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安剖瓶开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1120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安剖瓶开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安剖瓶开启装置。



背景技术:

安剖瓶是一种用于装针剂的物品,近似保龄球瓶的玻璃瓶。一般这种瓶子较薄,容量小但密封性较好。顶部用高温处理使玻璃熔融密封。目前医护人员在加药、配液的过程中,需要先手持砂轮将安剖瓶颈部刻出划痕,然后再用手直接掰断安剖瓶颈部,由于用手握持圆形砂轮不易用力,往往在安剖瓶颈部刻出的划痕不深,掰断安剖瓶时很费力,整个过程医护人员直接用手操作也不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且医护人员也极易被安剖瓶划伤,十分不安全。在实际操作中,安剖瓶往往不易用手掰开,医护人员更习惯使用剪子、铁棒等器物将安剖瓶敲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安剖瓶开启工具操作困难、使用不便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安剖瓶开启装置,将划痕划刻、掰开装置集成,大大方便了安剖瓶的开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安剖瓶开启装置,包括:

掰开机构,其上设置有贯通的掰开孔;

划刻机构,其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掰开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划刻机构包括中部设置有通孔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圆环齿轮以及至少三个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圆环齿轮相啮合,以使所述圆环齿轮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圆环齿轮环形内壁上设置有划刻刀,其能够相对于圆环齿轮沿径向方向移动,所述划刻刀靠近圆环齿轮轴线的一端设置呈斜面,所述划刻刀与圆环齿轮之间设置有划刻弹簧;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齿条,其与其中一个小齿轮相啮合,所述齿条的一端通过复位弹簧与壳体相连接,另一端伸出到壳体外部。

优选的是,所述掰开孔为椭圆形。

优选的是,所述掰开孔为菱形。

优选的是,所述掰开孔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垫。

优选的是,所述缓冲垫为橡胶垫。

优选的是,还包括敲击锤,其与掰开机构相对的设置在划刻机构的两侧,所述敲击锤通过第二连接杆与划刻机构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敲击锤的敲击端为向内凹陷的弧形。

优选的是,所述敲击锤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的是,所述

划刻刀至少设置有三个,并且在圆环齿轮环形内壁上均匀布置。

优选的是,所述划刻刀采用砂轮片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安剖瓶开启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简单的按压按钮实现了在安剖瓶颈部刻出划痕,操作简便,能避免划伤医护人员,操作安全,且操作符合无菌要求,同时提供了掰开和敲开两种开启机构,满足不同医护人员的使用习惯,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安剖瓶开启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划刻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划刻刀与圆环齿轮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椭圆形掰开孔的掰开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菱形掰开孔的掰开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敲击锤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安剖瓶开启装置,包括位于中部的划刻机构110,以及位于划刻机构110两侧的掰开机构120和敲击锤130,所述划刻机构110和掰开机构120通过第一连接杆140固定连接,所述划刻机构110和敲击锤130通过第二连接杆150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划刻机构110包括壳体111,所述壳体中部具有一通孔。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圆环齿轮112,所述圆环齿轮112的轮齿设置在外侧壁上。所述圆环齿轮112与壳体11中部的通孔同轴。在壳体111内还设置有三个小齿轮113,这三个小齿轮113相对于圆环齿轮112的轴线呈圆周均匀布置,并且三个小齿轮113均与圆环齿轮112相啮合,并且这三个小齿轮113通过转轴与壳体11连接,使这三个小齿轮113能够相对于壳体111旋转。通过壳体111和三个小齿轮113的限制,使圆环齿轮112只能够相对于壳体111绕自身轴线旋转。

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一个齿条114,所述齿条114与一个小齿轮113相啮合。在壳体111内具有直槽,用于限值齿条114的运动路径,是其只能够相对于壳体111直线移动。所述齿条114的一端通过复位弹簧115与壳体111相连接,另一端伸出到壳体11外部。所述复位弹簧115为齿条114施加一个向壳体外的弹力,通过手按压齿条伸出到壳体11的一端,克服复位弹簧115的弹力,使齿条114向壳体111内直线移动,带动与齿条114啮合的小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圆环齿轮112旋转。

所述圆环齿轮112的内壁上设置有三个划刻刀116,这三个划刻刀116相对于圆环齿轮112的轴线呈圆周均匀布置。所述划刻刀116采用砂轮片材质制成。

如图3所示,所述圆环齿轮112的内壁上,沿径向方向设置有滑槽117,所述划刻刀116的后端插入到滑槽117内,使划刻刀116能够沿着滑槽117移动。在滑槽117内设置有划刻弹簧118,其一端与圆环齿轮112连接,另一端与划刻刀116的后端连接。所述划刻刀116的前端呈斜面设置,即划刻刀116的上表面比下表面长。当将安剖瓶从划刻机构110下方向上与划刻机构110配合时,安剖瓶首先从壳体111的通孔下方进入,与划刻刀116前端斜面接触,然后压缩划刻弹簧118,直到安剖瓶从壳体11上方穿出,此时划刻刀116的前端与安剖瓶需要划刻的位置相接触,此时只需要按压齿条114,使圆环齿轮112带动划刻刀116转动,就能够在安剖瓶上划刻出痕迹,以便于安剖瓶的下一步开启。

如图4、图5所示,所述掰开机构120上设置有一贯通的掰开孔121,所述掰开孔121为椭圆形或者菱形,即掰开孔121的中部较宽,沿两侧方向逐渐变窄,从而使掰开孔121能够与不同尺寸的安剖瓶相配合。将安剖瓶顶端插入到掰开孔121内,并移动掰开机构120,使掰开孔121与安剖瓶形成两点接触,用手握住第一连接杆140或第二连接杆150用力旋转,通过掰开孔121为安剖瓶施加开启力,将安剖瓶开启。

在另一实施力中,所述掰开孔121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垫122,所述缓冲垫122与掰开孔121内壁贴合,所述缓冲垫122采用橡胶垫,其具有一定的弹性,通过缓冲垫122的设置能够增大掰开孔121与安剖瓶的接触面积,减小安剖瓶局部受到的压强,防止安剖瓶被掰开前被挤碎。

如图6所示,所述敲击锤130采用密度较大的金属材料制成,敲击锤130具有一敲击端131,所述敲击端131设置成向内凹陷的弧形,而不是做成尖端状,是为了增大敲击端131与安剖瓶的接触面积,减小安剖瓶局部受到的压强,防止安剖瓶被敲开前被敲碎。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安剖瓶开启装置,使用时首先通过划刻机构110在安剖瓶上划刻出一圈痕迹,然后可根据医护人员的使用习惯,通过掰开机构120将安剖瓶沿着一圈痕迹掰开,或者通过敲击锤130将安剖瓶沿着一圈痕迹敲开,实现了安剖瓶的顺利开启。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