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6133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封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管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封栓机。



背景技术:

试管,作为一种容器在化工、生物及医疗等领域均有着大量的应用。在应用需求中往往需要在真空环境中对试管进行相应的处理。相应地,就需要相应的设备能够提供密封空间。由于,对一个批次的试管在真空环境中的相应处理完成后需要取出,再重新对另一个批次的试管进行处理。基于上述的处理流程,就需要相应的处理设备能够便于取出试管,又能够提供良好的密封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便利、提高生产效率的封栓机。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封栓机。所述封栓机包括容置槽及密封件。所述容置槽具有容置空间及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容置槽相对彼此可靠近及远离地设置,以在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容置槽彼此靠近时密封所述开口且与该容置槽形成密封空间,而在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容置槽彼此远离时打开所述开口。所述密封空间用于容置试管。

优选地,所述封栓机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使得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密封件相对彼此可靠近及远离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二驱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容置槽可靠近及远离所述密封件地设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密封件可靠近及远离所述密封件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气缸或电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气缸或电机。

优选地,所述封栓机还包括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与所述密封空间连通,以对该密封空间内的气体进行抽真空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封栓机还包括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抽真空装置连通,另一端穿透所述密封件或所述容置槽以与所述密封空间连通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封栓机还包括挤压件,所述挤压件容置在所述密封空间内,所述挤压件可移动地设置,以挤压密封栓而将该密封栓封装在试管上。

优选地,所述挤压件设置在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上,且与所述密封件正对设置;或

所述挤压件设置在所述密封件上,且与所述容置槽正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挤压件包括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用于吸附密封栓。

优选地,所述封栓机还包括保持件。所述保持件容置在所述密封空间内,所述保持件用于保持试管。

优选地,所述保持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密封件上。

优选地,所述封栓机还包括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约束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密封件彼此靠近及远离过程中发生的相对移动的轨迹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引导装置包括导杆与导管。所述导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密封件中的一个。所述导管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密封件中的另一个。所述导杆插设在所述导管中,且可相对于所述导管反复移动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引导装置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密封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封栓机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传动件固定连接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封栓机通过容置槽与密封件彼此靠近及远离地设置,从而便捷地实现了密封空间的形成及打开,进而便利于重复操作。优选地,采用驱动装置驱动容置槽与密封件中的至少一个,从而节省了人力。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采用抽真空装置能够提供真空密封空间,采用挤压件能够实现将密封栓封装在试管上,从而提高了通用性能。所述引导装置,能够容置槽与密封件相对移动的轨迹的精确度,提高了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封栓机的容置槽与密封件彼此靠近以密封配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封栓机的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示出的封栓机的容置槽与密封件彼此远离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示出的封栓机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1示出的封栓机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封栓机101。所述封栓机101用于将密封栓(图中未示出)封装在试管(图中未示出)上。所述封栓机101包括容置槽10及密封件20。所述容置槽10与所述密封件20可靠近及远离地设置。所述容置槽10与所述密封件20可在靠近时形成密封空间18。所述密封空间18用于容置试管,并且可提供对试管进行操作的真空环境。

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容置槽10具有容置空间11及开口13。所述容置空间11与所述开口13连通。所述容置槽10的具体形状及结构根据应用需要而选择。所述容置槽10只要具有容置空间11及开口13,即能够与所述密封件20形成能够容纳试管的密封空间18(请参阅图4)。所述容置槽10的材质根据密封要求而选择,譬如可以为金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10大致为矩形立方体。所述容置空间11大致为与所述容置槽10形状相同的矩形立方体空间。所述开口13为所述矩形立方体的一侧壁缺失的形状。

请参阅图3,所述密封件20可密封所述开口13,以与所述容置槽10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8地设置。所述密封件20与所述容置槽10可相对彼此靠近及远离地设置。所述密封件20在该密封件20与所述容置槽10彼此靠近时密封所述开口13,以与所述容置槽10形成密封空间18。所述密封件20在该密封件20与所述容置槽10彼此远离时打开所述开口13。在所述开口13打开时,所述容置槽10的容置空间11和/或所述密封件20上可以将处理完成的试管取出,然后将需要处理的试管安放在所述容置空间11内和/或所述密封件20上。所述密封件20的具体形状、结构只要能够与所述容置槽10形成密封空间18即可。譬如,所述密封件20可以为桶状、凹槽状,甚至可以为与所述容置槽10镜像对称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20大致为平板状。所述密封件20的材质根据密封需要而选择,譬如可以为金属。

请参阅图2及图4,为了提升密封性能,所述容置槽10与所述密封件20之间还可以设置密封圈15。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槽10上开设有限位凹陷部。所述密封圈15部分容置才所述限位凹陷部内。所述密封圈15在所述密封件20相抵接时发生形变而提供更佳的密封性能。

请继续参阅图1、图3及图4,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采用任意方式实现所述密封件20与所述容置槽10相对彼此可靠近及远离地设置,譬如采用人力驱动的方式。作为优选,为了节省人力、提高效率,所述封栓机101还包括驱动装置30。所述驱动装置30使得所述容置槽10与所述密封件20相对彼此可靠近及远离地设置。具体地,所述驱动装置30可以直接驱动所述容置槽10靠近及远离所述密封件20;或,所述驱动装置30可以直接驱动所述密封件20靠近及远离所述容置10;或所述驱动装置30分别驱动所述容置槽10及所述密封件20,从而使得所述容置槽10与所述密封件20同时运动至靠近及远离彼此。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3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1和第二驱动装置32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驱动所述容置槽10可靠近及远离所述密封件20地设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驱动所述密封件20可靠近及远离所述容置槽10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供多种操作方式以应用多种应用环境,所述驱动装置3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1及第二驱动装置3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所述容置槽10及所述密封件20受力均衡以获得更加的密性能,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的做功路径(譬如,第一驱动装置31的活塞杆的运动路径)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1的做功路径(譬如,第二驱动装置32的活塞杆的运动路径)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在同一时刻的具有相反的运动路径(即运动方向)。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可以为气缸或电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可以为气缸或电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及第二驱动装置32均为气缸。

请参阅图1至图4,为了使得所述容置槽10与所述密封件20相对移动而彼此靠近、远离时的运动轨迹精确、可重复,所述封栓机101还包括引导装置34。所述引导装置34约束所述容置槽10与所述密封件20相对移动的轨迹地设置。所述引导装置34可以为滑槽、滑轨等。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稳定性,所述引导装置34包括与所述驱动装置30固定连接的传动件35,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件35上的导杆37,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件20与所述容置槽10中的至少一个上的导管39。所述驱动装置30可以采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中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30仅采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即所述传动件35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传动件35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传动件35的形状及结构只要能够受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的驱动而带动所述导杆37移动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35大致为平板状。为了受力均衡,所述传动件35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固定连接。所述导杆37对应插设在所述导管39内,以可沿着所述导管39往复移动。所述导杆37沿平行于所述容置槽10与所述密封件20靠近、远离的轨迹延伸设置。所述导杆37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件35上。所述导杆37的数量、尺寸及具体设置位置根据应用需求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杆37为四个,且该四个导杆37呈矩形布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与所述传动件35的固定连接的位置大致处于所述矩形的中心。所述导管39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件20上。具体地,所述导管39设置在所述密封件20的外侧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封栓机101旨在解决如何便利于在完成对试管的操作后,将该试管取出,然后再重新放置待操作的试管的问题。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具体操作应用,所述封栓机101还包括抽真空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抽真空装置的具体种类、规格根据应用需要而选择。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真空”是指的是所述密封空间18内的气体压强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强,其具体气体压强根据需要而选择。所述抽真空装置与所述密封空间18连通地设置,以对该密封空间18进行抽真空处理。

请继续参阅图1、图3及图4,为了便于所述抽真空装置与所述密封空间18形成连通,所述封栓机101还包括输气管42。所述输气管42的一端与所述抽真空装置连通,另一端穿透所述密封件10或所述容置槽20地设置,以与所述密封空间18连通。所述输气管42穿透所述密封件10及所述容置槽20中的至少一个,即可实现与所述密封空间18的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试管的类型及相应的处理方式根据需要而选择。譬如,试管,可以为采血管,需要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处理,而且需要密封栓封堵试管以在该试管形成真空环境。请参阅图2及图4,为了进一步便于实现对试管的操作,所述封栓机101还包括挤压件51。所述挤压机51设置在所述密封空间18内。所述挤压件51可移动地设置,以挤压密封栓而将该密封栓封装在试管上。所述挤压件51的具体形状及结构根据应用需求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一次性能够同时对多个密封栓进行统一挤压操作,所述挤压件51大致为平板状。为了便于是对对所述挤压件51的移动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挤压件51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11内且设置在所述容置槽10的内壁上,且与所述密封件20正对设置,从而便于在所述容置槽10与所述密封件20彼此相对靠近时将密封栓压装在放置在所述密封件20上的试管上。当然,作为变形实施方式,所述挤压件51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密封件20上,且所述挤压件51与所述容置槽10的开口正对设置,从而便于在所述密封件20与所述容置槽10彼此相对靠近时将密封栓压装在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11内的试管上。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预先通过人工或其他治具将密封栓预设在试管上,然后进一步地通过所述冲真空装置对试管进行抽真空处理,及通过所述挤压件51将所述密封栓压装在试管上,最终加工获得符合特定要求的试管。作为另一种变形实施方式,为了节省人力、提高效率,所述挤压件51还包括吸附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吸附装置用吸附密封栓。所述吸附装置可吸附及松开密封栓地设置。所述吸附装置可在将密封栓压装在试管上时吸附密封栓,而在完成所述压装后松开密封栓。

请参阅图5,为了便于整体输送试管及使得试管始终保持其相对位置,所述封栓机101还包括保持件60。所述保持件60容置在所述密封空间18内,以用于保持试管。所述保持件60可以为任意可实现保持试管的相对位置的部件,譬如机械手臂、夹具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持件60包括第一保持板61。所述第一保持板61上开设有第一保持通孔611。所述第一保持通孔611的数量及布置方式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持通孔611大致为多排,每一排具有多个第一保持通孔611,即大致设置为矩形点阵状。所述第一保持通孔611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试管的外径,从而容置并保持试管。进一步地,所述保持件60还包括第二保持板62。所述第二保持板62上开设有第二保持通孔622。所述第二保持通孔622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试管的外径,从而进一步保持试管。所述第二保持通孔622与所述第一保持通孔611一一正对设置。所述第一保持板61与所述第二保持板正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保持件60还包括底板63。所述底板63上具有凹陷633或第三通孔。所述凹陷或第三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试管的外径,从而阻止试管下落。为了便于实现对试管的整体搬运,所述保持件6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密封件10上。根据需要将多个试管布置在所述保持件60上后,再安装至所述密封件10上。在万对该多个试管的密封栓的压装处理后,将所述保持件60自所述密封件10上拆卸下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