二管夹、第三管夹,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连接板和连接轴,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夹的外表面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夹的外表面相连;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三管夹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与所述安装孔转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的端部设置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具有弹性,所述安装孔中设置有与所述防脱部相配合的防脱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部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圆柱形结构的周向上具有导向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夹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安装轴设置在所述限位凸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夹、所述限位凸台、所述安装轴以及所述防脱部形成一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管夹上管线路安装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管夹上管线路安装孔的轴线相垂直;所述安装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三管夹上管线路安装孔的轴线相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夹、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二管夹以及所述连接轴形成一体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夹、所述第二管夹以及所述第三管夹的开口处均设置有向外的翻边。
9.一种汽车,其包括支撑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夹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管夹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管夹结构,其包括第一管夹、第二管夹、第三管夹、连接板以及连接轴,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夹的外表面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夹的外表面相连;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三管夹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与所述安装孔转动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管夹结构,由于安装轴与安装孔之间转动配合,使得能够方便地对第一管夹、第二管夹与第三管夹之间的夹角进行调整,从而使得该支撑管夹结构既能够对相互交叉的管线路进行较好的支撑,也能够对相互平行的管线路进行较好的支撑,进而使得该支撑管夹结构能够应用于较多的场合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
【IPC分类】F16L3-02
【公开号】CN204493887
【申请号】CN201520073686
【发明人】张超, 黄从奎, 叶飞, 郑朋辉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