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3339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油栗。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机油栗的作用是将机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从而减少摩擦,对各零件进行保护,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机油栗结构形式可以分为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类,其中齿轮式油栗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栗油压力高,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保证机油栗正常工作,需要保证栗体的强度,从而避免栗体发生变形,使栗体能持续在高强度下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栗,以便更好地实现机油栗功能,改善机油栗使用效果,方便机油栗根据需要使用,便于安装使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种机油栗,包括栗体,栗体上部设置有盖板,盖板外侧设置有密封圈,盖板上部设置有出油管,出油管上部连接有出油接口,盖板右侧设置有排油管;盖板左侧设置有油位计支座,油位计支座上部设置有油位计;密封圈下部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上下部均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强筋和螺纹孔,支撑柱下部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内部设置有套筒;栗体右侧设置有第一观察孔,第一观察孔右侧设置有观察口,第一观察孔左侧设置有加强板,加强板下部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部设置有第二观察孔,第二观察孔上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右侧设置有加固板,第二观察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栗体左侧设置有下U型密封板,下U型密封板上部设置有上U型密封板,上U型密封板下部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下部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下部设置有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上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
[0006]进一步地,栗体内部设置有上油腔,上油腔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中间位置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上油腔右侧设置有轴承,第二旋转轴穿过轴承设置;上油腔上部设置有第三旋转轴,第三旋转轴中间位置连接有从动齿轮;上油腔下部设置有供油腔,供油腔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进油管和右进油管;第二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
[0007]该装置中,机油从左进油管和右进油管进入供油腔,第二旋转轴在外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第二主动齿轮转动,第二主动齿轮再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将机油从上油腔沿齿隙与栗壁向上输送,机油再从出油管排出,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供油腔处形成低压而产生吸力,把油底壳内的机油从左进油管和右进油管吸进供油腔。由于从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不断地旋转,机油便不断地被压送到需要的部位。当油压过高时,机油可以从排油管内排出,避免设备损坏。利用油位计可以直观地了解机油的油位,从而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工作人员从第一观察孔和第二观察孔观察装置内部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装置的工作状态。利用加强筋、支撑杆和支撑柱对栗体进行加固,增加栗体的强度,避免内部油压过高导致栗体变形损坏。
[0008]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装置能有效地实现机油栗功能,且方便观察机油栗内部情况,便于衡量油量供给效果,且栗体方便加固使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并设置有溢油装置,避免油压过高造成对机油栗的损害,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标记说明:1、出油接口 ;2、盖板;3、排油管;4、观察口 ;5、第一观察孔;6、连接杆;7、加固板;8、支撑板;9、第二观察孔;10、支撑架;11、加强板;12、支撑柱;13、下U型密封板;14、第一旋转轴;15、第一主动齿轮;16、固定板;17、连接板;18、上U型密封板;19、支撑杆;20、螺纹孔;21、油位计支座;22、油位计;23、密封圈;24、出油管;25、栗体;26、套筒;27、固定座;28、加强筋;29、从动齿轮;30、第三旋转轴;31、第二主动齿轮;32、第二旋转轴;33、轴承;34、右进油管;35、供油腔;36、左进油管;37、上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0013]如图1所示的机油栗,包括栗体25,栗体25上部设置有盖板2,盖板2外侧设置有密封圈23,盖板2上部设置有出油管24,出油管24上部连接有出油接口 1,盖板2右侧设置有排油管3 ;盖板2左侧设置有油位计支座21,油位计支座21上部设置有油位计22 ;密封圈23下部连接有支撑柱12,支撑柱12上下部均设置有支撑杆19,支撑杆19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强筋28和螺纹孔20,支撑柱12下部设置有固定座27,固定座27内部设置有套筒26 ;栗体25右侧设置有第一观察孔5,第一观察孔5右侧设置有观察口 4,第一观察孔5左侧设置有加强板11,加强板11下部设置有支撑架10,支撑架10上部设置有第二观察孔9,第二观察孔9上部设置有连接杆6,连接杆6右侧设置有加固板7,第二观察孔9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8 ;栗体25左侧设置有下U型密封板13,下U型密封板13上部设置有上U型密封板18,上U型密封板18下部连接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下部连接有固定板16,固定板16下部设置有第一旋转轴14,第一旋转轴14上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15。
[0014]如图2所示,栗体25内部设置有上油腔37,上油腔37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旋转轴32,第二旋转轴32中间位置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31,上油腔37右侧设置有轴承33,第二旋转轴32穿过轴承33设置;上油腔37上部设置有第三旋转轴30,第三旋转轴30中间位置连接有从动齿轮29 ;上油腔37下部设置有供油腔35,供油腔35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进油管36和右进油管34。
[0015]该装置在具体实施时,机油从左进油管36和右进油管34进入供油腔35,第二旋转轴32在外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第二主动齿轮31转动,第二主动齿轮31再带动从动齿轮29转动,将机油从上油腔37沿齿隙与栗壁向上输送,机油再从出油管24排出,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供油腔35处形成低压而产生吸力,把油底壳内的机油从左进油管36和右进油管34吸进供油腔35。由于从动齿轮29和第二主动齿轮31不断地旋转,机油便不断地被压送到需要的部位。当油压过高时,机油可以从排油管3内排出,避免设备损坏。利用油位计22可以直观地了解机油的油位,从而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工作人员从第一观察孔5和第二观察孔9观察装置内部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装置的工作状态。利用加强筋28、支撑杆19和支撑柱12对栗体25进行加固,增加栗体25的强度,避免内部油压过高导致栗体25变形损坏。
[0016]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机油栗,包括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栗体上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外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盖板上部设置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上部连接有出油接口,所述盖板右侧设置有排油管;所述盖板左侧设置有油位计支座,所述油位计支座上部设置有油位计;所述密封圈下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下部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强筋和螺纹孔,所述支撑柱下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部设置有套筒;所述栗体右侧设置有第一观察孔,所述第一观察孔右侧设置有观察口,所述第一观察孔左侧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下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部设置有第二观察孔,所述第二观察孔上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右侧设置有加固板,所述第二观察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栗体左侧设置有下U型密封板,所述下U型密封板上部设置有上U型密封板,所述上U型密封板下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部设置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上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栗,其特征在于:所述栗体内部设置有上油腔,所述上油腔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中间位置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所述上油腔右侧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二旋转轴穿过轴承设置;所述上油腔上部设置有第三旋转轴,所述第三旋转轴中间位置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上油腔下部设置有供油腔,所述供油腔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进油管和右进油管;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油泵,包括泵体,泵体右侧设置有第一观察孔,第一观察孔左侧设置有加强板,加强板下部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部设置有第二观察孔,第二观察孔上部设置有连接杆;泵体左侧设置有下U型密封板,上U型密封板下部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下部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下部设置有第一旋转轴;泵体内部设置有上油腔,上油腔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旋转轴;上油腔上部设置有第三旋转轴,第三旋转轴中间位置连接有从动齿轮;上油腔下部设置有供油腔。该实用新型装置能有效地实现机油泵功能,且方便观察机油泵内部情况,便于衡量油量供给效果,且泵体方便加固使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并设置有溢油装置,使用方便。
【IPC分类】F16N13/20
【公开号】CN204942997
【申请号】CN201520459853
【发明人】王运生
【申请人】绵阳市万欣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