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材氧气瓶导静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0096阅读:9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静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材氧气瓶导静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飞机氧气系统中,氧气在阀体中流动以及与瓶体内胆壁的撞击摩擦(尤其在飞机充氧时严重),均会产生静电荷沉积在阀体和内胆壁上。这些静电荷的积累,聚成很高的电位。若缺乏有效的导静电措施,高电位就会向低电位放电,导致火花放电。

氧气为助燃剂,特别是高压会氧导致非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燃点降低,在空气中不易燃物就会变成易燃物。在充氧过程中,氧气系统中体积较小自燃点较低的物质在静电火花的能量作用下首先燃烧,释放的能量使得自燃点较高的大块物质燃烧,释放更多的能量,引起火灾或爆炸。国内外飞机氧气瓶和民用氧气瓶爆炸事故基本上都是发生在充、放氧过程,因此静电聚集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早期飞机采用钢制氧气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通过钢制卡箍、支架将氧气瓶静电导入机体。

为了减轻系统重量,复材氧气瓶广泛应用于各型飞机,此氧气瓶为铝合金内胆、碳纤维环氧树脂全缠绕气瓶。此种复材氧气瓶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大量静电沉积在阀体和金属内胆上,容易导致火花放电,引起火灾或爆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导静电装置,既在快速充氧过程中,将复材氧气瓶的静电通过此装置导入机体,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复材氧气瓶导静电装置,包括:由氧气瓶阀体、第一第一螺栓、螺母、第二第二螺栓、金属搭铁条及机体结构组成;所述金属搭铁条两端打磨处理并设置有圆孔,一端通过第一第一螺栓与氧气瓶阀体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螺栓、螺母固定在机体结构上;使沉积在阀体和金属内胆的静电载荷通过搭铁条导出复材氧气瓶。

优选地,所述氧气瓶阀体结构表面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第一螺栓配合固定金属搭铁条。

优选地,所述金属搭铁条电阻不大于100mΩ。

优选地,所述金属搭搭铁条两端搭线接触处,打磨处理,并设置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所述第二螺栓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优点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导电性能好,可以快速导出复材氧气瓶上的静电载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材氧气瓶导静电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氧气瓶阀体,2-第一螺栓,3-金属搭铁条,4-第二螺栓,5-螺母,6-机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

一种复材氧气瓶导静电装置,包括:由氧气瓶阀体1、第一螺栓2、第二螺栓4、螺母5、金属搭铁条3及机体结构6组成;金属搭铁条3两端搭线接触处应打磨光滑,打磨范围应超过搭线接头外缘2mm-3mm,金属搭铁条3两端设置有圆孔,一端通过第一螺栓2与氧气瓶阀体1表面的螺纹孔安装固定,另一端通过第二螺栓4、螺母5固定在机体结构6上;金属搭铁条3电阻不大于100mΩ,使沉积在氧气瓶阀体和金属内胆的静电载荷通过搭铁条及时导出。

本实用新型复材氧气瓶导静电装置,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导电性能好,可以快速导出复材氧气瓶上的静电载荷。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