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螺杆混输泵回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2156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流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双螺杆混输泵回流系统。



背景技术:

在陆上油田,混输泵多用于老油田。老油田开发后期含水量增大,井口回压升高,井口集油管道因腐蚀等原因承压能力降低,造成管道的频繁穿孔。由于管道腐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若采用建新管线,则投资比较大;采用传统的接转站实行气液分输,则投资大、工期长。而应用混输泵可解决生产中的这些问题,并且投资少、安装方便。另外,部分新建产能区块的开发,由于离主体系统工程比较远,依靠油井的压力不能满足油田生产要求,所以也存在增压输送问题。为降低工程投资,一般也采用混输泵作为增压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需求,提出一种双螺杆混输泵回流系统,能够提高泵效和容积效率,提高输送高含气率多相混合物介质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螺杆混输泵回流系统,包括:来液管路、过滤器、混输泵、电机、回流罐、回流闸门、循环回流管路和出液管路。

进一步的,其中,来液管路连接过滤器,过滤器两端分别设置闸门。

进一步的,过滤器经管路接混输泵,混输泵由电机驱动。

进一步的,混输泵经管路连接回流罐。

进一步的,一方面回流罐经管路连接回流闸门,回流闸经管路连接到混输泵的输入管路;另一方面回流罐连接出液管路,将液体外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螺杆混输泵回流系统示意图。

(注意:附图中的所示结构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特征的示意,并非是要依据附图所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螺杆混输泵回流系统,包括:来液管路、过滤器1、混输泵2、电机3、回流罐4、回流闸门5、循环回流管路和出液管路。

其中,来液管路连接过滤器1,过滤器1两端分别设置闸门。

过滤器1后经管路接混输泵2,其中混输泵2具有电机3。

混输泵2经管路连接回流罐4,一方面回流罐4经管路连接回流闸门5,回流闸门5经管路连接到混输泵2的输入管路;另一方面回流罐4连接出液管路,将液体外输。

并且,在混输泵2与回流罐4之间的管路上也设置有闸门。

混输泵在现场应用后,主要起到了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降低井口回压。采用混输泵后,管道回压一般下降0.5~0.6MPa,个别区块回压下降2.3MPa。

(2)扩大了集油半径。一般可扩大集油半径3~5km,最大的集输半径约15km,解决了边远区块及零散井的管线输油问题。

(3)增加油气产量。由于井口回压下降,减少了井底泵的漏失量,使得生产的液量和油量增加,增幅多的可达10%以上。变汽车拉油为管道输送,避免了天然气放空,增加了天然气的回收利用率。

(4)降低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实行混输泵增压比传统的油气分输的接转站工程环节少,可节省投资。降低回压可减少管道穿孔次数,减少了维护费用。

(5)方便生产管理。井口回压降低,减少了抽油泵的维修工作量;管线运行压力降低,减少了管线穿孔次数及维修的工程量;实现油气混输,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管道破坏;混输泵站流程简单,运行可靠,采用巡检的办法即能满足生产要求,减少了管理人员。

用于井口和计量站的泵排量小,一般以单螺杆泵较多;而安装在接转站的混输泵排量大,以双螺杆泵为主。

但同样也遇到了以下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混输泵在油田的使用条件比较复杂,介质属于油、气、水、砂、石蜡等多相混输。虽然对于混输泵本身技术的研制开发做了一系列的技术工作:(1)螺杆多相泵的设计问题。(2)螺杆多相泵转子型线研究。型线问题是混输泵中的关键技术,型线的设计关系到泵效率、稳定性、转子的平衡及多相泵能否满足混输需要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根据流量、含气率及扬程等参数设计转子型线,并研究变工况下转子的动力学问题,解决泵体受力不均、振动、冲击、过热、过压等运行不稳定因素。(3)密封、润滑、冷却及其附机配套技术的研究。其中密封元件既要能满足对气体的使用要求,又要能满足对液体的使用要求,这在国内外都是技术难点。

虽然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对于气液混输泵,含气率是影响泵的增压能力、效率和流量等参数的重要因素。由于受到现场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部分高含气新井的投产,开发新工艺(注CO2),产量和生产需要对气的输送等因素,对混输泵的气体输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部分混输泵测试结果表明:一是含气率越低,对泵的增压越有利。含气率在60%以下,各被测试泵均有较好的增压能力。该能力随含气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含气率到80%以上,增压能力迅速下降;二是含气率在80%以下时,泵的含气率增加,泵的流量基本维持不变或略有增加;含气率超过80%时,随含气率的增加,流量迅速下降;三是随含气率的增加,泵效呈下降趋势。含气率在20%时,泵效大于60%;含气率60%时,泵效的下降幅度不大;含气率到80%时,泵效降到约为30%;含气率超过80%后,随含气率的增加,泵效下降速度更快。

为了改变含气率高的介质的输送困难的现状,我们在流程上做了改进设计增加了混输泵回流装置(见示意图),结构包括:回流管线、回流控制闸门、回流罐三部分,通过控制回流闸门控制回流液体的流量。

混输泵回流装置原理:在双螺杆混输泵的介质气量大于90%以上的生产现场,为满足现场生产需要,在混输泵出口安装回流罐,将混输泵输出的部分液量通过回流流程返回混输泵的进口,主要起到了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保证混输泵内部始终有液体,降低含气率,提高泵效和容积效率,提高输送高含气率多相混合物介质的能力。

(2)防止混输泵(单螺杆)抽空,橡胶定子和不锈钢转子干磨,造成定子缺少液体的润滑,而温升过高烧毁脱胶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