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供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0106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供气系统。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进行各种实验时,需要用到多种分析仪器,其中有些仪器需要用到高纯气体,传统的做法是将气瓶直接摆放在仪器旁边,采用软管直接将气瓶与仪器连接进行供气,这种做法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由于气瓶直接放置于室内造成的高危险性,二是需要人工开启气瓶开关,费事费力,造成资源浪费。授权公告号为CN20485058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集中供应系统。所述集中供应系统用于实验室,包括技术夹层、功能柱、试验台、供气系统和供电系统。其解决了传统分散供应的问题,但是在做实验时,必须人工手动在实验室外开启和关闭气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化实验室供气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验室供气系统,包括供气系统、控制器以及实验台,供气系统包括第一气瓶、第二气瓶以及第三气瓶,第一气瓶通过第一气管与实验台相连,第二气瓶通过第二气管与实验台相连,第三气瓶通过第三气管与实验台相连,第一气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二气管上开有第二电磁阀、第三气管上开有第三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以及第三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验室供气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控制器来精确控制各个气瓶的开启和关闭,具有省时省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验室供气系统,还包括第一逆止阀、第二逆止阀以及第三逆止阀,第一逆止阀安装在第一气管上,第二逆止阀安装在第二气管上,第三逆止阀安装在第三气管上。

这种设计能够防止气管将实验台上的物质倒吸至气瓶内。

本实用新型实验室供气系统,还包括第一终端减压模块、第二终端减压模块以及第三终端减压模块,第一终端减压模块安装在第一气管的终端,第二终端减压模块安装在第二气管的终端,第三终端减压模块安装在第三气管的终端。

这种设计能确保从气管终端出来的气体压力符合实验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验室供气系统,还包括功能柱,功能柱位于实验台的上方,第一气管、第二气管以及第三气管位于实验室内的部分均安装在功能柱内。

这种设计有利于节省实验室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验室供气系统,还包括柜体,第一气瓶、第二气瓶以及第三气瓶均安装在柜体内。

这种设计便于工作人员对各气瓶进行统一维护和保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省时省力,整体美观、节省空间,便于统一维护。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验室供气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实验室供气系统,包括供气系统、控制器10以及实验台11,供气系统包括第一气瓶1、第二气瓶2以及第三气瓶3,第一气瓶1通过第一气管7与实验台11相连,第二气瓶2通过第二气管8与实验台11相连,第三气瓶3通过第三气管9与实验台11相连,第一气管7上设有第一电磁阀4、第二气管8上开有第二电磁阀5、第三气管9上开有第三电磁阀6,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5以及第三电磁阀6分别与所述控制器10电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逆止阀14、第二逆止阀13以及第三逆止阀12,第一逆止阀14安装在第一气管7上,第二逆止阀13安装在第二气管8上,第三逆止阀12安装在第三气管9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终端减压模块17、第二终端减压模块16以及第三终端减压模块15,第一终端减压模块17安装在第一气管7的终端,第二终端减压模块16安装在第二气管8的终端,第三终端减压模块15安装在第三气管9的终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功能柱18,功能柱18位于实验台11的上方,第一气管7、第二气管8以及第三气管9位于实验室内的部分均安装在功能柱18内。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柜体19,第一气瓶1、第二气瓶2以及第三气瓶3均安装在柜体19内。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10可以采用常规的PLC控制器,本实用新型未做具体说明的均采用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