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04130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密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将具有轴孔的壳体和嵌装在该壳体的轴孔内的旋转轴之间密封,防止收纳在密封空间内的被密封流体泄漏到大气侧。
【背景技术】
[0002]作为现有的密封装置,例如已知一种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用于对汽车的空气调节装置等中的压缩机的旋转轴周围进行密封,通过滑接在旋转轴的外周面的密封圈部件来维持密封空间的密封状态。构成这样的密封装置的密封圈部件由密封性优异的橡胶等弹性体材料形成,构成为密封圈部件的的密封唇部和旋转轴的外周面始终接触,将作为密封对象的填充在压缩机的机内空间内的被密封流体、即制冷气体、润滑油密封,使机内空间成为密封空间,防止被密封流体从机内空间泄漏到机外。
[0003]现有的密封装置100如图1所示,具有:具有能够与旋转轴160的外周面滑接的第I密封唇部111的弹性体制的第I密封圈部件110;收纳该第I密封圈部件110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制的筒状外壳120;位于第I密封圈部件110的机外(大气)Y侧的树脂制的第2密封圈部件130;位于该第2密封圈部件130的大气Y侧的垫圈部件140。另外,筒状外壳120具有:在旋转轴160的外周侧同心地形成为圆筒状的圆筒部121,从该圆筒部121的、位于机内空间(密封空间)X侧的一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内向端部122,从圆筒部121的、位于与密封空间X侧相反一侧的另一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铆接部123。
[0004]密封装置100例如一般是在通过硫化接合而埋设于第I密封圈部件110内并一体化的筒状外壳120内,收纳第2密封圈部件130以及垫圈部件140后,将筒状外壳120的大气Y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铆接,由此将各部件110、130、140夹持固定在内向端部122和铆接部123之间而制造的。
[0005]在由此制造的现有的密封装置100中,通常筒状外壳120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铆接加工前的、相当于圆筒部121的板材部分12V的厚度Tl和相当于铆接部123的板材部分123'的厚度T2相同,并且在铆接加工后,圆筒部121以及铆接部123的厚度(包括存在于它们之间的弯曲位置123a的厚度)T3,基本相同。
[0006]S卩,构成现有的筒状外壳120的板材的厚度在铆接加工的前后均相同,没有设置实施铆接加工时成为弯曲的起点的部分,所以铆接加工时,弯曲位置123a会偏离设计上的正确的弯曲位置,在正确的弯曲位置实施铆接加工方面存在问题。相反,在错误的弯曲位置123a实施铆接加工的情况下,被夹持在铆接部123和内向端部122之间的、密封装置100的构成部件110、130、140间形成间隙,筒状外壳120的夹持功能不够充分。
【实用新型内容】
[0007]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通过优化筒状外壳的结构,能够可靠地发挥筒状外壳夹持密封装置的构成部件的夹持功能。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旨构成如下所述。
[0011](I) 一种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将具有轴孔的壳体和嵌装在该壳体的上述轴孔内的旋转轴之间密封,对密封空间内的流体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具有弹性体制的第I密封圈部件和金属制的筒状外壳,所述弹性体制的第I密封圈部件具有能够与上述旋转轴的外周面滑接的第I密封唇部,所述金属制的筒状外壳具有在上述旋转轴的外周侧同心且成圆筒状地形成的圆筒部、从该圆筒部的、位于上述密封空间侧的一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内向端部、以及从上述圆筒部的、位于与上述密封空间侧相反一侧的另一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铆接部,收纳上述第I密封圈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述铆接部的厚度在上述圆筒部的厚度的0.5?0.7倍的范围,铆接部的起点位置是上述铆接部和上述圆筒部的厚度发生变化的边界位置。
[0012](2)根据上述(I)所述的密封装置,其中,上述筒状外壳的上述圆筒部以及上述内向端部被埋设在上述第I密封圈部件内,对上述第I密封圈部件进行加固。
[0013](3)根据上述(I)或(2)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装置还具有树脂制的第2密封圈部件和金属制的垫圈部件,所述树脂制的第2密封圈部件位于上述第I密封圈部件的、与上述密封空间相反一侧的背面侧,具有能够与上述旋转轴的外周面滑接的第2密封唇部,所述金属制的垫圈部件位于该第2密封圈部件的背面侧,支持上述第2密封圈部件,上述筒状外壳以将上述第I密封圈部件、上述第2密封圈部件以及上述垫圈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收纳在上述铆接部和上述内向端部之间的状态被铆接固定。
[0014]实用新型效果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通过使筒状外壳的铆接部的厚度为圆筒部的厚度的0.5?0.7倍的范围,使铆接部的起点位置为铆接部和圆筒部的厚度发生变化的边界位置,由此能够正确并且容易地在所希望的目标位置实施筒状外壳的铆接加工,结果,能够使收纳在筒状外壳内的、密封装置的构成部件密接并可靠地夹持固定。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的密封装置的半剖视图,用虚线表示壳体的轴孔和嵌装在该轴孔内时的旋转轴的配设位置。
[0017]图2(a)、(b)是用于说明通过铆接加工形成构成现有的密封装置的筒状外壳的铆接部的方法的图,图2(a)是铆接加工前的筒状外壳的部分剖视图,图2(b)是铆接加工后的筒状外壳的部分剖视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装置的半剖视图,用虚线表示壳体的轴孔和嵌装在该轴孔内时的旋转轴的配设位置。
[0019]图4(a)、(b)是用于说明通过铆接加工形成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装置的筒状外壳的铆接部的方法的图,图4(a)是铆接加工前的筒状外壳的部分剖视图,图4(b)是铆接加工后的筒状外壳的部分剖视图。
[0020]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装置的制造方法的顺序的图。
[0021]符号说明
[0022]I密封装置
[0023]10,107第I密封圈部件
[0024]11,117第I密封唇部
[0025]Ila唇前端部
[0026]Ilb第I圆筒部
[0027]12加固端部
[0028]12a外向延伸部
[0029]12b第2圆筒部
[0030]13,137环状凸部
[0031]20,207筒状外壳
[0032]21,217 第3圆筒部
[0033]22,227内向端部
[0034]23铆接部
[0035]237相当于筒状外壳的铆接部的板材部分
[0036]23a,23a7 起点位置
[0037]23b, 23b7 自由端
[0038]24,247 过渡部
[0039]30,307第2密封圈部件
[0040]31,317第2密封唇部[0041 ] 32,327固定端部
[0042]40,407垫圈部件
[0043]41,417环状固定部
[0044]42,427 第4圆筒部
[0045]50 壳体
[0046]51 轴孔
[0047]52轴孔的内周面
[0048]60旋转轴
[0049]61旋转轴线
[0050]Tl筒状外壳的圆筒部的厚度[0051 ] T2筒状外壳的铆接部的厚度
[0052]X机内空间(或密封空间)
[0053]Y机外(或大气)
【具体实施方式】
[0054]接下来,边参照附图,边如下所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0055]图3仅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装置I的纵截面的半部分,图4(a)放大表示图3所示的筒状外壳20的、铆接加工前的机外(大气)Y侧的端部,图4(b)放大示出铆接加工后的大气Y侧的端部,图5用于说明密封装置的制造方法的顺序。
[0056]图3所示的密封装置I是用于将具有轴孔51的壳体50和嵌装在该壳体50的轴孔51内的旋转轴60之间密封,从而对密封空间X内的流体进行密封的装置,主要具有第I密封圈部件10和筒状外壳20。
[0057]第I密封圈部件10是弹性体制,由第I密封唇部11和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埋设筒状外壳20而加固的加固端部12构成。
[0058]第I密封唇部11由能够与旋转轴60的外周面滑接的唇前端部Ila和在旋转轴60的外周侧同心且以圆筒状形成的第I圆筒部Ilb构成。与旋转轴60的外周面接触的第I密封唇部11的唇前端部Ila朝向旋转轴60并向机内空间(密封空间)X侧倾斜而延伸,相对于以旋转轴线61为中心旋转的旋转轴60的外周面,以小接触面积紧密接触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成为低接触阻力。通过提高唇前端部I Ia对旋转轴60的外周面的表面压力,能够发挥密封功能,防止在密封装置I的内周部和旋转轴60之间,被密封流体从密封空间X泄漏到大气Y侧。
[0059]加固端部12由从第I密封唇部11的大气Y侧一端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外向延伸部12a、和从该外向延伸部12a向大气Y侧延伸的在旋转轴60的外周侧同心且成圆筒状形成的第2圆筒部12b构成。第2圆筒部12b的外周面作为多个环状凸部13而形成。环状凸部13在将密封装置I嵌装于壳体50的轴孔51时,接触轴孔51的内周面5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